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上基本方式与经典案例专业(附件)【字数:10716】

在借壳上市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借壳方与壳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存在不同情况,加上监管政策的严格化,导致借壳方难以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实现借壳上市。本文通过研究借壳上市的几种基本方式及其对应的经典案例,分析借壳方采取不同借壳方式的原因以及各自带来的利弊,结合现在借壳上市的现状及需要考虑的因素,为各企业选择借壳上市的方式提供借鉴,并为监管机构完善对借壳上市的监管政策体系,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借壳上市;上市公司;壳公司
目 录
0 引言 5
1 借壳上市概述 5
1.1 借壳上市的定义 5
1.2 借壳上市的特点 5
1.3 借壳上市的发展历程 6
2 借壳上市与IPO和买壳上市的比较 6
2.1 借壳上市与IPO的比较 6
2.2 借壳上市与买壳上市的比较 6
3 借壳上市的基本方式与经典案例 7
3.1 协议收购及经典案例 7
3.2 举牌收购及经典案例 8
3.3 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及经典案例 8
3.4 行政划拨及经典案例 9
3.5 司法拍卖及经典案例 10
3.6 先破产再置换及经典案例 11
3.7 和母公司“联姻”及经典案例 11
3.8 定向增发加换股吸收合并及经典案例 11
4 借壳上市的现状与考虑因素 12
4.1 借壳上市的现状 12
4.2 借壳上市的考虑因素 13
5 对借壳上市的建议 15
5.1 对我国企业借壳上市的相关建议 15
5.2 完善证券市场借壳上市的政策建议 17
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借壳上市:基本方式与经典案例
0 引言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借壳上市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而借壳上市为非上市公司在无法进行首次公开募股上市的情况下提供了另外一种间接上市的方式,并且利用证券市场的融资,加快本身的进展。在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借壳上市都有一定推动作用。但是,借壳上市也有其缺点,因此也会带来一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风险。如果政府监管部门没有依法进行监管,就难以改善市场状况,反而会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借壳方与壳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存在不同情况,加上监管政策的严格化,导致借壳方会根据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借壳。本课题通过研究借壳上市的几种基本方式以及其相对应的经典案例,分析借壳方采取不同借壳方式的原因以及各自带来的利弊,结合现在借壳上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各企业选择借壳上市的方式提供借鉴,并为监管机构完善对借壳上市的监管政策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1 借壳上市概述
1.1 借壳上市的定义
借壳上市是指一家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上市公司的股权,然后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无形中把资产变相上市,来实现本公司的上市。
1.2 借壳上市的特点
和一般的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有其特殊优势,那就是可以在证券市场大量的筹集资金,从而迅速帮助公司发展。正因如此,“壳”即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这一特殊资源已经变成了“稀有资源”。因为部分上市公司的机制缺失,经营管理不善,业务发展前景不大,很难再获得融资机会,导致在借壳中难以发挥好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效益,所以需要对壳公司进行内部资产的清理重组。在借壳上市的过程中通常都会牵扯到大量相关交易,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对这些交易进行有力的监管,力求交易信息的公平、公正公开,从而维护中小投资者的个人利益。
1.3 借壳上市的发展历程
自1934年以来,美国就已经开始实施借壳上市,受益于成本低加上成功率高的原因,借壳上市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在经济衰退甚至经济萧条时期,许多上市企业利润下滑,亏损增加,资金周转不灵甚至破产,给其他非上市企业创造了利用“壳”上市的机会。
1978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发展与深入,很多公司开始寻求机会在海外上市,然而受到复杂的政治因素和繁琐的程序阻碍,一些公司会选择购买美国的“壳”公司,在纳斯达克亦或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在网络泡沫破裂之后,网络公司很多都处在破产的边缘,市场价值非常低,给借壳上市提供了更多机遇。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借壳上市的潮流兴起,进入一段黄金发展期,借壳上市的案例在逐年增加。直到2004年,由于监管加强等一系列原因,借壳上市并购案例的上涨趋势才有所缓停。而到了2006年,随着法律法规的大幅度调整,借壳上市又再次迎来新的发展趋势。
2 借壳上市与IPO和买壳上市的比较
2.1 借壳上市与IPO的比较
借壳上市与IPO比较一览表
借壳上市
IPO
资质要求
低,适合中小型企业
高,适合大型企业
申请流程
相对简单,容易施行
冗长繁琐
上市周期
短(大约6个月)
长(大约18个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21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