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问题及其对策以16家上市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问题及其对策以16家上市银行为例[20200210135754]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金融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与我国国内的的本土银行形成了抗衡的局面,这导致银行在中间业务这块领域赚取的利润越来越少。但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它不仅肩负着银行利润增长、风险分散等重要作用,而且也要帮助银行通过收取服务费来实现非利息收入的重任。因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发展状况,并以我国16家上市银行为例,根据他们2010年-2012年在年报中披露的关于中间业务的信息和数据为依据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首先从中间业务的整体占比进行分析,再根据中间业务的分项收入进行分析,把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其余11家股份制银行分下来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对比分析解决措施
1.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文献综述 2
2.中间业务概述 4
2.1 中间业务的定义和统计口径 4
2.2 中间业务的分类 4
2.2.1按收入来源分类 4
2.2.2按中间业务的性质分类 5
2.3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形势 5
3.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研究分析 6
3.1中间业务收入整体占比低 6
3.2 中间业务发展各具特色,分项增速有快有慢 7
3.3人才结构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9
3.4 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减缓原因分析 10
4.新形势下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 11
4.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不足之处 11
4.1.1缺乏明确的中间业务发展战略 11
4.1.2 中间业务的发展过程中缺少专业性人才 12
4.1.3 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12
4.1.4 发展不平衡,收费不合理 12
4.1.5 市场未细分,需求未开发 13
4.2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建议 13
4.2.1明确的中间业务发展战略 13
4.2.2 培养优秀的中间业务人才 13
4.2.3 不断推动中间业务创新 14
4.2.4 加强定价管理 14
4.2.5 完善营销策略 14
5.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全世界各国在使出浑身解数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领域占据有利位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我国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依靠的都是利息收入、借贷收入等传统的存贷业务。而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于除了传统的利息收入之外还有一些包括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内的非利息收入。由此可见,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发展模式相比较,我国银行的收入来源就显得十分的单一,经营模式较为粗放,而且这种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对金融经济环境的依赖性就比较高。与过去简单的金融环境相比,我国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资本监管不断加强以及由国际金融机构不断涌入我国等因素都对我国银行的经营带来重重的挑战。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来,我国已经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原则不断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以佣金和手续费为主的中间业务收入在不断增加是当下的普遍现象。虽然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中间业务的品种日趋丰富,但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之处,包括中间业务产品创新性不高、品种稀少、中间业务利润低等。因此,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迅速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1.2 研究意义
按照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其中对中间业务定义是指不会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负债,会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业务[1]。由定义可以清楚的看出银行中间业务的自身优势,银行不需要自己提供资金,也不需要将其登记在资产负债表上,这样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相应的就会变小,更重要的是中间业务可以为银行十分丰厚的利润,因此在银行多元化经营过程中间业务的作用就显得特别突出。
我国商业银行一直都是从存款、贷款的差价中获得利益,对与银行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中间业务的发展一向都不是太关注。在对中间业务进行开发过程中,国内银行的中间业务呈现的特点是收入结构和品种过于单一、业务创新能力差、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低,一般仅仅达到10%左右这与发达国家的50%左右的比重存在巨大差距。在目前这种充满危机与激烈竞争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外资银行为了扩大竞争优势不断把目光转移到占用资金少、利益收获大的中间业务开发上来,这对与中间业务开展时间不长的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必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想要在如此复杂的金融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利用好自身的资源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竞争优势。在这样严峻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现状做一些分析并通过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对比研究中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以达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目的是很有必要的。
1.3 文献综述
对中间业务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是由美籍奥地利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在1912年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业银行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作为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所以国外学者在约瑟夫.熊彼的理论基础上对中间业务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例如美国新奥尔良大学金融学教授汉森(M.K.Hassan)在1988-1993年间研究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及其风险的监管,他对美国商业银行的表外市场和银行股票市场价值,账面价值进行了研究,认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银行风险呈负相关性关系,中间业务主要是通过降低整体的风险来为银行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他提出了货币促成理论,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多样化格局,浮动汇率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成为主要汇率制度,经济的波动也相应加快了金融的创新,为了能够抵御通货膨胀和汇率的波动带来的影响,先后出现了外汇期货和期权、债券或浮动利息票据等对通货膨胀和汇率利率具备高度敏感性的中间业务产品,从而能使人们在货币因素的干扰下还能获取比较稳定的收益。货币促成创新理论说明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货币之间关系,为商业银行的衍生类中间业务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我国,因为银行业分业经营的限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中间业务主要被作为提升银行服务质量,吸收存款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作为基本的业务存在,这导致了中间业务品种单一,缺乏创新。在中间业务收费策略方面,收费标准不统一,多数银行收费低,有的项目甚至不收费,这导致了中间业务发展缓慢,减少了银行收入。目前,我国很多学者开始对银行中间业务进行研究,张晓燕, 邓晓丹在2006年指出我国中间业务现状表现为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入WTO的影响和经济发展促进了金融需求,国内商业银行已经逐渐认识到中间业务创新对自己生存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拓宽业务品种和渠道。毛彬在2002年指出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中间业务种类日益增多,但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还是偏低。第二,业务发展缺乏统筹管理。第三,信息技术和人才的落后,因为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等业务都需要依靠强大的电子网络系统。
2.中间业务概述
2.1 中间业务的定义和统计口径
