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的传媒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分析(附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面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契机,但传媒行业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还是以传统会计利润为导向,并不能更加准确的反应文化传媒类企业真实的盈利状况和绩效,EVA作为与传统财务绩效评价不同的指标,把权益资本成本加入,能有效体现企业经营中的盈利,有助于企业对其经营活动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本文选取39家传媒类上市公司在2014—2016近三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运用EVA指标对这39家上市公司进行绩效分析,并与净利润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在EVA视角下,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呈现“虚假的繁荣”,忽视资本成本,尤其是股权成本的因素,致使很多企业的净利润值很高,但EVA值却是负值,即并未达到股东的预期收益。同时,由于传媒行业的投资收益期长、收益不稳定,且产品以无形资产居多,加之我国目前传媒行业的市场整合度低,规模存在分化,股东和投资者难以从行业整体进行投资决策,本文把EVA应用到传媒行业,希望能给我国传媒行业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关注权益资本成本对于传媒类企业的重要性,同时为我研究生生涯的研究课题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3
二、相关理论概述 4
(一)EVA指标概述 4
(二)EVA指标计算方法 4
(三)净利润指标计算方法 5
三、构建基于EVA和净利润的数据分析 6
(一)样本选取说明 6
(二)基于EVA的财务绩效 7
(三)基于净利润的财务绩效 13
四、EVA和净利润指标的对比及结论 16
(一)EVA值与净利润值对比 16
(二)净资产收益率与EVA率对比 18
(三)结论与对策 20
总结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表3. 1 2014—2016年39家传媒上市公司的税后净利润(单位:万元) 7
表3. 2 2014—2016年39家传媒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市公司的调整后成本(单位:万元) 8
表3. 3 2014—2016年39家传媒上市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单位:万元) 9
表3. 4 2014年39家传媒上市公司EVA值(单位:万元) 10
表3. 5 2015年39家传媒上市公司EVA值(单位:万元) 11
表3. 6 2016年39家传媒上市公司EVA值(单位:万元) 12
表4. 1 2014—2016年传媒上市公司净利润值与EVA值(单位:万元) 14
表4. 2 2014—2016年传媒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与EVA率对比 16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在文化强国战略的支持下,我国传媒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传媒产业属于新兴的产业,当前很多文化传媒类企业使用的还是以净利润为导向的传统业绩评价体系。在新市场环境中,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无法更加准确的反应企业真实的营运能力,所以企业需要不断的改进自身的业绩评价方式,将会计利润为导向的绩效评价转向以经济利润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在很多绩效评价方法中,经济附加值法(EVA)不但关注企业的税后净利润,而且将资本成本考虑进来,可以更好地衡量文化传媒类企业的财务绩效和营运能力。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由于我国传媒行业属于新兴发展的行业,并且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但其绩效评价却停留在传统的会计利润导向,这就使得传媒行业的上市公司很难对自身的营运能力和现状有一个更为真实的了解,同时对于股东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将EVA模型引入我国传媒行业的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中,丰富了EVA模型的应用,并且为传媒行业的绩效评价理论增添了新的要素。
实践意义:将EVA模型引入我国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与传统的净利润绩效评价相对比, EVA 能够为股东和投资者反映关于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和综合竞争力的诸多信息,股东可以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了解经营者的经营状况,能为经营者、股东以及投资者真正的衡量出企业以及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对我国的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993年,EVA被引入我国,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EVA 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有效工具逐渐在我国得到接受和应用。
(1)沈祖德是我国最先引进EVA概念的学者,他在1995年对EVA的概念做了基本叙述,并采用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将EVA计算原理形象的表现出来[1]。
(2)赵云阳、李元(2004)为了研究EVA的传统指标,利用700多家股票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2]。
(3)孔军华(2007)通过采用EVA特有的绩效评价方法跟市场价值的相关分析选取斯腾特公司等一百多名股票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实践证明,采用EVA更加具有专业性[3]。于路(2012)通过采用传统衡量指标跟经济增加值两种方法对一百多家中小型制造企业进行数据分析与计算,最终结果,显示还是EVA方法得出的数据更加有代表性[4]。
(4)邓建商(2009)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两种方式,对十几家上市的传媒公司的经营绩效的成果进行样本分析,现象表明,我国的的上市传媒公司存在的严重的不均衡现象[5]。
(5)王沿棋、杨永香(2014)通过对某石化企业的EVA和传统绩效评价法的研究,得出EVA与公司有很强的相关性的结论[6]。
(6)朱云(2015)等人通过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的方式针对企业的结构化及管理机制进行信息熵理论分析,从而对企业的绩效评价作出进一步了解[7]。
(7)汪洋(2016)将EVA与BSC的优势相互结合,构建与A公司适合的业绩评价体系,然后对A公司基于EVA-BSC业绩评价体系的实施预期提出保障措施[8]。
2.国外研究现状
(8)Uyemura(1996)通过采用将EVA模式应用于上市公司的数据模型分析,发现EVA比传统的会计指标更加适用于公司的数据分析[9]。
(9)Peter Drucker(1999)通过对EVA指标以及传统指标的比较分析,了解到了EVA的优点及其缺点,但相比而言,EVA指标还是更加具有代表性[10]。同时,Teemu Malmi和Seppo Ikaheimo(2003)将EVA与企业的其他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最大化的EVA值是企业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11]。
(11)Eddiec.M.Hui(2015)通过对国内十几家物业公司的EVA应用性情况进行分析,清楚地了解认识到国有企业的相比于私人企业更加具有劣势[12]。
