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食品行业为例
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食品行业为例[20191209191953]
摘 要
近几年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经济水平都有了稳步提高,一切都发展的如此迅猛,但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和谐,并逐渐蔓延,成为全球都开始重视的突出问题。放眼望去,自进入21世纪,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虽然有关部门一再加大力度对这种事情进行处罚,但是丝毫没有使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事实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管理不仅仅要从国家食品安全检测监督部门进行严格审查,另一方面也需要食品企业从自身进行调整,不再作出这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也就要求食品行业企业要严格树立企业的诚信,也只有以信用标准为依托,才能保证食品产出安全。本文主要从企业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入手,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由于食品行业出现信用缺失,进一步探讨其内部信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最终结合文献和西方国家食品企业对食品安全把控管理的成功经验给出相关建议,希望能为食品企业信用管理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并对未来实践有所帮助。
摘 要 III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食品企业信用管理问题建议
目录
Abstract IV
1、绪 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3研究方法 2
1.4文献综述 2
2、企业信用管理概述 4
2.1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分析 4
2.1.1企业信用管理定义 4
2.1.2企业信用管理内容 4
2.2食品企业信用管理意义 4
2.2.1食品企业立足的基石 4
2.2.2有利于被消费者接受 4
2.2.3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5
3、食品行业中企业信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6
3.1食品企业信用管理现状 6
3.2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7
3.2.1国家缺乏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 7
3.2.2企业失信成本过低 8
3.2.3企业内部信管水平较低 9
3.3信用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9
3.3.1国家相应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低 9
3.3.2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判别不易 10
3.3.3企业管理者易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10
4、完善食品行业企业信用管理建议及措施 12
4.1政府要加快建设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健全食品监督制度 12
4.2 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13
4.3加强对社会的食品安全道德教育 14
4.4企业优化生产方式 15
4.5加快员工诚信管理体系培训 15
5、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绪 论
1.1研究背景
从现代化企业角度上看,随着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稳步上升,企业发展也迎来了春天,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发展,部分企业为获得更多更大自身利益,无视国家和国人利益,再生产发展中作出了一些危害社会稳定发展的行为,归根到底就是企业缺少信用管理体系原因,缺少诚信和责任,因此本文将会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制度角度上分析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对企业和社会未来发展有所帮助和借鉴,具体的将以食品行业为例,仔细分析食品行业内企业出现的信用管理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吃文化”在我国一直都是备受人们推崇的一种文化习惯,对它的重视程度也是其他行业不能够比拟的行为,但是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频出,已经危害到了民众和国家的财产利益。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开始被归结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监管上,但随着国家监管力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断,让人们知道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食品企业自身上,主要是由于他们缺少社会责任心,缺少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致使在食品生产问题中出现了一系列违背原则的情况出现。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放在食品行业中企业信用制度建立健全上。
信用在当代是分量相当重的一个词,说它重于泰山也不过分,在企业发展的长流中,信用从无到有,由轻转重,它见证了一个个的成功,也站在了无数个辉煌已成过去式的企业的背后。信用不仅是企业自身品牌文化象征,也是一个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已经不满足于最基本的温饱,而逐渐地走向了更高层次的台阶上,对于此,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但反观现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出,这背后的企业信用经得起推敲吗?对于食品企业,缺少了信用,消费者不为产品买单,企业必然会步入黄昏。
现代市场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而不是为经济利益最大化奋不顾身,树立“信用就是市场”、“信用就是效益”的企业价值观。本文的研究目的也在于此,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使企业重视信用制度建立和完善,树立更加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制定发展战略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比重,坚决不能做出危害国人和国家的违法行为。希望对本文的研究能加快部分出现问题企业加快建立信用制度,争取企业发展整合最优,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者的有机结合。
