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分析[20191229204843]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信贷风险是银行的主要风险,对于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来讲,信贷风险是它们进行控制和防范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对象。我国商业银行最关注的问题是信贷业务造成的风险。中国加入WTO后,遭受着更多的内部和外部风险。由于银行信贷风险的问题,最终会增大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它会影响经济发展。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能力相对薄弱,随着银行业的发展,信贷风险将继续扩大,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只有在深入了解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有效的防范信贷风险,针对性地加以管理,才能促进银行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既有理论探讨的价值,又有现实的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目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现状 1
1.3.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 1
1.3.2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 2
1.4创新与不足 2
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和特点 4
2.1信贷风险的概念 4
2.2信贷风险的表现 4
2.3信贷风险的种类 5
2.4信贷风险的特征 6
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8
3.1内部因素 8
3.2外部因素 8
4.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策略 10
4.1推动银行产权制度改革 10
4.2加强银行内部信贷管理 10
4.3优化银行外部经营环境 11
4.4提高银行员工综合素质 12
5.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银行是通过存款、贷款、储蓄和汇兑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我国的银行吸收闲置存款,给那些需要用钱的个人或企业发放贷款,刺激经济活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银行有着重要的地位,维持国民经济和经济安全。然而,我国银行的主要的来源是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信贷风险。它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还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虽然次贷危机已经过去,但由于宏观政策的调整,使得中国的银行遭遇新的信贷风险的危机,所以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力度以及加强防范信贷风险。
1.2研究意义
在2008年的7月份,“雷智超特大的贷款诈骗案”。在2009年4月份,上海广电集团不断亏损,直接参与大规模的贷款和安全性等的银行最少有8家,都反映商业银行缺乏对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的防范。在2008年,因为美国银行造成的次贷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所以,中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快速对信贷风险进行改善和防范。对于我国银行的信贷流程来讲,信贷风险无处不在,它贯穿在整个流程之中,这就需要每个人都要有信贷风险的意识。这篇论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特点和成因来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有效的防范信贷风险的策略。从而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来更好的满足市场的挑战。
1.3研究现状
1.3.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
2004年以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不断降低,在2007年的时候有点反弹,但是不良贷款率一直下降,表明这几年来中国商业银行资产的质量有着良好的形态。但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余额是5921亿元,与年初相比,增加了993亿元,不良贷款率是1%,比年初上升了0.05个百分点。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都上升了。
按照分机构类型来看,在2013年四季度指标之中,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是5291亿人民币,不良贷款率是1%;股份制商业银行是3500亿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是1%;城市商业银行的是1091亿人民币,不良贷款率为0.86%;农村商业银行的是726亿元,不良贷款率是1.67%;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6亿元,不良贷款率0.51%。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的能力逐渐增强,但与国外银行相比,中国的不良贷款率仍是很高的。从整体来看,中国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能力仍不稳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也比比皆是。由于不良贷款多,使得银行的流动性、盈利能力和安全性都受到信贷风险的冲击,而且会影响到中国银行业体系安全、稳健的发展。
1.3.2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
在西方,银行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过程给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提供了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起初,亚当·斯密的资产风险管理理论,在1960-1969年的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到至20世纪80年代的资产负债表外风险管理理论,随着金融工程和巴塞尔协议的产生,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已经成为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
在1988年巴塞尔协议之后,安东尼·桑德斯继续沿用资本充足率作为核心,注重控制信用风险,强调监管国家风险的思路,并且收录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的三大原则,包括市场约束、银行风险监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和外部监管,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来衡量资本充足率,从而使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率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新的协议维持了功能和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而且和现在的协议相互贯通,对风险特别敏感。在一开始,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将被归入最低监管资本要求中,并有一个从下往上的方法来衡量这些风险。在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查后,这种方法可使商业银行采用适应自身风险情况和复杂性的方法,与旧协议相比,新协议更弱也更敏感。
在2007年3月,次级抵押贷款出现在美国新世纪公司,使该公司面临破产的局面,美国股市因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首次出现崩溃。在6月,由于涉及次级抵押贷款债券使得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的资金出现了亏损,因为市场的损失,导致美国股市再次下跌。自从7月以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兴起,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危机覆盖金融市场。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和欧洲央行注资金融体系,防止其危害到其他地区。
?1.4创新与不足
当代中国,经济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是信贷风险。我觉得预防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不仅仅要说明信贷风险的表现和特征,还要充分了解信贷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成因是什么,从而提出有效的建议策略来防范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只有通过分析提取一个真正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精髓来用于提高银行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因为获得渠道的限制和获得银行内部信息的局限性,在国内外银行信贷风险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方面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深入。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和特点
2.1信贷风险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信贷风险指贷款收益的波动性或不确定性。
在生活中,人们更关心的是信贷资产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我们常用狭义的信贷风险的定义,即将来的信贷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总之,信贷风险是由于因素变化使得商业银行资产有不良影响,最终引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发生损失,并且使得银行信贷资产甚至商业银行的价值降低。比如,债务人因为财务情况引起的违约现象以及汇率和利率价格的变动等,都将给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和收益带来一定的风险。
2.2信贷风险的表现
1.信贷资产安全性差,有着巨大的不良贷款数量
