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贷约束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贷约束问题研究[20191229204824]
摘要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源远流长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融资规模的快速膨胀,获得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融资方面的支持却处于弱势状态,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有效供给,导致严重的资金缺口,约束了中小企业的成长及快速发展,阻碍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借贷由“地上”转为“地下”,金融市场潜在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再加上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并不理想,完善融资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重要保证,是满足中小企业融资中信贷需求的必要条件,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前提条件,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本文以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贷约束作为研究主题,构建理论模型,分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金融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再借鉴国外对中小企业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影响因素治理体系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1.1中小企业的特点与融资渠道 1
1.1.2信贷约束的含义 2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3文献综述 2
1.3.1国内文献综述 2
1.3.2国外文献综述 3
2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的信贷融资 4
2.1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4
2.2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供求分析 4
2.2.1中小企业信贷需求 4
2.2.2银行信贷供给 4
3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内涵与表现 5
3.1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内涵 5
3.2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表现 5
3.2.1信息不对称下的中小企业信贷约束 5
3.2.2较高的信贷成本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 6
4中小企业信贷约束成因分析 7
4.1企业特征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 7
4.2银行管理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 7
4.2.1 银行规模歧视与信贷歧视 7
4.2.2银行体制结构 8
4.3外部环境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 8
4.3.1法律保护的不健全 8
4.3.2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缺失 8
4.3.3信贷担保机构的缺陷 9
5中小企业信贷约束治理体系与对策建议 10
5.1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治理体系 10
5.1.1信息共享机制 10
5.1.2 增信机制 10
5.1.3激励机制 10
5.1.4信贷担保机制 10
5.2缓解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对策建议 11
5.2.1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增强其内在融资能力 11
5.2.2加快银行体制改革,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 12
5.2.3优化融资环境,拓宽融资途径 12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1.1中小企业的特点与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是“最活跃的经济细胞”,作为民间金融市场的主体,为民间金融的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而有力的能量。同时,中小企业还是培养企业家精神及造就人才的有效载体,是向大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型企业经济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组成 部分。因此,扶持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基础,是启动民生工程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激活“细胞”的“血液”——资金,维系着中小企业的顽强生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存在形式多元化,从资金来源角度看,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但是就规模而言,由于中小企业受到自身条件限制,自有资金和专项资金少,单纯依靠内部协助企业融资已无法满足众多企业;同时不合法的民间金融组织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增加了民间金融潜在风险性,错误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趋向。外部筹资渠道主要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对中小企业完全开放,中小企业很难进入正规的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然而我国的财政性资金纷纷流向公共基础设施、国有大型企业、资源开发领域等,而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结构、经营、功能上的不足使得体系不够完善,很难稳定良好的融资渠道。因此,中小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介入来实现资金融通的方式,主要包括向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租赁、购买有价证券等。但是在各种间接融资方式中,消费信用和票据、证券市场成长缓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帮助微不足道,此外,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经营者的企业思想理念等诸多局限,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发展能力较为局限,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在间接融资中主要还是依赖于银行的贷款。
1.1.2信贷约束的含义
