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利率市场化的慨念及特征 1
2.1 利率市场化的慨念 1
2.2 利率市场化的特征 2
3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2
3.1 有利于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2
3.2 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 3
3.3 有利于商业银行推进新的产品和服务 3
3.4 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 3
3.5 有利于完善金融市场 4
4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4
4.1 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加剧 4
4.2 存贷利差收窄压力加大 5
4.3 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较低 5
4.4 利率风险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6
4.5 贷款定价生成机制有待完善 7
5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面临问题的对策 7
5.1 主动防范利率风险 7
5.2 以提升资产效益为核心,着力消化负债成本 8
5.3 以加快业务创新为核心,着力发展中间业务 9
5.4 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强化资产负债管理 9
5.5 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是否成熟。而全球经济的逐渐一体化进程,也让诸多国家开始迈入利率市场化的时期,美国为全球经济的佼佼者,其是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先带动者。和美国进行比较,日本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迟了8年。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推行了20年后的今天也进入到了利率市场化的收官阶段。纵观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在1993年中共十四大《关于金融机构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确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6年时,中国在利率市场化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而随后的多年时间中,我国利率市场化处于稳步推进状态。在这期间,我国逐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存款利率改革初步尝试等一系列政策。在2012至2014年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在这当中,我国银行的存款利率大幅度上调,放宽金融机构贷款条件,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2015年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大体上成功,央行多次降准降息,让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好的保障,此次进程当中,由于利率的频繁波动导致商业银行明显受到影响,它们有的会跟不上市场利率的变动而滞后,导致一些少数商业银行将面临倒闭危机。国际上任何一个市场化改革都会遇到许多问题。商业银行和各金融机构间因利率限制放宽政策限制受到的影响将更为明显,经营管理好的和差的商业银行将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2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及特征
2.1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所谓利率市场化,即将利率交由市场进行决定,政府仅扮演宏观调控的作用。这样有利于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来判断利率水平,从而制定相应的经营政策,保持机构的稳定发展。但是利率的变动不仅仅只是依靠市场供求关系,还应该以央行的利率作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作为媒介来决定金融机构的利率形成机制和存贷款利率的体系市场。利率市场化,包括中央银行通过间接控制方式和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对市场利率的影响。
我国应该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来制定利率市场化体制,最大程度上展现出商业银行的影响,依据其资金状况、占用资金的成本和利率风险结构的匹配状况等要素,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与风险得到最高额的利润,需要本行灵活的调整利率政策。由商业银行根据本行的竞争优势和所在地市场定位自行确定同业存款利率,明确同业拆借利率浮动利率的方法。按照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和负债结构、风险结构和成本结构、资金需求分析,确定基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前提下,浮动范围内调整的发展,银行存款的具体利率水平。
在利率市场化体制下,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利率情况自己进行调控,但是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利率不再进行管理,而是以一种间接的调控政策,从背后对利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管理,以维持市场稳定。比如,央行会把市场状况公开在大众面前,或者是通过调整基准利率使得众商业银行以此为基础对利率进行调控,以防大型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恶意地去破坏市场利率均衡有序的发展。
2.2 利率市场化的特征
利率市场化是使得利率从由政府调控到由市场供求关系来调控过渡,因此,利率市场化更能够反映市场上的供求状况,然后可以马上做出相应的价格政策来调控市场失衡状况,以维护市场资金稳定。利率体系的改革趋势及其特点是逐步放松甚至会取消存款贷款利率的管制。至于利率,其进行变化时,市场会通过供求关系进行调整,若供高于求的时候,利率会减少,反之则提升,此种状况下,利率由市场自动调控,免去了一些复杂的调控措施。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都普遍采用的手段是间接调控,以市场价格体系、利率形成的机制和较强的内部制约机制为运作基础。大多数国家如今都选择了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来调控利率,即利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能自行确定本行的利率水平,根据本行的经营状况及市场上流动资金的多少来制定自己的利率水平,但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管制的,央行会从中对全社会的利率进行调控,制定一个基准利率,以此为基础各大商业银行才能够自行调控自己的利率。
3 利率市场化带来给商业银行的机遇
3.1 有利于拓宽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
在利率市场化体制下,市场有着很大的营运,若不在宏观方面进行控制,那么市场可能会导致混乱,这就需要中央银行认真关注市场变化,适时的调节利率水平,并最大程度上让金融市场能够在平稳的状态下发展。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管理实现了从被动化管理晋升到主动化管理的过程。利率市场化促使了商业银行改善绩效考核和完善了管理机制,得以让银行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机制更进一步。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后在实现业务转型、管理转型的过程中实现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从而提高各商业银行发展的积极性,让金融市场在健康的状况下实现自身的发展。
3.2 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
商业银行的性质是较为特殊的,其归属于企业类型,但是主要任务是货币信用业务,进行利率市场改革时,其可通过自主经营的方式,自主关注市场利率变化,制定相关政策有效规避市场利率风险,从而保证本行的持续稳定发展,使用多样化的筹资手段,会促使商业银行通过分析市场走势、建立各种的负债组合、提高主动负债比例等方式,起到控制调整负债利率水平的作用。反之,对于资产运用,也可以在充分考虑资产负债期限和利率匹配情况下通过建立相应的资产组合,计算收益状况,从而保证项目收益的安全性与收益性相对称。
资本充足率11.2412.3311.87
以上可见,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各年度的资产负债比率整体中等,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许多家的银行在相应的资产负债比例方面,表现出的均为稳定减少状态,但是,也要对这种现象引起重视。虽然这四家在资本充足率上都高于国际8%的监管标准,然而依旧很低。相对比较高的银行资本充足率也是规避风险的重要保证,所以,我国银行业还是需要加强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1 引言 1