1.3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参考法、案例分析法,同时借鉴西方国家企业在此方面成功经验,共同分析我国食品行业中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原因,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希望食品企业能够对诚信道德认识提升上去,重新审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信行为,及时改正,以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为战略,为构筑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1.4文献综述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学术界对于食品安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我们有必要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来提高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使得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在收到政府和学术界日益关注的同时,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提高食品企业的信用。为了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有不少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主要是对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著作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为现在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个可靠地解决方案,为今后的食品安全管理和食品企业信用提升做一个最好的指导意义,还为今后学术界的研究在方向上和重点上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研究企业信用与食品安全的相关文献,从逻辑上确立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如果一个食品企业具有良好的信用,人们为了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成本价,用一种理性的思维就自然而然的会去选择这家食品企业。在国内外早就开始了就食品安全的研究,只是国内的研究成果不如国外的研究成果成熟,在国内的食品安全领域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在食品安全规制研究中,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以对欧美国家的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借鉴为主要集中点,缺少对本国的政府制度分析和对食品企业的成本收益分析,没有在深层次的研究中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质量的信息和食品供给者提供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由于食品供给者的本身的道德素质当然也有一定的机器方面的原因,这就要求食品企业提高对信用管理制度的要求,重视国家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组织生产和经营。使得生产者获得的信息能够真实可靠的提供给消费者,还给消费者一个放心安全的食品,同时对于食品企业的信用提升也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国内学者在研究食品供应链管理问题中,建立一个简化的食品质量安全契约模型。主要是负责食品供给链的纵向契约和所有权实施一体化原则。在加强食品企业自身管理体系的同时,也要注重分析食品企业员工的心理。在食品企业员工的观念和安全意识上做出一部分不可或缺的投资,也是保证食品安全质量的一个措施。食品企业要想在行业上立足,站的更稳,不能把眼光局限于短期的利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内部信用体系必须加以完善,同时可以把消费者问责机制引入进来,加强社会监督,形成一种合理的企业和社会责任分摊及收益分配共同完善的机制。
2、企业信用管理概述
2.1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分析
2.1.1企业信用管理定义
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指对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制定科学的预测,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避免出现因为赊销来带的风险,提升赊销的成功效率。它主要由四个要件构成:顾客信息总结、审计监督评价、债券维护以及应收账款收缴工作。
2.1.2企业信用管理内容
针对于食品行业,企业信用管理内容在四个要件中以顾客信息总结、审计监督评价最为重要。在这个行业里,企业最注重的就是信誉,信用管理管的就是企业能不能对自己生产商品的安全性进行义务保障,以及能不能对自己产品的安全性负责到底。
2.2食品企业信用管理意义
2.2.1食品企业立足的基石
信用管理体系在行业中是一个具有相当高地位的管理内容,应该是每一个食品企业在企业内部最为基础性的管理制度,对于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然后着手制定。具体可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或顾客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对信息失事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为要进行处罚,规范资信公司,防治其提供不真实的评级。食品企业对信用的重视应该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这关乎于人们生活,一旦出现差错影响着的就是健康,危害的会是最真贵的生命。
2.2.2有利于被消费者接受
对食品企业来说信用管理体系建立是一个客观、真实、技术等综合管理非常强的工作,这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尤为重要。在保证企业自形象的同时,做好面向市场的产品,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舒心。在与其他企业产品竞争时,信用也是消费者会考虑的指标之一,没有问题的食品会广受消费者欢迎是不争的事实。
2.2.3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作为信用来说,尽管看不见摸不到,是一种看似虚拟的东西,但是企业应该对“信用”更加重视,将其看做企业发展中的无形资产,在发展中依托“信用”发展企业文化和品牌效应,提升企业社会影响力才能带来更多客源,进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食品企业一旦有了口碑,有了信誉,加上一定的推广,发展的脚步会逐步加快。
3、食品行业中企业信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3.1食品企业信用管理现状
当前食品企业信用普遍存在严重问题,食品安全事件越发频繁出现,食品安全成为了网络上点击率相当高的一个词。近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总数也是逐年递增: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数量 5 6 18 24 32