信贷约束也可以成为信贷缺口,是融资约束中的一种具体现象,是指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所受到的融资约束,是中小企业期望得到的信贷扶持力度与实际获得的信贷供给量之间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差距越大,信贷约束就越为严峻。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通过构建中小企业信贷约束模型,对信贷约束的内涵、理论分析进行阐述,对现阶段我国民间金融的现状进行分析,形成对民间金融的全面认识,探讨各个关键因素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找出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贷约束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的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经验,从合法地位、监督主体、监督制度、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的视角,提出当前我国民间金融制度建设存在问题,分析信贷约束缓解机制的作用机理,形成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治理体系;从而提出缓解信贷约束切实可行的科学路径与有效方法,为中小企业改善自身,为银行管理与制度环境提高水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年代后期,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发展管理理念以及产权制度的改革的实施,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了我国学者的重视,由于经济体制性的因素导致了银行不对非国有的中小企业贷款。高正平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了与国有企业不平等待遇的信贷约束,表现在商业票据、商业信用、法律法规、赋税环境等方面,占据金融市场主体的国有银行也普遍存在歧视,形成中小企业的信贷约束;张杰提出了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双方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形成了中小型企业相比于大型企业的信贷约束现象,导致了金融市场体系中,制约经济增长领域的世界性根本难题,具有宏观经济效益的中小企业群体,在微观的信贷金融市场上处于信贷约束的劣势地位;章细贞认为,制约银行贷款意愿是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普遍紧张,用于融资租赁的资产缺乏,没有能力负担较高的费用,银行面临极大的风险,此外,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授信程序之间形成的差异影响,唯有完善法制环境,才能有效规避信贷风险,缓解银行的抵触力,有助于银行的放贷;何德旭认为,信贷约束源于信贷融资的当事人,即中小企业的自身条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中小企业管理能力较低、随意性强,对于内部融资的依赖性高,使得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价较高,预期收益不确定、信用评级不高,导致中小企业无法很好地迎合金融机构的要求,银行贷款的发放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因此,提高中小企业自身水平是缓解信贷约束的基础。
1.3.2国外文献综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外开启了对于企业融资理论,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领域仍然一片空白,随着这个新领域的诞生,一些学者提出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的有效方式,包括风险投资、建立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发展商业信用市场及融资租赁,推动信贷体系成长;爱德华·肖指出,在金融抑下, 商业银行为了保证效益、规避风险,大量的资金源流入到国有企业中去,而中小企业远远无法得到支持,而信贷约束是金融抑制的一个重要表现,由于政府的过多干涉以及过多的政策管制,制约了金融机构的管理机制,导致市场失灵,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需求难以供给;道格拉斯?诺斯认为,法制环境的不健全是构成信贷约束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企业因为在融资交易过程中,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银行和企业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约束现象,使得小企业在创立初期严重依赖于自由资金、初始内源融资等,提高法制环境的正式程度和严厉性,可以有效提高中小企业对于信息透明的自觉程度,合理保证信贷融资的有效进行;Berger,大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也形成了信贷约束,大型商业银行始终倾向于向大型或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大型企业较长的生命周期与较高的信用评级,保障了商业银行在信贷交易中的收益,从而形成中小企业的信贷约束。
摘要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源远流长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融资规模的快速膨胀,获得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融资方面的支持却处于弱势状态,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有效供给,导致严重的资金缺口,约束了中小企业的成长及快速发展,阻碍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借贷由“地上”转为“地下”,金融市场潜在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再加上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并不理想,完善融资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重要保证,是满足中小企业融资中信贷需求的必要条件,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前提条件,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本文以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贷约束作为研究主题,构建理论模型,分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金融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再借鉴国外对中小企业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影响因素治理体系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1.1中小企业的特点与融资渠道 1
1.1.2信贷约束的含义 2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3文献综述 2
1.3.1国内文献综述 2
1.3.2国外文献综述 3
2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的信贷融资 4
2.1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4
2.2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供求分析 4
2.2.1中小企业信贷需求 4
2.2.2银行信贷供给 4
3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内涵与表现 5
3.1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内涵 5
3.2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表现 5
3.2.1信息不对称下的中小企业信贷约束 5
3.2.2较高的信贷成本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 6
4中小企业信贷约束成因分析 7
4.1企业特征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 7
4.2银行管理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 7
4.2.1 银行规模歧视与信贷歧视 7
4.2.2银行体制结构 8
4.3外部环境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 8
4.3.1法律保护的不健全 8
4.3.2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缺失 8
4.3.3信贷担保机构的缺陷 9
5中小企业信贷约束治理体系与对策建议 10
5.1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治理体系 10
5.1.1信息共享机制 10
5.1.2 增信机制 10
5.1.3激励机制 10
5.1.4信贷担保机制 10
5.2缓解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对策建议 11
5.2.1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增强其内在融资能力 11
