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二)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
二、会计电算化 1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1
(二)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作账的异同点 1
(三)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2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3
(一)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软件 3
(二)会计电算化成本较高 3
(三)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复合型人才 3
(四)修改电子数据无历史记录 3
(五)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4
四、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4
(一)充分利用会计软件的功能,加强决策管理 4
(二)强化企业内部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 4
(三)组织岗位培训,取得技术支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4
(四)对凭证、账表的错误采用红字更正或补充登记法填制记账凭证 5
(五)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安全性工作 5
五、会计事务所中的电算化系统 5
六、总结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飞速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模式从原先的计划经济模式发展为现在的市场经济模式,互联网应用也迎来了新的迹象,为会计电算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这是会计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在实施电算化的不断深入中,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不再人工的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而是用计算机取而代之,会计电算化成了会计工作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已慢慢在我国普及开来。
截止2010年我国八成的基层单位已实现会计电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化,由以前完全的人工做账慢慢发展为电算化的时代。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目前还不够完善,会出现电脑系统的舞弊事件或者在财务处理的过程中各类凭证报表的书面资料减少导致一系列的影响,为了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速度,电算化将通过内部人工以及计算机共同的控制来不断完善电算化的短缺,将电算化推向一个更高的巅峰。
(二)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本论文共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论述了会计电算化与手工账的异同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意义;第三章介绍了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对于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策略。第五章是描述了我在会计事务所实习单位的电算化系统;第六章是总结,研究的结论。
本文采用了举例子的方法,用更具说明性的文字来阐明观点,得出结论。
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在会计上的应用,由电算化软件代替手工做账以及手工难以完成的计算,这是一次会计史上的重大改革,它促进了经济与科技的共同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作账的异同点
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做账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自然也存在着不同。如下表:
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做账异同表
相同点
不同点
1.系统目标一致
1.运算工具不同
2.遵循共同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财经制度
2.信息载体不同
3.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
3.记账规则不同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一致
4.财务处理程序不同
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
5.会计行使其职能的侧重点不同
6.保存会计档案一致
6.会计人员岗位分工不同
科目的设置和使用存在差异
8.内部控制制度不同
(三)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这一场技术性的改革对会计科学本身和对国民经济建设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以下这几个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1.保证了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会计核算均由系统自动处理,核算的质量上升,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减低。例如,实现电算化之后,从开始的会计凭证记录到中间的计算以及最后的编制报表均由系统自动完成,凭证一旦录入系统,会快速的在账簿和报表中反映出来并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倘若将手工做账与电算化同时进行,电算化所需的时间仅仅手工做账一半的时间足以,这便节省了大把宝贵的时间,提高了会计处理的时效性。
2.提高了经济管理水平
财务会计管理转变为事先预测、事中控制,能更快的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例如,实现电算化之后,会计核算与产品进销存之间的业务无需分割,能够协同处理;还能实现会计的集中核算模式,集团总部可以集中管理会计信息和编制报表。
3.推动了理论更新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不再一味的停留于手工账中,新的理论不断被推出,新的技术不断被改革,新的方法不断被认可。例如,有了计算机的诞生,原先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分析预测方法可以通过运筹学为核心的线性代数、量本利分析、回归分析、多元方程等多种数学方法和高层次数据模型来得到解决。
4.促进了会计职能变化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职能也发生了改变。自企业推行ERP后,不仅加强财务会计与企业内其他业务部门的联系,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而且可以通过网络管理模式远程控制与在线支付将财务管理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有利于集团、跨国公司的实时管理。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软件
金蝶、用友等电算化软件是目前市场上比较普遍的适用于大型企业的财务软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模块制定而成,而中小企业并不适用,不会专门进行修整。还有这些软件功能强但价格昂贵,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可能大多用不上或基本完全用不上,于是便很难实现通过电算化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会计电算化成本较高
使用会计电算化的成本较高,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且利润薄,而且会计电算化对于电脑配置的要求也较高,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对其维护,也需要产生费用,而中小企业很难实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上老板都会以利益最大化为考虑之首,忽略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所以部分企业领导人会由于电算化成本过高的原因而选用配置较低的计算机产品,只完成一些基本的记账功能,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电算化方面的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复合型人才
现代企业对于既懂得会计知识又熟练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需求相当大,中小企业看似对电算化使用的热情度较高,但其实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的素质普遍都比较低,都是通过过去的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而来,对财务软件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机械的操作财务软件,无法灵活运用各项功能。例如,老会计虽能熟练操作会计核算,但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计算机操作却没有太多经验,而新进入企业的会计人员即使通过电算化资格的考试,但掌握的技术也只能是考试规定范围的知识,一旦接触超出考试范围的内容也是束手无策,并且对于会计核算的内容也没有经验,这便造成了复合型人才的紧缺,没有充分发挥出管理软件在管理方面的功能,造成了系统资源的浪费。所以如今对于企业来说加快培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了。
