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研究(附件)

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农业主体及助学贷个体等贷款者信贷风险的加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呆账、坏账也日益增加。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各政府部口出台若干政策意见,旨在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建立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发展、适时转型,为其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和多渠道的融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以中小企业作为研究主体,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对所选对象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进行分析,在具体分析过程中,从主体、对象、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关键词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风险补偿机制
目 录
1 引言(或绪论) 1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1
1.2 相关理论综述2
2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相关理论 4
2.1 中小企业相关理论 4
2.2 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相关理论5
3 案例分析9
3.1 宏观分析 9
3.2 微观分析10
3.3 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0
4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1
4.1 补偿对象不完整11
4.2 资金来源单一11
4.3 风险监督机制欠缺11
4.4 运行机制不完整12
4.5 重复补偿和过度补偿的问题12
5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相应对策12
5.1 拓宽风险补偿资金来源12
5.2 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系数13
5.3 扩大风险补偿资金支持范围13
5.4 完善风险补偿监督管理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流,中国中小企业比率达到99.6%,数量达360万多家,个体经营户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0多万家。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力量和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中国的GDP增速开始下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战略转型时期的转型,这需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稳步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市场的活力。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技术创新有重大责任,由于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巨大比例越来越高,中小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股新兴力量。
与一般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最大经营特点是企业规模较小,可以灵活地发现市场商机,进而进行创新,且一旦项目创新成功,相应的创新效益高,优势明显。然而,中小企业因为发展较晚,尚处于成长阶段,自身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不利因素,如管理制度松散、自有资金有限、可抵押资产少、经营风险高、担保能力弱、信息不对称等等,以至于中小企业贷款难。央行自2015年11月份以来连续5次调低贷款基准利率,共降低1.4个百分点至4.6%,但是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不降反而升了2个百分点,原因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时通常将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指标,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高以及带给银行的利润较少,所以金融机构对他们的贷款意愿比较低。
据报道,2017年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41%,同比上升0.0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银行更愿意放贷大企业,一方面违约风险小,而且比中小企业的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低。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各政府部门出台若干政策意见,旨在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这就要求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增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放贷给中小企业的信心,为中小企业输送“金融血液”,助推实体经济稳定发展。
目前,部分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损失补偿、贷款贴息、奖励基金等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主要由三个维度构成;企业承担、社会分摊和政府补偿。社会分摊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社会机构分摊企业贷款风险,由于受到企业主观因素影响,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因而社会分摊机构往往因风险过高而不愿分摊或提出的分摊费高于企业的承受范围。由此可见,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运行需要政府制定政策,并运用财政资金对给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商业银行进行贷款风险补偿,以调节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的矛盾。
1.2 相关理论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有关贷款风险补偿的定义,国内很多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陶一莉和张雪峰(2016)指出风险补偿金又可称作风险报酬,是投资人因承担投资风险而要求的超过货币时间价值的部分额外报酬[1]。
刘小溪(2014)指出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是政府最常用的贷款风险补偿模式,是鼓励和促进银行增加贷款的政府引导性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对银行新增贷款产生的风险进行补偿,或者对银行产生的贷款呆账给予补贴,也可以对贷款增加较多、风险控制较好的银行给予适当的奖励[2]。
有关企业风险补偿体系中机制的定义,赵湜(2013)提到企业风险补偿中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资金运做、补偿评价、补偿程序、反馈及监督等,部分地区依照简单的“财政拨款一一损失补偿”模式无法高效率的发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补偿体系对创新活动的促进功能。并表明在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补偿体系的建设中,应当全面建设各个方面的运作机制[3]。
姚仕萍(2012)指出信贷风险与收益均衡机制是信贷交易各方基于市场信息不完备、金融市场体系和信用环境等制度缺失的约束下的信贷交易运行机制,具体包括:信贷风险与收益均衡的价格机制、信贷风险与收益均衡的抵押担保机制、信贷风险与收益均衡的关系型借贷机制和信贷风险与收益均衡的声誉机制[4]。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是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补偿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贷款的投入力度为目的,对参与贷款补偿运作的主体所进行的一种全面、系统、规范的补偿机制与制度安排。
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原因,孙雅芳(2013)表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着经营风险高、担保能力弱、信息不对称等特征。由于其规模小,缺乏担保,技术创新的风险大,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贷款,再加上目前其他的融资渠道非常有限,常常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所以政府对这一现状进行干预,积极化解这个矛盾,因此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是很有必要的[5]。
刘小溪(2013)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因为发展较晚,存在诸多因素如管理制度松散、自有资金有限、可抵押资产少等。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时通常将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指标,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为了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各政府部门旨在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建立政府主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10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