5.2.2加快银行体制改革,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 12
5.2.3优化融资环境,拓宽融资途径 12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1.1中小企业的特点与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是“最活跃的经济细胞”,作为民间金融市场的主体,为民间金融的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而有力的能量。同时,中小企业还是培养企业家精神及造就人才的有效载体,是向大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型企业经济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组成 部分。因此,扶持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基础,是启动民生工程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激活“细胞”的“血液”——资金,维系着中小企业的顽强生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存在形式多元化,从资金来源角度看,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但是就规模而言,由于中小企业受到自身条件限制,自有资金和专项资金少,单纯依靠内部协助企业融资已无法满足众多企业;同时不合法的民间金融组织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增加了民间金融潜在风险性,错误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趋向。外部筹资渠道主要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对中小企业完全开放,中小企业很难进入正规的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然而我国的财政性资金纷纷流向公共基础设施、国有大型企业、资源开发领域等,而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结构、经营、功能上的不足使得体系不够完善,很难稳定良好的融资渠道。因此,中小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介入来实现资金融通的方式,主要包括向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租赁、购买有价证券等。但是在各种间接融资方式中,消费信用和票据、证券市场成长缓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帮助微不足道,此外,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经营者的企业思想理念等诸多局限,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发展能力较为局限,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在间接融资中主要还是依赖于银行的贷款。
1.1.2信贷约束的含义
信贷约束也可以成为信贷缺口,是融资约束中的一种具体现象,是指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所受到的融资约束,是中小企业期望得到的信贷扶持力度与实际获得的信贷供给量之间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差距越大,信贷约束就越为严峻。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通过构建中小企业信贷约束模型,对信贷约束的内涵、理论分析进行阐述,对现阶段我国民间金融的现状进行分析,形成对民间金融的全面认识,探讨各个关键因素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找出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贷约束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的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经验,从合法地位、监督主体、监督制度、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的视角,提出当前我国民间金融制度建设存在问题,分析信贷约束缓解机制的作用机理,形成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治理体系;从而提出缓解信贷约束切实可行的科学路径与有效方法,为中小企业改善自身,为银行管理与制度环境提高水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年代后期,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发展管理理念以及产权制度的改革的实施,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了我国学者的重视,由于经济体制性的因素导致了银行不对非国有的中小企业贷款。高正平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了与国有企业不平等待遇的信贷约束,表现在商业票据、商业信用、法律法规、赋税环境等方面,占据金融市场主体的国有银行也普遍存在歧视,形成中小企业的信贷约束;张杰提出了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双方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形成了中小型企业相比于大型企业的信贷约束现象,导致了金融市场体系中,制约经济增长领域的世界性根本难题,具有宏观经济效益的中小企业群体,在微观的信贷金融市场上处于信贷约束的劣势地位;章细贞认为,制约银行贷款意愿是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普遍紧张,用于融资租赁的资产缺乏,没有能力负担较高的费用,银行面临极大的风险,此外,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授信程序之间形成的差异影响,唯有完善法制环境,才能有效规避信贷风险,缓解银行的抵触力,有助于银行的放贷;何德旭认为,信贷约束源于信贷融资的当事人,即中小企业的自身条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中小企业管理能力较低、随意性强,对于内部融资的依赖性高,使得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价较高,预期收益不确定、信用评级不高,导致中小企业无法很好地迎合金融机构的要求,银行贷款的发放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因此,提高中小企业自身水平是缓解信贷约束的基础。
1.3.2国外文献综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外开启了对于企业融资理论,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领域仍然一片空白,随着这个新领域的诞生,一些学者提出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的有效方式,包括风险投资、建立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发展商业信用市场及融资租赁,推动信贷体系成长;爱德华·肖指出,在金融抑下, 商业银行为了保证效益、规避风险,大量的资金源流入到国有企业中去,而中小企业远远无法得到支持,而信贷约束是金融抑制的一个重要表现,由于政府的过多干涉以及过多的政策管制,制约了金融机构的管理机制,导致市场失灵,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需求难以供给;道格拉斯?诺斯认为,法制环境的不健全是构成信贷约束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企业因为在融资交易过程中,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银行和企业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约束现象,使得小企业在创立初期严重依赖于自由资金、初始内源融资等,提高法制环境的正式程度和严厉性,可以有效提高中小企业对于信息透明的自觉程度,合理保证信贷融资的有效进行;Berger,大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也形成了信贷约束,大型商业银行始终倾向于向大型或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大型企业较长的生命周期与较高的信用评级,保障了商业银行在信贷交易中的收益,从而形成中小企业的信贷约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