特别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使中国美食再次走进世界视野,各样美食,在人们面前不断呈现,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对美食的消费,但是随着不断爆发的食品危机,又将这种巨大的商机打压下去,影响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商家的资本利益不断扩张,由于食品行业的管理者无法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只单纯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出现了严重的道德缺失,致使其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心态发展变化,进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另外由于我国相关检查部门管理力度不足,法律略有空白,也给一些不良商家可乘之机,生产一些不合格、不安全的产品并进入市场。
根据《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7成受访者表示缺乏安全感,这从侧面表明行业中有很大部分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意识上很薄弱,缺乏相应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再结合一些屡上头条的食品新闻,比如用老鼠肉冒充羊肉、人造鱼翅、屡次发生的“奶粉有毒”事件,不难看出在强烈打击之下依然不乏有不法商贩继续为扩大经济利益收入作出危害社会行为,由此可看出其企业信用严重缺失,缺少社会责任感,唯利是图行为严重。从目前已经掌握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后相关企业的经营运作,可以看出在生产经营中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内部普遍法律意识淡漠、缺少社会责任心、诚信文化建立不足,而在如此多情况出现后又能够钻法律和监督上出现的空子,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食品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出现的岔子。
随着各类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连续发生,国民内心对食品行业信任程度不再。
追究原因,相当多数的企业在信用管理上仍处于入门阶段,在面对客户的利益时,只看到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利益背后的信用等级。虽然有些企业建立了一定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但并不完善,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确,致使许多企业信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不健全,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时刻保证食品的安全性,缺乏有效的检测,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两个例子。
2013年的多美滋奶粉事件,3个批号由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肉毒杆菌,这些奶粉分别是面向于0~6个月婴儿、6~12个月婴儿。更为可怕的是,问题奶粉已用于奶粉生产的有105.45吨,制成成品664.118吨,流入国内市场的成品多达420.188吨,没有出售的也占到了306.364吨。在问题曝光后,质检部门迅速地封存了问题奶粉的原料、成品,并要求多美滋立即开展召回程序,采取相应措施。这个事件让人们又想起了2008年的三鹿,仿佛三聚氰胺再一次到了民众的面前。这又一次造成了人心惶惶、又一次拷问着企业的信用。
摘 要
近几年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经济水平都有了稳步提高,一切都发展的如此迅猛,但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和谐,并逐渐蔓延,成为全球都开始重视的突出问题。放眼望去,自进入21世纪,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虽然有关部门一再加大力度对这种事情进行处罚,但是丝毫没有使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事实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管理不仅仅要从国家食品安全检测监督部门进行严格审查,另一方面也需要食品企业从自身进行调整,不再作出这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也就要求食品行业企业要严格树立企业的诚信,也只有以信用标准为依托,才能保证食品产出安全。本文主要从企业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入手,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由于食品行业出现信用缺失,进一步探讨其内部信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最终结合文献和西方国家食品企业对食品安全把控管理的成功经验给出相关建议,希望能为食品企业信用管理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并对未来实践有所帮助。
摘 要 III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食品企业信用管理问题建议
目录
Abstract IV
1、绪 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3研究方法 2
1.4文献综述 2
2、企业信用管理概述 4
2.1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分析 4
2.1.1企业信用管理定义 4
2.1.2企业信用管理内容 4
2.2食品企业信用管理意义 4
2.2.1食品企业立足的基石 4
2.2.2有利于被消费者接受 4
2.2.3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5
3、食品行业中企业信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6
3.1食品企业信用管理现状 6
3.2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7
3.2.1国家缺乏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 7
3.2.2企业失信成本过低 8
3.2.3企业内部信管水平较低 9
3.3信用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9
3.3.1国家相应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低 9
3.3.2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判别不易 10
3.3.3企业管理者易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10
4、完善食品行业企业信用管理建议及措施 12
4.1政府要加快建设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健全食品监督制度 12
4.2 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13
4.3加强对社会的食品安全道德教育 14
4.4企业优化生产方式 15
