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20200105105655]
财务治理是对股东、债权人、经营管理者之间财务冲突的一种规范和协调制度。财务治理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高公司在治理方面的效率,从而使公司各利益相关者间达到利益制衡以及信息对称。而上市公司是公司制企业的典型组织形式,其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代理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使企业经营能实现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近年来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财务治理方面也慢慢地显露出一些比较复杂的且解决起来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问题的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研究背景,在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和一些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主要要素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财务治理机构、股权结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优化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财务治理结构
目 录
1 引言1
2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相关概念1
2.1 财务治理的涵义1
2.2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概述2
2.3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相关理论3
2.4 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结构的关系4
3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5
3.1 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问题5
3.2 “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的问题6
3.3 监督不起作用的问题7
3.4 债权人权益的问题7
3.5 约束机制不健全的问题7
4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措施8
4.1 优化股权结构8
4.2 充分发挥监事会作用8
4.3 完善董事会结构9
4.4 保护债权人自身利益9
4.5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9
5 案例分析——博实集团财务治理现状10
5.1 博实集团基本情况概述10
5.2 博实集团财务治理现状分析11
5.3 博实集团财务治理结构分析13
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1 引言
财务治理研究的兴起,其根源在于对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公司治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财务治理、生产治理、人事治理、市场治理等,其中,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财务治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各个利益相关者间在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财务治理是对公司治理的一个发展也公司治理的一个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很多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治理问题也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而在公司治理中,财务治理是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用于治理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各种特殊问题,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遇到的这些问题,从财务治理方面考虑问题根源,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因而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对公司财务治理问题进行研究。从上市公司的各方利益相关者角度,分别探究股东特别是国有股东、高管人员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产生矛盾的根源,通过什么样的财务治理结构来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在财务治理中可通过什么方式及如何作为,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工作的效率从而改善财务治理现状。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了解公司财务治理。从狭义的财务治理出发,对公司内部财务治理进行研究,即从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出发,对股权结构、债权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然后通过博实集团这个案例,从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出发,分析公司中的存在的治理结构问题,这样更加科学具体的表现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措施。
2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相关概述
财务治理指的是公司的财务治理,它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企业。而上市公司在我国财务治理研究领域中,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主体。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历史不长,但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拥有2584多家上市公司。然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仍存在着不足,也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
2. 1 财务治理的涵义
财务治理是以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为前提的,是对公司财权的一种安排机制。公司通过对财权的合理配置,激励和约束公司内部的财务,使得公司形成科学具体的财务决策,从而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
财务治理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所谓狭义的财务治理,指的是企业财务内部的治理,特别是指对财务结构的治理,即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职工之间建立起财务权利关系,从而解决公司内部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其主要强调的是:公司通过对财务结构的治理和安排,合理配置公司财权,从而形成有效的财务治理激励约束机制。广义的财务治理指的是公司财务的共同治理,即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共同治理。它主要是对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进行协调,以此来平衡财务权利,从而形成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或机制。【1】本文主要从狭义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2.2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概述
财务治理结构能更好的解决公司财务治理的问题,是财务治理的基础,是发挥财务治理效力的依据,更是组成财务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
2.2.1 财务治理结构概念
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是融资结构,基本纽带是财权。
财务治理结构是一种科学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通过对公司财权进行配置从而实现目标管理。在以股东为中心、股东共同治理的理念下,合理的配置公司的财权,形成一套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从而使得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从财务学的角度看,财务治理结构表现为财务治理资本结构,它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和基础。它初步决定了:公司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和财权分配关系。此外,资本结构又被称作融资结构,主要是为了解决外部债权人、公司股东以及经营者和公司内部股东之间的财务治理问题。而股权结构是为了解决处理和整体治理公司股东之间的效益问题。债权结构为合理确定公司外部债权人权限,为债权人有效行使治理权奠定了基础。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财务治理结构表现为财务治理主体结构。财权配置是公司财务治理的主体,把它作为主要依据从而形成财务治理机构安排。
