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体系现状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影子银行体系现状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20191229205120]
摘 要
“影子银行”起源2007年,2008年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而家喻户晓,近几年国内国外知名学者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研究不断深入。影子银行体系不断壮大,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影子银行的比重和地位迅速提高,与传统的银行体系相平行,也出现了“平行银行”这一形象生动的新名词。与此同时,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力也愈来愈强,对传统银行的双重影响也日益明显。
本文以影子银行相关理论为基础,具体讨论了中国影子银行具体存在形式,结合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区别,分析我国现行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待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健康平稳发展提供借鉴。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影子银行商业银行金融体系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 国外研究现状 2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2.影子银行相关概述 4
2.1影子银行的定义 4
2.1.1国外影子银行的定义 4
2.1.2国内影子银行的定义 4
2.2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区别 5
2.2.1资金来源不同 5
2.2.2监管制度不同 5
2.2.3御险能力不同 5
3.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及组成 7
3.1我国影子银行规模 7
3.2我国影子银行的组成 7
3.2.1商业银行内部的影子银行及其风险分析 8
3.2.2信托公司及其风险分析 9
3.2.3第三方理财机构及其风险分析 11
3.2.4货币市场基金及其风险分析 12
3.2.5其他 14
4.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16
4.1对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 16
4.1.1拓展银行业务 16
4.1.2补充银行体系 16
4.1.3引导金融创新 16
4.1.4加快利率市场化 16
4.1.5促进融合趋势 17
4.2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 17
4.2.1与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上竞争 17
4.2.2加剧商业银行贷款违约率 17
4.2.3扭曲商业银行的内部脱媒 18
5.影子银行的监管对策建议 19
5.1研究影子银行,完善监管系统 19
5.2改革利率管制,解决融资问题 19
5.3建立防火墙制度,防范风险传递 19
5.4引导金融创新,提高透明度 20
结 语 21
参考文献 22
致 谢 23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在众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推动下,温州一直是我国民间信贷市场发展规模最庞大的地区,一度形成了“全民借贷”的态势。2011年,在我国控制通胀、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下, 根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参与各方都很积极,借贷规模达到1100亿元,借款利息率高居不下,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0%。报告还显示,90%的家庭和60%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几乎达到全民参与的程度,同时系统性风险也在增加,最终因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了温州民间借贷危机。2011年4月起,不断出现温州的中小企业主跑路、跳楼的事件,随后危机越演越烈波及到其他省市。
这十年间,在银行和客户的相互推动下,我国银行市场上出现的理财产品大红大火发展着。相反这几年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股票指数依旧维持在低位,丝毫没有向上反转的态势,使得普通老百姓不敢投入股市。在缺少投资渠道的情况下,大量资金投入看上去很稳健的理财类金融产品。但2013年底银行业频频出现内部人员私自售卖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归还利息甚至是本金的事件。不仅仅是理财产品出现了问题,包括信托产品也常常发生无法对付偿还的事件,从这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业理财和信托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和危机,这些事件都把矛头指向了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影子银行是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之外行使商业银行基本功能的业务或机构。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影子银行体系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引起经济学家和管理层的高度关注。与美国等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影子银行正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却已经暴露出影子银行体系的缺陷。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影子银行体系还在快速的发展之中,在金融体系中影子银行的地位不断提高,这必然使得其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越来越大。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研究的基础上,以影子银行体系具体组成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子银行体系具体组成深入研究,阐述了我国当前影子银行具体存在的问题,及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旨在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及采取的措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Paul McCulley(2007)第一次提出影子银行这个名词。在他看来影子银行的投资渠道和工具都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银行。[1]
美国经济学家Paul R. Krugman(2009)认为影子银行体系包括证券业务和融资业务。从监管当局分析,这类融资业务虽不是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但还是发挥着传统商业银行的作用。影子银行机构的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影子银行机构的经营业务主要是,借期限短的资金,投资于流动性低和风险较大的非短期资产业务,这样的错配就是影子银行机构的致命缺陷,如果短期发生挤兑效应,那将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银行的影响,有学者研究认为,快速发展的影子银行系统会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影响,盈利能力会下降。Zoltan Pozsar,Adam Ashcrafl,Tobias Adrian和Hayley Boesky(2010)在纽约联储的一份员工报告中介绍了影子银行系统与传统银行系统的关系。报告指出,影子银行间通过某种介质互相牵引,通过不同的资产证券化和各种吸收资金的方式例如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资产证券化等提供信用媒介。影子银行被这个金融链条连接成系统,就是影子银行系统。在家庭信贷和商业信贷的中介上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过去的十年间,影子银行系统将高风险的长期资产通过一定的包装,从而转换成为看似没有风险的短期债券变成低成本的信贷资金。[2]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张坤(2012)从信用中介链分类的角度研究了影子银行系统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作者认为,随着证券技术的发展,影子银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不同的。在资产证券化过程前期影响有限,对商业银行主要起到了补充的作用,在这个发展阶段,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竞争较小。但随着证券化技术的产生和成熟,发展到后证券化阶段时,在信贷市场上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竞争会更加严峻,商业银行面对影子银行对其的冲击不得不涉足影子银行业务,加入证券化信用中介链条中,也实施证券化进程。但在涉及影子银行业务时,商业银行也会遭遇挑战和发展瓶颈,增加银行内部的风险。[4]
邱峰(2012)认为,伴随影子银行体系的不断发展,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差别正在缩小,在经营业务上的联系正在加强。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与竞争,风险都会在它们之间转移。这样就会对银行体系的稳定产生影响,还会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和内部经营产生影响。影子银行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冲击,这种冲击会对商业银行系统产生影响,产生严重的后果。[5]
盛松成(2014)—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他认为影子银行是“行银行之实,无银行之名”,影子银行是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创新改革的产物。现在的管理制度,经营运作体统都与它有联系。金融业监管当局面对新挑战,影子银行的发展要朝着正确的方向,要对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监控,尽量规避风险。影子银行同样从事信用贷款,融通资金的业务,所以即便不再传统的银行体系之中但也与银行息息相关,就像上文所说的有实无名,开展与传统银行相似的业务但是却不纳入银行体系。小贷公司就可以将它认为是影子银行,它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我们对影子银行的范围还不能清楚的界定,对它的概念定性不尽相同,因此很难对它进行完全统计与监控。毕竟影子银行是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创新改革的产物,与现有的管理制度,运营机制都相互联系。[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0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