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附件)
摘 要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还不太高的背景之下,我国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此类研究处于探索时期。然而由于一些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体系的颁发,尤其是相关行业规范的出现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开始建立。政府相关部门所颁发的这些文件都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政府部门初步打算用这些法律法规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进行监督和制约,促进企业的发展。本课题站在企业绩效的方面上,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与企业发展水平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此类研究的研究成果,也能够对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政府颁布相关的法律体系来约束企业行为,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相关行为不是其主动进行的,这种情况会导致企业的执行效果不佳,缺乏工作热情。本课题以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水平影响程度为切入点,力求能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以前人研究成果为经验,本课题深入分析了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发展水平的含义,而且建立了相关的评价标准,而后以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发展水平之间的联系为前提做出本课题的假设,进而对这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解读,在以现实中某企业的发展情况为例进行验证,最终得到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发展趋势的研究结论,针对实例验证来总结出本课题的研究启示。
Key words:Internal control; Company performance; impact目 录
一、 引言 1
二、 文献综述 2
(一) 国外文献 2
(二) 国内文献 2
(三) 文献评价 2
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
四、 实证研究设计 6
(一) 样本与数据来源 6
(二)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6
五、实证分析 8
(一) 描述性统计 8
(二) 相关性分析 8
(三) 多元回归分析 8
六、 结论与建议 10
(一)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 10
(二) 建立统一的、权威的内部控制质量指标体系 11
(三) 建立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11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四) 加强控制活动及监控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一、引言
当前企业发展中内部控制质量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发展点,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水平比较高的话,企业的执行力就会变得很强,该企业就会获得更高的收益,得到更好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实现最初的战略目标。然而由于我国政府颁发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文件,使得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不具备主动性,进而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课题在企业绩效的研究高度上分析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发展水平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并力求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给相关企业提供一些策略上的参考,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水平。
由于上市公司在经营规模、经营特点等方面区别于其它公司,因此一般居于前列,并且将公司经营业绩的治理措施写入章程中,进行制度化、规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司经营业绩的治理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呈正向关系。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讲,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来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不仅能更好地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还能更好的加强企业内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最终实现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经营者的双赢。另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与此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企业还能获得更多的政府财政补贴,进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最后从国家的层面来看,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的稳步发展,也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未来的经济转型有着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国外学者研究内部控制时主要探讨的是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过程、现在发展的状况以及内部审计方面的问题;另外,在委托代理方面,探讨代理关系的成本和公司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此外,通过一些反面的内部控制例子来吸取经验教训;最后,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角度,研究其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后果。
国外相关专业在内部控制质量方面的研究中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获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Bonnie K.Klamm等(2012)研究成果显示,如果企业的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那么这个企业一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管理问题,这会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降低,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Armstrong(2010)的研究成果显示,内部控制质量水平低的企业其发展稳定性都是非常低的,这会造成企业信息的失真,而后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国内文献
张振、李晓庆(2016)对一些董事长职位和总经理职位为一人的企业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发现这类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比一般企业都要低,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的漏洞,甚至极有可能随时被相关部门曝光企业经营中的一些不合规的事务。国内专家在朱传宝(2014)的研究成果中指出,内部控制质量和公司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的联系。李豫湘(2013)指出内部控制质量和公司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企业,其发展情况也越好。张晓岚等(2012)以上海市一些企业的发展数据为例,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信息控制模型,并且实地探究了内部控制质量和公司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的经营水平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一旦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势必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文献评价
世界上其他国家对内部控制理论探索主要是始于20世纪,不仅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也形成了系统的宏观结构。内部控制在实证方面的研究与理论方面快速的发展相比显得非常无力。其主要原因有:对公司信息自愿的发布、公司管理方面的不足及公司信息的发布对公司股价的影响。直到安然事件的发生导致21世纪初《萨班斯法案》的发布,强制要求发布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才使得内部控制在实证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对于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其结果主要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且积极影响是当前趋势,而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是主动发布公司信息的费用较高。
我们国家研究内部控制开始的比较晚,尤其是实际应用方面,在理论以及实证探索上都有很多不足。我国以前在分析内部控制质量时主要从公布公司的管理信息影响公司发展的原因以及在资本市场上引起的反应等几个方面入手;现在内部控制理论也是发展迅猛,并且会越来越好。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本部分主要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契约理论三个视角分析内部控制和公司绩效之间的理论关系。
企业经营者在经营管理自己的企业时,会充分应用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企业经营者掌握着企业资产的控制权和使用权,然而却不具备所有权,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经营关系,经营者是所有者所选定的企业委托人。然而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营目标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所有者希望得到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产生产品委托代理方面的问题。而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都进行了具体有效的职责划分,使得企业中每一个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这样有利于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企业的信息失真概率,避免在企业遇到发展问题时,员工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可见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减轻委托代理问题,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缓解因委托代理问题导致公司绩效的降低,从而提高公司绩效。
