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制造业质量成本控制分析以华为手机公司为例(附件)
摘 要自工业革命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科技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较快的步入智能化信息时代。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使用工具,市场需求量比较大。同时手机制造企业也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必须以质量成本控制为重心,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机的制造成本,以便提高手机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以华为手机公司为例,分析手机制造业质量成本控制措施。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 1
1.3 研究的意义 1
1.4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4.1 国外研究现状 2
1.4.2 国内研究现状 2
2质量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
2.1 质量成本控制的概念 4
2.2 质量成本控制的构成 4
2.3 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 5
3华为手机公司现行质量成本控制
3.1 华为手机公司概况 6
3.2 华为手机公司的现行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6
3.3 质量成本控制效果分析 7
4华为手机公司质量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4.1 管理人员不重视质量成本控制 9
4.2 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 9
4.3 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和内容僵化 10
4.4 忽视产品售后和设计的质量成本管理 10
5改善华为手机公司质量成本控制的意见及对策
5.1 强化管理层的质量成本控制认知 12
5.2 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12
5.2.1 建立完善的控制管理体系 12
5.2.2 完善企业各种规章制度 12
5.2.3 加强企业考核、监督以及制约的机制 13
5.3 加快成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13
5.4 加强以顾客为导向的产品质量成本思想的应用 13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高速发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经济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手机制造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依靠质量。质量与效益的有效统一,才能使企业在生产运营中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即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是质量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依据行业自身的性质、特点等,企业要进行质量成本的预算、实施、分析等工作,就必须设计一套有效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手机制造业要想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不增加或降低成本,就必须要做到将质量与成本有机的结合,做好质量成本控制问题。为了让华为公司和很多像其的手机制造业今后能够更好的发展,本文将对如何应对并解决当下企业存在的质量成本控制问题做以研究。
1.2 研究的目的
本文以华为手机公司质量成本控制现状为起点,介绍其选择质量成本控制体系的依据和方法。通过对华为手机公司质量成本目标进行研究,对公司当前质量成本控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背景,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探讨我国手机制造业在质量成本控制选择上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我国手机制造业在质量成本控制提供改进意见。
1.3 研究的意义
质量成本控制是企业工作的重心,研究手机制造业的质量成本控制问题可以提高企业成本控制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企业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具有指导意义,手机制造行业能够从中获取学习理论方法的方向,使得手机制造业和处于发展期的中小型企业能够得到借鉴和学习,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实现利润最大化,再者,对手机制造业质量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可以提供我国手机业的优质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质量成本控制作为一项综合性工作,在这过程中,通过成员间协调行动积极配合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通过质量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质量成本控制,能够有效的增强企业在市场的应变能力,促进企业发展。
1.4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V.Feigenbaum 在20世纪50年代初通用电气公司任职期间,向公司最高领导层提交的一份质量成本报告中提出了质量成本这一概念。该报告指出,企业的质量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控制成本与控制失效成本。美国质量管理协会也对质量成本进行了定义,他指出:“质量成本是指对达到或达不到与产品或服务质量要求有关的费用的具体度量,这些质量要求可以由公司或公司与顾客签订的合同,或由社会具体规定,其中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费用和质量损失成本”。英国标准协会提出质量成本是为保证质量所花的费用与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损失的两者之和:同时又将质量成本进一步细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这些质量成本的定义表明了企业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收益领域[1]。
Jon.R.Miller和JohnS.Morris 在21世纪第一次提出新的最优质量成本确定理论,该理论质疑了传统的“最适宜质量成本”提出了新的最优质量成本确定范围。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如何进行质量成本控制没有进行具体规定,但建立和完善质量成本体系,可以有效的减少质量成本,借助质量成本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其有效性[2]。
1.4.2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1984)开始通过连续召开研讨会的方式集中精力专门研究质量成本,并翻译了《质量成本指南》这本书对我国认识并如何在实际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国家标准GB6583.1(1986)中把质量成本定义为“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它包括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其直接对质量成本控制做出了初步的体系指导。
王培欣(2006)在研究质量成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管理、数学等分析方法与思维,对成本曲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并优化了质量成本曲线模型。此外,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对传统的质量成本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它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去考虑质量成本问题[3]。
