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资本结构的理论基础1
2.1 资本结构相关概念1
2.2 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2
2.2.1 净收益理论2
2.2.2 净营业收益理2
2.2.3 MM理论3
2.2.4 代理理论和等级筹资理论3
2.3 资本结构的分类4
2.3.1 权益型独资资本结构类型4
2.3.2 完全的负责型资本结构类型4
2.3.3 权益型负责类资本结构类型5
2.3.4 负责型负责类资本结构类型5
2.3.5 权益负责型资本结构类型5 2.4 资本结构的基本特征5
3 通州区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现状6
3.1 通州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6
3.2 通州区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分析及影响因素7
4 通州区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10
4.1 社会担保体系不健全10
4.2 企业高风险的存在10
4.3 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够10
4.4 政府和金融市场的支持力度不够10
4.5 企业内部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10
5 通州区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对策11
5.1 完善国家法制体系,健全资本市场功能11
5.2 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不断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11
5.3 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力度.不断扩大中小企业触资规模12
5.4 大力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12
结论14
致谢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 参考文献161 引言
我国是中小企业大国,中小企业是我们经济结构中紧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据南通经贸委统计,中小企业所有数占所有产业企业的比重高达99%以上,从中小企业的人员约占80%,工业总产值占60%以上,外贸出口占中国的68.53%的轻工、纺织、服装、玩具、五金等方面的出口产品,几乎是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在强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竞争机制方面,都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上拥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南通通州中小企业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自身企业的同时积极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增添就业、促使自主创新、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创建和资本市场的成长的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发生了质的转变,不断的发展的同时也揭示出一些问题。通过通州区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来看,资本来源结构不合理、欠债比例过高、流动负债比重较大、负债筹资结构不合理等。因此,怎样使得企业的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是亟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通州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现状的剖析,解析影响其资本机构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少许优化对策,为通州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2 资本结构的理论基础
2.1 资本结构相关概念
从狭义上讲,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权益资本和长期负债俩者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部分组成公司的资本。长期债务资本和短期债务资本组成债务资本。通过长期债券的发行,长期贷款或获得长期应付款等方式筹集长期资金使用,被称为长期债务资本;相比于短期债务资本,回报周期长,成本高,财务风险较低,难以获得。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利润率最高以及资本结构的综合资本成本率是最低同时也是资本结构风险最小的情形。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了要筹集和运用资金而支付的代价,企业筹集和使用任何不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资金,均要付出与之相对应的成本代价。但通常所说的资本成本仅指工资和长期资本成本。资本成本不仅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的资本投资率所需的必要收益,更是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企业的机会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在财务决策过程中考虑。从企业的融资方式,资本成本是指定的融资计划,以实施企业按照资金来源的选择,在融资方案的选择能承受的最低的资本成本的范围。从企业投资角度而言,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和决定投资取舍的重要参考标准。
在优化每个公司的资本结构的过程中,将努力探索自己的最优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是动态的,不同时期会存在不同的最优资本结构,而非一点都不变化的。最优资本结构具有高度的易变性。在影响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的本质(运作形式等)和外表(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等)成分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对最优资本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最优资本结构的改变,于是公司对最优资本结构的寻求是一个长期的且持续优化的发展的过程。
2.2 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是由早期资本结构理论、MM资本结构和新的资本结构理论所构成。其中的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包括净收益理论和净营业收益理论,而新的资本结构理论有代理理论和等级筹资理论等。
2.2.1 净收益理论
净收益理论是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国经济学家 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1952年在《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 趋势和计量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利用债务能够使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 下降。因为在债务成本正常情况下比较,欠债水平越高,综合资金成本 越低,企业价值越大。当欠债比率抵达100%时,企业价值将达到最大。这就是净收益理论。
2.2.2 净营业收益理论
净营业收益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 1952年在《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一文中涉及的。净营业收益理论是早期钻研资本结构理论的一种理论。它认为,确定企业价值高低的关键要素是企业的净营业收益,资金结构 与企业的价值无关。无论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如何,其整体的资金成本不变,所以不存在最优资金结构。
该理论是建立在企业负债的资本成本老是不变的,然权益资本则跟着负债比重的上升而提高这一假定之上的。因为,负债的增大也会导致股东承担的风险随之变大,以及权益资本要求的报酬率变大。又由于负债的成本老是少于权益资本的成本,那么负债比重上升对下降综合资本成本的益处正好被上升的权益资本成本所对消,从而,资本结构的转变不会影响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
该理论认为,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都是一定的,无论财务杠杆怎样变革。所以公司的总价值是固定稳定的。这是因为公司利用财务杠杆增加的债务比率,虽然比股权成本债务资本成本低,但负债增加股权资本风险,所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不会随负债比率的升高而降低,而是相反的保持稳定。因此,公司无法运用财务杠杆转变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也无法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提升公司价值,所以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从而确定公司价值的应是其营业收益。依照这种理论推策,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筹资决定也就可有可无。所以说净营业收益理论与净收入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61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