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约束因素研究
宿迁市在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建设方面都有很显著的进步,但总体经济发展还是属于欠发达地区。而宿迁市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9%以上,这就表明中小企业在宿迁市的经济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有着日益显著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结合信贷融资相关理论。从宿迁市中小企业的基本状况入手,分析了宿迁市中小企业在整个宿迁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深入剖析了宿迁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成因。最后针对宿迁市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从中小企业自身、金融体制、国家法律政策以及银行信贷制度方面出发,对应提出促进宿迁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合理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对策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相关理论研究 1
2.1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1
2.2 信贷融资的相关理论 2
2.2.1 信贷配给理论 2
2.2.2 抵押担保理论 3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2.3 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工具 4
3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 4
3.1 宿迁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 5
3.1.1 宿迁市基本经济情况 5
3.1.2 宿迁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6
4 宿迁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约束因素 7
4.1 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问题 8
4.2 我国国家金融环境的不足 11
4.3 银行信贷管制体制问题 12
5 解决宿迁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建议和对策 14
5.1 提高中小企业综合素质 14
5.2 改善中小企业金融环境 14
5.3 继续推进银行改革 16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1 20
1 引言
中国社会与经济都在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在这过程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效用。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知,截至2017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已占到中国全部企业总和的99%以上,实现产值占总产值超过3/5,解决了城市村镇就业问题4/5以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税收收入占总税收的1/2以上。显而易见,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速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力量之一。
但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境,比如说中小企业数量占中国全部企业的99%,然而金融资源却仅能占比20%,解决融资问题是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紧要任务。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大部分以信贷融资为主,但由于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管理能力不善、抵押担保能力不足以及财务风险问题,加之国家管制、经济政策与法律的不完善,还有银行信贷业务不全面,这些都是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供需严重失衡的原因,而这些约束因素最终会致使中小企业信贷难度增大。
宿迁市作为一个22岁的新城市,2017年实现总产值2610.94亿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以及人民生活都有着显著的进步。然而,宿迁市的中小企业扩大规模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信贷融资难题。企业自身问题,金融环境不完善,政府不支持以及银行信贷产品不足等原因,导致企业难以从银行贷到发展所必须的资金。
从宿迁市中小企业的基本状况入手,深入剖析宿迁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成因。最后针对宿迁市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从中小企业自身,金融体制、国家法律政策以及银行信贷制度方面出发,对应提出促进宿迁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合理发展的对策建议。
2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相关理论研究
2.1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2003年,《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出台,这一规定由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制定[16],对中小企业的分类相对仔细,但还有一些缺陷。比如说对不同行业没有进行细化标准,没有充分的显示各个行业的特点。
图 21 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2 信贷融资的相关理论
2.2.1 信贷配给理论
从宏观上看,信贷配给指是在利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出现的供求不平衡现象即供给小于需求[1]。从微观的角度上看,有两种情况,一是仅有一部分贷款的申请人得到支持,而另一部分就算同意高利率也没有办法获得资金;二是申请贷款的人只有部分人感到满意。
在Stigliz and Weiss(1981)看来信贷配给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这两样却是发生信息不对称情况而致使出现的。从道德风险上来说,借款人对资金拥有使用权和控制权,在高利率的压力下,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下,存在改变投资机会的可能性,转而选择高风险项目,这时候银行的风险就无形中升高。从逆向选择的角度来看,根本原因仍是信息不对称,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各方面经营负债情况,而银行只能通过他们的报表来判断借款企业的风险程度。当高利率发放贷款时,风险偏好企业或者偿还能力与意愿低的企业也愿意选择这样的贷款,而风险较低的企业却因为高利率和项目的低收益而选择放弃银行贷款。
2.2.2 抵押担保理论