通过上述对质量成本的研究,可以了解质量成本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方面有两种明显的倾向,一种是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产品质量,另一种是片面追求高质量不惜成本,不讲效益脱离了实际需求。因此,在我国,全面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尚需努力,但不可否认,在我国,质量成本控制有着更广阔的运用前景。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 1
1.3 研究的意义 1
1.4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4.1 国外研究现状 2
1.4.2 国内研究现状 2
2质量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
2.1 质量成本控制的概念 4
2.2 质量成本控制的构成 4
2.3 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 5
3华为手机公司现行质量成本控制
3.1 华为手机公司概况 6
3.2 华为手机公司的现行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6
3.3 质量成本控制效果分析 7
4华为手机公司质量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4.1 管理人员不重视质量成本控制 9
4.2 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 9
4.3 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和内容僵化 10
4.4 忽视产品售后和设计的质量成本管理 10
5改善华为手机公司质量成本控制的意见及对策
5.1 强化管理层的质量成本控制认知 12
5.2 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12
5.2.1 建立完善的控制管理体系 12
5.2.2 完善企业各种规章制度 12
5.2.3 加强企业考核、监督以及制约的机制 13
5.3 加快成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13
5.4 加强以顾客为导向的产品质量成本思想的应用 13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高速发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经济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手机制造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依靠质量。质量与效益的有效统一,才能使企业在生产运营中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即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是质量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依据行业自身的性质、特点等,企业要进行质量成本的预算、实施、分析等工作,就必须设计一套有效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手机制造业要想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不增加或降低成本,就必须要做到将质量与成本有机的结合,做好质量成本控制问题。为了让华为公司和很多像其的手机制造业今后能够更好的发展,本文将对如何应对并解决当下企业存在的质量成本控制问题做以研究。
1.2 研究的目的
本文以华为手机公司质量成本控制现状为起点,介绍其选择质量成本控制体系的依据和方法。通过对华为手机公司质量成本目标进行研究,对公司当前质量成本控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背景,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探讨我国手机制造业在质量成本控制选择上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我国手机制造业在质量成本控制提供改进意见。
1.3 研究的意义
质量成本控制是企业工作的重心,研究手机制造业的质量成本控制问题可以提高企业成本控制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企业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具有指导意义,手机制造行业能够从中获取学习理论方法的方向,使得手机制造业和处于发展期的中小型企业能够得到借鉴和学习,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实现利润最大化,再者,对手机制造业质量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可以提供我国手机业的优质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质量成本控制作为一项综合性工作,在这过程中,通过成员间协调行动积极配合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通过质量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质量成本控制,能够有效的增强企业在市场的应变能力,促进企业发展。
1.4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V.Feigenbaum 在20世纪50年代初通用电气公司任职期间,向公司最高领导层提交的一份质量成本报告中提出了质量成本这一概念。该报告指出,企业的质量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控制成本与控制失效成本。美国质量管理协会也对质量成本进行了定义,他指出:“质量成本是指对达到或达不到与产品或服务质量要求有关的费用的具体度量,这些质量要求可以由公司或公司与顾客签订的合同,或由社会具体规定,其中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费用和质量损失成本”。英国标准协会提出质量成本是为保证质量所花的费用与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损失的两者之和:同时又将质量成本进一步细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这些质量成本的定义表明了企业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收益领域[1]。
Jon.R.Miller和JohnS.Morris 在21世纪第一次提出新的最优质量成本确定理论,该理论质疑了传统的“最适宜质量成本”提出了新的最优质量成本确定范围。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如何进行质量成本控制没有进行具体规定,但建立和完善质量成本体系,可以有效的减少质量成本,借助质量成本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其有效性[2]。
1.4.2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1984)开始通过连续召开研讨会的方式集中精力专门研究质量成本,并翻译了《质量成本指南》这本书对我国认识并如何在实际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国家标准GB6583.1(1986)中把质量成本定义为“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它包括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其直接对质量成本控制做出了初步的体系指导。
王培欣(2006)在研究质量成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管理、数学等分析方法与思维,对成本曲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并优化了质量成本曲线模型。此外,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对传统的质量成本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它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去考虑质量成本问题[3]。
通过上述对质量成本的研究,可以了解质量成本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方面有两种明显的倾向,一种是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产品质量,另一种是片面追求高质量不惜成本,不讲效益脱离了实际需求。因此,在我国,全面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尚需努力,但不可否认,在我国,质量成本控制有着更广阔的运用前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