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研究以华南石化公司为例(附件)
摘 要随着近年来上市公司制度的不断发展,公司的内部治理作为一个研究问题也在21世纪初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目前,许多研究认为:只有对公司治理的制度方面进行严格有效的整改,才能保护股东的权益。最近几年,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始终都只是在表面上,流于形式,必须对其内部结构加以改善。所以,在以下论文中对上市公司在内部治理方面进行深刻的研究,并且对上市公司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希望为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在改革中有所进步。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
2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基本原理
2.1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背景 2
2.2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概念和内容 2
2.3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3 以华南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
3.1 华南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概述 5
3.2 华南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5
3.3 华南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监管分析 5
3.3.1所有者约束 5
3.3.2市场约束 5
3.3.3法律约束 6
3.4 该企业内部治理的对策 6
3.4.1真正发挥股东大会作用 6
3.4.2规范董事会治理 7
3.4.3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7
3.4.4强化监事会的作用 8
4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建议
4.1 股权结构的完善 9
4.2 加强董事会改革,健全董事会制度 9
4.3 监事会的完善 9
4.4 经营者的报酬激励制度的完善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怎样通过有效的制度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制度改革下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制定出有效的内部治理对策,从而产生对于公司治理的有利作用。结果显示,只有当监管和治理齐头并进的时候,才能在内部治理中达到预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度的完善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怎样通过有效的制度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制度改革下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制定出有效的内部治理对策,从而产生对于公司治理的有利作用。结果显示,只有当监管和治理齐头并进的时候,才能在内部治理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般来说,控股股东在董事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有人会认为,这样一股独大,操控整个董事会的行为可以间接提供更为安全的治理措施。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当前形势下没有突显出独立董事制度的优越性。所以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得董事会与监事会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要敢于打破常规,借鉴国外的案例,辩证的接受,运用到本国企业中去[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市公司由于发行的股票并不仅仅是几种,而是复杂多样的,股东所持有不同的股份就会对企业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当股东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时,从理论上就有了公司决策的表决权。但是每个股东所持有股份不同,带来了利益上的分歧,也在公司治理上变得困难。在董事会中,以大股东为首的董事持有大部分股权,权利的天平倾向于少数人。基本上控股股东直接掌握着董事会的任免和决策,并以此来维护自身利益。
国外的上市公司在治理制度方面,已经经过从原来的权力集中治理转变为调整股权分置治理的过程。美国在对企业内部治理的制度方面,就是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进行均衡整治,杜绝一股独大的局面;从21世纪初期开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各地,美国意识到了对大股东股权分置,来达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在维护公司利益和股东权益的同时,也要对相关的衍生问题重点对待。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通过进入企业内部调查研究,寻找查证相关的资料;自主学习和研究国内外上市公司领域文献资料,学习和研究企业管理相关知识,采用实例法对企业内部治理进行分析,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说明企业治理与监管对上市公司发展的重大意义。
2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基本原理
2.1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背景
在最开始,公司治理的定义是股份公司的管理者根据股东的指令对公司进行相应的管理。而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由于自身没有利益冲突,所以并不能尽心尽力,而是疏忽懈怠。但是在总结了过去几次的经济危机和解决措施以后,公司股东越来越重视到了治理结构中管理一环的重要性。在企业日后的管理中,一定要明确监事会,董事会和管理者之间的制约制度,这样子才能兼顾各方利益,达到共赢[2]。
2.2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概念和内容
首先,完善企业内部治理之间的制衡作用。具体是指在现阶段,公司的董事会,股东大会和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制约。这三者各代表一方的利益,也对其他两者起到了监督的效果。
其次,遵从企业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决定性地位。狭义的公司治理就是对企业内部具体部门的整治,在不同部门之间建立联系;广义的公司的利益分配,持股比例,在与其他公司合作,合并的协议签署,以及在公司治理中制度的建立,对风险的控制和承担相应的责任等等。
再次,要积极维护所有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权益。由于部分企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所以政府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治理结构。通过改制以后,在维护好现有股东权益的基础上,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对管理者进行激励,强调经营权对公司治理点的重要性。
最后,发挥外部市场在内部治理中的有效性作用。公司治理无非是要对公司的经营和监督具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外部市场的份额大小直接关系着外部监管的力度,所以说在公司治理方面不能只关注于内部结构治理,要结合外部监管来完成[3]。
2.3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股东大会由少数股东操纵,大部分的股东权益得不到改善,对董事会也没有起到相应的制衡作用,没有兼顾大部分股东的权益,股东份额配比上显示:国有股、法人股持股比例要远高于社会公众股等其他股份。由于控股股东对持股比例的变化,使得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利益得不到趋同,与此同时,该企业在外部市场融入资金的时候,因为流通股稳定性差,风险性高,市场更为青睐于融资者。所以非流通股股东由控股股东决策,减少了不必要的竞争,使得公司在经营管理中不能物尽其用,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功能得不到妥善利用。