一、引言 1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二)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
二、会计电算化 1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1
(二)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作账的异同点 1
(三)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2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3
(一)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软件 3
(二)会计电算化成本较高 3
(三)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复合型人才 3
(四)修改电子数据无历史记录 3
(五)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4
四、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4
(一)充分利用会计软件的功能,加强决策管理 4
(二)强化企业内部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 4
(三)组织岗位培训,取得技术支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4
(四)对凭证、账表的错误采用红字更正或补充登记法填制记账凭证 5
(五)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安全性工作 5
五、会计事务所中的电算化系统 5
六、总结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飞速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模式从原先的计划经济模式发展为现在的市场经济模式,互联网应用也迎来了新的迹象,为会计电算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这是会计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在实施电算化的不断深入中,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不再人工的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而是用计算机取而代之,会计电算化成了会计工作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已慢慢在我国普及开来。
截止2010年我国八成的基层单位已实现会计电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化,由以前完全的人工做账慢慢发展为电算化的时代。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目前还不够完善,会出现电脑系统的舞弊事件或者在财务处理的过程中各类凭证报表的书面资料减少导致一系列的影响,为了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速度,电算化将通过内部人工以及计算机共同的控制来不断完善电算化的短缺,将电算化推向一个更高的巅峰。
(二)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本论文共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论述了会计电算化与手工账的异同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意义;第三章介绍了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对于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策略。第五章是描述了我在会计事务所实习单位的电算化系统;第六章是总结,研究的结论。
本文采用了举例子的方法,用更具说明性的文字来阐明观点,得出结论。
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在会计上的应用,由电算化软件代替手工做账以及手工难以完成的计算,这是一次会计史上的重大改革,它促进了经济与科技的共同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作账的异同点
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做账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自然也存在着不同。如下表:
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做账异同表
相同点
不同点
1.系统目标一致
1.运算工具不同
2.遵循共同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财经制度
2.信息载体不同
3.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
3.记账规则不同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一致
4.财务处理程序不同
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
5.会计行使其职能的侧重点不同
6.保存会计档案一致
6.会计人员岗位分工不同
科目的设置和使用存在差异
8.内部控制制度不同
(三)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这一场技术性的改革对会计科学本身和对国民经济建设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以下这几个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1.保证了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会计核算均由系统自动处理,核算的质量上升,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减低。例如,实现电算化之后,从开始的会计凭证记录到中间的计算以及最后的编制报表均由系统自动完成,凭证一旦录入系统,会快速的在账簿和报表中反映出来并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倘若将手工做账与电算化同时进行,电算化所需的时间仅仅手工做账一半的时间足以,这便节省了大把宝贵的时间,提高了会计处理的时效性。
2.提高了经济管理水平
财务会计管理转变为事先预测、事中控制,能更快的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例如,实现电算化之后,会计核算与产品进销存之间的业务无需分割,能够协同处理;还能实现会计的集中核算模式,集团总部可以集中管理会计信息和编制报表。
3.推动了理论更新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不再一味的停留于手工账中,新的理论不断被推出,新的技术不断被改革,新的方法不断被认可。例如,有了计算机的诞生,原先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分析预测方法可以通过运筹学为核心的线性代数、量本利分析、回归分析、多元方程等多种数学方法和高层次数据模型来得到解决。
4.促进了会计职能变化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职能也发生了改变。自企业推行ERP后,不仅加强财务会计与企业内其他业务部门的联系,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而且可以通过网络管理模式远程控制与在线支付将财务管理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有利于集团、跨国公司的实时管理。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软件
金蝶、用友等电算化软件是目前市场上比较普遍的适用于大型企业的财务软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模块制定而成,而中小企业并不适用,不会专门进行修整。还有这些软件功能强但价格昂贵,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可能大多用不上或基本完全用不上,于是便很难实现通过电算化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会计电算化成本较高
使用会计电算化的成本较高,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且利润薄,而且会计电算化对于电脑配置的要求也较高,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对其维护,也需要产生费用,而中小企业很难实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上老板都会以利益最大化为考虑之首,忽略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所以部分企业领导人会由于电算化成本过高的原因而选用配置较低的计算机产品,只完成一些基本的记账功能,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电算化方面的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复合型人才
现代企业对于既懂得会计知识又熟练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需求相当大,中小企业看似对电算化使用的热情度较高,但其实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的素质普遍都比较低,都是通过过去的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而来,对财务软件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机械的操作财务软件,无法灵活运用各项功能。例如,老会计虽能熟练操作会计核算,但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计算机操作却没有太多经验,而新进入企业的会计人员即使通过电算化资格的考试,但掌握的技术也只能是考试规定范围的知识,一旦接触超出考试范围的内容也是束手无策,并且对于会计核算的内容也没有经验,这便造成了复合型人才的紧缺,没有充分发挥出管理软件在管理方面的功能,造成了系统资源的浪费。所以如今对于企业来说加快培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