根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对中间业务的描述,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银行表内资产和表内负债的表外业务,会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也就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及佣金的业务[1]。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金融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与我国国内的的本土银行形成了抗衡的局面,这导致银行在中间业务这块领域赚取的利润越来越少。但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它不仅肩负着银行利润增长、风险分散等重要作用,而且也要帮助银行通过收取服务费来实现非利息收入的重任。因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发展状况,并以我国16家上市银行为例,根据他们2010年-2012年在年报中披露的关于中间业务的信息和数据为依据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首先从中间业务的整体占比进行分析,再根据中间业务的分项收入进行分析,把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其余11家股份制银行分下来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对比分析解决措施
1.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文献综述 2
2.中间业务概述 4
2.1 中间业务的定义和统计口径 4
2.2 中间业务的分类 4
2.2.1按收入来源分类 4
2.2.2按中间业务的性质分类 5
2.3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形势 5
3.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研究分析 6
3.1中间业务收入整体占比低 6
3.2 中间业务发展各具特色,分项增速有快有慢 7
3.3人才结构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9
3.4 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减缓原因分析 10
4.新形势下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 11
4.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不足之处 11
4.1.1缺乏明确的中间业务发展战略 11
4.1.2 中间业务的发展过程中缺少专业性人才 12
4.1.3 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12
4.1.4 发展不平衡,收费不合理 12
4.1.5 市场未细分,需求未开发 13
4.2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建议 13
4.2.1明确的中间业务发展战略 13
4.2.2 培养优秀的中间业务人才 13
4.2.3 不断推动中间业务创新 14
4.2.4 加强定价管理 14
4.2.5 完善营销策略 14
5.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全世界各国在使出浑身解数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领域占据有利位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我国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依靠的都是利息收入、借贷收入等传统的存贷业务。而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于除了传统的利息收入之外还有一些包括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内的非利息收入。由此可见,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发展模式相比较,我国银行的收入来源就显得十分的单一,经营模式较为粗放,而且这种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对金融经济环境的依赖性就比较高。与过去简单的金融环境相比,我国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资本监管不断加强以及由国际金融机构不断涌入我国等因素都对我国银行的经营带来重重的挑战。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来,我国已经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原则不断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以佣金和手续费为主的中间业务收入在不断增加是当下的普遍现象。虽然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中间业务的品种日趋丰富,但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之处,包括中间业务产品创新性不高、品种稀少、中间业务利润低等。因此,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迅速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1.2 研究意义
按照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其中对中间业务定义是指不会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负债,会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业务[1]。由定义可以清楚的看出银行中间业务的自身优势,银行不需要自己提供资金,也不需要将其登记在资产负债表上,这样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相应的就会变小,更重要的是中间业务可以为银行十分丰厚的利润,因此在银行多元化经营过程中间业务的作用就显得特别突出。
我国商业银行一直都是从存款、贷款的差价中获得利益,对与银行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中间业务的发展一向都不是太关注。在对中间业务进行开发过程中,国内银行的中间业务呈现的特点是收入结构和品种过于单一、业务创新能力差、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低,一般仅仅达到10%左右这与发达国家的50%左右的比重存在巨大差距。在目前这种充满危机与激烈竞争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外资银行为了扩大竞争优势不断把目光转移到占用资金少、利益收获大的中间业务开发上来,这对与中间业务开展时间不长的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必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想要在如此复杂的金融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利用好自身的资源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竞争优势。在这样严峻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现状做一些分析并通过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对比研究中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以达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目的是很有必要的。
1.3 文献综述
对中间业务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是由美籍奥地利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在1912年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业银行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作为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所以国外学者在约瑟夫.熊彼的理论基础上对中间业务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例如美国新奥尔良大学金融学教授汉森(M.K.Hassan)在1988-1993年间研究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及其风险的监管,他对美国商业银行的表外市场和银行股票市场价值,账面价值进行了研究,认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银行风险呈负相关性关系,中间业务主要是通过降低整体的风险来为银行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他提出了货币促成理论,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多样化格局,浮动汇率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成为主要汇率制度,经济的波动也相应加快了金融的创新,为了能够抵御通货膨胀和汇率的波动带来的影响,先后出现了外汇期货和期权、债券或浮动利息票据等对通货膨胀和汇率利率具备高度敏感性的中间业务产品,从而能使人们在货币因素的干扰下还能获取比较稳定的收益。货币促成创新理论说明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货币之间关系,为商业银行的衍生类中间业务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我国,因为银行业分业经营的限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中间业务主要被作为提升银行服务质量,吸收存款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作为基本的业务存在,这导致了中间业务品种单一,缺乏创新。在中间业务收费策略方面,收费标准不统一,多数银行收费低,有的项目甚至不收费,这导致了中间业务发展缓慢,减少了银行收入。目前,我国很多学者开始对银行中间业务进行研究,张晓燕, 邓晓丹在2006年指出我国中间业务现状表现为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入WTO的影响和经济发展促进了金融需求,国内商业银行已经逐渐认识到中间业务创新对自己生存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拓宽业务品种和渠道。毛彬在2002年指出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中间业务种类日益增多,但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还是偏低。第二,业务发展缺乏统筹管理。第三,信息技术和人才的落后,因为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等业务都需要依靠强大的电子网络系统。
2.中间业务概述
2.1 中间业务的定义和统计口径
根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对中间业务的描述,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银行表内资产和表内负债的表外业务,会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也就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及佣金的业务[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