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发展的经验借鉴与策略选择

影子银行发展的经验借鉴与策略选择[20191229210545]
摘 要
影子银行自产生以来发展迅速,并在金融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影子银行的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系统性和流动性风险等,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子银行的出现缓解了民间对信贷业务需求压力,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开始在影子银行系统内运转。虽然我国影子银行较国外起步较晚,但是在我国当前金融改革深化的特殊时期,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膨胀。与此同时,我国影子银行在自身体系发展和监管方面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拟选取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影子银行相关理论概述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影子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障碍和主要问题,最后在对比和借鉴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策略。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影子银行经验借鉴策略监管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
1.4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3
2.影子银行相关理论概述 4
2.1影子银行概念的界定 4
2.2影子银行产生的动因 4
2.2.1资金定价机制双轨的推动 4
2.2.2流动性机制不健全的催生 4
2.2.3正规金融机构职能不健全的促使 5
2.3影子银行的特点 5
2.3.1隐蔽性强,监管难度较高 5
2.3.2融资方式特殊 5
2.3.3利率市场化水平较高 5
2.3.4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较弱 6
3.影子银行发展的国际实践 7
3.1国外影子银行发展的实践 7
3.1.1美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 7
3.1.2欧盟影子银行发展现状 7
3.1.3英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 8
3.2国外影子银行发展的共性和特性 8
3.2.1国外影子银行发展的共性 8
3.2.2国外影子银行发展的特性 9
4.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及其特征 11
4.1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历程 11
4.2我国影子银行的特征 12
4.2.1业务规模膨胀迅速 12
4.2.2主体独立性偏低 12
4.2.3 活动的杠杆率相对较低 13
4.2.4 产品组合结构特殊 13
5.当前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问题分析 15
5.1资金来源比较单一 15
5.2期限错配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 15
5.3存在信用和道德风险 15
5.4缺乏金融创新 16
5.5没有形成完整的影子银行体系 16
5.6存在监管真空和监管漏洞 16
6.完善和发展中国影子银行的对策建议 18
6.1拓展我国影子银行的总体发展思路 18
6.2加强金融改革,给予影子银行发展空间 18
6.3完善影子银行信息披露机制 18
6.4加强影子银行的内部治理和风险内控 19
6.5推进金融创新 19
6.6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 19
结语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影子银行是无处不在的,它通过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类似商业银行金融产品或者服务的方式以降低社会对商业银行的依赖性,是各种民间资本融资、流动性工具或者组织的总和。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影子银行具有复杂性、多样化的特点:它不仅覆盖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而且还将其他非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和产品覆盖在内。影子银行自产生以来,发生了十分迅速的成长和变化,逐渐成为金融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影子银行经营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其带来的各种业务风险也引起了金融界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未对影子银行的研究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随着影子银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越来越多国家开始针对其进行了立法,以更好的规范其行为;另一方面,金融监管当局也在积极探索影子银行的监管。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攻坚阶段,在商业银行日益收紧的信贷银根背景下,影子银行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的同时,由于发展中不断暴露出各种问题,加大了金融行业的风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如何吸收国外先进发展经验和做法,有效化解影子银行带来的各种金融风险和问题,不断提高金融风险预警水平,促进影子银行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当前金融行业面临的重要紧迫任务之一。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以我国影子银行作为实证分析对象,介绍了当前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影子银行发展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影子银行发展策略。
本课题研究主要意义在于,能够为金融监管当局提供解决民间金融问题的有益建议,促使影子银行健康快速成长,成为金融行业重要有益补充力量,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同时,不断提升影子银行内部管理水平,将其作为弥补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经营空白,加快促进国内金融体系的发育成熟。
1.3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针对影子银行开展相关研究,国内学者主要研究对象集中在中国式的影子银行系统。随着影子银行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外学者对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2011 年6月,美国国家金融监管局首次对影子银行进行了官方定义,这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定义。Tobias Adrian, Hyun Song Shin (2009)认为在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内,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但由于允许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通过互相购买证券来提高杠杆率,反而使整个金融市场更为脆弱,因此建议限制证券化的规模、过渡的杠杆扩张和期限错配,以维护金融稳定。Paul mcculley (2009)从明斯基理论出发,对美国次贷危机作了明斯基式的分析。 但是在我国,国内学者对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定义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尚未达成高度一致。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发达国家依然是我们的学习和借鉴对象。我们要立足本国金融发展实际情况,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促使中国式影子银行健康快速成长。
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的定义和发展建议方面,中外学者形成的比较统一的认识。但是在具体操作方法方面,国内学者尚未给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201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里·戈顿(Gary Gorton)和安德鲁·迈特里克(Andrew Metrick)在他们的著作《影子银行的监管》中深入研究了影子银行的监管途径和方法,但是他们的学术成果并没有得到其他学者的认可。其中,耶鲁大学教授塔鲁洛(Tarullo)在其论文中指出,在现实工作中,上述两位学者的操作建议将会引发证券市场的混乱无序,“将全部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连小孩子都知道”,这显然是不利于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影子银行所产生的影响方面,我国学者巴曙松(2012)认为影子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对实现我国金融改革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不能单纯的打击影子银行影响其融资功能的发挥,而是要积极规范各种机制进一步促进影子银行的发展和促进融资功能。我国学者绍伟(2012)认为影子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影子银行的发展有利于填补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不能满足的金融需求。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方面,周丽萍(2012)研究了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对影子银行监管的进展、不足及出路问题,认为应该以信用创造的角度看待影子银行的缺陷,并提出对于中国影子银行应鼓励其发展。
1.4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本文以影子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影子银行发展理论和对策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地梳理和评述,借鉴国外发达的影子银行发展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从而为影子银行在中国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图1.1简单地显示了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06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