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目 录
1 引言1
2 过度自信相关的含义1
2.1 过度自信的含义1
2.2 过度自信的衡量1
2.3 管理者的过度自信1
2.4 导致过度自信的因素2
3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3
3.1 控制错觉对投资决策的影响3
3.2 优于平均效应对投资决策的影响4
3.3 过于乐观对投资决策的影响4
4 三九集团的案例分析5
4.1 案例描述5
4.2 案例分析5
4.3 案例总结6
5 实证研究6
5.1 研究假设7
5.2 数据来源与变量衡量7
5.3 数据描述与统计8
6 探究结论、启示与建议12
结论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表1 样本行业分布情况表 8
表2 样本公司数据 9
表3 描述性统计表 10
表4 相关性分析表 10
表5 描述统计量 11
表6 Anovab 11
表7 系数a 11
1 引言
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实际情况的研究,探讨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的作用,从而揭示管理者非理性和企业决策之间的内在联系[1]。通过研究我国的企业,提出了相关问题。因此,研究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作用因素是非常有意义的。
2 过度自信相关的含义
2.1过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自信的含义
过度自信是心理上的一种感知偏差,是指人们把一切成功都归功于超强的判断力或自身条件很好,而不与理睬一些机会或者外界给予的帮助。过分自信和自谦或是自觉心理不同,它具有专断性,它是一种能导致人们在行为上有所偏颇心理行为[2]。
2.2 过度自信的衡量
大多数认为,选择一种良好的测量工具是研究中最为困难的地方。尤其是在与人类行为有关的过度自信的研究中体现的淋漓精致。本文将按照不一样的过度自信来整理他们的衡量方式,然后再对关于过度自信测量的方法加以总结,指出各种测量方法的指导思想及其局限性[3]。
2.2.1 对独立型过度自信的测量
由于这类过度自信主要是指个体对自身实际能力等一些水准的高估,因此通常是通过计算期望值与其实际值的差值得到的过度自信,即OC(过度自信)=E(期望值)一T(实际值)。
2.2.2 对“过度精确”型过度自信的测量
对“过度精确”型过度自信的检测主要来源于校准研究,因此这类过度自信的检测比较成熟,其基本测量方法为:偏差值=被试认为自己选择正确的平均概率一被试选择的实际正确率,偏差越大意味着越过于自负 [4]。
2.3 管理者的过度自信
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被认为是对其的个人能力、判断能力、运营能力、反映能力和决定能力的过分的自信和肯定,他们往往高估了自身能力、得到的信息以及判断风险的准确性,从而高估了企业以后业绩而低估了可能发生的风险。
2.4 导致过度自信的因素
过度自信是一种心思上的认知偏差,其产生的原因如下:第一,过去经历;第二,知识幻觉会导致过度自信。;第三,生理上的一些原因也会导致过度自信。;第四,选择性偏差也会导致过度自信。人们往往只关注与自己差不多的观点,而不去关注那些对立的观点信息[5]。
导致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原因除了以上原因外,还体现在性格特征上,外向的人过度自信表现的明显。自恋的人也会产生过于自信的心态。抑郁的人和过度自信无关。导致过度自信的其他性格特征的人也被证实,年龄越大过度自信的反映会随之减弱。
由于企业经营比较复杂,信息对不上号,在社会中地位以及企业本质等,高管人员也会产生过度自信。在行为经济学中,越复杂的经营程序,过度自信越容易产生。经过很多选拨后产生的高管人员,通常更加的肯定自己的相关能力,认为局面能被自己掌控,从而低估了失败的可能性。而且,过度自信的主因是由于获得的信息不完整,管理者容易选择自己的观点,而产生有误差的决定。管理者在企业的位置和过于自信的观点也存在关系。高管人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由于没有能够将管理者进行制约监管,所以容易产生过度自信。国有企业由行业中的精英操控重要的市场资源,这些都会促使国有企业的高管人员者产生过于自信心态。
专家实验证明,管理者过于自信得心理差距的形成和社会环境有关联,其中包括社会文化和竞争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儒家文化崇尚的“群臣之道的思想,也充分体现在了现代企业组织构建中。在我国过去的社会中,高管人员具有不受限定约制的权利,他们几乎都是随意骄傲自大。这种观念会使高管人员在企业组织中产生一种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的幻觉,在投资决策时往往会高估能力而低估了风险,只相信自己的能力。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市场经济时期,市场竞争激烈。经营者能否生存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在于企业经营者如何提升业绩,在这种情况下,作重要的是有过于别人的成绩单。选拨上的高管人员,通常被认为能力强的都是那些很自信的人,所以这在更高职位上的人都是过于自信的高管人员。这就导致了企业高管人员具有比一般人较高的自信心理 [6]。
