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问题研究(附件)
摘 要 农村信用社是联系城乡经济金融的主要企业,定位服务于三农市场的农村金融主要的支持者和主要的金融风险管理平台,其风险管理水平对稳定农村金融市场有十分重大意义。陕西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中扮演着主要提供者的角色,这和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服务、自身的生存及发展有着莫大的联系。近年来,操作风险对农村信用社造成了惨重的经济与信誉双重损失。严重影响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进程。本文紧紧围绕“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这一主题,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为例分析讨论其操作风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目 录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2.1国外研究综述 2
1.2.2国内研究综述 2
1.3研究方法 3
2 操作风险的相关理论
2.1 操作风险 4
2.2 操作风险的特征 4
2.3 操作风险管理 5
3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事件的概况
3.1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发生频率呈下降趋势 6
3.2 操作风险损失金额巨大 6
3.3 操作风险案件涉及风险面广 7
3.4 内部人员作案比例较高 7
4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4.1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9
4.2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 10
5 完善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农村信用社制度建设 13
5.2 重视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育 13
5.3 加强农村信用社外部监管力度 14
5.4 构筑完备的电子网络信息系统 14
5.5 加大对操作风险事件责任人的惩处力度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成立于1951年12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3 加强农村信用社外部监管力度 14
5.4 构筑完备的电子网络信息系统 14
5.5 加大对操作风险事件责任人的惩处力度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成立于1951年12月,经过60多年的发展,其不断深化改革,促进自身发展,已经成长为农村金融支农资金渠道的主力军,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金融体系也深刻的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体系当中,经营服务效率范围也迅速扩张。另外银行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经营范围银行服务领域逐渐复杂化和严重化。我国商业银行为适应市场竞争,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和实践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我国金融业已全面开放,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体系已经完善和健全。农村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欠发达、经济基础较薄弱,因此农村信用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显得更重要。根据分析,农村信用社案件数占银行业之首,农村信用社不得不面对由操作风险所带来的严重损失。完善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和加强内部控制的能力,能有效减少和预防操作风险重大案件的发生,改善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形势险峻的局面。如何在风险博弈中求发展、求生存,成为我国农村信用社研究和有待解决问题的课题。
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问题,突出表现在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操作风险管理上。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人才短缺,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度较低,农村信用社基层工作人员对操作风险的认知不够准确,员工对操作风险的保护意识薄弱,防范监督力度不足,以及执行主体存在低素质的道德风险。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质量和经济发展已被严重影响,改善农村信用社的不良现状,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管理这已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以及改革的首要目标。
1.1.2 研究意义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对农村金融体系来说是重中之重,农村信用社的案件形势尤为险峻,案件数量也达金融机构之首,构建完善的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可在一定程度预防案件风险的发生,农村信用社的经济发展会直接带动农村金融的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将会被实现。
农村信用社是强有力的臂膀,而我国的国民经济需要这双臂膀推动前进,所以农村信用社对金融体系的发展显得更重要,严重影响经济金融前进步伐的是风险管理体制的不健康运行和内部管理的薄弱无力,加强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才能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完整。经过研究分析,陕西省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较严重,本文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风险问题为基础,根据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成因对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提出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关于操作风险识别和建模分析研究。有关操作风险损失分布法的研究,成立于2000年的著名金融机构J.P.M organ Chase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所属业界技术团队开发基于LDA对招聘风险度量模型,在操作损失分布法评价方法基础上进行全面和深入讨论[4]。在2001年1月,巴塞尔发表了风险损失分布法,首次将操作风险作为银行资本计量方法;风险管理理论极值研究操作——使用Delta EVT Delta因素模型来测量高频低损耗风险损失模型,用于测量低频高危事件损失, 有效弥补帕累托的完全参数方法,只能用于测量低频高危事件的缺陷[3]。
1.2.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在21世纪初开始起步研究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问题,经过作者梳理文献,现如今我国学者们对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在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对中国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强有力的政策建议。宁喜祥、吕军、齐瑾(2006)在介绍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评估和管理框架后,一致认为应建立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本分配风险管理文化,加强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和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 [8]。
(2)分类研究操作风险,通过比较,发现完全按照新资本主义的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相对为合适。分类如下:人员风险因素; 流程风险因素;IT系统及技术风险因素;外部事件风险因素。