4.5加快员工诚信管理体系培训 15
5、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绪 论
1.1研究背景
从现代化企业角度上看,随着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稳步上升,企业发展也迎来了春天,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发展,部分企业为获得更多更大自身利益,无视国家和国人利益,再生产发展中作出了一些危害社会稳定发展的行为,归根到底就是企业缺少信用管理体系原因,缺少诚信和责任,因此本文将会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制度角度上分析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对企业和社会未来发展有所帮助和借鉴,具体的将以食品行业为例,仔细分析食品行业内企业出现的信用管理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吃文化”在我国一直都是备受人们推崇的一种文化习惯,对它的重视程度也是其他行业不能够比拟的行为,但是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频出,已经危害到了民众和国家的财产利益。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开始被归结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监管上,但随着国家监管力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断,让人们知道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食品企业自身上,主要是由于他们缺少社会责任心,缺少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致使在食品生产问题中出现了一系列违背原则的情况出现。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放在食品行业中企业信用制度建立健全上。
信用在当代是分量相当重的一个词,说它重于泰山也不过分,在企业发展的长流中,信用从无到有,由轻转重,它见证了一个个的成功,也站在了无数个辉煌已成过去式的企业的背后。信用不仅是企业自身品牌文化象征,也是一个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已经不满足于最基本的温饱,而逐渐地走向了更高层次的台阶上,对于此,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但反观现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出,这背后的企业信用经得起推敲吗?对于食品企业,缺少了信用,消费者不为产品买单,企业必然会步入黄昏。
现代市场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而不是为经济利益最大化奋不顾身,树立“信用就是市场”、“信用就是效益”的企业价值观。本文的研究目的也在于此,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使企业重视信用制度建立和完善,树立更加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制定发展战略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比重,坚决不能做出危害国人和国家的违法行为。希望对本文的研究能加快部分出现问题企业加快建立信用制度,争取企业发展整合最优,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者的有机结合。
1.3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参考法、案例分析法,同时借鉴西方国家企业在此方面成功经验,共同分析我国食品行业中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原因,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希望食品企业能够对诚信道德认识提升上去,重新审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信行为,及时改正,以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为战略,为构筑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1.4文献综述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学术界对于食品安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我们有必要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来提高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使得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在收到政府和学术界日益关注的同时,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提高食品企业的信用。为了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有不少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主要是对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著作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为现在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个可靠地解决方案,为今后的食品安全管理和食品企业信用提升做一个最好的指导意义,还为今后学术界的研究在方向上和重点上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研究企业信用与食品安全的相关文献,从逻辑上确立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如果一个食品企业具有良好的信用,人们为了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成本价,用一种理性的思维就自然而然的会去选择这家食品企业。在国内外早就开始了就食品安全的研究,只是国内的研究成果不如国外的研究成果成熟,在国内的食品安全领域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在食品安全规制研究中,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以对欧美国家的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借鉴为主要集中点,缺少对本国的政府制度分析和对食品企业的成本收益分析,没有在深层次的研究中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质量的信息和食品供给者提供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由于食品供给者的本身的道德素质当然也有一定的机器方面的原因,这就要求食品企业提高对信用管理制度的要求,重视国家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组织生产和经营。使得生产者获得的信息能够真实可靠的提供给消费者,还给消费者一个放心安全的食品,同时对于食品企业的信用提升也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国内学者在研究食品供应链管理问题中,建立一个简化的食品质量安全契约模型。主要是负责食品供给链的纵向契约和所有权实施一体化原则。在加强食品企业自身管理体系的同时,也要注重分析食品企业员工的心理。在食品企业员工的观念和安全意识上做出一部分不可或缺的投资,也是保证食品安全质量的一个措施。食品企业要想在行业上立足,站的更稳,不能把眼光局限于短期的利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内部信用体系必须加以完善,同时可以把消费者问责机制引入进来,加强社会监督,形成一种合理的企业和社会责任分摊及收益分配共同完善的机制。
