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20200105105707]
在这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会计信息的相互交流、索取已然成为各个中小企业寻求发展壮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会计舞弊”这个毒瘤也不知从何时起悄悄地扎根其中,给投资者、管理者甚至是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会计舞弊行为同其他违法性经济行为一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人的趋利行为和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因此,本篇论文以探讨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为立足点,在以前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鉴会计学、管理学等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对会计舞弊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寻找出减少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会计舞弊,成因探讨,防治对策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会计舞弊的相关概念 3
2.1 舞弊的含义 3
2.2 会计舞弊的概念 4
2.3 会计舞弊的特征 4
3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 4
3.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主要表现形式 5
3.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 5
4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解决的对策 11
4.1 吸收优秀人才,提高违法成本 11
4.2 提高监督人员能力水平,加强道德建设,构建完整监督体系 11
4.3 改变投票机制 ,将独立董事所占比重进行提高 12
4.4 健全考试体系,全面增强会计人员道德素质 12
4.5 利用群众力量来发现、监督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会计成为各个企业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今的会计信息扑朔迷离。究其原因,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因为社会人的趋利性心理为动机所造成的【1】。会计舞弊则在会计信息失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又以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为最。
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违背真实性原则,运用非法手段谋取自身不正当的利益,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种故意行为。至今为止,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已不再是局限于一个狭隘的区域。2002年,美国泰科公司“丑闻冰山”突现;2003年,意大利帕玛拉特事件;2011年,日本奥林巴斯财务造假曝光;2012年,中国万福生科造假被披露;2012年,中国上海医药收购案务造假案等等。由此可见,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由来已久并且让全世界为之头疼。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影响巨大。因为会计舞弊而让会计信息不具备真实性,这种失真的会计信息将会影响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影响公司的运营及发展。其次,会计舞弊也让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蒙受损失。
由此可见,如何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进行监管,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减少甚至是杜绝会计舞弊的行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成为当今社会的当务之急。因为,研究出能够减少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的方法不仅能够让经济更加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也能规范会计行业的行为,加强人们对于诚信的道德观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从进入21世纪,国内外的上市公司不间断的爆出会计上的丑闻,因此,国内外的学者对此作出不少的研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翁维玲(2010)主要关注上市公司管理层这一层面。得出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任命期限、派选方法、激发奖励形式等与公司会计舞弊行为联系很紧密。从而相应的对策为(1)改变管理层的选派方式;(2)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层激励计划;(3)把上市公司董事长职务和总经理职务分开设立;(4)对重组频繁的上市公司给予重点关注【2】。研究者主要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进行研究,但是忽略了公司外部的因素,例如法律环境,监管机制的研究。对于行为人本身的道德素质,文化水平也没有进行研究。
刘凯(2011)指出导致会计舞弊行为出现的原因有1、利益驱动,2、政府的侧面干涉。并指出会计舞弊的治理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3】。该作者从人类的趋利性和政府的干涉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却没有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相关关法律法规进行过多的研究。
黄宏(2012)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方面来阐述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内部原因主要包括:(1)道德品质;(2)公司治理结构的破坏;(3)利益驱动;(4)融资、股票价格操纵的动机。外部的主要包含:(1)法律环境不完善;(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缺陷;(3)监督管理体制的缺陷。对策有:(1)提高辨别是否是会计舞弊的能力;(2)创建合理科学的激发、引导、奖励体制;(3)切实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4)强化独立审计部门工作力度;(5)加大法律制裁力度;(6)加强社会道德建设【4】。研究的较为全面,但是忽略了政府这一因素的干涉。
侯军(2014)指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股权集中度较高;(2)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3)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4)内部审计功能的弱化;(5)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6)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相对应的对策分别为(1)监督大股东的权益行使,避免“一股独大”;(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5)强化证券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6)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5】。主要从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法律和监管方面来进行研究,但是却忽略了人的道德品质和趋利性。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2.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研究
(1)会计舞弊冰山理论(双因素理论)。冰山理论把舞弊视为冰山露出海平面上的一角,海平面以下才是更为危险的所在。它侧重于结构和行为两个方面。以海平面为界,上面是结构部分,下面是行为部分。
(2)会计舞弊三角理论(三因素论)。劳伦斯·索耶是最早开始对舞弊因子学说进行研究的。随后这个理论被美国的Albrecht博士(1995)进一步完善,他将诱导舞弊发生的三要素概括为压力、机会、藉口。这个理论成为以后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3)会计舞弊GONE理论(四因素论)。“GONE”理论是1993年被研究出来的,它的研究者是Bologua等人。该理论认为组成舞弊的四因素是由贪婪、机会、需要和暴露。
(4)会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这个研究成果到今天为止是最为完美的。该理论的提出者是Bologua等人,这个理论的基础是GONE理论【6】。
Chris E. Hogan 和 Uma K. Velury(2005)从学术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形成财务舞弊的原因是受到组织因素的影响【7】。
1.2.2.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对策研究
对于对策的研究,国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过。
(1)从会计舞弊识别方面,不复杂的分析程序是需要存在的。贝里曼(1998)等人证实使用易操作的分析程序能够揭露财务报告项目中的不正常变化以及所存在的明显的关系。它对于会计舞弊的识别非常有效。
(2)Albrecht,Wernsand Wlliams(1995)指出的对策是尽量把会计舞弊的机会降低并且营造出一个没有欺诈,不封闭和具备资助特点的文化气氛。
(3)博洛尼亚,奎斯特(1995)提出,可以利用新发明的工具、新兴起的技术例如舞弊审计和法务会计来对会计舞弊行为进行防备与察觉。
