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科技电子企业战略管理审计探析(附件)
摘 要现阶段战略审计及其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企业的发展,战略审计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审计机构实施条件,审计方式等相关内容做出评价与分析,南京华东科技电子企业战略管理审计探析过程中,对内部战略管理与控制体系上面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本文就旨在通过南京华东科技电子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公司管理层的设置上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如何全面的提升华东科技的快速发展,实现企业更高的目标,通过对华东科技内部高管设置进行分析,对战略管理及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分析,并得出有用的结论。
目 录
1 绪论 1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1.1选题目的 1
1.1.2选题意义 1
1.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国外研究 1
1.2.2国内研究 2
2 战略管理审计理论基础 4
2.1战略管理审计的内容 4
2.1.1战略管理审计的主体 4
2.1.2战略管理审计客体和审计内容 4
2.2战略管理审计的重点 4
2.2.1战略适当性审计 4
2.2.2战略适配性审计 4
3 华东科技战略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 5
3.1华东科技简介 5
3.2华东科技战略审计存在的问题 5
3.2.1管理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5
3.2.2管理审计实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5
3.2.3管理审计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 6
3.2.4管理审计发展环境不健全 6
3.2.5管理审计人才的缺失 6
4 华东科技战略管理审计改进措施 7
4.1构建战略管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7
4.1.1构建财务评价体系 7
4.1.2构建客户评价体系 7
4.1.3构建经营活动过程体系 7
4.1.4构建学习和成长方面评价体系 7
4.1.5构建业务运营体系 7
4.1.6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8
4.1.7构建信息系统体系 8
4.2完善公司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理中的管理审计 9
4.2.1健全管理审计的相关法律 9
4.2.2建立管理审计委员会 9
4.2.3培养管理审计人才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一个公司的前景首先要有好的战略,战略是指导公司前进的标尺。目前企业管理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以战术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战略为中心的管理”,战略管理已经变成当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所在。[1]时代的发展和审计学科的分化促使了战略管理审计的出现,这是必然的结果。一方面, 逐渐提高对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和避免战略的风险,使战略管理审计的发展与产生变为必要趋势;另一方面,管理审计的发展也促使了审计从范围逐步转向战略,让战略管理审计的形成变为可能。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在进行全面、系统审计的同时,以战略审计为重点已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由经营审计向战略审计转变,是西方内部审计发展的十大趋势之一,面向21 世纪的内部审计应以战略审计为重点。[2]
1.1.2 选题意义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公司内部结构的不断扩大,更加繁琐的公司内部结构的产生就使得传统的审计方式不能够满足需要,同时,审查内容的繁杂程度,也使得相关专业人员在实际审理的过程中,对相关内容变得力不从心。由于企业经营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管理审计的方式逐渐被广泛的应用,当然,这种方式不是单纯、简单的审查,而是要依照公司战略及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有效的战略管理制度,使之成为可以依据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战略审计的书籍资料在国外开始慢慢变多。在1980年,Rappaport对独立审计人员开展战略审计的可行性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1987年,Wheelen和Hunger对战略审计的性质及作用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了管理审计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1992年,Neish对在内部审计部门中,战略管理过程实施战略审计时,应具备相关的条件进行了讨论,他指出了“如何做正确的事情”是战略管理主要解决的问题。
1995年,Donaldso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经典论文?董事会的新工具:战略审计?,Donaldson贡献是把审计看作是公司重要的治理工具并且对战略审计组成要素的研究分析。
1.2.2国内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有许多学者开始对战略审计进行介绍和研究。
1999年,国内学者文奇,对战略审计的内容进行了划分。
2000年,国内学者于玉林、靳磊对战略审计重点、内容、方法、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2003年,彭正新等对战略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实施和执行战略决策时,对我国上市公司在战略审计的后期发展中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4年,余玉苗等对战略审计实施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对战略审计的实施进行了有关构思。梅丹对论述了企业战略审计的主体、客体、内容和评价体系。
2005年,陈留平和廖洪对战略审计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分析了战略审计实施的条件、机构及评价标准。
2008年,陈新生分别研究了内部控制和战略审计,并且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2010年,张惠琴认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是向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把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
2 战略管理审计理论基础
2.1 战略管理审计的内容
公司战略审计的内容可分为三层,即战略、管理和审计,所谓战略,公司展望方向的指南针;管理在日常行为中起到矫正作用,对公司的发展铺设道路;审计作为一项内部监督机制,凌驾于一切人为活动,严格的制度是维护公司最有利的一道保障。从专业术语讲呢,战略审计又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者结合就是将日常行为和严格的制度相结合,使得公司在运营当中稳步发展。