信息不对称方面的研究是针对市场上的一些信息情况所进行的相关分析。其含义在个体信息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部分参与者所掌握的信息是另外一些人所未掌握的。这种情况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在资本市场中最为明显。这种问题会导致社会上产生一些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风险问题,这些都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会故意向利益相关者隐瞒真实信息或传递虚假的信息,造成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遭受损失。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有效缓解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其经营利润。
Key words:Internal control; Company performance; impact目 录
一、 引言 1
二、 文献综述 2
(一) 国外文献 2
(二) 国内文献 2
(三) 文献评价 2
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
四、 实证研究设计 6
(一) 样本与数据来源 6
(二)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6
五、实证分析 8
(一) 描述性统计 8
(二) 相关性分析 8
(三) 多元回归分析 8
六、 结论与建议 10
(一)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 10
(二) 建立统一的、权威的内部控制质量指标体系 11
(三) 建立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11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四) 加强控制活动及监控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一、引言
当前企业发展中内部控制质量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发展点,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水平比较高的话,企业的执行力就会变得很强,该企业就会获得更高的收益,得到更好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实现最初的战略目标。然而由于我国政府颁发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文件,使得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不具备主动性,进而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课题在企业绩效的研究高度上分析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发展水平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并力求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给相关企业提供一些策略上的参考,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水平。
由于上市公司在经营规模、经营特点等方面区别于其它公司,因此一般居于前列,并且将公司经营业绩的治理措施写入章程中,进行制度化、规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司经营业绩的治理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呈正向关系。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讲,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来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不仅能更好地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还能更好的加强企业内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最终实现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经营者的双赢。另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与此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企业还能获得更多的政府财政补贴,进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最后从国家的层面来看,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的稳步发展,也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未来的经济转型有着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国外学者研究内部控制时主要探讨的是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过程、现在发展的状况以及内部审计方面的问题;另外,在委托代理方面,探讨代理关系的成本和公司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此外,通过一些反面的内部控制例子来吸取经验教训;最后,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角度,研究其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后果。
国外相关专业在内部控制质量方面的研究中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获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Bonnie K.Klamm等(2012)研究成果显示,如果企业的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那么这个企业一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管理问题,这会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降低,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Armstrong(2010)的研究成果显示,内部控制质量水平低的企业其发展稳定性都是非常低的,这会造成企业信息的失真,而后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国内文献
张振、李晓庆(2016)对一些董事长职位和总经理职位为一人的企业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发现这类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比一般企业都要低,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的漏洞,甚至极有可能随时被相关部门曝光企业经营中的一些不合规的事务。国内专家在朱传宝(2014)的研究成果中指出,内部控制质量和公司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的联系。李豫湘(2013)指出内部控制质量和公司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企业,其发展情况也越好。张晓岚等(2012)以上海市一些企业的发展数据为例,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信息控制模型,并且实地探究了内部控制质量和公司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的经营水平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一旦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势必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文献评价
世界上其他国家对内部控制理论探索主要是始于20世纪,不仅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也形成了系统的宏观结构。内部控制在实证方面的研究与理论方面快速的发展相比显得非常无力。其主要原因有:对公司信息自愿的发布、公司管理方面的不足及公司信息的发布对公司股价的影响。直到安然事件的发生导致21世纪初《萨班斯法案》的发布,强制要求发布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才使得内部控制在实证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对于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其结果主要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且积极影响是当前趋势,而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是主动发布公司信息的费用较高。
我们国家研究内部控制开始的比较晚,尤其是实际应用方面,在理论以及实证探索上都有很多不足。我国以前在分析内部控制质量时主要从公布公司的管理信息影响公司发展的原因以及在资本市场上引起的反应等几个方面入手;现在内部控制理论也是发展迅猛,并且会越来越好。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本部分主要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契约理论三个视角分析内部控制和公司绩效之间的理论关系。
企业经营者在经营管理自己的企业时,会充分应用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企业经营者掌握着企业资产的控制权和使用权,然而却不具备所有权,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经营关系,经营者是所有者所选定的企业委托人。然而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营目标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所有者希望得到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产生产品委托代理方面的问题。而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都进行了具体有效的职责划分,使得企业中每一个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这样有利于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企业的信息失真概率,避免在企业遇到发展问题时,员工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可见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减轻委托代理问题,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缓解因委托代理问题导致公司绩效的降低,从而提高公司绩效。
信息不对称方面的研究是针对市场上的一些信息情况所进行的相关分析。其含义在个体信息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部分参与者所掌握的信息是另外一些人所未掌握的。这种情况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在资本市场中最为明显。这种问题会导致社会上产生一些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风险问题,这些都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会故意向利益相关者隐瞒真实信息或传递虚假的信息,造成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遭受损失。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有效缓解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其经营利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