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及处置方法

“僵尸企业”占用宝贵社会资源,吞噬有限的市场空间,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当前,我国“僵尸企业”问题日益突出并产生严重后果。目前,在我国传统重化工业和部分新兴产业中存在的“僵尸企业”比较多。“僵尸企业”危害巨大,轻则将使产能过剩问题恶化,浪费社会有限资源,导致市场分配不均挤出优秀企业;重则将会在债务、生产、就业等方面产生连锁反应,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研究形成“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成必然。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僵尸企业”,梳理出“僵尸企业”的定义、识别标准、形成原因和特点以及消除“僵尸企业”的方法。通过分析中核钛白的绝境求生来显现出消除“僵尸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关键词 僵尸企业,政府干预,不良贷款,产能过剩
目录
1 引言1
2 僵尸企业的概述1
2.1 僵尸企业的定义及判断的标1
2.2 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2
2.3 僵尸企业的特点4
3 中核钛白成为“僵尸企业”的案例分析4
3.1 中核钛白绝境求生4
3.2 中核钛白的成功对我国“僵尸企业”的影响6
4 消除“僵尸企业”对我国的经济的影响分析8
4.1 短期阵痛 8
4.2 长期利好9
5 减少“僵尸企业的方法”10
5.1 明确目标,正确辨别“僵尸企业”10
5.2 减少政府干预11
5.3 强化银行预算11
5.4 化解产能过剩11
5.5 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11
结论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如此现状,一部分企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的状况。而且近年来出现这种状况的企业愈来愈多,这就是我国企业的发展陷入僵尸企业的巨大困境中。当前,我国经济正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而僵尸企业无可厚非的成为转型之路上的巨大障碍。据报道,目前我国钢铁企业中超过51%的企业是僵尸企业,并且在房地产企业中僵尸企业占据了大约总数的44%。僵尸企业借助银行续贷和政府补贴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存,吞噬大量资源却不产生效益,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本文梳理了僵尸企业的定义、识别标准、形成原因和特点以及消除僵尸企业的方法。通过分析中核钛白的绝境求生来显现出消除僵尸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 僵尸企业的概述
2.1 僵尸企业的定义及判断的标准
何为僵尸企业?Zombie在牛津大辞典中的解释为,行动迟缓的人,无精打采的人,非洲和加勒比地区一些宗教中的还魂尸、僵尸[1]。因此,按照这个解释简单来说,僵尸企业就是那些经营状况差,濒临破产早就应该退出市场,但却因为某些原因依然存活着的企业。
从一些国外学者给出的关于僵尸企业的定义来看,僵尸企业是盈利能力差,负债高,不能吸引投资者投入,企业资金只能偿还债务利息部分偿还不了本金的企业[2]。“僵尸企业”与那些问题企业不同,因为后者这些问题企业大多是因为短期资产有问题,能够很快的起死回生。然而“僵尸企业”却是蚕食投资者的期限很长、依赖性强、产生的效益还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5年12月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今后两年要对那些亏损持续3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来予以“出清”[3]。有人以此认为,“僵尸企业”其实就是那些连续3年亏损,利润为负的企业。但是,在有些新兴行业中,好多刚成立的企业还处于萌芽期或成长期,并且在成立最初几年都很难实现盈利。因此,如果我们简单的以此为标准来辨别僵尸企业会使一些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并且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无辜中枪。对此各地方政府依照中央标准对僵尸企业提出新的判定依据,若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和银行贷款来维持生存、资产负债率超过百分之八十五并且连续三年亏损或者因经营困难造成半年以上停产的工业企业,全都被列为僵尸企业[2]。
然而国际上,早在2008年,Caballero、Hoshi和Kashyap就已经提出了“CHK方法”,此方法算的上是最早的判别僵尸企业的方法。此方法的理念就是,如果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弱,甚至能够偿还的债务利息低于采用市场最低利率所要支付的利息,那么这个企业与银行之间很可能会产生不良贷款,这个企业极有可能是依靠银行贷款才能生存的“僵尸企业”[10]。该方法从信贷的角度来给僵尸企业定义,比较符合日本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的僵尸企业的主要特征,更贴近于僵尸企业产生的本质,但可能会将一些正常企业误判为僵尸企业,同时也可能会放过一些真正的僵尸企业。
2011年,Fukuda和Nakamura针对CHK方法的缺陷引入了“盈利标准”和“持续信贷标准”并对CHK标准进行了改进(FN—CHK标准)[3]。“盈利标准”是指如果企业的息税前收入与最低应付利息相比高于应付最低利息,则不被识别为僵尸企业。“持续信贷标准”是指如果企业某年的息税前收入与最低应付利息相比低于最低应付利息、其一半以上的总资产为该年前一年的外部债务总额且该年的借贷有所增长,那么该企业在被识别为僵尸企业的第一年应被判定为僵尸企业[11]。
但是这种方法体系并不健全仍然存在辨别漏洞:有些企业并不是在所有时期内都是僵尸企业,而只是在某一小段时间内表现出僵尸企业的“症状”。因此单纯的以此来判断某企业为僵尸企业,这是不符合僵尸企业的直观理解。因为如果企业在这年是“僵尸企业”而下一年又马上复活,那么该企业很可能只是在该年经营管理遇到暂时问题或短期冲击。据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对CHK方法进行了再次改进,提出僵尸企业的“人大国务院标准”:如果一个企业连续两年都被FN—CHK方法识别为僵尸企业,那么该企业在这一年应被识别为僵尸企业[3]。
2.2 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
2.2.1 国外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
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全球各地经济衰退,失业率不断攀升,就业率不断下滑,各国企业陷入困境,不少演变为“僵尸企业”。在这次经融危机中,花旗银行、通用汽车公司和美国国籍集团等都是伤痕累累,而像钢铁业、航空业、零售业以至私人房主都在向政府求救。以通用公司为例,在全球经济危机开始前,该公司的经济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而此次的金融经济危机起到的作用便是雪上加霜,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僵尸企业”。通用不得不一边停止一切生产,一边向政府申请求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27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