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程序失当原因及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和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公众对审计表现出日益迫切的需要。审计失败的许多案例是由于审计程序的设计或实施不当造成的。因此,研究审计程序实施不当行为的原因,并具体提出预防措施,对于维持市场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博元投资为例,对造成审计程序失当的主要原因及规避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对审计程序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且论述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以2013-2017年证监会行政处罚公告的数据为基础对国内审计程序现状进行了梳理,从多角度对审计程序失当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博元投资为例,理论联系实际,详细分析审计程序失当的原因,从审计主体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提出避免审计程序失当的措施。希望能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中提供借鉴和引导,以达到提高审计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和经济市场的稳健发展的目标。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4
(一)审计程序概念界定 4
(二)相关理论基础 5
三、审计程序失当现状描述 6
(一)证监会处罚公告数据统计 6
(二)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7
(三)处罚公告类型分析 7
四、审计程序失当案例分析 9
(一)案例简介 9
(二)审计程序失当原因分析 11
五、避免审计程序失当的措施 13
(一)审计主体方面 13
(二)社会环境方面 13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1990年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小贡献。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证券市场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再加上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足、职业道德的缺失、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原因,天丰节能、绿大地、大智慧等财务舞弊及审计失败案件屡禁不止、愈演愈烈。频繁曝光的财务舞弊及审计失败案例在国内外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一系列财务舞弊及审计失败案例不断出现,这不但造成资本市场经济的紊乱,让投资者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也使人们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及可靠性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可以促进审计程序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审计程序研究现状归纳整理发现,近几年,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且有关审计程序的理论研究比较零星,仍需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因此,通过研究分析审计程序失当的原因既可以丰富和完善审计程序的相关理论,拓宽人们对审计程序的认识,也有利于指导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准确的执行某项审计程序,为以后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以促进我国审计程序相关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2)实践意义
有利于审计人员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近几年,通过对证监会行政处罚公告的分析发现,除未勤勉尽责之外,审计程序失当是造成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以博元投资为例,并结合证监会处罚公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阐述如何执行适当的审计程序,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审计程序,对审计人员以后开展审计工作,防范审计失败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审计失败相关问题的研究比较多,对与审计程序相关的研究比较稀少。Silviya Kostova(2012)认为审计员对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和欺诈披露负有责任,审计员应执行适当的审计程序,对产生错误和舞弊的内外部因素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Caster Paul(2008)认为,函证回函效率不高,回函质量不佳,以及审计人员不能客观公正的分析判断回函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函证可靠性的原因。Randy Elder(2012)提出,注册会计师在得到被审计单位的授权后方可实施函证程序,但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直接与被询证方联系,以确保获取函证信息的可靠性。
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审计失败与审计程序相关方面所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与审计程序相关研究
辛金国、邢莉萍、开家将(2004)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舞弊发现矩阵对审计程序提出了新的观点,对我国的审计程序进一步完善。胡玉霞、朱娟(2016)对我国审计程序的正当化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使国家审计程序进一步完善。王丽、时莉等(2017)对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公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审计人员未能发现错报的重要原因是其对风险评估程序不够重视、控制测试程序实施不当以及实质性程序不充分。于剑(2017)阐释了与函证审计程序相关的理论基础,分别从注册会计师、被询证者以及被审计单位三个方面,分析了执行函证程序时存在的问题。王体亮(2012)介绍了关联方交易的重要研究意义,描述了如何从审计三个阶段开展关联方审计。温章林(2009)认为审计人员只有执行特殊的欺诈审计程序,才能把财务报表中的重大欺诈行为进行揭露,并且揭穿直接影响财务报告的非法行为。
(2)与审计质量相关研究
冯剑、罗稻(2012)研究认为,审计质量是注会审计过程的规范性层面。审计质量不仅仅体现在最终的审计报告上,也体现在审计人员的审计程序中。刘红芬(2011)对影响审计程序设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使审计人员更加明确的实施方向,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卓水滨(2012)分析了审计程序与审计质量的内涵,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进行了阐述。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本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对审计程序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本部分主要介绍审计程序概念界定及运用的信息不对称和舞弊三角理论。
第三章,20132017年审计程序失当现状描述。本部分主要对近五年证监会行政处罚公告的数据进行分析,来阐述审计程序失当的现状,审计失败的原因以及审计程序失当的原因。
第四章,案例分析。本部分介绍了博元投资的公司状况以及舞弊手段,并对审计程序失当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五章,避免审计程序失当的措施。本部分主要从审计主体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来阐述避免审计程序失当的措施。
第六章,本文的研究结论。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书籍、图书馆和网络等渠道收集资料,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与审计程序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本文把国内外学者对审计程序失当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从多个方面探讨审计程序实施不当的原因,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59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