2 利率市场化的慨念及特征 1
2.1 利率市场化的慨念 1
2.2 利率市场化的特征 2
3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2
3.1 有利于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2
3.2 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 3
3.3 有利于商业银行推进新的产品和服务 3
3.4 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 3
3.5 有利于完善金融市场 4
4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4
4.1 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加剧 4
4.2 存贷利差收窄压力加大 5
4.3 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较低 5
4.4 利率风险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6
4.5 贷款定价生成机制有待完善 7
5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面临问题的对策 7
5.1 主动防范利率风险 7
5.2 以提升资产效益为核心,着力消化负债成本 8
5.3 以加快业务创新为核心,着力发展中间业务 9
5.4 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强化资产负债管理 9
5.5 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是否成熟。而全球经济的逐渐一体化进程,也让诸多国家开始迈入利率市场化的时期,美国为全球经济的佼佼者,其是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先带动者。和美国进行比较,日本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迟了8年。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推行了20年后的今天也进入到了利率市场化的收官阶段。纵观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在1993年中共十四大《关于金融机构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确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6年时,中国在利率市场化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而随后的多年时间中,我国利率市场化处于稳步推进状态。在这期间,我国逐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存款利率改革初步尝试等一系列政策。在2012至2014年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在这当中,我国银行的存款利率大幅度上调,放宽金融机构贷款条件,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2015年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大体上成功,央行多次降准降息,让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好的保障,此次进程当中,由于利率的频繁波动导致商业银行明显受到影响,它们有的会跟不上市场利率的变动而滞后,导致一些少数商业银行将面临倒闭危机。国际上任何一个市场化改革都会遇到许多问题。商业银行和各金融机构间因利率限制放宽政策限制受到的影响将更为明显,经营管理好的和差的商业银行将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2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及特征
2.1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所谓利率市场化,即将利率交由市场进行决定,政府仅扮演宏观调控的作用。这样有利于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来判断利率水平,从而制定相应的经营政策,保持机构的稳定发展。但是利率的变动不仅仅只是依靠市场供求关系,还应该以央行的利率作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作为媒介来决定金融机构的利率形成机制和存贷款利率的体系市场。利率市场化,包括中央银行通过间接控制方式和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对市场利率的影响。
我国应该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来制定利率市场化体制,最大程度上展现出商业银行的影响,依据其资金状况、占用资金的成本和利率风险结构的匹配状况等要素,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与风险得到最高额的利润,需要本行灵活的调整利率政策。由商业银行根据本行的竞争优势和所在地市场定位自行确定同业存款利率,明确同业拆借利率浮动利率的方法。按照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和负债结构、风险结构和成本结构、资金需求分析,确定基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前提下,浮动范围内调整的发展,银行存款的具体利率水平。
在利率市场化体制下,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利率情况自己进行调控,但是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利率不再进行管理,而是以一种间接的调控政策,从背后对利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管理,以维持市场稳定。比如,央行会把市场状况公开在大众面前,或者是通过调整基准利率使得众商业银行以此为基础对利率进行调控,以防大型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恶意地去破坏市场利率均衡有序的发展。
2.2 利率市场化的特征
利率市场化是使得利率从由政府调控到由市场供求关系来调控过渡,因此,利率市场化更能够反映市场上的供求状况,然后可以马上做出相应的价格政策来调控市场失衡状况,以维护市场资金稳定。利率体系的改革趋势及其特点是逐步放松甚至会取消存款贷款利率的管制。至于利率,其进行变化时,市场会通过供求关系进行调整,若供高于求的时候,利率会减少,反之则提升,此种状况下,利率由市场自动调控,免去了一些复杂的调控措施。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都普遍采用的手段是间接调控,以市场价格体系、利率形成的机制和较强的内部制约机制为运作基础。大多数国家如今都选择了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来调控利率,即利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能自行确定本行的利率水平,根据本行的经营状况及市场上流动资金的多少来制定自己的利率水平,但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管制的,央行会从中对全社会的利率进行调控,制定一个基准利率,以此为基础各大商业银行才能够自行调控自己的利率。
3 利率市场化带来给商业银行的机遇
3.1 有利于拓宽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
在利率市场化体制下,市场有着很大的营运,若不在宏观方面进行控制,那么市场可能会导致混乱,这就需要中央银行认真关注市场变化,适时的调节利率水平,并最大程度上让金融市场能够在平稳的状态下发展。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管理实现了从被动化管理晋升到主动化管理的过程。利率市场化促使了商业银行改善绩效考核和完善了管理机制,得以让银行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机制更进一步。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后在实现业务转型、管理转型的过程中实现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从而提高各商业银行发展的积极性,让金融市场在健康的状况下实现自身的发展。
3.2 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
商业银行的性质是较为特殊的,其归属于企业类型,但是主要任务是货币信用业务,进行利率市场改革时,其可通过自主经营的方式,自主关注市场利率变化,制定相关政策有效规避市场利率风险,从而保证本行的持续稳定发展,使用多样化的筹资手段,会促使商业银行通过分析市场走势、建立各种的负债组合、提高主动负债比例等方式,起到控制调整负债利率水平的作用。反之,对于资产运用,也可以在充分考虑资产负债期限和利率匹配情况下通过建立相应的资产组合,计算收益状况,从而保证项目收益的安全性与收益性相对称。
资本充足率11.2412.3311.87
以上可见,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各年度的资产负债比率整体中等,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许多家的银行在相应的资产负债比例方面,表现出的均为稳定减少状态,但是,也要对这种现象引起重视。虽然这四家在资本充足率上都高于国际8%的监管标准,然而依旧很低。相对比较高的银行资本充足率也是规避风险的重要保证,所以,我国银行业还是需要加强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