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志诚财务公司为例(附件)

摘 要众所周知的原因,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极为重要,是企业发展及预防虚假财务信息出现的基础。而由内部控制派生出来的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审计种类,受到各类企业管理层及其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重视。本文将从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志诚财务公司的案例,以期达到解决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相应办法。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 1
1.2 研究的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
2 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相关理论
2.1 内部控制审计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4
2.2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及其实现依据 4
2.3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4
3 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和原因
3.1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研究 6
3.2 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问题 6
3.3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改善策略 7
3.3.1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学习相关制度和准则 7
3.3.2创新内部控制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 7
3.3.3培养审计人才、提高审计人员职业意识 7
4 志诚财务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案例研究
4.1 志诚财务公司简介 8
4.2 志诚财务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现状 8
4.3 志诚财务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8
4.3.1【案例】 8
4.4 志诚财务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9
5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5.1 增加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11
5.2 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 11
5.3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11
5.4 增强理论与实践的互促作用 11
5.5 加强内部审计法规建设 11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1 绪论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研究的目的
目前,从国际及国内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例可以看出,部分企业为了达到上市、融资以及经理层绩效考核等方面目的,极力应和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企业的一些财务数据指标无法满足相关条件,财务造假则是较为直接且有效的方法。内部控制审计作为遏制企业财务造假的第一道防线,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股东及债权人的重视,财务造假的出现往往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不健全有着一定的关系。发现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不断向前发展。
1.2 研究的意义
“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一般包括增加收入、压缩成本费用、对外投资获取投资收益等,同时企业还需要在其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注意相关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的防范。然而,上述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内部控制工作可以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起到预防、控制、监督的作用[1] 。内部控制审计是对企业内控制度、流程、结果的审计,可以检查和纠正在执行内控工作中的问题。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存在问题,则有可能会导致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不顺畅,严重的会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内部控制审计的萌芽首先在美国出现,199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协(AICPA)、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D)和管理会计学会(IMA)等多个专业团体组成“内部控制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2002 年,美国国会通过并颁布了《萨班斯法案》,该法案将内部控制审计由自愿或者可选择的变成了强制的法定要求,并且该法案从内部控制监管的角度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严格的审计要求。 2004 年,美国会计监管委员会委员会出台了《与财务报告审计协同进行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进一步明确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涵义。 2007 年,美国会计监管委员会出台《与财务报告审计向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目的为解决内部控制审计成本过高问题。KPMG在其《内部控制:实务指南》中强调内部控制审计有效性包括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两方面,而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需要一个持续的监督过程。内部控制审计是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JACK W. Paul(2005),Goldberg (2007), koegel (2008)通过研究准则,阐述了内部控制审计中企业管理层的责任与注册会计师责任之间的区别,内部控制审计测试时点的选择以及测试的内容,重大缺陷的评价以及审计报告等内容。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内部控制审计开始进入规范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阐京华、曹俊(2008)在此基础上支出该变化能够帮助外部注册会计师改进审计资源分配及方法、完成内部控制审计。谢盛纹(2009)阐述了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强调了方法的适用性及风险评估在审计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要学会充分利用他人的工作。刘玉廷《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论》(2000)认为内部控审计制制度属于单位内部管理范畴,国家法律规定强化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认为是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所决定的,从而形成了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特色之一。在我国注重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并重视内部控制审计的实务指导。谢晓燕(2010)年度撰写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构建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实施机制》,该文在对国内外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文献及其发展历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理论认证,得出了实现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机制主要包括:制定适当的审计标准,设计合理的审计流程,采用整合审计策略。该文构建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框架,2010 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出台,表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构建基本完成。该准则将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定义为:“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用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而且将审计范围缩减为出现重大错报风险较大的内部控制,提升了工作效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98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