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附件)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陕西省周至县是我国著名的猕猴桃生产基地,也是世界猕猴桃的原生地,民间猕猴桃人工栽培的历史达1000多年,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品种选育和改良,先后培育出秦美、亚特等享誉国内外的优良品种,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目前,周至县的猕猴桃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诸如成本控制、利益分配、招商引资等问题,本文以此为研究重点,就财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现状,挖掘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优化改善建议,以期为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帮助。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3 研究思路 3
1.4 研究方法 4
2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收益分配不均引发的问题 5
2.2 产业扶持和投资少引发的问题 6
3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政府对猕猴桃产业的协调不够 8
3.2 扶持政策衔接落实不到位 8
3.3 缺乏龙头企业的号召效应 9
4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优化建议
4.1 建立猕猴桃产业的信息网 10
4.2 引进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猕猴桃产业化 10
4.3 加强技术和科研创新 11
4.4 健全相关农业经济法律法规 11
结 论..............................................................................................................................12
参考文献......................................................................................................................13
致 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2
参考文献......................................................................................................................13
致 谢..............................................................................................................................14
1 绪 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陕西省是我国猕猴桃生产种植的大省,其人工栽种起步早、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周至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猕猴桃生长条件,是人工栽培的最适宜地区。猕猴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具的品质与风味,拥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普遍欢迎,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新兴水果。通过对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分析与探讨,剖析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和对策建议,力求促进农民增收、健康发展、加快周至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对农业结构的分析,力求促进地域农业、农村经济成长,推进地方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居民收入,辅助领导决策和为同类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等。
1.1.2 研究意义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建立农产品农业带,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一县一业,各地要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前景好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周至县猕猴桃作为“中国猕猴桃之乡” [],应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化,大力促进全县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加快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带及其产业体系,既是国家战略需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内在需求。经过周至县猕猴桃产业数十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在实际发展规划中存在着严重的市场问题和财务问题,对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实现周至县农业的规模经济,本课题的建议将有利于促进生产和销售、生产和市场、企业和农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缩减了市场风险,从而提升了农户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效益性。因此,对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进行发展战略及财务分析,对推进猕猴桃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对农产品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约翰格鲁威尔,在1901年的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他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种因素和费用,揭开了认识农产品的序幕。在接下来的100多年中,众多专家学者对该领域进行了研究。在农业产业化的研究上,国外研究可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两位学者出版的著作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研究,定义了全球粮食和纤维体系的快速转型过程。在之后的发展中,学者们研究农业产业化的角度更加的广泛,有立法、合同管理、农产品营销、种植规模等各方面的研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借鉴。加拿大的学者麦肯齐(2007)曾指出国际猕猴桃市场是开放的,尤其是对那些具有较高支付意愿的消费群体,新西兰科学家通过与中国同行合作,以四川省为中心,围绕长江收集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猕猴桃,以确定和培育猕猴桃新品种,对于中国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对于猕猴桃产业问题的研究多以培育研发为主,对于猕猴桃产业化的研究则寥寥。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何维达、何丹、朱丽萌2007年建立了包括农业产业发展速度、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粮食自给率、农业产业进121对外依存度和农业出121对外依存度等5个指标的产业安全指标体系。并设置农业产业安全指标安全度预警界限,对中国自2000年2010年的农业产业安全水平进行测算,认为在此期间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基本处于安全状态。李孟刚2006年设计了一套从产业国内外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控制力等四个方面对中国纺织业进行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认为中国纺织业产业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朱晓峰2002年建议通过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及建立中国农业安全的监测预警系统等措施来保证国家农业安全。朱钟棣2006年认为,应当在WTO框架下对农业实施保护政策。朱丽萌2007年提出,有效保护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主要措施是采取严格保护耕地、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尤其是农业新技术研发和推广投入实行严格计划生育政策,扩大农产品出121以及加大对农业的补贴。
