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餐饮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20191229205314]
摘 要
现如今,苏州市税收收入正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中,餐饮行业的税收税额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加之,伴随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这就要求税务机关的管理工作更为精细化、科学化,纳税服务水平逐步统一化、规范化;随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建设的不断推进,纳税人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的意识逐渐增强。因此,税收征管问题在当今的社会,更加不可忽视。本文对苏州市近年来餐饮行业的税收征管情况作了基本的介绍,针对正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税收制度,结合餐饮行业本身存在的特点,建议税务机关应不断前进探索,深化体制建设,进行改革创新,深入加强餐饮行业的税收征管工作,为人民服务。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苏州市餐饮行业税收征管对策
目 录
1. 导论 6
1.1问题的提出 6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
1.3研究方法 7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7
2. 餐饮行业税收制度及其变化 10
2.1餐饮行业的主要特点 10
2.2餐饮行业税收征管制度 11
2.3相关税收征管制度的变化 11
3. 苏州市餐饮行业税收征管情况分析 13
3.1苏州市餐饮行业税收现行征管方法 13
3.2苏州市餐饮行业税收现行征管情况分析 13
4.苏州市餐饮行业的税收征管存在问题及原因 19
4.1苏州市餐饮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19
4.2苏州市餐饮行业税收征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0
5. 加强苏州市餐饮行业税收征管的措施及策略 22
5.1深化建设,加强税源管理 22
5.2诚信纳税,营造良好氛围 23
6. 结语 25
7. 参考文献 26
8. 致谢 27
1. 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苏州市税收收入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一现象也给税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如何加强税源管理,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成为更为优良的税务机关。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依法纳税工作的推进,这对于税务机关科学管理的要求愈加严格,从客观方面上,这使得税收征管的执法服务标准逐渐规范化;从主观方面上,纳税人的法律意识——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和合法利益,也日益增强,因此“税收”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然而,当前税收征管存有以下的不足之处:基层税务机关管理层次较为肤浅,存有不够完善、科学的税收征管制度,这使得整体税收征管效能的水平有所降低;虽然辅之于计算机系统,来进行税收征管的监控工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存在的缺陷之处——对于资料的收集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也无法综合利用所搜集的信息材料;对于纳税主体的公民,其依法纳税意识较为淡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偷逃税的现象大量存在。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首先,根据苏州市餐饮行业的官方统计数据,分析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税务局等相关机关的走访调查,找出在税收征管的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从而根据实地调查的数据分析征管现状;最后,从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完善地方税收征管体系,探讨如何解决餐饮行业税收征管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对策。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第一、有利于呈现餐饮行业税收征管中出现的问题,以此寻求对策;第二、有利于进行税收征管理论创新,以此带动实践创新;第三、有利于推动税收征管制度改革,以此更好为人民服务;第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1.3研究方法
在阅读了国内外相关税务征管的书籍和资料的前提之下,根据苏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采取理论和实践调查两者相互结合的方式,分析当前苏州餐饮行业中税收征管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罗列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针对性的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具体方法有:
1.3.1 文献研究法
借鉴国内外学者在税收征管方面的学术成果, 对相关税收征管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整理,拓展论文思路,并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文献综述。
1.3.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苏州市社会零售产品的零售额、餐饮行业零售额、餐饮行业税收收入等数据的整理,运用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苏州市餐饮行业税收征管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1.3.3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
查阅了国内外相关书籍和文献,取长补短,同时充分结合苏州市餐饮行业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法法、访谈法等方式,收集了相关数据和材料,对此进行了数据分析,归纳提升,完善现有关于餐饮行业税收管理的理论观点。
1.3.4 系统研究法
借鉴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的思想,严谨地陈述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以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税收征管法理论和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从中提炼升华。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国内研究
我国的税收制度已经走过了60多的年历程,伴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的税收制度也经历了建立、调整、改革的过程,这一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五个阶段,在这新的时代,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为“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它涉及到税收管理主要为“严征管”,从税收征管与税收制度的关系,税收制度是服务于税收数据的收集和税收管理的对象,税收征管则是实现税收制度目标的保证。[]
学者杨抚生持有这样的观点,他认为税收征管与税收制度、税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税收法律关系的公共性和公益性,有利于调节征税主体和纳税人之间的冲突,以实现税收征管的目的;税收具有强制性,这个就决定了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关系主体的一方始终是国家的代表税务机关;税法结构的规范性,这有利于在税收征管操作的便利性,有法律依据。[]
1993年《税收征管法》正式颁布,并于1995年和2001年进行了修订,使得现今的税收征管制度得到了规范与完善,这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化、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者吴旭东认为,税收征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税收财政职能得以实现,这需要通过税收管理不断改革,以防偷税、漏税、抗税、骗税的现象发生,把应收税款及时征收,确保国家高效行使职能的资金保障;二是通过税收征管工作,有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经济的职能;三是有利于税收监督职的实现,通过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收统计等管理活动,防止税收流失。[]
尽管有制度和相关法律的出台,但是在税收征管问题仍然有缺失之处。学者樊勇认为,在信息化背景之下的税收征管,仍旧是存有漏洞,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和贸易方式的不断变化,这对餐饮行业的税收征管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进一步加大了监控的难度;税收机构设置也存在不合理性,我国的税收征管成本比较高,但是同时征管效率却很低,权力交叉,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应需要进行深入地改革。
综上学者们的观点,可以看出中国税收制度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由于生产力及其经济基础上存在薄弱之处,而处于上层建筑的税收征管也有不足,在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利、信息化背景下的税收征管体系、税收征管制度建设等方面仍需要进行改革。
1.4.2国外税收征管制度的借鉴
美国税收征管采取的方式是“自报自缴”,即纳税人自行完成税务申报、自行进行税款缴纳这一程序,过程中不需要税务机关经过审查核定后,再缴纳税款。美国税务机关的计算机系统对纳税人进行登记采用了统一的纳税代码,登记表格通俗易通。而这样的操作方式不仅在税收征管工作得到运用,在政府其他的工作领域,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新加坡则是采用了有效的事后监控方式,即税务机关审查纳税人申报内容的真实性。这种监测方法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检查方法和财务分析方法。另外,辅助于函调或面谈的方式。在新加坡,纳税人所填写的纳税申报表,包括了营业收入、营业支出、税费扣除等相关信息,这些都将会进入到计算机系统形成申报信息库。通过信息的对比,查看申报信息与实际发生额是否相同;若是二者不相同,则需要经过函调的方式,请纳税人做出合理的解释,若是在这过程当中,纳税人无法解释原因,就可判定纳税过程存在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18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