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成本控制研究(附件)【字数:12218】
摘 要中华民族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不论什么年代的人,都爱喝上一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元化的消费趋势在白酒行业越来越明显。五粮液、剑南春、蓝色经典等白酒相继登上人们的餐桌,消费者对于白酒的选择也多了起来。政府对公务员差旅费、运行费、招待费进行严格把关,甚至要求公务员工作时间禁酒,使白酒市场萎缩严重。“酒鬼酒”涉嫌添加塑化剂,该事件更是使白酒市场出现了危机,一些一线厂家纷纷诉苦,白酒类企业承受严峻考验。但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白酒依旧受到大众消费者喜爱,因此,白酒大众消费市场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笔者着眼白酒行业特点和现状,希望通过借鉴中外成本控制研究理论,对贵州茅台成本控制提出合理建议。本文简单阐述白酒类企业生存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贵州茅台成本控制研究背景,借此说明贵州茅台成本控制的意义。文中,笔者对中外成本控制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入学习成本控制基本理论。然后,调查分析贵州茅台企业成本形成的原因,通过对其现行成本控制制度的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 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2.1国外成本控制文献综述 2
2.2国内成本控制文献综述 3
2.3文献综述总结 3
第三章 成本控制基本理论 4
3.1成本控制定义 4
3.2成本控制对象 4
3.3成本控制基础工作 4
3.4成本控制基本原则 5
3.5成本控制内容 5
3.6成本控制方法 6
第四章 贵州茅台企业介绍 8
4.1 贵州茅台简介 8
第五章 贵州茅台成本控制 10
5.1贵州茅台成本形成因素 10
5.2贵州茅台成本控制现状 11
5.3贵州茅台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4
第六章 贵州茅台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16
结束语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A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
第一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在反腐倡廉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对公务员差旅费、运行费、招待费进行严格把关,甚至要求公务员工作时间禁酒,使白酒市场萎缩严重。“酒鬼酒”涉嫌添加塑化剂,该事件更是使白酒市场出现了危机。自此,白酒市场再也不复昔日强劲的发展势头,各大白酒企业不得不对自身进行产业化调整。另一方面,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影响下,白酒依旧受到大众消费者喜爱。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国家统计局的白酒销量数据,发现人均白酒消费处于明显的上升阶段。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老百姓兜里的闲钱越来越多,节假日的聚会上,白酒成了常见的消费品。
消费者爱喝多种多样的白酒是当前市场的一大特色。五粮液、剑南春、蓝色经典等白酒相继登上人们的餐桌,消费者对于白酒的选择也多了起来。这情况说明,多元化消费趋势在白酒行业逐渐成为主流。
消费者爱喝名酒也是白酒市场的一大特色。在改革开放和居民收人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消费者越来越偏爱“喝名酒,喝好酒”,甚至有人大胆预测,“名酒将是白酒企业的支柱,高端白酒销售会成为行业重心”。
在地方名酒,例如白云边、枝江、稻花香、开口笑、衡水,发展的风生水起的今天,它们大胆向有“国酒”美称的贵州茅台为代表的一批全国性品牌白酒发起挑战。地方名酒的快速发展不但对中小白酒企业的市场进行挤压,也使贵州茅台等全国性品牌白酒的市场受到很大冲击。客观来讲,,全国性品牌要想继续扩大市场,就必须直面地方名酒的挑战,做出具体的应对或者改变。
在白酒企业做大做强的利好背景下,不断上升的经营成本也成了不得不直面的问题。笔者认为白酒企业要想适应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重视成本的控制,是一个可行的做法。
1.2研究意义
企业必须意识到成本控制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想适应市场经济背景下残酷的优胜劣汰,价格是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降低成本是降低价格的基础,要想获得价格优势,就必须在成本控制环节有所作为。白酒类企业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考验,以及同行的竞争,成本控制愈发重要。
为了解决白酒类企业成本控制不到位,本文以贵州茅台为案例,基于数据,据实而论,以期发现问题,并通过成本控制理论,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该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制度适应自身发展状况。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国外成本控制文献综述
国外成本控制研究经历了漫长的三个阶段。首先是20世纪前50年,这一时间内,诞生了受泰罗降低成本思想影响的标准成本法,在麦金赛预算控制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全面预算,以及乔纳森的变动成本法。
泰罗(1911)在其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要对生产工具、机器、材料以及工人的生产方式制定标准,其目的便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泰罗标准化的思想受到广泛认同,受其影响,标准成本法诞生。所谓标准成本法,就是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费用进行预估,然后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成本。最后将生产中实际花费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两者之间的差异,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乔纳森N.哈里斯(1936)发表论文对一家化学公司销量直线上升,利润却下降的怪异现象进行分析。乔纳森认为传统成本法有一重大缺陷,那就是没有对成本进行分类,在文中,它运用变动成本法的原理,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再对变动成本进行细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剥除固定成本与变动非生产成本的影响,还原了产生成本的真实原因。在此之后,变动成本法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
在成本控制研究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之后,一些更加成熟的理论相继出现,自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末,成本控制研究进入第二阶段。
希钦斯(1952)提倡责任会计,其中核心便是成本的控制。他认为成本控制必须重视人的作用,因此要对各个部门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监控,制定严格的审核标准,对效果显著者进行奖励,以此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德鲁克(1954)提出“目标管理理论”。后经过日本丰田完善,形成目标成本法。实行目标成本法,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然后再根据公司想要获得的利润来决定成本。
