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资金供求分析以贵州为例(附件)
随着人口老龄化严重加剧,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障碍。本文以贵州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例,研究新农保的资金供求问题。首先介绍贵州省新农保发展的现状,通过ELES模型对农民的消费支出结构进行分析,说明农民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其次分析贵州省新农保资金的供给能力,得到各筹资主体有能力提供所需的资金;借鉴国内外比较典型的农村养老保险经验,对提高贵州省新农保筹资能力提出四条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参保意识;提高农民支付能力;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法治建设。关键词 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资金筹集,政策建议
目 录
1 引言 1
2 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1
2.1 基本概念界定 1
2.2 养老保险相关理论 2
3 贵州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和资金需求分析 3
3.1 贵州省新农保发展现状 3
3.2 资金需求分析 5
4 贵州省新农保资金供给现状及供给能力分析 9
4.1 贵州省新农保资金供给现状 9
4.2 贵州省新农保资金供给能力 9
4.3 资金需求和供给分析 12
5 国内外农村养老保险筹资经验借鉴 13
5.1 国外农村养老保险筹资经验 13
5.2 国内其他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筹资经验 15
5.3 国内外筹资经验的总结和启示 15
6 提高贵州省新农保筹资能力的建议 16
6.1 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强化参保意识 16
6.2 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支付能力 17
6.3 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筹集渠道多元化 17
6.4 完善法制建设,保障政策实施 17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但不了解由于什么原因,农民的很多优惠保障政策都被排除在外,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以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最终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所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进入了城市,因此加快了乡村人口老龄化。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农村养老应当从家庭养老的古板方式中解放出来,逐渐转变为由政府、集体、个人共同抚养老人的模式,本文研究贵州省新农保的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探讨贵州省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供求情况,研究农村居民能否能实现老有所养。并且分析新农保的筹资模式,同时借鉴国内外的筹资模式,建立适合贵州省新农保的融资方式,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因此新农保实施的重要保障是解决好资金筹集的问题。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农业省,“三农”问题是贵州省主要问题之一,“三农”问题能有效的解决,有利于减小城乡差距;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和发展国民经济。新农保的实施,能进一步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据全省历次人口普查主要指标显示,我省在2007年就迈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由于身体条件弱化使体力不断下降,工作的能力和收入也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对生活的需求却在不断上升,所以在消费支出上升收入却在下降的结果下,建立新农保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 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王锦宁(2015)指出,在中国,养儿防老是传统的养老方式,这是一个典型的以家庭为导向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成员对老人进行赡养并提供养老资源的一种养老方式[]。加强沟通,赋予老年人归属感是家庭养老的优势。它还可以增加亲人之间的感情,降低成本,避免风险。
社会养老覆盖的范围广、内容丰富,由政府、集体、社会等向老人提供的一种社会养老服务。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密不可分,老年人的生活由它们共同支撑。社会养老主要为老人提供经济方面的保障,所以精神需求方面还是需要靠亲人的关心。
2.1.2 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戚晓明(2012)指出,养老保险是一种养老保险制度,他能为年老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老年人在无法保障自身生活的时候,可以选择保险的方式来分散风险的存在[]。但是养老保险需要农民自己缴费,笼统来说就是把自己的钱进行储蓄,这样农民参保的意愿有所下降,导致最后“老农保”的实施难以继续推行下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它是在总结“老农保”失败的经验上提出来的,是一项对农民有益的政策。“新农保”政策的筹资模式是由政府、集体、个人三者结合而成的。在这种融资模式下,可以说政府的财政补贴是主导地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实际出发,在农民保障待遇方面与经济水平相适应,政府积极宣传,引导农民主动参保,政策规定农民60岁以后可以享受国家普惠的养老金。
2.1.3 资金筹集与供求平衡
王锦宁(2015)指出,资金筹集是指通过法定程序,从不同的筹资渠道筹集所需资金的过程。新农保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政府、集体和农民个人来筹集资金,它是新农保政策顺利运行和实施的重要保障,所以资金筹集在新农保政策运行过程中可以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新农保继续实施的基本条件[1]。筹集到的资金需要妥善管理运营来满足养老金的支付,这就需要做到资金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供求平衡的实质是指商品的供应量和商品的需求量之间保持平衡,在新农保的实施过程当中,实现供需平衡是政策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
2.2 养老保险相关理论
2.2.1 公共产品理论
