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苏宁电器业绩影响的研究专业(附件)【字数:12064】

摘 要摘 要股权激励被认为是上市公司提升公司业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西方,股权激励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发展,然而在中国,自2005年起才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相关股权激励作用于业绩的研究也不深入。本文首先阐述股权激励和业绩的相关理论,然后运用案例分析法介绍苏宁电器股权激励方案背景与内容,从而对业绩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了受外部宏观经济影响,苏宁电器股权激励方案对业绩无显著影响的结论,最后对完善苏宁电器股权激励方案提出了建议。本文对于扩充研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对业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关键字苏宁电器;股权激励;公司业绩
Keywords:Suning Appliance ; Equity Incentive ; Company Performance 目录
0 引言 1
1 股权激励及公司业绩相关理论 1
1.1股权激励相关理论综述 1
1.2 公司业绩评价常见方法 2
2 苏宁电器股权激励方案背景及内容 4
2.1 苏宁电器公司简介 4
2.2 苏宁电器股权激励方案实施背景 5
2.3 苏宁电器股权激励方案内容 6
3 苏宁电器股权激励方案对业绩影响的分析 8
3.1 财务指标分析 8
3.2 苏宁电器股权激励方案对业绩影响的总体评价 12
4 影响苏宁电器股权激励方案效果的因素分析 12
4.1 影响苏宁电器股权激励方案效果的外部因素 13
4.2 影响苏宁电器股权激励方案效果的内部因素 13
5对完善苏宁电器股权激励方案的建议 14
5.1 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14
5.2 优化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14
5.3 完善股权激励机制 15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股权激励对苏宁电器业绩影响的研究
0 引言
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使得各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上市公司为了长远发展和激励人才,提升公司业绩,以股票期权等为形式的股权激励机制应运而生,成为了上市公司的重要手段之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旨在让公司有着长远的发展,股权激励机制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管理者一定的股票,使其能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国内股权激励模式起步较晚,自2005年才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由于缺乏经验或只是照搬外国企业经验,没有从自身出发实事求是,国内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效果不太理想。作为民营企业,苏宁短短十几年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领导者,并在深市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早在2007年初苏宁就计划实行首次股权激励,激励对象包括董事孙为民在内的17位高管及其他骨干。2008年7月29日,苏宁电器公告对方案进行了修改,激励对象扩大到了55人。但2008年底,苏宁电器最终决定终止上述计划。2010年苏宁电器重开股权激励计划,本文通过对苏宁电器20112015年股权激励方案对业绩的影响进行分析,意在探究模式,总结经验,相信对旨在提升业绩的其他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股权激励及公司业绩相关理论
1.1股权激励相关理论综述
1.1.1 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
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指给予经营管理者一定的公司股权,使他们成为股东,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权利,从而达到使他们的行为服务于公司自身发展的目标[1]。
目前为止,股权激励的常见模式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和混合模式等。股票期权是指公司给予管理层购买未来特定日期内一定数量的公司股份的选择权。拥有这种权利的企业经理人可以按照特定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份,经理人拥有购买和不购买股票的权利。股票期权是公司给予经理人一种特殊的激励报酬,但取得这项报酬依赖于经理人的通过努力实现企业激励目标[2]。股票增值权是指公司授予经营者的一种权利,如果经营者努力经营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公司股票价格上升或业绩上升,经营者就可以按一定比例获得这种由股价上涨或业绩提升所带来的收益,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二级市场股价之间的差价或净值产的增值,行权后由公司支付现金、股票或现金与股票的组合[3]。限制性股票,预先授予被激励者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但对股票的来源、抛售等作出限制,只有完成特定目标后,他们才可抛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如果目标没有实现,公司可能会收回股票或按照出售出的价格进行回购[4]。
1.1.2 股权激励的发展
股权激励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它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因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西方国家上市企业纷纷效仿实施。有关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中国,2005年12月31日,我国证监会颁布的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设计提供了政策指引,许多上市公司顺势推出股权激励;2006年1月修订的《公司法》和《证券法》,2006年实施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及于2016年7月13日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也为股权激励创造了法律上的执行依据[5]。
1.2 公司业绩评价常见方法
1.2.1经济增加值(EVA)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指一定时期的企业税后经营净利润与投入成本的资金成本的差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利润。一般情况下,EVA代表税后净利润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资本总额乘积的差额。如果企业的EVA值为正数,则表明企业发生此项经济业务所创造的利润高于为实现此项经济业务所支付出的成本;相反,如果企业的EVA值为负数,则表明企业的经济利润为负数,企业价值,以及股东财富在减少,企业应该慎重考虑该项经济业务是否值得企业去投资实施[6]。
EVA指标的优点是将股权资本成本纳入业绩评价体系,克服了传统会计指标忽略资本成本的缺陷,能够真实反映企业业绩;第一次在业绩评价方法中涉及风险问题。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针对不同风险的资产,采用不同的资本成本。EVA指标虽然想对传统利润指标有很大进步,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它无法摆脱财务指标所固有的缺陷——短期导向,体现在两个方面:a.EVA 强调现实结果,使得管理者不愿意投资于创造性新产品或研发新技术;b.它主要以股东价值为导向的,无法有效的反映顾客、雇员、供应上等利益相关者对促进企业未来绩效的重要作用,在提高EVA的同时可能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最终破坏企业长期价值。(2)计算EVA时调整程序较复杂,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3)该方法虽然通过对GAAP的调整,克服了以往评价体系过分依赖财务会计体系的缺陷,但它没有解决过分局限于财务指标而忽视非财务指标的问题,仍是财务导向的[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18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