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谨慎性原则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它对会计核算和计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应用得极为广泛。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谨慎性原则自身存在两面性,正确使用可以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发展力。但是不合理的使用,会影响企业的会计核算,阻碍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在会计核算的应用过程中,对谨慎性原则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可以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产生相对积极的影响,还可以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性作用。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2
1.3.1研究方法 2
1.3.2结构安排 3
2谨慎性原则基本概念 4
2.1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4
2.2谨慎性原则在会计领域中的表现 4
2.2.1谨慎性原则在资产中的表现 4
2.2.2谨慎性原则在负债中的表现 4
2.2.3谨慎性原则在收益中的表现 4
2.2.4谨慎性原则在费用中的表现 5
3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6
3.1谨慎性原则在确认收入中的应用 6
3.2谨慎性原则在存货中的应用 6
3.3谨慎性原则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 6
3.4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作用 7
3.5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计提准备中的应用 7
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面临的问题 8
4.1在实际核算中缺乏可操作性 8
4.2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有冲突 8
4.3运用谨慎性原则时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9
5会计核算中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提议 10
5.1谨慎性原则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10
5.2缓解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 10
5.3加强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监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0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计信息到底能否正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与财务状况,对企业的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谨慎性原则的研究背景、内涵以及其研究现状,在会计的核算中采用谨慎性原则。针对谨慎性的原则,展开具体的论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同时也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以及产生的影响,来进行深入讨论及分析,并得出结论。
1.1.2研究意义
通常情况下谨慎性原则又被叫做稳健性原则,主要是指在会计的核算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存在不确定因素,针对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所做决定时需要采取谨慎性原则,特别是在会计核算中不能够多计入资产或者收益,也不能够少计企业经营中产生的负债。并且对企业今后有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需要进行合理的估计。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有这样的规定,“企业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对企业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以及报告。不应当对资产进行过高或过低的估计。”在我们现如今的市场经济状况下,竞争的激烈以及风险不断地在增大,所以在会计领域中,相对于会计而言,面临的客观经济环境下包含的不确定因素日渐的提高。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充分的贯彻和实施有效的弥补了新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总的来说,谨慎性原则运用在会计核算中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促进的作用,而且对企业的核算以及发展方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谨慎性原则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主要是从财产托管人解说其托管职责中延伸出来的,在上世纪初至30年代是一项比较重要地会计原则,当时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是资产的低估。而于经济危机爆发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被逐步地扩大,这之中有对会计报表的披露以及盈余的确认。多年来,随着会计所面临的环境的多变化,会计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开始从报告经营责任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决策信息转变。同时,谨慎性原则也随之逐渐成为会计信息的修正原则,其特点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基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这中间开始从规范研究转向了实证研究。以下就国外的谨慎性原则研究进行概述。学者Watts在研究中指明会计谨慎性,他需要主要是来自报酬契约与债务契约,主要是因为谨慎性可以延迟向股东支付,以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这中间也延迟了基于盈余的报酬支付。学者Kothar,Lye,Smith认为盈余高估使企业容易被股东诉讼,其谨慎性原则能够降低诉讼成本的现值。
Moe man研究中使用独特的二级贷款市场的数据考察了信息不对称和财务报告质量如何影响贷款交易的买卖差价。
Piotroski在具体的研究中基于国家横截面的角度检验了谨慎的财务报告体制,而对企业投资决策效率所产生的影响,并且在这中间研究发现在谨慎财务报告的体制下企业对投资机会的下降所反映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发展到今天,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以下就具体的应用程度和范围进行详细分析。
(一)1992年至1997年
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在这一准则中,第1次提出了谨慎性的原则,这中间要求企业会计核算需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对核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损失就行核算,同时,在行业会计的核算制度中最重要地体现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计价方法、规定资产折旧等方法。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2
1.3.1研究方法 2
1.3.2结构安排 3
2谨慎性原则基本概念 4
2.1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4
2.2谨慎性原则在会计领域中的表现 4
2.2.1谨慎性原则在资产中的表现 4
2.2.2谨慎性原则在负债中的表现 4
2.2.3谨慎性原则在收益中的表现 4
2.2.4谨慎性原则在费用中的表现 5
3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6
3.1谨慎性原则在确认收入中的应用 6
3.2谨慎性原则在存货中的应用 6
3.3谨慎性原则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 6
3.4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作用 7
3.5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计提准备中的应用 7
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面临的问题 8
4.1在实际核算中缺乏可操作性 8
4.2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有冲突 8
4.3运用谨慎性原则时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9
5会计核算中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提议 10
5.1谨慎性原则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10
5.2缓解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 10
5.3加强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监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0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计信息到底能否正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与财务状况,对企业的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谨慎性原则的研究背景、内涵以及其研究现状,在会计的核算中采用谨慎性原则。针对谨慎性的原则,展开具体的论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同时也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以及产生的影响,来进行深入讨论及分析,并得出结论。
1.1.2研究意义
通常情况下谨慎性原则又被叫做稳健性原则,主要是指在会计的核算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存在不确定因素,针对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所做决定时需要采取谨慎性原则,特别是在会计核算中不能够多计入资产或者收益,也不能够少计企业经营中产生的负债。并且对企业今后有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需要进行合理的估计。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有这样的规定,“企业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对企业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以及报告。不应当对资产进行过高或过低的估计。”在我们现如今的市场经济状况下,竞争的激烈以及风险不断地在增大,所以在会计领域中,相对于会计而言,面临的客观经济环境下包含的不确定因素日渐的提高。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充分的贯彻和实施有效的弥补了新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总的来说,谨慎性原则运用在会计核算中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促进的作用,而且对企业的核算以及发展方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谨慎性原则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主要是从财产托管人解说其托管职责中延伸出来的,在上世纪初至30年代是一项比较重要地会计原则,当时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是资产的低估。而于经济危机爆发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被逐步地扩大,这之中有对会计报表的披露以及盈余的确认。多年来,随着会计所面临的环境的多变化,会计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开始从报告经营责任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决策信息转变。同时,谨慎性原则也随之逐渐成为会计信息的修正原则,其特点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基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这中间开始从规范研究转向了实证研究。以下就国外的谨慎性原则研究进行概述。学者Watts在研究中指明会计谨慎性,他需要主要是来自报酬契约与债务契约,主要是因为谨慎性可以延迟向股东支付,以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这中间也延迟了基于盈余的报酬支付。学者Kothar,Lye,Smith认为盈余高估使企业容易被股东诉讼,其谨慎性原则能够降低诉讼成本的现值。
Moe man研究中使用独特的二级贷款市场的数据考察了信息不对称和财务报告质量如何影响贷款交易的买卖差价。
Piotroski在具体的研究中基于国家横截面的角度检验了谨慎的财务报告体制,而对企业投资决策效率所产生的影响,并且在这中间研究发现在谨慎财务报告的体制下企业对投资机会的下降所反映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发展到今天,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以下就具体的应用程度和范围进行详细分析。
(一)1992年至1997年
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在这一准则中,第1次提出了谨慎性的原则,这中间要求企业会计核算需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对核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损失就行核算,同时,在行业会计的核算制度中最重要地体现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计价方法、规定资产折旧等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