我国关于农产品发展的研究起步晚,进入21世纪后,诸多有关农产品发展的研究和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推动农产品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农产品产业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热点和重点领域,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农产品产业与工业产业有着显著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农产品产业比工业产业更加复杂,农产品产业理论体系的建立,也更加困难。农产品技术正向着综合控制的方向发展,其中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农业控制和生物技术控制。标准化、自动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3 研究思路 3
1.4 研究方法 4
2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收益分配不均引发的问题 5
2.2 产业扶持和投资少引发的问题 6
3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政府对猕猴桃产业的协调不够 8
3.2 扶持政策衔接落实不到位 8
3.3 缺乏龙头企业的号召效应 9
4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优化建议
4.1 建立猕猴桃产业的信息网 10
4.2 引进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猕猴桃产业化 10
4.3 加强技术和科研创新 11
4.4 健全相关农业经济法律法规 11
结 论..............................................................................................................................12
参考文献......................................................................................................................13
致 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2
参考文献......................................................................................................................13
致 谢..............................................................................................................................14
1 绪 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陕西省是我国猕猴桃生产种植的大省,其人工栽种起步早、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周至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猕猴桃生长条件,是人工栽培的最适宜地区。猕猴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具的品质与风味,拥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普遍欢迎,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新兴水果。通过对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分析与探讨,剖析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和对策建议,力求促进农民增收、健康发展、加快周至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对农业结构的分析,力求促进地域农业、农村经济成长,推进地方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居民收入,辅助领导决策和为同类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等。
1.1.2 研究意义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建立农产品农业带,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一县一业,各地要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前景好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周至县猕猴桃作为“中国猕猴桃之乡” [],应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化,大力促进全县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加快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带及其产业体系,既是国家战略需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内在需求。经过周至县猕猴桃产业数十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在实际发展规划中存在着严重的市场问题和财务问题,对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实现周至县农业的规模经济,本课题的建议将有利于促进生产和销售、生产和市场、企业和农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缩减了市场风险,从而提升了农户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效益性。因此,对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进行发展战略及财务分析,对推进猕猴桃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对农产品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约翰格鲁威尔,在1901年的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他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种因素和费用,揭开了认识农产品的序幕。在接下来的100多年中,众多专家学者对该领域进行了研究。在农业产业化的研究上,国外研究可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两位学者出版的著作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研究,定义了全球粮食和纤维体系的快速转型过程。在之后的发展中,学者们研究农业产业化的角度更加的广泛,有立法、合同管理、农产品营销、种植规模等各方面的研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借鉴。加拿大的学者麦肯齐(2007)曾指出国际猕猴桃市场是开放的,尤其是对那些具有较高支付意愿的消费群体,新西兰科学家通过与中国同行合作,以四川省为中心,围绕长江收集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猕猴桃,以确定和培育猕猴桃新品种,对于中国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对于猕猴桃产业问题的研究多以培育研发为主,对于猕猴桃产业化的研究则寥寥。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何维达、何丹、朱丽萌2007年建立了包括农业产业发展速度、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粮食自给率、农业产业进121对外依存度和农业出121对外依存度等5个指标的产业安全指标体系。并设置农业产业安全指标安全度预警界限,对中国自2000年2010年的农业产业安全水平进行测算,认为在此期间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基本处于安全状态。李孟刚2006年设计了一套从产业国内外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控制力等四个方面对中国纺织业进行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认为中国纺织业产业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朱晓峰2002年建议通过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及建立中国农业安全的监测预警系统等措施来保证国家农业安全。朱钟棣2006年认为,应当在WTO框架下对农业实施保护政策。朱丽萌2007年提出,有效保护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主要措施是采取严格保护耕地、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尤其是农业新技术研发和推广投入实行严格计划生育政策,扩大农产品出121以及加大对农业的补贴。
我国关于农产品发展的研究起步晚,进入21世纪后,诸多有关农产品发展的研究和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推动农产品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农产品产业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热点和重点领域,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农产品产业与工业产业有着显著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农产品产业比工业产业更加复杂,农产品产业理论体系的建立,也更加困难。农产品技术正向着综合控制的方向发展,其中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农业控制和生物技术控制。标准化、自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