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农民收入现状及增收途径分析(附件)
摘 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子洲县无论在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农民的收入都增加了。但是,子洲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榆林市相比较仍然偏低,且有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并且存在的问题较多。因此,本文从子洲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现状出发,对子洲县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制约因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讨提高子洲县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促进子洲县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目 录
1引言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2子洲县农民收入的现状 4
2.1 近几年子洲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4
2.2 子洲县农民收入结构来源 4
2.3 子洲县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5
2.3.1 子洲县与榆林其他县相比 5
2.3.2子洲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相比较 6
3子洲县农民收入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7
3.1 耕地被闲置和废弃 7
3.2 非农产业收入水平低 7
3.3 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 7
3.4 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差距大 8
4 制约子洲县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分析 9
4.1 农业生产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 9
4.2 农业生产成本高 9
4.3 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9
4.3.1 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 9
4.3.2 市场体系不健全 10
4.4农民素质低劳动力转移困难 10
5增加子洲县农民收入的途径分析 11
5.1 拉长农民增收链条 11
5.2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11
5.3 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2
5.4 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带动农民增收 12
5.5 改善小额信贷等专项资金的使用办法 12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1引言
1.1 选题背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分析 11
5.1 拉长农民增收链条 11
5.2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11
5.3 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2
5.4 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带动农民增收 12
5.5 改善小额信贷等专项资金的使用办法 12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1引言
1.1 选题背景
近几年陕西省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但与全国及周边省份的发展速度却愈拉愈大,其中榆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南北发展不平衡。子洲县是榆林南部有着33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虽然近年来探明一些油气资源,但以农为主的产业格局并未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子洲县农村经济仍以单一的粮食种植为主,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效益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越拉越大。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困扰子洲县干部群众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基于对制约农民收入主要因素的现状分析,以及与国内外的研究相结合,通过统计年鉴和实际调查数据,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等方法,研究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主要渠道,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提出农民增收工作的对策措施及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未来子洲县农村、农业发展找准方向,进而为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首先,本研究将有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子洲县农民目前的收入水平还很低,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其次,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使更多的农民步入中等收入水平,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再次,可为当地政府制定农民增收政策提供依据。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在刘易斯的二元体制结构理论中,他做了一些假设:过剩的劳动力其边际产量接近甚至为零,农村劳动力的产出能力基本上是均等的。农村的实际工资水平并不完全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产量,而是由他们的平均产出量决定的[1]。费景汉和拉尼斯的人口流动模式。在对刘易斯的人口流动理论进行研究之后,费景汉和拉尼斯又对其进行了修改和充实。在他们的理论中强调了农业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非常积极地作用,而不像原先所认为的那样农业仅是工业生产的劳动力供给的来源,他们认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还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剩余产品,这是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前提[2]。李斯特的农业残缺状态理论。李斯特创制了农业残缺状态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农民在农村生活,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主要与农业有关,而农业本身又是一个完整又传统的产业,这一产业还可凭借自然的生产力实现产业的进步和提升。从事农业生产应该有较高的收入,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时,农业这一行被分割,且分属在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当中。主要是生产前的环节,包括生产资料的供给,这个环节属于工业范围:生产后环节,主要是农产品的加工、运输、销售等,这个环节属于商业不完整性,并形成了产业利益获得的空洞,农民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3]。
国内研究现状:赵永红对我国的金融生长与农民收入的增加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剖析,农村金融水平的提升能够提升农民收入,然而不同的地区是有差别的,东部与中部地域这种效益比较明显,而在西部地区,这种效益不明显[4]。杨云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迅速的形成了自身增长特点[5]。张德华先生对黑龙江省农民收入,黑龙江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收入比相对较高,但工资收入相对较低,这个比例和全国主销区的平均水平相差40个百分点,就是和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也相差20%。在收入增长率方面,农民收入增长动力单一,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动力做出了分析[6]。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调查分析、统计年鉴及文献资料等,对子洲县农民收入现状,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思考,揭示子洲县农民增收的规律,借鉴国内外农民增收的经验,提出有利于子洲县农民增收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论文的研究方法如下:第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定性分析认识子洲县农民收入的现状特征,然后通过量的规定,在对量的分析的基础上,再做定性分析,得出更加可靠的分析和建议。第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研究子洲县农民收入要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结合起来,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子洲县农民收入重点进行动态分析,掌握子洲县农民收入的过去、现在、并预测未来,从而了解子洲县农民收入的趋势。这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增加子洲县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和建议。第三,比较分析法。通过纵向分析比较,找出不同时期子洲县农民收入的变化趋势。再运用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与其他县区的县域农民收入比较,找差距,分析落后的原因,为提高子洲县农民收入提供经验借鉴。
