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20200210135536]
摘 要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市场对人民币结算需求不断增加背景下顺应形势的自然结果。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和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让人民币走出国门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当前中国面对全球复杂金融形势的应时之举。本文具体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现状,并结合国际货币结算经验,提出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发展现状对策
1.绪论 1
1.1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3
1.3.1研究方法 3
1.3.2主要内容 3
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理论概述 4
2.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概念 4
2.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流程 4
2.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理论 5
2.3.1人民币国际化理论 5
2.3.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 6
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现状 7
3.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现状 7
3.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制约因素 8
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对策 11
4.1国际货币结算经验借鉴 11
4.2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策略 12
5.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绪论
1.1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庞大的贸易规模和相对稳定的人民币币值为人们把人民币作为国际计价结算货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在中国发展的外贸企业有很大的影响。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延伸到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中的股票价格崩溃,大批金融机构破产,偿债困难,于此,欧洲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出现停滞甚至负增长的状态,国际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国际货币体系需求多元化为跨境人民币结算和国际化提供了外部条件,这就是本文研究的背景。
在跨境贸易中,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支付时往往采用其他货币,主要原因是其本币无法承担国际支付的功能,也无法承担他国的货币风险。发达国家则是利用本国货币来进行国际支付,既不用承担他国的货币风险,又可以将本国的货币风险转嫁到其他国家。
在这个背景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人民币的扩大推动了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缓解我国外汇储备过高和贸易大规模顺差等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很好地规避汇率波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转变为信用货币本位,西方学者开始研究货币能成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决定性因素。此时,美元的地位大不如前、日元以及欧元国际化进程不断发展,学者们逐渐关注商业发票结算货币的选择。到目前为止,研究主要围绕美元为何能承担国际贸易结算中计价职能,分为以下两方面:
1.基于国际货币兑换成本的研究。西方学者认为,美元可以在国际上作为交换媒介的代表,其主要原因是:(1)当本币兑换成外币的高交易成本存在时,会造成本国大量持有外币;(2)相比于使用不同的货币的计价结算,统一所有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更有优势,这将会减少贸易交易成本。而最终统一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计价具备以下条件:(1)在全球市场具有交易量,且庞大;(2)健全的金融市场。西方学者认为,交易量不断增加,使得平均交易成本下降,全球交易中成为主导计价结算的是最常用的货币。
2.基于国际货币计价单位的研究。西方学者虽然研究了初级产品和差异化产品在以美元计价的前提下的交易量的变化,但是如果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仅仅凭以上研究说明是不全面的,而正确的研究应该依据在双边贸易中,结算货币如何去选择。而在汇率浮动不定的条件下,利润对于跨境贸易结算货币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从预期的利润最大化开始在不确定性分析的背景下,将局部均衡汇率作为基础,以作出合理的货币选择。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的研究。1995年,人民币在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中成为支付手段和记账单位,并作为储备资产存在。人民币慢慢在实现周边化,边境小额贸易人民币结算不仅在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而且还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推进中,人民币回流渠道开放、人民币的持有度对我国金融系统产生的风险阻碍了其发展。
二是对外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研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人民币国际化短期内的重点是推进人民币计价结算,解决方法是以美元来为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计价。不断提高外贸中的人民币用量,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使用率,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在全球金融危机前,中国出口贸易占全球的份额迅速增加,而在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处在国际化的最有利时机,因为贸易主体对国际货币的信任度持续下降。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2009年实施了,增强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功能,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至关重要。
三是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实施研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人民币境外流通不畅,外国企业对人民币无偏好,中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必须突破就贸易来分析贸易的思考方法,从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信贷等资本跨境流动入手,扩大跨境贸易结算的“量”。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规模,不仅取决于现代化的结算系统的运行效率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持有人民币离岸业务“对冲”,是否能够“增值”。没有有效的海外清算途径、进出口核销操作不易等是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的问题。一些学者提出:应完善外汇管理、健全国内金融市场和逐步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主要针对国内配套措施使用不便、外贸企业议价能力弱和参与试点的数量少、人民币被选择作为计价结算需求低这几方面问题。