通过以上国内外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 EVA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工具,能够更加真实准确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绩效和盈利能力。这种工具在我国已经被应用于一些行业中公司的绩效评价,并且在传媒行业也同样适用,能够帮助股东更好的进行投资决策。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分析,将净利润法和EVA法进行对比,从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个视角去分析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选用近三年内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样本进行计算,找出基于净利润和EVA对比之下产生的不同的绩效进行对比,并说明将EVA运用在传媒行业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文献分析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关于EVA模型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以及与传统绩效评价方式相对比得出的结论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创新和经验,弥补自己论文不足之处。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3
二、相关理论概述 4
(一)EVA指标概述 4
(二)EVA指标计算方法 4
(三)净利润指标计算方法 5
三、构建基于EVA和净利润的数据分析 6
(一)样本选取说明 6
(二)基于EVA的财务绩效 7
(三)基于净利润的财务绩效 13
四、EVA和净利润指标的对比及结论 16
(一)EVA值与净利润值对比 16
(二)净资产收益率与EVA率对比 18
(三)结论与对策 20
总结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表3. 1 2014—2016年39家传媒上市公司的税后净利润(单位:万元) 7
表3. 2 2014—2016年39家传媒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市公司的调整后成本(单位:万元) 8
表3. 3 2014—2016年39家传媒上市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单位:万元) 9
表3. 4 2014年39家传媒上市公司EVA值(单位:万元) 10
表3. 5 2015年39家传媒上市公司EVA值(单位:万元) 11
表3. 6 2016年39家传媒上市公司EVA值(单位:万元) 12
表4. 1 2014—2016年传媒上市公司净利润值与EVA值(单位:万元) 14
表4. 2 2014—2016年传媒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与EVA率对比 16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在文化强国战略的支持下,我国传媒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传媒产业属于新兴的产业,当前很多文化传媒类企业使用的还是以净利润为导向的传统业绩评价体系。在新市场环境中,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无法更加准确的反应企业真实的营运能力,所以企业需要不断的改进自身的业绩评价方式,将会计利润为导向的绩效评价转向以经济利润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在很多绩效评价方法中,经济附加值法(EVA)不但关注企业的税后净利润,而且将资本成本考虑进来,可以更好地衡量文化传媒类企业的财务绩效和营运能力。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由于我国传媒行业属于新兴发展的行业,并且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但其绩效评价却停留在传统的会计利润导向,这就使得传媒行业的上市公司很难对自身的营运能力和现状有一个更为真实的了解,同时对于股东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将EVA模型引入我国传媒行业的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中,丰富了EVA模型的应用,并且为传媒行业的绩效评价理论增添了新的要素。
实践意义:将EVA模型引入我国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与传统的净利润绩效评价相对比, EVA 能够为股东和投资者反映关于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和综合竞争力的诸多信息,股东可以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了解经营者的经营状况,能为经营者、股东以及投资者真正的衡量出企业以及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对我国的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993年,EVA被引入我国,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EVA 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有效工具逐渐在我国得到接受和应用。
(1)沈祖德是我国最先引进EVA概念的学者,他在1995年对EVA的概念做了基本叙述,并采用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将EVA计算原理形象的表现出来[1]。
(2)赵云阳、李元(2004)为了研究EVA的传统指标,利用700多家股票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2]。
(3)孔军华(2007)通过采用EVA特有的绩效评价方法跟市场价值的相关分析选取斯腾特公司等一百多名股票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实践证明,采用EVA更加具有专业性[3]。于路(2012)通过采用传统衡量指标跟经济增加值两种方法对一百多家中小型制造企业进行数据分析与计算,最终结果,显示还是EVA方法得出的数据更加有代表性[4]。
(4)邓建商(2009)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两种方式,对十几家上市的传媒公司的经营绩效的成果进行样本分析,现象表明,我国的的上市传媒公司存在的严重的不均衡现象[5]。
(5)王沿棋、杨永香(2014)通过对某石化企业的EVA和传统绩效评价法的研究,得出EVA与公司有很强的相关性的结论[6]。
(6)朱云(2015)等人通过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的方式针对企业的结构化及管理机制进行信息熵理论分析,从而对企业的绩效评价作出进一步了解[7]。
(7)汪洋(2016)将EVA与BSC的优势相互结合,构建与A公司适合的业绩评价体系,然后对A公司基于EVA-BSC业绩评价体系的实施预期提出保障措施[8]。
2.国外研究现状
(8)Uyemura(1996)通过采用将EVA模式应用于上市公司的数据模型分析,发现EVA比传统的会计指标更加适用于公司的数据分析[9]。
(9)Peter Drucker(1999)通过对EVA指标以及传统指标的比较分析,了解到了EVA的优点及其缺点,但相比而言,EVA指标还是更加具有代表性[10]。同时,Teemu Malmi和Seppo Ikaheimo(2003)将EVA与企业的其他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最大化的EVA值是企业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11]。
(11)Eddiec.M.Hui(2015)通过对国内十几家物业公司的EVA应用性情况进行分析,清楚地了解认识到国有企业的相比于私人企业更加具有劣势[12]。
通过以上国内外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 EVA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工具,能够更加真实准确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绩效和盈利能力。这种工具在我国已经被应用于一些行业中公司的绩效评价,并且在传媒行业也同样适用,能够帮助股东更好的进行投资决策。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分析,将净利润法和EVA法进行对比,从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个视角去分析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选用近三年内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样本进行计算,找出基于净利润和EVA对比之下产生的不同的绩效进行对比,并说明将EVA运用在传媒行业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文献分析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关于EVA模型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以及与传统绩效评价方式相对比得出的结论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创新和经验,弥补自己论文不足之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