2子洲县农民收入的现状
2.1 近几年子洲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2007,农民人均纯收入2117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46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
1引言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2子洲县农民收入的现状 4
2.1 近几年子洲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4
2.2 子洲县农民收入结构来源 4
2.3 子洲县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5
2.3.1 子洲县与榆林其他县相比 5
2.3.2子洲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相比较 6
3子洲县农民收入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7
3.1 耕地被闲置和废弃 7
3.2 非农产业收入水平低 7
3.3 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 7
3.4 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差距大 8
4 制约子洲县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分析 9
4.1 农业生产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 9
4.2 农业生产成本高 9
4.3 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9
4.3.1 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 9
4.3.2 市场体系不健全 10
4.4农民素质低劳动力转移困难 10
5增加子洲县农民收入的途径分析 11
5.1 拉长农民增收链条 11
5.2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11
5.3 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2
5.4 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带动农民增收 12
5.5 改善小额信贷等专项资金的使用办法 12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1引言
1.1 选题背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分析 11
5.1 拉长农民增收链条 11
5.2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11
5.3 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2
5.4 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带动农民增收 12
5.5 改善小额信贷等专项资金的使用办法 12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1引言
1.1 选题背景
近几年陕西省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但与全国及周边省份的发展速度却愈拉愈大,其中榆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南北发展不平衡。子洲县是榆林南部有着33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虽然近年来探明一些油气资源,但以农为主的产业格局并未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子洲县农村经济仍以单一的粮食种植为主,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效益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越拉越大。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困扰子洲县干部群众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基于对制约农民收入主要因素的现状分析,以及与国内外的研究相结合,通过统计年鉴和实际调查数据,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等方法,研究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主要渠道,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提出农民增收工作的对策措施及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未来子洲县农村、农业发展找准方向,进而为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首先,本研究将有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子洲县农民目前的收入水平还很低,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其次,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使更多的农民步入中等收入水平,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再次,可为当地政府制定农民增收政策提供依据。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在刘易斯的二元体制结构理论中,他做了一些假设:过剩的劳动力其边际产量接近甚至为零,农村劳动力的产出能力基本上是均等的。农村的实际工资水平并不完全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产量,而是由他们的平均产出量决定的[1]。费景汉和拉尼斯的人口流动模式。在对刘易斯的人口流动理论进行研究之后,费景汉和拉尼斯又对其进行了修改和充实。在他们的理论中强调了农业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非常积极地作用,而不像原先所认为的那样农业仅是工业生产的劳动力供给的来源,他们认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还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剩余产品,这是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前提[2]。李斯特的农业残缺状态理论。李斯特创制了农业残缺状态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农民在农村生活,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主要与农业有关,而农业本身又是一个完整又传统的产业,这一产业还可凭借自然的生产力实现产业的进步和提升。从事农业生产应该有较高的收入,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时,农业这一行被分割,且分属在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当中。主要是生产前的环节,包括生产资料的供给,这个环节属于工业范围:生产后环节,主要是农产品的加工、运输、销售等,这个环节属于商业不完整性,并形成了产业利益获得的空洞,农民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3]。
国内研究现状:赵永红对我国的金融生长与农民收入的增加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剖析,农村金融水平的提升能够提升农民收入,然而不同的地区是有差别的,东部与中部地域这种效益比较明显,而在西部地区,这种效益不明显[4]。杨云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迅速的形成了自身增长特点[5]。张德华先生对黑龙江省农民收入,黑龙江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收入比相对较高,但工资收入相对较低,这个比例和全国主销区的平均水平相差40个百分点,就是和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也相差20%。在收入增长率方面,农民收入增长动力单一,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动力做出了分析[6]。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调查分析、统计年鉴及文献资料等,对子洲县农民收入现状,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思考,揭示子洲县农民增收的规律,借鉴国内外农民增收的经验,提出有利于子洲县农民增收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论文的研究方法如下:第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定性分析认识子洲县农民收入的现状特征,然后通过量的规定,在对量的分析的基础上,再做定性分析,得出更加可靠的分析和建议。第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研究子洲县农民收入要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结合起来,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子洲县农民收入重点进行动态分析,掌握子洲县农民收入的过去、现在、并预测未来,从而了解子洲县农民收入的趋势。这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增加子洲县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和建议。第三,比较分析法。通过纵向分析比较,找出不同时期子洲县农民收入的变化趋势。再运用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与其他县区的县域农民收入比较,找差距,分析落后的原因,为提高子洲县农民收入提供经验借鉴。
2子洲县农民收入的现状
2.1 近几年子洲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2007,农民人均纯收入2117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46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