2.2.2 财务治理结构主要内容
财务治理结构有四个主要内容,第一是财务治理结构目标。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财务治理结构所需要考虑的。因此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目标就是使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第二是财务治理结构主体。公司利益相关者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主体。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与公司有一定的业务或联系的人。作为利益相关者可以享受企业的一些权力,但也要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它们要参与到财务治理结构中去。第三是财务治理结构对象。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对象是财权,而财权由财务决策权、财务监督权和财务执行权组成。现代企业的财务治理以财务治理权为核心,而财务治理权以科学的理论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进一步实现各利益相关主体间系统的安排与计划的制定。最后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实现。公司通过建立有效的权利分配制度;预算管理;管理人员被授予管理公司的权限以及用财务总监制来实现对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管理。
2.3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相关理论
2.3.1 委托代理理论
契约理论通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委托代理理论,这是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研究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怎样权衡义务与责任,实现自身权益最大化。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分散资产的所有者股东是委托人,公司的经理人员是代理人。这种理论研究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在委托代理关系中,通过一种公开或隐含的契约,制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的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数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3】虽然委托代理关系已普遍存在,但是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通过聘用经营者来管理公司,但这也会出现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做出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事情。而这样的情况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也是经常发生的,因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同,可能导致委托人利益受损。因此,怎样才能让代理人为委托人谋取更多的福利成为一个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所以委托人通过制定严密的合同来监督代理人的活动,从而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限制,但这样需要付出监督约束的成本。此外,不论委托人采取怎样的措施,委托人的效用和代理人决策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会造成委托人的一种效用损失。因此我们把效用损失和监督约束成本统称为代理成本。很明显,因代理人问题产生而形成的代理成本不利于建立委托代理关系和有效行为。为了避免过高的代理成本,甚至大于委托产生的收益,委托人要建立对代理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研究委托代理关系的关键。下图是代理成本与监督支出和剩余损失三者间的关系图。
财务治理是对股东、债权人、经营管理者之间财务冲突的一种规范和协调制度。财务治理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高公司在治理方面的效率,从而使公司各利益相关者间达到利益制衡以及信息对称。而上市公司是公司制企业的典型组织形式,其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代理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使企业经营能实现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近年来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财务治理方面也慢慢地显露出一些比较复杂的且解决起来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问题的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研究背景,在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和一些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主要要素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财务治理机构、股权结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优化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财务治理结构
目 录
1 引言1
2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相关概念1
2.1 财务治理的涵义1
2.2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概述2
2.3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相关理论3
2.4 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结构的关系4
3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5
3.1 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问题5
3.2 “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的问题6
3.3 监督不起作用的问题7
3.4 债权人权益的问题7
3.5 约束机制不健全的问题7
4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措施8
4.1 优化股权结构8
4.2 充分发挥监事会作用8
4.3 完善董事会结构9
4.4 保护债权人自身利益9
4.5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9
5 案例分析——博实集团财务治理现状10
5.1 博实集团基本情况概述10
5.2 博实集团财务治理现状分析11
5.3 博实集团财务治理结构分析13
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1 引言
财务治理研究的兴起,其根源在于对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公司治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财务治理、生产治理、人事治理、市场治理等,其中,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财务治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各个利益相关者间在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财务治理是对公司治理的一个发展也公司治理的一个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很多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治理问题也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而在公司治理中,财务治理是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用于治理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各种特殊问题,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遇到的这些问题,从财务治理方面考虑问题根源,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因而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对公司财务治理问题进行研究。从上市公司的各方利益相关者角度,分别探究股东特别是国有股东、高管人员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产生矛盾的根源,通过什么样的财务治理结构来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在财务治理中可通过什么方式及如何作为,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工作的效率从而改善财务治理现状。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了解公司财务治理。从狭义的财务治理出发,对公司内部财务治理进行研究,即从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出发,对股权结构、债权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然后通过博实集团这个案例,从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出发,分析公司中的存在的治理结构问题,这样更加科学具体的表现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措施。
