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权分离审计监督与腐败问题(附件)
摘 要本文以2011~2016年山东省各个地市的数据作为样本,将审计监督当做调节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财权分离和审计监督对反腐成果的影响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一方面财权分离与地区腐败水平间显示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证明了财权分离对地区腐败水平呈现抑制作用的假设;另一方面财权分离对地区腐败水平的影响是由审计监督约束,作为制约权力的机制之一,审计监督的强度越大,越有可能加强财权分离对腐败产生的抑制作用,进而降低地区腐败的水平。同时对政府审计推进腐败治理的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一、完善政府审计自身法制建设;二、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三、加强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四、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建立面向腐败治理的审计治理机制。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
(二)国内外关于“财权分离制度和腐败”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意义 3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5
(一)相关概念界定 5
(二)理论分析 5
(一)模型设计、变量定义与假设 6
(二)样本选择 7
(三)分析方法 7
四、实证结果与结果探讨 8
(一)统计描述 8
(二)关联性的验证 8
(三)预估结果 8
(四)分析结果 9
五、结论与建议 10
(一)结论 10
(二)相关建议 10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腐败问题是世界各国都会出现的问题,而我国腐败问题日益严重。自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新一届的党中央领导对腐败问题展现出了决心和勇气,大量腐败官员纷纷落马,反腐斗争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中国的廉洁指数排名从2011的75,到2014年的100,再到2016年的79,虽然廉洁排名有些许的进步,但仍然没有从“严重腐败”一类的国家除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开始先后实行财权分离和分税制改革。财权分离一直被视为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了地方政府很多权力;然而,财权分离的力度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增强同样会产生一定的竞租空间,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目前我国社会公共管理方面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讨财权分离对抑制官员腐败有多大的促进作用,新型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在财权分离政策实施后渐渐形成的,其实施效果也受到了普通大众的关切。自然纳税人与地方政府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式在财权分离制度下产生的,而受托经济责任正是这种关系下特有的产物,也是审计工作存在的必要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审计法》规定,审计监督制度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国策,进一步明确政府审计在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占有的重要地位,并规定除国务院有权设立审计机关以外,各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也同样拥有设立审计机关的权利。那么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审计机关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将各级官员的腐败现象扼杀在摇篮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以规范地方政府工作行为作为基础,稳定中央提出的财权分离制度为目的,是审计机关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其目的是防止地方政府滥用职权,监督那些代理人民群众利益的地方大员不要将本来属于老百姓的公共权力私有化,继而将腐败的念头扼杀。本文以山东省在2010年到2016年,6年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研究政府审计在财权分离制度下对我国反腐败代理的积极作用。以希望获得有用的经验证据。
(二)国内外关于“财权分离制度和腐败”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财权分离制度和腐败”研究现状
现阶段,国外一些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热衷于以本国经济数据作为基础来研究官员腐败与财权分离制度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
(1)负相关关系
Fissman和Gatti利用回归分析法,对世界上57个主权国家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该面板数据主要是参考各个国家风险指南所提供的腐败指数,分析结果为政府分权会降低官员腐败案件的发生,所以而知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如果将立法层作为分权后的变量加以考虑的话,会更加显著提高负相关关系[2]。
众所周知,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有的州有自己的法律,有自己征收税赋的权利。美国学者Dincer研究发现,官员腐败和美国联邦政府下放征收税赋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美国学者Dincer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标尺竞争模型,该模型的组成成分来源于美国一定时期内关于官员贪污且达到联邦政府定罪的相关数据 [3]。
针对经合组织1986年到2010年25年间的经济数据,Oto-Peralías 等研究学者利用回归分析法对其进行缜密分析,得出了公共赤字在财权分离制度下有显著改善。与此同时,在财权分离制度下,公众有很多机会参与其中,对官员腐败行为也有一定的约束和监督 [4]。
美籍华裔学者Hui针对中国1998年到2008年11年间,31个省的真实面板数据,分析研究了财权分离制度下官员腐败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当地方政府具有较强执法能力时,官员腐败受到财权分离的抑制作用更大,当地方政府具有较弱执法能力时,官员腐败受到财权分离的抑制作用变小 [5]。
(2)正相关关系
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继承了大部分苏联武器装备的同时也延续了苏联的政治体制,其中财权分离政策也抑制延续至今。相关研究学者Alexeev 和Habodaszova对其财权分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企图找出俄罗斯国内的官员腐败与财权分离制度存在的关系,最终研究发现企业家在财权分离制度下,向官员行贿这件事变得如鱼得水,随着财权分离制度的进一步增加,企业家与官员之间的灰色利益居然变得合法化了 [6]。
2. 国内关于“财权分离制度和腐败”研究现状
(1)正相关关系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10年后,也就是1994年实行了分税制改革。著名学者陈抗对分税制改革后的地方财政状况就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分税制度施行后,政府财政收支变得愈加的不平等。地方政府在获得了额外收入后,并没有秉持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更将我党的职责——为人民服务抛在脑后,将自身的个人享受主义代替了为人民谋幸福,为企业谋发展的重要使命,而且一部分官员将额外收入通过种种渠道占为己有 [7]。最早开始研究我国财权分离与官员腐败之间关系的学者是吴一平,吴一平对1993年到2001年8年间的各个省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研究,最终得出了我国的腐败问题在财权分离制度下愈来愈恶化 [8]。
(2)负相关关系
