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20191229210608]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地位日益提高,为了能够更好发挥在此之中的作用,对中小企业的研究也尤为重要,而盈利能力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分析很有必要。本文借鉴国内外的盈利能力分析的成果,首先讨论了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以及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特点,并与大型企业的特点作出比较。结合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的特点,比较系统地分析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中小企业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盈利指标
Key Words: SMEs Profitability Profitability indicators目录
1. 引言 1
1.1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方法 1
1.2.1文献研究法 1
1.2.2 比较分析法 1
1.2.3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结合 1
1.2.4 系统研究法 2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1 国内研究现状 2
1.3.2 国外研究现状 3
2.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概念及衡量指标 4
2.1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概念 4
2.2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4
3.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特点及影响因素 7
3.1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特点的区别 7
3.2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特点 7
3.3 影响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 7
3.3.1 财务方面的因素 7
3.3.2 非财务方面因素 9
4. 提高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11
4.1 筹资手段的创新 11
4.2 投资手段的创新 11
4.3分配手段的创新 11
4.4 资本运营手段的创新 11
4.5计算机应用及软件的创新 12
4.6 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引言
1.1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全世界的企业都将面临全球竞争的挑战。目前,中国已经加入WTO,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认真思考如何应对压力,并在竞争中不断发展的提出是每个企业的管理要求。对于如何分析业务,提高获利能力,对于管理者来说愈发的重要,它涉及到企业战略管理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的营销能力是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体现,购置成本,规避风险和减少现金的能力,而且还具体表现为企业业绩的关键。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决定投资正确判断企业资本保全的基础;债权人也要通过盈利状况的分析以准确评价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控制信贷风险。所以无论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管理人员,更多地关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逐渐在融入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经济,现在的经营情况对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企业为了生存和成长,务必需要长远的眼光和计划,我们必须开发和维护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企业发展和企业的成长的基础是继续保持盈利能力,以确保竞争优势的形成,从而企业在良性循环中成长。盈利能力和投入一定的资本、一定的收入是相对应而言的,是—个相对应的理论。较高的利润率,盈利能力较强;较低的利润率,盈利能力就较差。最后,企业管理的评价是企业效益,企业的盈利能力评价,利润是企业的核心问题,是每个人的关注焦点。主要投资收益的投资者获得额外的资金来源于债权人,反映在运营和管理效率的经营业绩,同时也维护了工人的利益。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需要学习和转移新经验,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理论和新的国内和国外的经验,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适当和有效利用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财务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作的领导和其他管理部门,培育核心竞争力,在品牌、资金。企业的规模优势,研究技术创新的企业或科研机构的优势,从而形成核心技术优势,使有限的资源效果最大化,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企业独特的文化价值观的确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研究法
参考借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小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取合适的理论和思维方法,紧密结合本课题进行综述。
1.2.2 比较分析法
以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为对比标准,比较分析国内外企业的现状、找出当前企业盈利能力存在的阻力和障碍,通过比较加深认识,为探讨解决对策提供借鉴。
1.2.3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
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吸收世界各代表性国家在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经验,同时充分结合本国实际情况。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等,对中小企业的现状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收集和统计的数据是丰富的,并且结合逻辑和推理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提出建议。
1.2.4 系统研究法
为了以改善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需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的思想,严谨地陈述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相关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总结,对他们的理论进行借鉴和提炼。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990年以后的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转换结构在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后,提高经济效益,利用企业的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提高效率。为了能够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考核,1992年,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办公室提出指标,包括产品销售率,利润率,对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运资金周转率,净生产力,主要是从输入和从企业角度输出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体系来设计。[1]随着根据中国经济创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变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中。从1995年开始,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评估的价值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开始,新的建议和相关企业的效率完成工资。同一年,根据国有企业监管的要求的特点,财政部规定,国有资产管理与新财务会计制度,公布了一系列指标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这些指标包含销售利润率、其总资产收益率,资本回报率,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2]2005年,崔也光在“财务报表”的盈利能力分析。他说,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陈红权在《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说:“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盈利能力,也被称为利润,它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和收益稳定,持久的内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许多人往往重视企业的利润,稳定,忽视盈余持续性分析。”事实上,企业盈利能力不仅对总公司利润水平的测量。虽然企业的总利润可以揭示利润或一般水平的总大小,但它并不显示利润总额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不反映企业的盈利能持续或根据一定的增长率在目前的水平的一致性,不能显示利润的内在质量。因此,不仅对盈利能力的分析,而且使用它的利润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稳定和持久的控制具有更好的把握。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提出,盈利能力一般是指企业在必定期间内赚取利润的能力。[3]夏汉平(2008)认为,盈利质量分析主要是根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净利润等之间的关系,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程度,以及未来制作盈余实力的一种要领。
1.3.2 国外研究现状
上个世纪50年代,莫迪里亚尼和米勒提出的资本结构提出了MM理论,首先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方法和接触科学的价值。1950,杰克逊·马丁德尔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奉献、组织构造、健康状况的收益、为股东服务、研究与开发、董事会性能分析、公司财务政策、生产力、销售组织、经理评估等。在此之中获得的盈余质量对健康的重视,马丁德尔利用访谈形式的评价方法,计算出各项指标,并通过计分对本公司和行业标准评价各项指标的比较,判断公司的经营管理的好坏。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这时提出了八项指标,在市场上的地位、创新的生产力、物质和财力、盈利能力、经营业绩和发展、员工的绩效和态度、社会责任,该索引是一个盈利能力的评价。在1971年M?e?l?n?n?e?s通过对美国30家公司的分析,发现投资回报率是最常用的反映获利能力指数。1980年以前,为了保证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福利,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是绩效考核的主要因素,并由此联系到评估和奖励管理人员或雇员的结果。1980年后,从财务效益的角度出发的“计量企业绩效说明书”由美国管理会计委员会发布,净收益、每股盈余、现金流量、投资回报率、剩余收益、市场价值、经济收益、调整通货膨胀后的业绩等8项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由此提出。[4]其中每股收益,投资回报率,市场价值,经济收入评估都是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15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