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附件)
摘 要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市场竞争加剧的现行压力下。美的集团作为一家大型的家电制造企业,要想平稳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利用好自身优势,将作为基础的营运资金进行全面的、优化的管理,从而来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状况,促进世界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营运资金作为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对企业正常发展起着重要性作用。为了使企业营运资金更好的运转,需要通过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手段来进行。本文将美的集团实际状况与营运资金管理基本理论相结合,通过要素分析发现美的集团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资金需求量明显增加,存货管理制度混乱,应收账款中信用政策不完善等问题,通过渠道分析发现其存在未充分发挥渠道管理的问题。经研究找到提高营运资金效率,加强存货管理,制定合理信用政策,充分发挥渠道管理等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将两种分析进行比较,得出基于渠道分析的优势所在。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
1.3.1 研究内容 3
1.3.2 研究方法 3
2 营运资金及其管理相关理论 5
2.1 营运资金概念 5
2.1.1 营运资金含义 5
2.1.2 营运资金特点 5
2.2 营运资金管理概念 5
2.2.1 传统管理理论 5
2.2.2 渠道管理理论 6
3 美的集团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7
3.1 集团简介 7
3.2 基于要素的分析 7
3.2.1 货币资金管理 7
3.2.2 存货管理 7
3.2.3 应收账款管理 8
3.2.4 应付账款管理 9
3.2.4 短期借款管理 9
3.3 基于渠道分析 10
3.3.1 采购渠道 10
3.3.2 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产渠道 10
3.3.3 销售渠道 10
4 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
4.1 持续扩大的资金需求加大经营风险程度 13
4.2 存货管理制度混乱 13
4.3 应收账款信用管理政策不合理 13
4.4 短期借款体系不明确 13
4.5 未充分发挥渠道平台的作用 13
5 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的措施 15
5.1 在合理控制资金需求量的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 15
5.2 完善存货管理制度 15
5.3 制定合理信用政策 15
5.4 明确短期融资体系进而拓展短期融资新途径 15
5.5 充分发挥渠道理论在各个步骤的作用 15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中国家电行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逐步稳定。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营运资金管理至关重要。所以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美的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分析,找出其在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及渠道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最终发挥渠道管理的优势,可以更好的为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科学分配营运资金、规避财务风险。
1.1.2 研究意义
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可分为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大方面。
在对营运资金管理分析的过程中,整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类总结。通过对要素管理和渠道管理的分析,发现渠道管理更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渠道管理的优势,可以优化营运资金管理方法,完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各方各面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
研究美的集团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可以深刻了解以美的集团为代表的家电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的实际状况及作用机理,进而有效地发挥营运资金管理对家电行业发展的支持、监督和引导作用,并为其他企业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同时可以使得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更好的分配营运资金,也为相关的投资者投资提供了必要的指导与参考,实现其具有的现实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0世纪30年代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逐步兴起。
W.D.Knight(1972)对当时的存货订货量基本模型进行了拓展,提出了在保险储备量下,如何使存货的订购成本和储存成本最小化的最优订货模型,对当时的理论界产生很大影响,促生了后来一系列存货订购模型[2]。
Hampton C.Hager(1976)提出了改进现金管理、缩短现金周期的措施。
John J.Hampton & Cecilia L.Wagner(1989)出版了《营运资金管理》一书,其内容已经不仅包括流动资产管理,而且拓展到了信用评级、短期融资、消费者信贷等内容[2]。
Juan Colina(2002)将营运资金管理的范围拓展为收入管理、供应链管理和支出管理三个部分。
Vivek U.Pimplapure和Pushparaj P.Kulkmi(2011)以Bharat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在2005年到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回归分析发现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对盈利能力有显著影响[3]。
Johnc.Groth(2012)认为应将营运资金的管理工作合理有效的进行,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AndrewHarris(2014)提出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因素既包括企业内外部环境,又包含市场总体变化。
国外营运资金管理其经历了从单项到多项的不断整合与发展,扩充了流动资产的管理内容。其方法从基于要素分析转变到基于渠道分析。其范围从企业经营层面转变到管理战略层面。
1.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我国初步展开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毛付根(1995)指出:应着手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相互关系,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进而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2]。
杨雄胜(2000)结合中国现实分析了现行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指标在理论与方法上存在的不足。
王竹泉、马广林(2005)提出了“将跨地区经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管道控制上”的概念,并倡导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与供应链管理、管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研究有机结合起来[2]。