在这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会计信息的相互交流、索取已然成为各个中小企业寻求发展壮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会计舞弊”这个毒瘤也不知从何时起悄悄地扎根其中,给投资者、管理者甚至是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会计舞弊行为同其他违法性经济行为一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人的趋利行为和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因此,本篇论文以探讨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为立足点,在以前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鉴会计学、管理学等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对会计舞弊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寻找出减少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会计舞弊,成因探讨,防治对策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会计舞弊的相关概念 3
2.1 舞弊的含义 3
2.2 会计舞弊的概念 4
2.3 会计舞弊的特征 4
3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 4
3.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主要表现形式 5
3.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 5
4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解决的对策 11
4.1 吸收优秀人才,提高违法成本 11
4.2 提高监督人员能力水平,加强道德建设,构建完整监督体系 11
4.3 改变投票机制 ,将独立董事所占比重进行提高 12
4.4 健全考试体系,全面增强会计人员道德素质 12
4.5 利用群众力量来发现、监督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会计成为各个企业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今的会计信息扑朔迷离。究其原因,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因为社会人的趋利性心理为动机所造成的【1】。会计舞弊则在会计信息失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又以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为最。
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违背真实性原则,运用非法手段谋取自身不正当的利益,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种故意行为。至今为止,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已不再是局限于一个狭隘的区域。2002年,美国泰科公司“丑闻冰山”突现;2003年,意大利帕玛拉特事件;2011年,日本奥林巴斯财务造假曝光;2012年,中国万福生科造假被披露;2012年,中国上海医药收购案务造假案等等。由此可见,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由来已久并且让全世界为之头疼。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影响巨大。因为会计舞弊而让会计信息不具备真实性,这种失真的会计信息将会影响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影响公司的运营及发展。其次,会计舞弊也让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蒙受损失。
由此可见,如何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进行监管,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减少甚至是杜绝会计舞弊的行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成为当今社会的当务之急。因为,研究出能够减少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的方法不仅能够让经济更加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也能规范会计行业的行为,加强人们对于诚信的道德观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从进入21世纪,国内外的上市公司不间断的爆出会计上的丑闻,因此,国内外的学者对此作出不少的研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翁维玲(2010)主要关注上市公司管理层这一层面。得出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任命期限、派选方法、激发奖励形式等与公司会计舞弊行为联系很紧密。从而相应的对策为(1)改变管理层的选派方式;(2)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层激励计划;(3)把上市公司董事长职务和总经理职务分开设立;(4)对重组频繁的上市公司给予重点关注【2】。研究者主要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进行研究,但是忽略了公司外部的因素,例如法律环境,监管机制的研究。对于行为人本身的道德素质,文化水平也没有进行研究。
刘凯(2011)指出导致会计舞弊行为出现的原因有1、利益驱动,2、政府的侧面干涉。并指出会计舞弊的治理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3】。该作者从人类的趋利性和政府的干涉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却没有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相关关法律法规进行过多的研究。
黄宏(2012)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方面来阐述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内部原因主要包括:(1)道德品质;(2)公司治理结构的破坏;(3)利益驱动;(4)融资、股票价格操纵的动机。外部的主要包含:(1)法律环境不完善;(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缺陷;(3)监督管理体制的缺陷。对策有:(1)提高辨别是否是会计舞弊的能力;(2)创建合理科学的激发、引导、奖励体制;(3)切实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4)强化独立审计部门工作力度;(5)加大法律制裁力度;(6)加强社会道德建设【4】。研究的较为全面,但是忽略了政府这一因素的干涉。
侯军(2014)指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股权集中度较高;(2)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3)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4)内部审计功能的弱化;(5)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6)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相对应的对策分别为(1)监督大股东的权益行使,避免“一股独大”;(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5)强化证券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6)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5】。主要从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法律和监管方面来进行研究,但是却忽略了人的道德品质和趋利性。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2.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研究
(1)会计舞弊冰山理论(双因素理论)。冰山理论把舞弊视为冰山露出海平面上的一角,海平面以下才是更为危险的所在。它侧重于结构和行为两个方面。以海平面为界,上面是结构部分,下面是行为部分。
(2)会计舞弊三角理论(三因素论)。劳伦斯·索耶是最早开始对舞弊因子学说进行研究的。随后这个理论被美国的Albrecht博士(1995)进一步完善,他将诱导舞弊发生的三要素概括为压力、机会、藉口。这个理论成为以后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3)会计舞弊GONE理论(四因素论)。“GONE”理论是1993年被研究出来的,它的研究者是Bologua等人。该理论认为组成舞弊的四因素是由贪婪、机会、需要和暴露。
(4)会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这个研究成果到今天为止是最为完美的。该理论的提出者是Bologua等人,这个理论的基础是GONE理论【6】。
Chris E. Hogan 和 Uma K. Velury(2005)从学术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形成财务舞弊的原因是受到组织因素的影响【7】。
1.2.2.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对策研究
对于对策的研究,国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过。
(1)从会计舞弊识别方面,不复杂的分析程序是需要存在的。贝里曼(1998)等人证实使用易操作的分析程序能够揭露财务报告项目中的不正常变化以及所存在的明显的关系。它对于会计舞弊的识别非常有效。
(2)Albrecht,Wernsand Wlliams(1995)指出的对策是尽量把会计舞弊的机会降低并且营造出一个没有欺诈,不封闭和具备资助特点的文化气氛。
(3)博洛尼亚,奎斯特(1995)提出,可以利用新发明的工具、新兴起的技术例如舞弊审计和法务会计来对会计舞弊行为进行防备与察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