研究学者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面是不系统的。因此,在人民币清算运行状态的全面整合跨境贸易中,分析其目前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摘 要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市场对人民币结算需求不断增加背景下顺应形势的自然结果。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和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让人民币走出国门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当前中国面对全球复杂金融形势的应时之举。本文具体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现状,并结合国际货币结算经验,提出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发展现状对策
1.绪论 1
1.1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3
1.3.1研究方法 3
1.3.2主要内容 3
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理论概述 4
2.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概念 4
2.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流程 4
2.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理论 5
2.3.1人民币国际化理论 5
2.3.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 6
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现状 7
3.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现状 7
3.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制约因素 8
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对策 11
4.1国际货币结算经验借鉴 11
4.2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策略 12
5.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绪论
1.1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庞大的贸易规模和相对稳定的人民币币值为人们把人民币作为国际计价结算货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在中国发展的外贸企业有很大的影响。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延伸到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中的股票价格崩溃,大批金融机构破产,偿债困难,于此,欧洲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出现停滞甚至负增长的状态,国际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国际货币体系需求多元化为跨境人民币结算和国际化提供了外部条件,这就是本文研究的背景。
在跨境贸易中,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支付时往往采用其他货币,主要原因是其本币无法承担国际支付的功能,也无法承担他国的货币风险。发达国家则是利用本国货币来进行国际支付,既不用承担他国的货币风险,又可以将本国的货币风险转嫁到其他国家。
在这个背景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人民币的扩大推动了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缓解我国外汇储备过高和贸易大规模顺差等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很好地规避汇率波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转变为信用货币本位,西方学者开始研究货币能成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决定性因素。此时,美元的地位大不如前、日元以及欧元国际化进程不断发展,学者们逐渐关注商业发票结算货币的选择。到目前为止,研究主要围绕美元为何能承担国际贸易结算中计价职能,分为以下两方面:
1.基于国际货币兑换成本的研究。西方学者认为,美元可以在国际上作为交换媒介的代表,其主要原因是:(1)当本币兑换成外币的高交易成本存在时,会造成本国大量持有外币;(2)相比于使用不同的货币的计价结算,统一所有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更有优势,这将会减少贸易交易成本。而最终统一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计价具备以下条件:(1)在全球市场具有交易量,且庞大;(2)健全的金融市场。西方学者认为,交易量不断增加,使得平均交易成本下降,全球交易中成为主导计价结算的是最常用的货币。
2.基于国际货币计价单位的研究。西方学者虽然研究了初级产品和差异化产品在以美元计价的前提下的交易量的变化,但是如果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仅仅凭以上研究说明是不全面的,而正确的研究应该依据在双边贸易中,结算货币如何去选择。而在汇率浮动不定的条件下,利润对于跨境贸易结算货币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从预期的利润最大化开始在不确定性分析的背景下,将局部均衡汇率作为基础,以作出合理的货币选择。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的研究。1995年,人民币在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中成为支付手段和记账单位,并作为储备资产存在。人民币慢慢在实现周边化,边境小额贸易人民币结算不仅在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而且还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推进中,人民币回流渠道开放、人民币的持有度对我国金融系统产生的风险阻碍了其发展。
二是对外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研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人民币国际化短期内的重点是推进人民币计价结算,解决方法是以美元来为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计价。不断提高外贸中的人民币用量,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使用率,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在全球金融危机前,中国出口贸易占全球的份额迅速增加,而在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处在国际化的最有利时机,因为贸易主体对国际货币的信任度持续下降。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2009年实施了,增强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功能,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至关重要。
三是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实施研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人民币境外流通不畅,外国企业对人民币无偏好,中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必须突破就贸易来分析贸易的思考方法,从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信贷等资本跨境流动入手,扩大跨境贸易结算的“量”。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规模,不仅取决于现代化的结算系统的运行效率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持有人民币离岸业务“对冲”,是否能够“增值”。没有有效的海外清算途径、进出口核销操作不易等是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的问题。一些学者提出:应完善外汇管理、健全国内金融市场和逐步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主要针对国内配套措施使用不便、外贸企业议价能力弱和参与试点的数量少、人民币被选择作为计价结算需求低这几方面问题。
研究学者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面是不系统的。因此,在人民币清算运行状态的全面整合跨境贸易中,分析其目前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