罗福凯、车艳华(2006)指出营运资本日常管理已经演进为营运资本实时管理,营运资本已成为财务管理的前言对象。
王竹泉、逄咏梅(2007)基于对供应链、渠道理论的研究,重新对营运资金进行划分,并提出基于渠道视角的效率评价体系。
王娜、庞亮(2008)研究指出,中庸型的营运资金政策相比于稳健的营运资金政策盈利能力更强。
马春英、罗洁(2010)提出在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现金管理混乱、应收账款失控、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等问题。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
1.3.1 研究内容 3
1.3.2 研究方法 3
2 营运资金及其管理相关理论 5
2.1 营运资金概念 5
2.1.1 营运资金含义 5
2.1.2 营运资金特点 5
2.2 营运资金管理概念 5
2.2.1 传统管理理论 5
2.2.2 渠道管理理论 6
3 美的集团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7
3.1 集团简介 7
3.2 基于要素的分析 7
3.2.1 货币资金管理 7
3.2.2 存货管理 7
3.2.3 应收账款管理 8
3.2.4 应付账款管理 9
3.2.4 短期借款管理 9
3.3 基于渠道分析 10
3.3.1 采购渠道 10
3.3.2 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产渠道 10
3.3.3 销售渠道 10
4 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
4.1 持续扩大的资金需求加大经营风险程度 13
4.2 存货管理制度混乱 13
4.3 应收账款信用管理政策不合理 13
4.4 短期借款体系不明确 13
4.5 未充分发挥渠道平台的作用 13
5 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的措施 15
5.1 在合理控制资金需求量的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 15
5.2 完善存货管理制度 15
5.3 制定合理信用政策 15
5.4 明确短期融资体系进而拓展短期融资新途径 15
5.5 充分发挥渠道理论在各个步骤的作用 15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中国家电行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逐步稳定。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营运资金管理至关重要。所以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美的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分析,找出其在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及渠道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最终发挥渠道管理的优势,可以更好的为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科学分配营运资金、规避财务风险。
1.1.2 研究意义
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可分为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大方面。
在对营运资金管理分析的过程中,整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类总结。通过对要素管理和渠道管理的分析,发现渠道管理更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渠道管理的优势,可以优化营运资金管理方法,完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各方各面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
研究美的集团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可以深刻了解以美的集团为代表的家电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的实际状况及作用机理,进而有效地发挥营运资金管理对家电行业发展的支持、监督和引导作用,并为其他企业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同时可以使得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更好的分配营运资金,也为相关的投资者投资提供了必要的指导与参考,实现其具有的现实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0世纪30年代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逐步兴起。
W.D.Knight(1972)对当时的存货订货量基本模型进行了拓展,提出了在保险储备量下,如何使存货的订购成本和储存成本最小化的最优订货模型,对当时的理论界产生很大影响,促生了后来一系列存货订购模型[2]。
Hampton C.Hager(1976)提出了改进现金管理、缩短现金周期的措施。
John J.Hampton & Cecilia L.Wagner(1989)出版了《营运资金管理》一书,其内容已经不仅包括流动资产管理,而且拓展到了信用评级、短期融资、消费者信贷等内容[2]。
Juan Colina(2002)将营运资金管理的范围拓展为收入管理、供应链管理和支出管理三个部分。
Vivek U.Pimplapure和Pushparaj P.Kulkmi(2011)以Bharat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在2005年到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回归分析发现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对盈利能力有显著影响[3]。
Johnc.Groth(2012)认为应将营运资金的管理工作合理有效的进行,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AndrewHarris(2014)提出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因素既包括企业内外部环境,又包含市场总体变化。
国外营运资金管理其经历了从单项到多项的不断整合与发展,扩充了流动资产的管理内容。其方法从基于要素分析转变到基于渠道分析。其范围从企业经营层面转变到管理战略层面。
1.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我国初步展开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毛付根(1995)指出:应着手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相互关系,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进而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2]。
杨雄胜(2000)结合中国现实分析了现行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指标在理论与方法上存在的不足。
王竹泉、马广林(2005)提出了“将跨地区经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管道控制上”的概念,并倡导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与供应链管理、管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研究有机结合起来[2]。
罗福凯、车艳华(2006)指出营运资本日常管理已经演进为营运资本实时管理,营运资本已成为财务管理的前言对象。
王竹泉、逄咏梅(2007)基于对供应链、渠道理论的研究,重新对营运资金进行划分,并提出基于渠道视角的效率评价体系。
王娜、庞亮(2008)研究指出,中庸型的营运资金政策相比于稳健的营运资金政策盈利能力更强。
马春英、罗洁(2010)提出在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现金管理混乱、应收账款失控、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等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