马菊(2013)指出,公共产品理论是1957年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他将社会产品分为两类:即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非竞争性意味着任何消费公共物品的人都不会影响他人的消费,非排他性意味着一旦提供了公共产品, 就没有人可以被排除在公共物品消费之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属于公共产品,所以政府应该承担自身的责任,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健康发展。
目 录
1 引言 1
2 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1
2.1 基本概念界定 1
2.2 养老保险相关理论 2
3 贵州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和资金需求分析 3
3.1 贵州省新农保发展现状 3
3.2 资金需求分析 5
4 贵州省新农保资金供给现状及供给能力分析 9
4.1 贵州省新农保资金供给现状 9
4.2 贵州省新农保资金供给能力 9
4.3 资金需求和供给分析 12
5 国内外农村养老保险筹资经验借鉴 13
5.1 国外农村养老保险筹资经验 13
5.2 国内其他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筹资经验 15
5.3 国内外筹资经验的总结和启示 15
6 提高贵州省新农保筹资能力的建议 16
6.1 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强化参保意识 16
6.2 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支付能力 17
6.3 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筹集渠道多元化 17
6.4 完善法制建设,保障政策实施 17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但不了解由于什么原因,农民的很多优惠保障政策都被排除在外,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以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最终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所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进入了城市,因此加快了乡村人口老龄化。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农村养老应当从家庭养老的古板方式中解放出来,逐渐转变为由政府、集体、个人共同抚养老人的模式,本文研究贵州省新农保的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探讨贵州省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供求情况,研究农村居民能否能实现老有所养。并且分析新农保的筹资模式,同时借鉴国内外的筹资模式,建立适合贵州省新农保的融资方式,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因此新农保实施的重要保障是解决好资金筹集的问题。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农业省,“三农”问题是贵州省主要问题之一,“三农”问题能有效的解决,有利于减小城乡差距;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和发展国民经济。新农保的实施,能进一步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据全省历次人口普查主要指标显示,我省在2007年就迈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由于身体条件弱化使体力不断下降,工作的能力和收入也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对生活的需求却在不断上升,所以在消费支出上升收入却在下降的结果下,建立新农保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 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王锦宁(2015)指出,在中国,养儿防老是传统的养老方式,这是一个典型的以家庭为导向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成员对老人进行赡养并提供养老资源的一种养老方式[]。加强沟通,赋予老年人归属感是家庭养老的优势。它还可以增加亲人之间的感情,降低成本,避免风险。
社会养老覆盖的范围广、内容丰富,由政府、集体、社会等向老人提供的一种社会养老服务。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密不可分,老年人的生活由它们共同支撑。社会养老主要为老人提供经济方面的保障,所以精神需求方面还是需要靠亲人的关心。
2.1.2 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戚晓明(2012)指出,养老保险是一种养老保险制度,他能为年老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老年人在无法保障自身生活的时候,可以选择保险的方式来分散风险的存在[]。但是养老保险需要农民自己缴费,笼统来说就是把自己的钱进行储蓄,这样农民参保的意愿有所下降,导致最后“老农保”的实施难以继续推行下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它是在总结“老农保”失败的经验上提出来的,是一项对农民有益的政策。“新农保”政策的筹资模式是由政府、集体、个人三者结合而成的。在这种融资模式下,可以说政府的财政补贴是主导地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实际出发,在农民保障待遇方面与经济水平相适应,政府积极宣传,引导农民主动参保,政策规定农民60岁以后可以享受国家普惠的养老金。
2.1.3 资金筹集与供求平衡
王锦宁(2015)指出,资金筹集是指通过法定程序,从不同的筹资渠道筹集所需资金的过程。新农保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政府、集体和农民个人来筹集资金,它是新农保政策顺利运行和实施的重要保障,所以资金筹集在新农保政策运行过程中可以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新农保继续实施的基本条件[1]。筹集到的资金需要妥善管理运营来满足养老金的支付,这就需要做到资金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供求平衡的实质是指商品的供应量和商品的需求量之间保持平衡,在新农保的实施过程当中,实现供需平衡是政策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
2.2 养老保险相关理论
2.2.1 公共产品理论
马菊(2013)指出,公共产品理论是1957年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他将社会产品分为两类:即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非竞争性意味着任何消费公共物品的人都不会影响他人的消费,非排他性意味着一旦提供了公共产品, 就没有人可以被排除在公共物品消费之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属于公共产品,所以政府应该承担自身的责任,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健康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