2、企业信用管理概述
2.1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分析
2.1.1企业信用管理定义
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指对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制定科学的预测,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避免出现因为赊销来带的风险,提升赊销的成功效率。它主要由四个要件构成:顾客信息总结、审计监督评价、债券维护以及应收账款收缴工作。
2.1.2企业信用管理内容
针对于食品行业,企业信用管理内容在四个要件中以顾客信息总结、审计监督评价最为重要。在这个行业里,企业最注重的就是信誉,信用管理管的就是企业能不能对自己生产商品的安全性进行义务保障,以及能不能对自己产品的安全性负责到底。
2.2食品企业信用管理意义
2.2.1食品企业立足的基石
信用管理体系在行业中是一个具有相当高地位的管理内容,应该是每一个食品企业在企业内部最为基础性的管理制度,对于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然后着手制定。具体可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或顾客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对信息失事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为要进行处罚,规范资信公司,防治其提供不真实的评级。食品企业对信用的重视应该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这关乎于人们生活,一旦出现差错影响着的就是健康,危害的会是最真贵的生命。
2.2.2有利于被消费者接受
对食品企业来说信用管理体系建立是一个客观、真实、技术等综合管理非常强的工作,这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尤为重要。在保证企业自形象的同时,做好面向市场的产品,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舒心。在与其他企业产品竞争时,信用也是消费者会考虑的指标之一,没有问题的食品会广受消费者欢迎是不争的事实。
2.2.3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作为信用来说,尽管看不见摸不到,是一种看似虚拟的东西,但是企业应该对“信用”更加重视,将其看做企业发展中的无形资产,在发展中依托“信用”发展企业文化和品牌效应,提升企业社会影响力才能带来更多客源,进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食品企业一旦有了口碑,有了信誉,加上一定的推广,发展的脚步会逐步加快。
3、食品行业中企业信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3.1食品企业信用管理现状
当前食品企业信用普遍存在严重问题,食品安全事件越发频繁出现,食品安全成为了网络上点击率相当高的一个词。近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总数也是逐年递增: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数量 5 6 18 24 32
特别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使中国美食再次走进世界视野,各样美食,在人们面前不断呈现,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对美食的消费,但是随着不断爆发的食品危机,又将这种巨大的商机打压下去,影响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商家的资本利益不断扩张,由于食品行业的管理者无法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只单纯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出现了严重的道德缺失,致使其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心态发展变化,进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另外由于我国相关检查部门管理力度不足,法律略有空白,也给一些不良商家可乘之机,生产一些不合格、不安全的产品并进入市场。
根据《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7成受访者表示缺乏安全感,这从侧面表明行业中有很大部分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意识上很薄弱,缺乏相应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再结合一些屡上头条的食品新闻,比如用老鼠肉冒充羊肉、人造鱼翅、屡次发生的“奶粉有毒”事件,不难看出在强烈打击之下依然不乏有不法商贩继续为扩大经济利益收入作出危害社会行为,由此可看出其企业信用严重缺失,缺少社会责任感,唯利是图行为严重。从目前已经掌握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后相关企业的经营运作,可以看出在生产经营中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内部普遍法律意识淡漠、缺少社会责任心、诚信文化建立不足,而在如此多情况出现后又能够钻法律和监督上出现的空子,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食品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出现的岔子。
随着各类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连续发生,国民内心对食品行业信任程度不再。
追究原因,相当多数的企业在信用管理上仍处于入门阶段,在面对客户的利益时,只看到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利益背后的信用等级。虽然有些企业建立了一定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但并不完善,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确,致使许多企业信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不健全,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时刻保证食品的安全性,缺乏有效的检测,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两个例子。
2013年的多美滋奶粉事件,3个批号由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肉毒杆菌,这些奶粉分别是面向于0~6个月婴儿、6~12个月婴儿。更为可怕的是,问题奶粉已用于奶粉生产的有105.45吨,制成成品664.118吨,流入国内市场的成品多达420.188吨,没有出售的也占到了306.364吨。在问题曝光后,质检部门迅速地封存了问题奶粉的原料、成品,并要求多美滋立即开展召回程序,采取相应措施。这个事件让人们又想起了2008年的三鹿,仿佛三聚氰胺再一次到了民众的面前。这又一次造成了人心惶惶、又一次拷问着企业的信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