不良信贷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银行的不良信贷主要表现在四大行,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不良贷款比例高、数额大,具有普遍性。在1998年,中国政府于发行2700亿特殊国债用来补充商业银行的资本,成立于1999年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将近1.4亿的不良资产,随后在 2004 年初向中国建设银行注资225亿美元,2005年向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共注资150亿美元,以充实其资本金,并连续几年对银行不良贷款进行剥离;同时在 2003 年成立了银行监督委员会,专门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信贷风险是银行的主要风险,对于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来讲,信贷风险是它们进行控制和防范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对象。我国商业银行最关注的问题是信贷业务造成的风险。中国加入WTO后,遭受着更多的内部和外部风险。由于银行信贷风险的问题,最终会增大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它会影响经济发展。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能力相对薄弱,随着银行业的发展,信贷风险将继续扩大,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只有在深入了解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有效的防范信贷风险,针对性地加以管理,才能促进银行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既有理论探讨的价值,又有现实的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目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现状 1
1.3.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 1
1.3.2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 2
1.4创新与不足 2
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和特点 4
2.1信贷风险的概念 4
2.2信贷风险的表现 4
2.3信贷风险的种类 5
2.4信贷风险的特征 6
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8
3.1内部因素 8
3.2外部因素 8
4.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策略 10
4.1推动银行产权制度改革 10
4.2加强银行内部信贷管理 10
4.3优化银行外部经营环境 11
4.4提高银行员工综合素质 12
5.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银行是通过存款、贷款、储蓄和汇兑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我国的银行吸收闲置存款,给那些需要用钱的个人或企业发放贷款,刺激经济活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银行有着重要的地位,维持国民经济和经济安全。然而,我国银行的主要的来源是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信贷风险。它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还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虽然次贷危机已经过去,但由于宏观政策的调整,使得中国的银行遭遇新的信贷风险的危机,所以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力度以及加强防范信贷风险。
1.2研究意义
在2008年的7月份,“雷智超特大的贷款诈骗案”。在2009年4月份,上海广电集团不断亏损,直接参与大规模的贷款和安全性等的银行最少有8家,都反映商业银行缺乏对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的防范。在2008年,因为美国银行造成的次贷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所以,中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快速对信贷风险进行改善和防范。对于我国银行的信贷流程来讲,信贷风险无处不在,它贯穿在整个流程之中,这就需要每个人都要有信贷风险的意识。这篇论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特点和成因来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有效的防范信贷风险的策略。从而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来更好的满足市场的挑战。
1.3研究现状
1.3.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
2004年以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不断降低,在2007年的时候有点反弹,但是不良贷款率一直下降,表明这几年来中国商业银行资产的质量有着良好的形态。但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12月末,商业银行
按照分机构类型来看,在2013年四季度指标之中,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是5291亿人民币,不良贷款率是1%;股份制商业银行是3500亿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是1%;城市商业银行的是1091亿人民币,不良贷款率为0.86%;农村商业银行的是726亿元,不良贷款率是1.67%;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6亿元,不良贷款率0.51%。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的能力逐渐增强,但与国外银行相比,中国的不良贷款率仍是很高的。从整体来看,中国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能力仍不稳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也比比皆是。由于不良贷款多,使得银行的流动性、盈利能力和安全性都受到信贷风险的冲击,而且会影响到中国银行业体系安全、稳健的发展。
1.3.2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
在西方,银行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过程给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提供了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起初,亚当·斯密的资产风险管理理论,在1960-1969年的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到至20世纪80年代的资产负债表外风险管理理论,随着金融工程和巴塞尔协议的产生,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已经成为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
在1988年巴塞尔协议之后,安东尼·桑德斯继续沿用资本充足率作为核心,注重控制信用风险,强调监管国家风险的思路,并且收录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的三大原则,包括市场约束、银行风险监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和外部监管,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来衡量资本充足率,从而使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率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新的协议维持了功能和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而且和现在的协议相互贯通,对风险特别敏感。在一开始,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将被归入最低监管资本要求中,并有一个从下往上的方法来衡量这些风险。在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查后,这种方法可使商业银行采用适应自身风险情况和复杂性的方法,与旧协议相比,新协议更弱也更敏感。
在2007年3月,次级抵押贷款出现在美国新世纪公司,使该公司面临破产的局面,美国股市因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首次出现崩溃。在6月,由于涉及次级抵押贷款债券使得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的资金出现了亏损,因为市场的损失,导致美国股市再次下跌。自从7月以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兴起,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危机覆盖金融市场。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和欧洲央行注资金融体系,防止其危害到其他地区。
?1.4创新与不足
当代中国,经济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是信贷风险。我觉得预防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不仅仅要说明信贷风险的表现和特征,还要充分了解信贷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成因是什么,从而提出有效的建议策略来防范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只有通过分析提取一个真正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精髓来用于提高银行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因为获得渠道的限制和获得银行内部信息的局限性,在国内外银行信贷风险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方面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深入。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和特点
2.1信贷风险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信贷风险指贷款收益的波动性或不确定性。
在生活中,人们更关心的是信贷资产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我们常用狭义的信贷风险的定义,即将来的信贷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总之,信贷风险是由于因素变化使得商业银行资产有不良影响,最终引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发生损失,并且使得银行信贷资产甚至商业银行的价值降低。比如,债务人因为财务情况引起的违约现象以及汇率和利率价格的变动等,都将给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和收益带来一定的风险。
2.2信贷风险的表现
1.信贷资产安全性差,有着巨大的不良贷款数量
不良信贷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银行的不良信贷主要表现在四大行,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不良贷款比例高、数额大,具有普遍性。在1998年,中国政府于发行2700亿特殊国债用来补充商业银行的资本,成立于1999年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将近1.4亿的不良资产,随后在 2004 年初向中国建设银行注资225亿美元,2005年向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共注资150亿美元,以充实其资本金,并连续几年对银行不良贷款进行剥离;同时在 2003 年成立了银行监督委员会,专门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