2.1.1 战略管理审计主体
战略管理审计的主体依然为公司,公司承载着战略、管理以及审计,战略管理审计的作用对象是公司的运营。审计作为公司至高无上的标尺,约束着整个体系;而管理是灵活的,对公司日常活动起矫正作用,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够体现出一个公司管理的水平;战略的含义非常广,用在公司运营中,战略又显得至关重要,公司大的方向以及未来的发展都要制定详尽的战略。三者融为一体对公司发展、运营以及监督至关重要。
目 录
1 绪论 1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1.1选题目的 1
1.1.2选题意义 1
1.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国外研究 1
1.2.2国内研究 2
2 战略管理审计理论基础 4
2.1战略管理审计的内容 4
2.1.1战略管理审计的主体 4
2.1.2战略管理审计客体和审计内容 4
2.2战略管理审计的重点 4
2.2.1战略适当性审计 4
2.2.2战略适配性审计 4
3 华东科技战略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 5
3.1华东科技简介 5
3.2华东科技战略审计存在的问题 5
3.2.1管理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5
3.2.2管理审计实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5
3.2.3管理审计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 6
3.2.4管理审计发展环境不健全 6
3.2.5管理审计人才的缺失 6
4 华东科技战略管理审计改进措施 7
4.1构建战略管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7
4.1.1构建财务评价体系 7
4.1.2构建客户评价体系 7
4.1.3构建经营活动过程体系 7
4.1.4构建学习和成长方面评价体系 7
4.1.5构建业务运营体系 7
4.1.6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8
4.1.7构建信息系统体系 8
4.2完善公司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理中的管理审计 9
4.2.1健全管理审计的相关法律 9
4.2.2建立管理审计委员会 9
4.2.3培养管理审计人才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一个公司的前景首先要有好的战略,战略是指导公司前进的标尺。目前企业管理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以战术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战略为中心的管理”,战略管理已经变成当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所在。[1]时代的发展和审计学科的分化促使了战略管理审计的出现,这是必然的结果。一方面, 逐渐提高对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和避免战略的风险,使战略管理审计的发展与产生变为必要趋势;另一方面,管理审计的发展也促使了审计从范围逐步转向战略,让战略管理审计的形成变为可能。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在进行全面、系统审计的同时,以战略审计为重点已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由经营审计向战略审计转变,是西方内部审计发展的十大趋势之一,面向21 世纪的内部审计应以战略审计为重点。[2]
1.1.2 选题意义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公司内部结构的不断扩大,更加繁琐的公司内部结构的产生就使得传统的审计方式不能够满足需要,同时,审查内容的繁杂程度,也使得相关专业人员在实际审理的过程中,对相关内容变得力不从心。由于企业经营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管理审计的方式逐渐被广泛的应用,当然,这种方式不是单纯、简单的审查,而是要依照公司战略及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有效的战略管理制度,使之成为可以依据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战略审计的书籍资料在国外开始慢慢变多。在1980年,Rappaport对独立审计人员开展战略审计的可行性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1987年,Wheelen和Hunger对战略审计的性质及作用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了管理审计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1992年,Neish对在内部审计部门中,战略管理过程实施战略审计时,应具备相关的条件进行了讨论,他指出了“如何做正确的事情”是战略管理主要解决的问题。
1995年,Donaldso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经典论文?董事会的新工具:战略审计?,Donaldson贡献是把审计看作是公司重要的治理工具并且对战略审计组成要素的研究分析。
1.2.2国内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有许多学者开始对战略审计进行介绍和研究。
1999年,国内学者文奇,对战略审计的内容进行了划分。
2000年,国内学者于玉林、靳磊对战略审计重点、内容、方法、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2003年,彭正新等对战略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实施和执行战略决策时,对我国上市公司在战略审计的后期发展中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4年,余玉苗等对战略审计实施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对战略审计的实施进行了有关构思。梅丹对论述了企业战略审计的主体、客体、内容和评价体系。
2005年,陈留平和廖洪对战略审计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分析了战略审计实施的条件、机构及评价标准。
2008年,陈新生分别研究了内部控制和战略审计,并且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2010年,张惠琴认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是向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把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
2 战略管理审计理论基础
2.1 战略管理审计的内容
公司战略审计的内容可分为三层,即战略、管理和审计,所谓战略,公司展望方向的指南针;管理在日常行为中起到矫正作用,对公司的发展铺设道路;审计作为一项内部监督机制,凌驾于一切人为活动,严格的制度是维护公司最有利的一道保障。从专业术语讲呢,战略审计又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者结合就是将日常行为和严格的制度相结合,使得公司在运营当中稳步发展。
2.1.1 战略管理审计主体
战略管理审计的主体依然为公司,公司承载着战略、管理以及审计,战略管理审计的作用对象是公司的运营。审计作为公司至高无上的标尺,约束着整个体系;而管理是灵活的,对公司日常活动起矫正作用,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够体现出一个公司管理的水平;战略的含义非常广,用在公司运营中,战略又显得至关重要,公司大的方向以及未来的发展都要制定详尽的战略。三者融为一体对公司发展、运营以及监督至关重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