2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相关概述
财务治理指的是公司的财务治理,它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企业。而上市公司在我国财务治理研究领域中,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主体。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历史不长,但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拥有2584多家上市公司。然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仍存在着不足,也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
2. 1 财务治理的涵义
财务治理是以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为前提的,是对公司财权的一种安排机制。公司通过对财权的合理配置,激励和约束公司内部的财务,使得公司形成科学具体的财务决策,从而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
财务治理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所谓狭义的财务治理,指的是企业财务内部的治理,特别是指对财务结构的治理,即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职工之间建立起财务权利关系,从而解决公司内部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其主要强调的是:公司通过对财务结构的治理和安排,合理配置公司财权,从而形成有效的财务治理激励约束机制。广义的财务治理指的是公司财务的共同治理,即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共同治理。它主要是对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进行协调,以此来平衡财务权利,从而形成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或机制。【1】本文主要从狭义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2.2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概述
财务治理结构能更好的解决公司财务治理的问题,是财务治理的基础,是发挥财务治理效力的依据,更是组成财务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
2.2.1 财务治理结构概念
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是融资结构,基本纽带是财权。
财务治理结构是一种科学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通过对公司财权进行配置从而实现目标管理。在以股东为中心、股东共同治理的理念下,合理的配置公司的财权,形成一套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从而使得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从财务学的角度看,财务治理结构表现为财务治理资本结构,它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和基础。它初步决定了:公司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和财权分配关系。此外,资本结构又被称作融资结构,主要是为了解决外部债权人、公司股东以及经营者和公司内部股东之间的财务治理问题。而股权结构是为了解决处理和整体治理公司股东之间的效益问题。债权结构为合理确定公司外部债权人权限,为债权人有效行使治理权奠定了基础。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财务治理结构表现为财务治理主体结构。财权配置是公司财务治理的主体,把它作为主要依据从而形成财务治理机构安排。
2.2.2 财务治理结构主要内容
财务治理结构有四个主要内容,第一是财务治理结构目标。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财务治理结构所需要考虑的。因此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目标就是使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第二是财务治理结构主体。公司利益相关者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主体。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与公司有一定的业务或联系的人。作为利益相关者可以享受企业的一些权力,但也要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它们要参与到财务治理结构中去。第三是财务治理结构对象。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对象是财权,而财权由财务决策权、财务监督权和财务执行权组成。现代企业的财务治理以财务治理权为核心,而财务治理权以科学的理论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进一步实现各利益相关主体间系统的安排与计划的制定。最后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实现。公司通过建立有效的权利分配制度;预算管理;管理人员被授予管理公司的权限以及用财务总监制来实现对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管理。
2.3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相关理论
2.3.1 委托代理理论
契约理论通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委托代理理论,这是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研究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怎样权衡义务与责任,实现自身权益最大化。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分散资产的所有者股东是委托人,公司的经理人员是代理人。这种理论研究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在委托代理关系中,通过一种公开或隐含的契约,制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的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数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3】虽然委托代理关系已普遍存在,但是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通过聘用经营者来管理公司,但这也会出现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做出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事情。而这样的情况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也是经常发生的,因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同,可能导致委托人利益受损。因此,怎样才能让代理人为委托人谋取更多的福利成为一个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所以委托人通过制定严密的合同来监督代理人的活动,从而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限制,但这样需要付出监督约束的成本。此外,不论委托人采取怎样的措施,委托人的效用和代理人决策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会造成委托人的一种效用损失。因此我们把效用损失和监督约束成本统称为代理成本。很明显,因代理人问题产生而形成的代理成本不利于建立委托代理关系和有效行为。为了避免过高的代理成本,甚至大于委托产生的收益,委托人要建立对代理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研究委托代理关系的关键。下图是代理成本与监督支出和剩余损失三者间的关系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