对我国1989年到2006年16年间的跨省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的万广华、吴一平教授,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研究现状,发明了一种更加适应我国国情的线性回归方程的分解架构,并将该分解架构应用到了我国1989年到2006年16年间的跨省面板数据的分析研究中,最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1993年到1997年这5年腐败现象和财权分离现象是正相关系,而1998年到2006年这9年间,却成负相关系 [9]。我国著名学者潘春阳对财权分离制度下的政府投资行为大规模扩张带来的腐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财权分离制度下,政府大规模投资行为有一部分已经扭曲,对腐败造成了顺水推舟之势,必须要加以遏制[10]。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
(二)国内外关于“财权分离制度和腐败”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意义 3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5
(一)相关概念界定 5
(二)理论分析 5
(一)模型设计、变量定义与假设 6
(二)样本选择 7
(三)分析方法 7
四、实证结果与结果探讨 8
(一)统计描述 8
(二)关联性的验证 8
(三)预估结果 8
(四)分析结果 9
五、结论与建议 10
(一)结论 10
(二)相关建议 10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腐败问题是世界各国都会出现的问题,而我国腐败问题日益严重。自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新一届的党中央领导对腐败问题展现出了决心和勇气,大量腐败官员纷纷落马,反腐斗争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中国的廉洁指数排名从2011的75,到2014年的100,再到2016年的79,虽然廉洁排名有些许的进步,但仍然没有从“严重腐败”一类的国家除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开始先后实行财权分离和分税制改革。财权分离一直被视为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了地方政府很多权力;然而,财权分离的力度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增强同样会产生一定的竞租空间,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目前我国社会公共管理方面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讨财权分离对抑制官员腐败有多大的促进作用,新型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在财权分离政策实施后渐渐形成的,其实施效果也受到了普通大众的关切。自然纳税人与地方政府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式在财权分离制度下产生的,而受托经济责任正是这种关系下特有的产物,也是审计工作存在的必要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审计法》规定,审计监督制度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国策,进一步明确政府审计在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占有的重要地位,并规定除国务院有权设立审计机关以外,各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也同样拥有设立审计机关的权利。那么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审计机关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将各级官员的腐败现象扼杀在摇篮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以规范地方政府工作行为作为基础,稳定中央提出的财权分离制度为目的,是审计机关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其目的是防止地方政府滥用职权,监督那些代理人民群众利益的地方大员不要将本来属于老百姓的公共权力私有化,继而将腐败的念头扼杀。本文以山东省在2010年到2016年,6年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研究政府审计在财权分离制度下对我国反腐败代理的积极作用。以希望获得有用的经验证据。
(二)国内外关于“财权分离制度和腐败”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财权分离制度和腐败”研究现状
现阶段,国外一些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热衷于以本国经济数据作为基础来研究官员腐败与财权分离制度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
(1)负相关关系
Fissman和Gatti利用回归分析法,对世界上57个主权国家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该面板数据主要是参考各个国家风险指南所提供的腐败指数,分析结果为政府分权会降低官员腐败案件的发生,所以而知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如果将立法层作为分权后的变量加以考虑的话,会更加显著提高负相关关系[2]。
众所周知,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有的州有自己的法律,有自己征收税赋的权利。美国学者Dincer研究发现,官员腐败和美国联邦政府下放征收税赋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美国学者Dincer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标尺竞争模型,该模型的组成成分来源于美国一定时期内关于官员贪污且达到联邦政府定罪的相关数据 [3]。
针对经合组织1986年到2010年25年间的经济数据,Oto-Peralías 等研究学者利用回归分析法对其进行缜密分析,得出了公共赤字在财权分离制度下有显著改善。与此同时,在财权分离制度下,公众有很多机会参与其中,对官员腐败行为也有一定的约束和监督 [4]。
美籍华裔学者Hui针对中国1998年到2008年11年间,31个省的真实面板数据,分析研究了财权分离制度下官员腐败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当地方政府具有较强执法能力时,官员腐败受到财权分离的抑制作用更大,当地方政府具有较弱执法能力时,官员腐败受到财权分离的抑制作用变小 [5]。
(2)正相关关系
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继承了大部分苏联武器装备的同时也延续了苏联的政治体制,其中财权分离政策也抑制延续至今。相关研究学者Alexeev 和Habodaszova对其财权分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企图找出俄罗斯国内的官员腐败与财权分离制度存在的关系,最终研究发现企业家在财权分离制度下,向官员行贿这件事变得如鱼得水,随着财权分离制度的进一步增加,企业家与官员之间的灰色利益居然变得合法化了 [6]。
2. 国内关于“财权分离制度和腐败”研究现状
(1)正相关关系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10年后,也就是1994年实行了分税制改革。著名学者陈抗对分税制改革后的地方财政状况就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分税制度施行后,政府财政收支变得愈加的不平等。地方政府在获得了额外收入后,并没有秉持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更将我党的职责——为人民服务抛在脑后,将自身的个人享受主义代替了为人民谋幸福,为企业谋发展的重要使命,而且一部分官员将额外收入通过种种渠道占为己有 [7]。最早开始研究我国财权分离与官员腐败之间关系的学者是吴一平,吴一平对1993年到2001年8年间的各个省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研究,最终得出了我国的腐败问题在财权分离制度下愈来愈恶化 [8]。
(2)负相关关系
对我国1989年到2006年16年间的跨省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的万广华、吴一平教授,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研究现状,发明了一种更加适应我国国情的线性回归方程的分解架构,并将该分解架构应用到了我国1989年到2006年16年间的跨省面板数据的分析研究中,最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1993年到1997年这5年腐败现象和财权分离现象是正相关系,而1998年到2006年这9年间,却成负相关系 [9]。我国著名学者潘春阳对财权分离制度下的政府投资行为大规模扩张带来的腐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财权分离制度下,政府大规模投资行为有一部分已经扭曲,对腐败造成了顺水推舟之势,必须要加以遏制[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