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r框架的资源环境审计一以a项目为例(附件)

摘 要目前我国已充分意识到自身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困境,虽然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环境治理效果与国家资金投入量却不成正比,所以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若想使得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达到行之有效的目的,必须有与之对应的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客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PSR模型和环境优值模型已在环境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依托PSR模型构建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引进环境优值模型进行分析,并以江苏太湖项目治理为个案,将PSR模型所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结合环境优值模型应用到个案的资源环境审计中,得出评审结果,利用评审结果一方面评审环境项目实施的效果,另一方面探讨资源环境评审体系的可行性,同时也为资源环境审计提供新思路。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方法及路线 3
(四)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 4
二、资源环境审计评价的简述及基础理论 6
(一)资源环境审计简述 6
(二)资源环境审计评价的基础理论 7
三、我国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框架构建 9
(一)审计评价指标体系(PSR框架) 9
(二)综合评价模型下的环境优值选取 10
四、案例分析—以江苏太湖治理项目为例 12
(一)太湖目前的经济与环境状况 12
(二)太湖治理项目绩效审计分析 12
五、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惠及于民,我国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对自身的生存环境也愈发的关注。建国初期的工业化产业结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严重依赖资源环境,造成了资源消耗过大的现象发生,甚至有些资源城市的环境已经达到了危害人们生存的严重地步。大自然对环境的调节速度远远赶不上被人类破坏的脚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依靠大自然本身的调节能力去实现被破坏资源的重生,是完全行不通的。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介入,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的倾斜,需要国家公共基金的介入[1]。当这一过程需要配合政府的监督,需要强有力的约束。因为政府是以公共环保项目的形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投入资金,这个资金如何有效利用是需要监督的,政府对环保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就势必要产生资源环境的审计工作。目前国内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情况比较严重,自然环境的恢复切勿急于一时,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资源环境的恢复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去开展,必须有政府职能部门的介入,环保事业才能得到全方位的推动,继而不断实现被破坏环境的修复,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的远大理想。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资源环境审计内容的探讨
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起步较晚,1998年5月环境审计初探工作才被提上日程。而资源环境评价体系直到10年后才在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纲要中提出。陈正兴在2001年7月提出资源环境绩效审计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审计环境项目和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进行合理性分析。杨智慧在2009年10月提出资源环境审计是为保证受托环境绩效责任的正确履行,应该有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依据资源环境审计准则对资源环境项目进行[4]。
(2)资源环境审计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研究
利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资源环境审计分析的主要代表学者有2011年5月提出研究结果的樊明玉;2013年7月提出研究结果的郭衍玮;2014年3月提出研究结果的王晓丽,2015年8月提出研究结果的刘邵峰等[2],并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在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方法运用方面,国内也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研究方向。如根据模糊数学原理提出模糊评价法的郭阳生;利用专家评价法的贾卉;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原理来进行分析的李浓;利用问卷调查方式来进行分析评价的高丽萍等。环境优质模型是由李山梅和陈佳隐在2011年提出的,所谓环境优质模型就是将环境指标与我们常说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一起进行评价,为不同项目的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提供了参考方法;依托PSR模型的压力(P)、状态(S)和响应(R)建立一整套评价指标体系的张静等。目前国内针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从政府、大型国有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入手的。侧重资本投入评价研究是针对政府方面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企业环境资源环境审计是从合规、效率以及效果3个方面进行构建的,这主要依据的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3)文献评述
国内经济发展相对于国外具有滞后性,不可避免资源环境审计不论是内容的研究还是方法的研究都相对落后国外,随着近些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资源环境审计进行研究,针对本文想要探讨的审评体系研究人员较少,仍有很多不足;另外十九大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本文想在前者研究PSR框架和环境优值模型的基础上尝试创新性的研究。
2.国外研究现状
(1)资源环境审计内容的探讨
国外发达国家在环境绩效审计方面发展的比较早,现阶段已经形成了一种管理手段,来服务于相关的考评工作。美国学者Chiang在2010年9月提出进行资源环境审计的必要性以及资源环境审计的实践[11]。美国学者David在2014年1月探讨如何提高环境绩效审计的影响的相关措施,需要审计人员有知识的环境问题和法律,需要审计人员考虑联系到可持续发展,以及驱动程序的压力状态的影响反应框架来分析环境恶化[12]。对环境绩效审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是由环境绩效审计最高国际组织颁发的,该指南规范了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对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具有重要领导作用,同时对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
(2)资源环境审计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研究
侧重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完善是国外目前的研究重点。美国学者John在2014年9月在如何进一步扩大环境绩效评审工作的影响力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3];日本方面,负责环境保护的职能部门是在日本大型企业所提出的环保措施基础上构建的评价指标,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环保措施执行效果评价,在2001年的6月份颁布了《环境会计系统的导入指南》。准确的说,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一整套的发展流程是国外研究的重要方向。
(3)文献评述
国外经济发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随的资源环境恶化问题早就在十九世纪显现,所以国外资源环境审计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较为先进的理论和制度,我国可以在依据本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对国外资源环境审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借鉴,有助于国内资源环境审计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资源环境审计制度和理论的完善。
(三)研究方法及路线
1.研究方法
(1)查阅文献法
充分利用山东省图书馆及本校图书管的藏书及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中国知网及新上线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数据库资源。查阅海量的与资源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体系评价方面相关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归纳总结,对资源环境绩效审计体系的建立和组织框架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51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