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的质量管理流程应用研究(附件)
摘 要摘 要问题驱动思想的质量管理流程,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探求企业生产过程中,质量缺陷发生的原因,并从多个角度入手,提出针对性地解决企业质量缺陷的对策,它是一种较为新颖的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措施。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以问题驱动质量管理思路为主要方法,结合国内知名的光学产品生产制造企业凤凰光学有限公司,运用“质量事件管理-质量问题管理-质量改进”的问题驱动管理流程,对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生产过程改进措施,以期为该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问题驱动;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目录
0 引言 1
1 质量管理理论概述 2
1.1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2
1.2质量管理理论 2
1.3质量管理工具和手法 3
2 问题驱动质量管理 5
2.1问题驱动质量管理相关基础理论 5
2.2问题驱动质量管理流程分析 5
3 凤凰光学集团产品质量管理案例 6
3.1产品质量管理现状 7
3.2事件管理 7
3.3问题管理 8
3.4质量改进 12
3.5实施并验证效果 15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问题驱动的质量管理流程应用研究
0 引言
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无论市场如何变化,经济形势如何复杂,竞争压力如何严峻,质量都是企业的根基所在。
中国曾经是山寨大国,靠剽窃创意,快速复制推出产品,赚快钱,因而很多生产企业不注重质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价格是否低廉, 而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产品质量和服务上,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中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消费者消费重心的转变,也使得企业逐渐转变了生产经营方式, 更加致力于对产品质量及服务的完善研究。工业制造也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德国发展了工业4.0,我们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方针。中国制造要摆脱廉价质量差的恶名,质量必须被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生产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目录
0 引言 1
1 质量管理理论概述 2
1.1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2
1.2质量管理理论 2
1.3质量管理工具和手法 3
2 问题驱动质量管理 5
2.1问题驱动质量管理相关基础理论 5
2.2问题驱动质量管理流程分析 5
3 凤凰光学集团产品质量管理案例 6
3.1产品质量管理现状 7
3.2事件管理 7
3.3问题管理 8
3.4质量改进 12
3.5实施并验证效果 15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问题驱动的质量管理流程应用研究
0 引言
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无论市场如何变化,经济形势如何复杂,竞争压力如何严峻,质量都是企业的根基所在。
中国曾经是山寨大国,靠剽窃创意,快速复制推出产品,赚快钱,因而很多生产企业不注重质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价格是否低廉, 而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产品质量和服务上,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中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消费者消费重心的转变,也使得企业逐渐转变了生产经营方式, 更加致力于对产品质量及服务的完善研究。工业制造也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德国发展了工业4.0,我们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方针。中国制造要摆脱廉价质量差的恶名,质量必须被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生产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加工型企业的正确经营之道。
然而,如何挖掘企业产品质量中的问题,并提出准确有效的整改方案,强化质量管理的实效性,也着实考验着每一个企业管理者的智慧。在此背景下,基于问题驱动思想的质量管理方法,逐渐走入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视野中。该种质量管理的方法,注重发掘企业产品生产中质量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通过逻辑分析的思想,将这些原因转化成为具体的质量管理应对方案,以此建立起有效解决产品质量管理的体系。以上即是本文的研究背景。
本文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凤凰光学集团生产的产品进行调查统计发现了望远镜的不合格品率较高,确定望远镜为研究对象。然后以此质量事件为出发点,应用质量管理流程处理质量事件,挖掘质量事件背后的质量问题,制定错误控制方案来控制质量。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寻找质量改进的突破点进行质量改进。
为此,问题驱动的质量管理流程,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 质量管理理论概述
1.1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也叫事后检验阶段,这一阶段的历经时间大致为上世纪初至上世纪40年代。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在著作《科学管理》中首次提出在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之外再增加检验环节,设置专职的检验部门。质量检验是非破坏性的、百分之百的检验。第二阶段是统计质量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历经时间大致为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在生产工序间进行质量控制,可以预防不合格品的大量产生。在方式上,责任者也从专职检验员转移到专职的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这标志着事后检验的观念转变为预防质量事故的预防观念。但由于过分强调质量控制中的数理统计方法,使员工感到深奥,误以为质量管理是数理专家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很多员工丧失了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尤其在计算机和数理软件没有普及的情况下,这种方法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第三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这一阶段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是以质量为中心,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企业每个人都参加[2]。从全过程的各项工作研究质量问题,它的方法、手段更加丰富,从而把产品质量更好地管理起来。
整体而言,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质量管理的理论日趋成熟,能更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和现代大生产对质量管理多方位、整体性、综合性的客观要求。从以往局部性的管理向全面性、系统性管理的发展是生产、科技以及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1.2质量管理理论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3]。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质量策划指的是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质量策划包括:
(1)产品策划:对质量特性进行识别、分类和比较,并建立其目标、质量要求和约束条件。
(2)管理和作业策划:对实施质量体系进行准备,包括组织和安排。
(3)编制质量计划和作出质量改进规定。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是保证质量,满足要求。质量控制是一个设定标准、测量结果、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过程。
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4]。质量保证包括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就是组织向自己的管理者提供信任;外部质量保证就是组织向顾客或其他相关方提供信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