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识别分析和监测

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识别,分析和监测[20191229205639]
摘 要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现有的风险管理方面的文献和研究常常忽略了中小型企业。本文的目的是为中小型企业提出一个适合他们的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类似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也面临着财务风险,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会导致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尽管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占企业的绝大部分,但对管理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由于不同的特征和资源,在各个领域的管理结构和专业的IT系统知识,大型企业的做法很难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因此目的是建立一个风险识别,分析和监测机制,以满足中小型企业来管理他们的内部财务风险。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风险识别分析和监测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2
2.理论概述 3
2.1定义主要条款 4
2.1.1财务风险的定义 4
2.1.2中小型企业的定义 4
2.2财务风险管理过程 4
3. 财务风险识别 5
3.1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 5
3.2财务风险识别中财务数据和比率的使用 7
3.3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局限性 9
4. 财务分析 9
4.1财务比率的对比分析 9
4.1.1负债总额占总资产的比率 10
4.1.2营运资金占总资产的比率 10
4.1.3销售总额占总资产的比率 11
4.1.4 EBIT占总资产的比率 11
4.1.5留存收益占总资产的比率 12
4.2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性 12
5. 财务风险监测 13
5.1财务风险框架概述 14
5.2比率的确定和财务风险的监测 15
6.中小型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及总结 16
6.1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17
6.1.1优化投资结构 17
6.1.2优化资本结构 17
6.1.3优化管理结构 17
6.2总结 18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占据了市场经济的主体,不断地给市场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远远低于欧美企业的40年左右的寿命。“第三年”是中小型企业倒闭的高峰年,近50%的企业在1-3年的竞争中倒闭。从财务角度分析,导致企业经营失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盈利能持续降低,直至亏损;二是现金流量不足,偿债能力低下,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因此,企业必须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及时的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尽早识别、分析和监测企业的财务风险,使运营商、投资者和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萌芽之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管理,防范风险,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对于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具有两个挑战性方面:一是中小型的许多特征不同于大型企业;二是目前缺乏关注于对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研究。因此,目前的财务风险研究一般不适用于中小型企业。本文尝试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转化为一种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实践。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1901,美国学者威利特首次对风险进行了实质性分析。
1921,美国学者耐特,风险是可以经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来测量和预计的。
1931,美国管理协会第一次提出了风险管理理论。1932在纽约成立了保险经纪人协会,标志着风险管理理论学科的诞生。
1932,Fitzpatrick以19家公司为样本展开了单变量模型研究。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财务风险才被工商界重视,1963,美国出版的《企业风险管理》,轰动了欧洲各国,至此风险管理走向系统化、专业化。
继Fitzpatrick之后,Berver,1966,采用了79家样本公司,检测了公司破产前1-5年6组30个变量,得出现金流量/总负债能更好地预测公司财务风险。
1968,奥特曼建立了ZScore模型。运用五项财务指标,进行加权汇总后Z值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
1983,东京成立风险管理协会,学者武井勋认为风险的含义应具客观性、可测算性与不确定性。
国内研究现状
2002,刘恩禄、汤谷良出版的《论财务风险管理》论述了财务风险的含义、特点和成因。
《论财务风险》中向德伟提出出如何预测风险,躲避风险,利用风险,获得最大利润,与公司的整体利益密切相关。
彭绍兵的《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讲述了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以及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理论和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相结合有效地控制风险。
许瑾良在《风险管理》一书中介绍了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财务风险分类,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其中包括财务风险的分析,财务风险的处理方法。
1.3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增强经营者风险意识,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管理结构的不完善,对财务风险的意识非常薄弱,而且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也不科学。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管理机制存在很多不足,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对财务风险的研究也相当透彻,经验丰富,制定的一系列财务风险识别的机制和防范的制度也相当完善。笔者认为,当下我国最重要的是赋予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个科学的定义,让经营者能够清楚的认识风险,接下来才能进行风险的管理。其次理论研究要密切联系实际企业的经营现状,否则研究就失去了意义。最后企业自身也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能够有效的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风险。
强化财务风险防范,巩固国民经济发展
中小型企业占据了市场经济的主体,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如果这些中小型企业不能防范风险,纷纷倒闭,那么国民经济必然受到重创。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发生的金融风暴席卷了亚洲各个新兴的工业国家,最后就连欧美发达国家也不能豁免,深受其影响,经济一度低迷,物价飞涨、股市暴跌,很多银行和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人数骤增。主要原因还是要归结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不当,偿债能力不足,导致银行的不良资金过多。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良好,但还是有很多企业存在问题,面临困境甚至倒闭。这给今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企业必须强化财务风险防范,尽早的识别风险,找出风险的应对策略,这有助于我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
有利于中小型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竞争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企业与国际市场直接挂钩,面临的市场竞争也随之升高。由于国际市场的关系,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也愈来愈大。WTO的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各个成员国应该享有平等的待遇,因此企业不得不增强财务风险的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这使得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合理的利用、转嫁或避免风险,使得企业资金运转良好并逐步提高,为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打下铺垫。
2.理论概述
2.1定义主要条款
接下来本论文的理论背景将被给予,第一次出现的主要条款将被定义。
2.1.1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1.2中小型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14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