公司在管理中的各个部门没有真正独立,如果出现舞弊行为,将会损害其他中小股东的权益。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一般来说掌握着企业的经营权利,母公司与子公司归根结底在其各部门中都存在很大联系,很多上市公司其实只是法人组织的变化,其经营与核算并没有分开。也就是由于母公司与上市公司存在有很多的联系,在实际管理中,要么是子公司的资产转移向母公司,要么是母公司将债务或者负债转移向子公司[4]。
董事会结构不合理。通过资料分析,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董事会不会只由执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
2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基本原理
2.1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背景 2
2.2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概念和内容 2
2.3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3 以华南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
3.1 华南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概述 5
3.2 华南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5
3.3 华南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监管分析 5
3.3.1所有者约束 5
3.3.2市场约束 5
3.3.3法律约束 6
3.4 该企业内部治理的对策 6
3.4.1真正发挥股东大会作用 6
3.4.2规范董事会治理 7
3.4.3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7
3.4.4强化监事会的作用 8
4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建议
4.1 股权结构的完善 9
4.2 加强董事会改革,健全董事会制度 9
4.3 监事会的完善 9
4.4 经营者的报酬激励制度的完善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怎样通过有效的制度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制度改革下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制定出有效的内部治理对策,从而产生对于公司治理的有利作用。结果显示,只有当监管和治理齐头并进的时候,才能在内部治理中达到预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度的完善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怎样通过有效的制度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制度改革下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制定出有效的内部治理对策,从而产生对于公司治理的有利作用。结果显示,只有当监管和治理齐头并进的时候,才能在内部治理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般来说,控股股东在董事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有人会认为,这样一股独大,操控整个董事会的行为可以间接提供更为安全的治理措施。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当前形势下没有突显出独立董事制度的优越性。所以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得董事会与监事会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要敢于打破常规,借鉴国外的案例,辩证的接受,运用到本国企业中去[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市公司由于发行的股票并不仅仅是几种,而是复杂多样的,股东所持有不同的股份就会对企业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当股东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时,从理论上就有了公司决策的表决权。但是每个股东所持有股份不同,带来了利益上的分歧,也在公司治理上变得困难。在董事会中,以大股东为首的董事持有大部分股权,权利的天平倾向于少数人。基本上控股股东直接掌握着董事会的任免和决策,并以此来维护自身利益。
国外的上市公司在治理制度方面,已经经过从原来的权力集中治理转变为调整股权分置治理的过程。美国在对企业内部治理的制度方面,就是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进行均衡整治,杜绝一股独大的局面;从21世纪初期开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各地,美国意识到了对大股东股权分置,来达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在维护公司利益和股东权益的同时,也要对相关的衍生问题重点对待。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通过进入企业内部调查研究,寻找查证相关的资料;自主学习和研究国内外上市公司领域文献资料,学习和研究企业管理相关知识,采用实例法对企业内部治理进行分析,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说明企业治理与监管对上市公司发展的重大意义。
2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基本原理
2.1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背景
在最开始,公司治理的定义是股份公司的管理者根据股东的指令对公司进行相应的管理。而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由于自身没有利益冲突,所以并不能尽心尽力,而是疏忽懈怠。但是在总结了过去几次的经济危机和解决措施以后,公司股东越来越重视到了治理结构中管理一环的重要性。在企业日后的管理中,一定要明确监事会,董事会和管理者之间的制约制度,这样子才能兼顾各方利益,达到共赢[2]。
2.2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概念和内容
首先,完善企业内部治理之间的制衡作用。具体是指在现阶段,公司的董事会,股东大会和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制约。这三者各代表一方的利益,也对其他两者起到了监督的效果。
其次,遵从企业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决定性地位。狭义的公司治理就是对企业内部具体部门的整治,在不同部门之间建立联系;广义的公司的利益分配,持股比例,在与其他公司合作,合并的协议签署,以及在公司治理中制度的建立,对风险的控制和承担相应的责任等等。
再次,要积极维护所有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权益。由于部分企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所以政府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治理结构。通过改制以后,在维护好现有股东权益的基础上,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对管理者进行激励,强调经营权对公司治理点的重要性。
最后,发挥外部市场在内部治理中的有效性作用。公司治理无非是要对公司的经营和监督具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外部市场的份额大小直接关系着外部监管的力度,所以说在公司治理方面不能只关注于内部结构治理,要结合外部监管来完成[3]。
2.3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股东大会由少数股东操纵,大部分的股东权益得不到改善,对董事会也没有起到相应的制衡作用,没有兼顾大部分股东的权益,股东份额配比上显示:国有股、法人股持股比例要远高于社会公众股等其他股份。由于控股股东对持股比例的变化,使得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利益得不到趋同,与此同时,该企业在外部市场融入资金的时候,因为流通股稳定性差,风险性高,市场更为青睐于融资者。所以非流通股股东由控股股东决策,减少了不必要的竞争,使得公司在经营管理中不能物尽其用,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功能得不到妥善利用。
公司在管理中的各个部门没有真正独立,如果出现舞弊行为,将会损害其他中小股东的权益。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一般来说掌握着企业的经营权利,母公司与子公司归根结底在其各部门中都存在很大联系,很多上市公司其实只是法人组织的变化,其经营与核算并没有分开。也就是由于母公司与上市公司存在有很多的联系,在实际管理中,要么是子公司的资产转移向母公司,要么是母公司将债务或者负债转移向子公司[4]。
董事会结构不合理。通过资料分析,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董事会不会只由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