(3)经过对操作风险案件的研究,韩启杰(2009)对20世纪七大银行风险案件进行分析,提出道德风险控制、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监管约束的若干建议[12]。
1.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相关信息,通过翻阅文献来获取相对应的资料,掌握要研究的问题,熟悉并了解研究问题的现状。通过研究进行比较分析,能够较全面的了解研究问题的全貌,以备形成研究问题的印象;通过对各文献的研究,更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2.1国外研究综述 2
1.2.2国内研究综述 2
1.3研究方法 3
2 操作风险的相关理论
2.1 操作风险 4
2.2 操作风险的特征 4
2.3 操作风险管理 5
3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事件的概况
3.1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发生频率呈下降趋势 6
3.2 操作风险损失金额巨大 6
3.3 操作风险案件涉及风险面广 7
3.4 内部人员作案比例较高 7
4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4.1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9
4.2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 10
5 完善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农村信用社制度建设 13
5.2 重视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育 13
5.3 加强农村信用社外部监管力度 14
5.4 构筑完备的电子网络信息系统 14
5.5 加大对操作风险事件责任人的惩处力度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成立于1951年12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3 加强农村信用社外部监管力度 14
5.4 构筑完备的电子网络信息系统 14
5.5 加大对操作风险事件责任人的惩处力度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成立于1951年12月,经过60多年的发展,其不断深化改革,促进自身发展,已经成长为农村金融支农资金渠道的主力军,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金融体系也深刻的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体系当中,经营服务效率范围也迅速扩张。另外银行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经营范围银行服务领域逐渐复杂化和严重化。我国商业银行为适应市场竞争,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和实践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我国金融业已全面开放,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体系已经完善和健全。农村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欠发达、经济基础较薄弱,因此农村信用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显得更重要。根据分析,农村信用社案件数占银行业之首,农村信用社不得不面对由操作风险所带来的严重损失。完善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和加强内部控制的能力,能有效减少和预防操作风险重大案件的发生,改善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形势险峻的局面。如何在风险博弈中求发展、求生存,成为我国农村信用社研究和有待解决问题的课题。
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问题,突出表现在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操作风险管理上。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人才短缺,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度较低,农村信用社基层工作人员对操作风险的认知不够准确,员工对操作风险的保护意识薄弱,防范监督力度不足,以及执行主体存在低素质的道德风险。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质量和经济发展已被严重影响,改善农村信用社的不良现状,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管理这已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以及改革的首要目标。
1.1.2 研究意义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对农村金融体系来说是重中之重,农村信用社的案件形势尤为险峻,案件数量也达金融机构之首,构建完善的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可在一定程度预防案件风险的发生,农村信用社的经济发展会直接带动农村金融的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将会被实现。
农村信用社是强有力的臂膀,而我国的国民经济需要这双臂膀推动前进,所以农村信用社对金融体系的发展显得更重要,严重影响经济金融前进步伐的是风险管理体制的不健康运行和内部管理的薄弱无力,加强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才能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完整。经过研究分析,陕西省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较严重,本文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风险问题为基础,根据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成因对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提出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关于操作风险识别和建模分析研究。有关操作风险损失分布法的研究,成立于2000年的著名金融机构J.P.M organ Chase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所属业界技术团队开发基于LDA对招聘风险度量模型,在操作损失分布法评价方法基础上进行全面和深入讨论[4]。在2001年1月,巴塞尔发表了风险损失分布法,首次将操作风险作为银行资本计量方法;风险管理理论极值研究操作——使用Delta EVT Delta因素模型来测量高频低损耗风险损失模型,用于测量低频高危事件损失, 有效弥补帕累托的完全参数方法,只能用于测量低频高危事件的缺陷[3]。
1.2.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在21世纪初开始起步研究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问题,经过作者梳理文献,现如今我国学者们对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在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对中国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强有力的政策建议。宁喜祥、吕军、齐瑾(2006)在介绍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评估和管理框架后,一致认为应建立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本分配风险管理文化,加强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和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 [8]。
(2)分类研究操作风险,通过比较,发现完全按照新资本主义的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相对为合适。分类如下:人员风险因素; 流程风险因素;IT系统及技术风险因素;外部事件风险因素。
(3)经过对操作风险案件的研究,韩启杰(2009)对20世纪七大银行风险案件进行分析,提出道德风险控制、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监管约束的若干建议[12]。
1.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相关信息,通过翻阅文献来获取相对应的资料,掌握要研究的问题,熟悉并了解研究问题的现状。通过研究进行比较分析,能够较全面的了解研究问题的全貌,以备形成研究问题的印象;通过对各文献的研究,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