3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投资决策是指股东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使用相关的方法,对投资的重要性、投资的费用和收入、投资目标等主要问题进行的抉择、选取。投资决策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有:(1)投资者自己开公司经营;(2)和别的企业一起开合资或合作企业,并有直接经营的权利,或者派人帮自己管理或者参与一起管理;(3)投资者只投入钱不自己经营或者让他人帮忙;(4)投资者参股别人的企业,手中持有的股票可以获得企业所有或者一部分的经营权,而达到收购企业的目的。间接投资的形式主要是得到各种有价证券,其资产可以随时随地变卖,改换其他资产,从而收获利益。
有些学者认为,动机是过度自信产生的原因,人们高估自己的能力来减少焦虑,从而导致过分自信。行为经济学认为经营过程中的人并不一定是理智的,这些人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很理智。复杂的经营过程要求高管人员在未知的情况下做出选择。将心理学当成研究管理的探究基础是行为经济学,把企业经营过程的分析比作为心理过程,从而探讨过分自信的原因。一个太过自信的高管人员容易把这种心理投入到经营活动中。
在过度自信的高管面临融资方向的时候,他们在考虑了投入项目的未来收益后,内部融资会成为他们的首选融资方案,因为他们认为外部融资的成本过高。而有很多过度自信的投入者都有着建立自己“产业帝国”的梦想,在面临充裕现金流时,他们会选择投入多个项目。当下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非常严重。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高管过度自信表现的非常明显,当公司在资金流充裕的情况下,管理者对于投入这项活动表现的非常热情,反之,管理者往往因为选择内部融资而造成企业投入不足。所以我们还可以在上述讨论中提出下面的假设:
蓝色光标 22.05 12
乐视网 44.28 1
1 引言1
2 过度自信相关的含义1
2.1 过度自信的含义1
2.2 过度自信的衡量1
2.3 管理者的过度自信1
2.4 导致过度自信的因素2
3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3
3.1 控制错觉对投资决策的影响3
3.2 优于平均效应对投资决策的影响4
3.3 过于乐观对投资决策的影响4
4 三九集团的案例分析5
4.1 案例描述5
4.2 案例分析5
4.3 案例总结6
5 实证研究6
5.1 研究假设7
5.2 数据来源与变量衡量7
5.3 数据描述与统计8
6 探究结论、启示与建议12
结论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表1 样本行业分布情况表 8
表2 样本公司数据 9
表3 描述性统计表 10
表4 相关性分析表 10
表5 描述统计量 11
表6 Anovab 11
表7 系数a 11
1 引言
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实际情况的研究,探讨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的作用,从而揭示管理者非理性和企业决策之间的内在联系[1]。通过研究我国的企业,提出了相关问题。因此,研究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作用因素是非常有意义的。
2 过度自信相关的含义
2.1过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自信的含义
过度自信是心理上的一种感知偏差,是指人们把一切成功都归功于超强的判断力或自身条件很好,而不与理睬一些机会或者外界给予的帮助。过分自信和自谦或是自觉心理不同,它具有专断性,它是一种能导致人们在行为上有所偏颇心理行为[2]。
2.2 过度自信的衡量
大多数认为,选择一种良好的测量工具是研究中最为困难的地方。尤其是在与人类行为有关的过度自信的研究中体现的淋漓精致。本文将按照不一样的过度自信来整理他们的衡量方式,然后再对关于过度自信测量的方法加以总结,指出各种测量方法的指导思想及其局限性[3]。
2.2.1 对独立型过度自信的测量
由于这类过度自信主要是指个体对自身实际能力等一些水准的高估,因此通常是通过计算期望值与其实际值的差值得到的过度自信,即OC(过度自信)=E(期望值)一T(实际值)。
2.2.2 对“过度精确”型过度自信的测量
对“过度精确”型过度自信的检测主要来源于校准研究,因此这类过度自信的检测比较成熟,其基本测量方法为:偏差值=被试认为自己选择正确的平均概率一被试选择的实际正确率,偏差越大意味着越过于自负 [4]。