最开始将抵押担保理论纳入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进行系统性研究的是Robert Barro (1976),他认为市场存在变现和提取担保品相联系而产生的交易成本以及贷款的违约风险,使得借贷两边对担保品价值产生不同的看法。巴罗也指出担保的俩个作用:第一,借款人如果违约,银行就得到了担保物的所有权,银行可以将担保物进行变现或者拍卖来弥补损失;第二,借款人因为有如果违约就会失去担保物这一风险,就会更为谨慎,担保物的转让对借款人是一种激励。从这里看出,担保物对银行来说,是一种减少风险和损失的手段,所以需要注重担保物的质量以及价值。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具有完善的信用担保系统,担保抵押物的种类丰富,除了基本的房地产,设备机器等,也包括商业票据,证券和存货等。但在中国,因为信用担保系统还在起步,不够完善,担保物品仅局限于传统的种类,像不动产、设备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融资。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相关理论研究 1
2.1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1
2.2 信贷融资的相关理论 2
2.2.1 信贷配给理论 2
2.2.2 抵押担保理论 3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2.3 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工具 4
3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 4
3.1 宿迁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 5
3.1.1 宿迁市基本经济情况 5
3.1.2 宿迁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6
4 宿迁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约束因素 7
4.1 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问题 8
4.2 我国国家金融环境的不足 11
4.3 银行信贷管制体制问题 12
5 解决宿迁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建议和对策 14
5.1 提高中小企业综合素质 14
5.2 改善中小企业金融环境 14
5.3 继续推进银行改革 16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1 20
1 引言
中国社会与经济都在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在这过程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效用。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知,截至2017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已占到中国全部企业总和的99%以上,实现产值占总产值超过3/5,解决了城市村镇就业问题4/5以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税收收入占总税收的1/2以上。显而易见,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速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力量之一。
但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境,比如说中小企业数量占中国全部企业的99%,然而金融资源却仅能占比20%,解决融资问题是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紧要任务。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大部分以信贷融资为主,但由于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管理能力不善、抵押担保能力不足以及财务风险问题,加之国家管制、经济政策与法律的不完善,还有银行信贷业务不全面,这些都是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供需严重失衡的原因,而这些约束因素最终会致使中小企业信贷难度增大。
宿迁市作为一个22岁的新城市,2017年实现总产值2610.94亿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以及人民生活都有着显著的进步。然而,宿迁市的中小企业扩大规模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信贷融资难题。企业自身问题,金融环境不完善,政府不支持以及银行信贷产品不足等原因,导致企业难以从银行贷到发展所必须的资金。
从宿迁市中小企业的基本状况入手,深入剖析宿迁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成因。最后针对宿迁市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从中小企业自身,金融体制、国家法律政策以及银行信贷制度方面出发,对应提出促进宿迁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合理发展的对策建议。
2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相关理论研究
2.1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2003年,《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出台,这一规定由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制定[16],对中小企业的分类相对仔细,但还有一些缺陷。比如说对不同行业没有进行细化标准,没有充分的显示各个行业的特点。
图 21 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2 信贷融资的相关理论
2.2.1 信贷配给理论
从宏观上看,信贷配给指是在利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出现的供求不平衡现象即供给小于需求[1]。从微观的角度上看,有两种情况,一是仅有一部分贷款的申请人得到支持,而另一部分就算同意高利率也没有办法获得资金;二是申请贷款的人只有部分人感到满意。
在Stigliz and Weiss(1981)看来信贷配给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这两样却是发生信息不对称情况而致使出现的。从道德风险上来说,借款人对资金拥有使用权和控制权,在高利率的压力下,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下,存在改变投资机会的可能性,转而选择高风险项目,这时候银行的风险就无形中升高。从逆向选择的角度来看,根本原因仍是信息不对称,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各方面经营负债情况,而银行只能通过他们的报表来判断借款企业的风险程度。当高利率发放贷款时,风险偏好企业或者偿还能力与意愿低的企业也愿意选择这样的贷款,而风险较低的企业却因为高利率和项目的低收益而选择放弃银行贷款。
2.2.2 抵押担保理论
最开始将抵押担保理论纳入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进行系统性研究的是Robert Barro (1976),他认为市场存在变现和提取担保品相联系而产生的交易成本以及贷款的违约风险,使得借贷两边对担保品价值产生不同的看法。巴罗也指出担保的俩个作用:第一,借款人如果违约,银行就得到了担保物的所有权,银行可以将担保物进行变现或者拍卖来弥补损失;第二,借款人因为有如果违约就会失去担保物这一风险,就会更为谨慎,担保物的转让对借款人是一种激励。从这里看出,担保物对银行来说,是一种减少风险和损失的手段,所以需要注重担保物的质量以及价值。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具有完善的信用担保系统,担保抵押物的种类丰富,除了基本的房地产,设备机器等,也包括商业票据,证券和存货等。但在中国,因为信用担保系统还在起步,不够完善,担保物品仅局限于传统的种类,像不动产、设备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融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