在20世纪70年代后,成本控制研究进入第三阶段。人们对产品的关注不再仅限于产品成本本身,而是站在整体战略的角度思考成本控制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库拍和卡普兰对作业成本(ABC成本法)进行系统研究,他们认为,间接成本,例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也应该加入成本计算的范围内。
西蒙(1981)对成本管理概念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他提出成本管理不仅仅要对自身的状况进行分析,还要充分了解竞争者的成本管理现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来获得优势。他还强调,企业日常的决策与长远的战略是密不可分的。
2.2国内成本控制文献综述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 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2.1国外成本控制文献综述 2
2.2国内成本控制文献综述 3
2.3文献综述总结 3
第三章 成本控制基本理论 4
3.1成本控制定义 4
3.2成本控制对象 4
3.3成本控制基础工作 4
3.4成本控制基本原则 5
3.5成本控制内容 5
3.6成本控制方法 6
第四章 贵州茅台企业介绍 8
4.1 贵州茅台简介 8
第五章 贵州茅台成本控制 10
5.1贵州茅台成本形成因素 10
5.2贵州茅台成本控制现状 11
5.3贵州茅台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4
第六章 贵州茅台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16
结束语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A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
第一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在反腐倡廉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对公务员差旅费、运行费、招待费进行严格把关,甚至要求公务员工作时间禁酒,使白酒市场萎缩严重。“酒鬼酒”涉嫌添加塑化剂,该事件更是使白酒市场出现了危机。自此,白酒市场再也不复昔日强劲的发展势头,各大白酒企业不得不对自身进行产业化调整。另一方面,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影响下,白酒依旧受到大众消费者喜爱。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国家统计局的白酒销量数据,发现人均白酒消费处于明显的上升阶段。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老百姓兜里的闲钱越来越多,节假日的聚会上,白酒成了常见的消费品。
消费者爱喝多种多样的白酒是当前市场的一大特色。五粮液、剑南春、蓝色经典等白酒相继登上人们的餐桌,消费者对于白酒的选择也多了起来。这情况说明,多元化消费趋势在白酒行业逐渐成为主流。
消费者爱喝名酒也是白酒市场的一大特色。在改革开放和居民收人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消费者越来越偏爱“喝名酒,喝好酒”,甚至有人大胆预测,“名酒将是白酒企业的支柱,高端白酒销售会成为行业重心”。
在地方名酒,例如白云边、枝江、稻花香、开口笑、衡水,发展的风生水起的今天,它们大胆向有“国酒”美称的贵州茅台为代表的一批全国性品牌白酒发起挑战。地方名酒的快速发展不但对中小白酒企业的市场进行挤压,也使贵州茅台等全国性品牌白酒的市场受到很大冲击。客观来讲,,全国性品牌要想继续扩大市场,就必须直面地方名酒的挑战,做出具体的应对或者改变。
在白酒企业做大做强的利好背景下,不断上升的经营成本也成了不得不直面的问题。笔者认为白酒企业要想适应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重视成本的控制,是一个可行的做法。
1.2研究意义
企业必须意识到成本控制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想适应市场经济背景下残酷的优胜劣汰,价格是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降低成本是降低价格的基础,要想获得价格优势,就必须在成本控制环节有所作为。白酒类企业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考验,以及同行的竞争,成本控制愈发重要。
为了解决白酒类企业成本控制不到位,本文以贵州茅台为案例,基于数据,据实而论,以期发现问题,并通过成本控制理论,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该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制度适应自身发展状况。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国外成本控制文献综述
国外成本控制研究经历了漫长的三个阶段。首先是20世纪前50年,这一时间内,诞生了受泰罗降低成本思想影响的标准成本法,在麦金赛预算控制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全面预算,以及乔纳森的变动成本法。
泰罗(1911)在其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要对生产工具、机器、材料以及工人的生产方式制定标准,其目的便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泰罗标准化的思想受到广泛认同,受其影响,标准成本法诞生。所谓标准成本法,就是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费用进行预估,然后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成本。最后将生产中实际花费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两者之间的差异,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乔纳森N.哈里斯(1936)发表论文对一家化学公司销量直线上升,利润却下降的怪异现象进行分析。乔纳森认为传统成本法有一重大缺陷,那就是没有对成本进行分类,在文中,它运用变动成本法的原理,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再对变动成本进行细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剥除固定成本与变动非生产成本的影响,还原了产生成本的真实原因。在此之后,变动成本法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
在成本控制研究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之后,一些更加成熟的理论相继出现,自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末,成本控制研究进入第二阶段。
希钦斯(1952)提倡责任会计,其中核心便是成本的控制。他认为成本控制必须重视人的作用,因此要对各个部门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监控,制定严格的审核标准,对效果显著者进行奖励,以此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德鲁克(1954)提出“目标管理理论”。后经过日本丰田完善,形成目标成本法。实行目标成本法,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然后再根据公司想要获得的利润来决定成本。
在20世纪70年代后,成本控制研究进入第三阶段。人们对产品的关注不再仅限于产品成本本身,而是站在整体战略的角度思考成本控制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库拍和卡普兰对作业成本(ABC成本法)进行系统研究,他们认为,间接成本,例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也应该加入成本计算的范围内。
西蒙(1981)对成本管理概念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他提出成本管理不仅仅要对自身的状况进行分析,还要充分了解竞争者的成本管理现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来获得优势。他还强调,企业日常的决策与长远的战略是密不可分的。
2.2国内成本控制文献综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