2.3 管理者的过度自信
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被认为是对其的个人能力、判断能力、运营能力、反映能力和决定能力的过分的自信和肯定,他们往往高估了自身能力、得到的信息以及判断风险的准确性,从而高估了企业以后业绩而低估了可能发生的风险。
2.4 导致过度自信的因素
过度自信是一种心思上的认知偏差,其产生的原因如下:第一,过去经历;第二,知识幻觉会导致过度自信。;第三,生理上的一些原因也会导致过度自信。;第四,选择性偏差也会导致过度自信。人们往往只关注与自己差不多的观点,而不去关注那些对立的观点信息[5]。
导致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原因除了以上原因外,还体现在性格特征上,外向的人过度自信表现的明显。自恋的人也会产生过于自信的心态。抑郁的人和过度自信无关。导致过度自信的其他性格特征的人也被证实,年龄越大过度自信的反映会随之减弱。
由于企业经营比较复杂,信息对不上号,在社会中地位以及企业本质等,高管人员也会产生过度自信。在行为经济学中,越复杂的经营程序,过度自信越容易产生。经过很多选拨后产生的高管人员,通常更加的肯定自己的相关能力,认为局面能被自己掌控,从而低估了失败的可能性。而且,过度自信的主因是由于获得的信息不完整,管理者容易选择自己的观点,而产生有误差的决定。管理者在企业的位置和过于自信的观点也存在关系。高管人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由于没有能够将管理者进行制约监管,所以容易产生过度自信。国有企业由行业中的精英操控重要的市场资源,这些都会促使国有企业的高管人员者产生过于自信心态。
专家实验证明,管理者过于自信得心理差距的形成和社会环境有关联,其中包括社会文化和竞争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儒家文化崇尚的“群臣之道的思想,也充分体现在了现代企业组织构建中。在我国过去的社会中,高管人员具有不受限定约制的权利,他们几乎都是随意骄傲自大。这种观念会使高管人员在企业组织中产生一种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的幻觉,在投资决策时往往会高估能力而低估了风险,只相信自己的能力。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市场经济时期,市场竞争激烈。经营者能否生存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在于企业经营者如何提升业绩,在这种情况下,作重要的是有过于别人的成绩单。选拨上的高管人员,通常被认为能力强的都是那些很自信的人,所以这在更高职位上的人都是过于自信的高管人员。这就导致了企业高管人员具有比一般人较高的自信心理 [6]。
3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投资决策是指股东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使用相关的方法,对投资的重要性、投资的费用和收入、投资目标等主要问题进行的抉择、选取。投资决策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有:(1)投资者自己开公司经营;(2)和别的企业一起开合资或合作企业,并有直接经营的权利,或者派人帮自己管理或者参与一起管理;(3)投资者只投入钱不自己经营或者让他人帮忙;(4)投资者参股别人的企业,手中持有的股票可以获得企业所有或者一部分的经营权,而达到收购企业的目的。间接投资的形式主要是得到各种有价证券,其资产可以随时随地变卖,改换其他资产,从而收获利益。
有些学者认为,动机是过度自信产生的原因,人们高估自己的能力来减少焦虑,从而导致过分自信。行为经济学认为经营过程中的人并不一定是理智的,这些人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很理智。复杂的经营过程要求高管人员在未知的情况下做出选择。将心理学当成研究管理的探究基础是行为经济学,把企业经营过程的分析比作为心理过程,从而探讨过分自信的原因。一个太过自信的高管人员容易把这种心理投入到经营活动中。
在过度自信的高管面临融资方向的时候,他们在考虑了投入项目的未来收益后,内部融资会成为他们的首选融资方案,因为他们认为外部融资的成本过高。而有很多过度自信的投入者都有着建立自己“产业帝国”的梦想,在面临充裕现金流时,他们会选择投入多个项目。当下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非常严重。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高管过度自信表现的非常明显,当公司在资金流充裕的情况下,管理者对于投入这项活动表现的非常热情,反之,管理者往往因为选择内部融资而造成企业投入不足。所以我们还可以在上述讨论中提出下面的假设:
蓝色光标 22.05 12
乐视网 44.28 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