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附件)

摘 要进入21世纪,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网购成为主流,但与之相对应的我国的物流业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物流成本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缺失合理的预算机制、缺乏物流成本控制的监督机制、缺乏合理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等,亟待进一步完善。文章通过将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与价值分析和物流成本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方面研究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物流成本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使企业能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对申通物流公司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申通物流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从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出发,引导各部门和人员积极为企业谋利,从而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期达到提高申通物流经济效益的目的,使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中存有一席之地。此外,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分析企业成本在事先、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的全过程进行阐述,找出控制成本的相关因素,从而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企业效益的取得和企业的持续、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
1.2.1 研究思路 1
1.2.2 研究方法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
2 物流成本管理概述
2.1 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 4
2.2 物流成本的分类 4
2.3 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 4
3 申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3.1 申通物流公司的概况 6
3.2 申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
3.2.1 缺失合理的预算机制 7
3.2.2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7
3.2.3 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8
4 申通物流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
4.1 构建完善有效的预算机制 9
4.2 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 9
4.2.1 构建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 9
4.2.2 加强成本控制流程的监督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3.2.1 缺失合理的预算机制 7
3.2.2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7
3.2.3 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8
4 申通物流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
4.1 构建完善有效的预算机制 9
4.2 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 9
4.2.1 构建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 9
4.2.2 加强成本控制流程的监督 9
4.3 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1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全球化趋势,在物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现代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越加凸显出来,是缺失合理的预算机制、缺乏物流成本控制的监督机制、缺乏合理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企业物流成本费用较高影响了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通过研究申通物流公司的物流成本,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以达到降低申通物流公司物流成本、提高申通物流公司效益的目的。以期对物流业向现代化信息化企业的转换中找到适合的途径去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对提高我国物流业总体效益提供一定的借鉴。
1.1.2研究意义
随着物流业的高速发展,物流成本也随之高速增长,在物流成本高速增长下带来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物流成本管理研究,将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与价值分析以及物流成本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的研究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物流整个行业的长期有效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企业经营的高效益。研究包括物流的组成要素,以及物流活动科学合理地组织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加强费用在物流活动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的劳动消耗,以达到降低整体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因此,物流成本管理的加强不仅可从微观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加利润,而且从宏观上也会给社会带来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1.2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2.1研究思路
本文以物流成本管理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方法。其次介绍了物流成本管理的概述。最后运用文献研究法、规范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申通物流公司的物流成本管理现状进行研究,从而找到申通物流公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1.2.2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查找相关文献,结合本论文所要研究的申通物流公司的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从研究中找出论文中物流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申通物流公司中物流成本费用过高的途径。
(2) 规范研究法:在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物流价值管理中采用了规范研究法。
(3) 比较分析法:在将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退货等方面的物流费用进行计算后,对产生费用较多的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同时将企业的各项开支费用与预算费用相比较,掌握企业的薄弱部分并对超支部分进行修改,并对申通物流公司中企业物流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几十年来,国外学术界在对物流成本管理研究的理论成果已经十分丰富了。国外对物流成本的研究主要从微观的角度来解决企业中的物流费用问题,如基于不同要素约束条件下的供应商选择策略、企业物流配送系统设计、库存仓储购货及优化等,侧重于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探讨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优化策略。
(1) 物流成本研究—单一化研究
Anthony&Buffa开发了一个单目标线性规划模型用以支持企业的战略采购计划。该模型在考虑到采购支付能力、供应商供货能力和采购者需求的约束条件下,使总成本实现最小化。其中,价格、库存成本因素被包括到函数中,但是订单成本、运货和验货成本等因素未被考虑[1]。
Buff&Jackson(1983)提出了一个多准则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重点考虑两组因素:第一是供应商状况,包括质量、价格、服务经验、交付期限;第二是采购方企业的相关说明,包括物料需求、安全库存等[2]。
(2) 物流成本研究—库存成本研究
Benton(1991)在多种类、多供货商、资源限制和数量折扣的条件下,应用拉格朗日放松法开发了一个非线性规划和启发式过程模型用于供货商的选择。该模型的目标是实现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订单成本的最小化。仓储能力和投资限制作为该模型的约束条件[3]。
Klincewicz(1990)假设运送成本与基于数量的价格函数线性相关,在每次起点发往目的地的货物运输量已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多起点、合并的末端路线和目的地的网络模型。该模型的目标是实现总的库存持有成本、运输成本的最小化[4]。
1.3.2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学术界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物流问题,引进和介绍国外物流概念和物流理论研究的动态,并曾一度形成了物流理论研究热潮。随着人们对物流认识的不断提高,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从物流概念的界定和物流基本知识的介绍转为开题新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95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