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苏南地区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探究
协调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而实行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方式。国家设立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实现皖江地区与长三角地区跨区域的产业联动发展,缩小中部与东部间的差距,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协调全国区域的发展做出示范作用。而苏南作为长三角最重要的区域经济体之一且与皖江示范区最接近,更能实现跨区域的产业联动发展。本文通过理论整理,结合地区实际对皖江地区与苏南地区产业联动发展做出初略分析,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与世界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趋势,以社会经济特征为立足点,使用空间引力模型分析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度,以探究实际中皖江城市带与苏南地区之间合作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促进皖江与苏南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加速安徽地区的崛起与苏南地区的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苏南地区,跨区域联动发展,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M00096
Research on cross-region industry linkage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to undertake industrial transfer demonstration area and the Southern jiangsu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narrow the gap between region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countries,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implementing the cross-region linkage development.the purpose of government set up the the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is through cross-region industry linkage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of Anhui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o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integration.In southern jiangsu,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gional economies a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closest to the Anhui,More can be achieved cross-region industry linkage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theory of finishing and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regional,Make a slightly at the beginning of analysis for Yangtze river region of Anhui and outhern jiangsu,to grasp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across the world regional industry linkage development trend With soci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s foothold,Using gravity model space to research Urban spatial economic ties to explore in practic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Yangtze river region of Anhui and outhern jiangsu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tegration,to accelerate the rise of anhui area and south jiangsu industrial upgrading theory contribution.
Key Words: the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South jiangsu;Research on cross-region industry linkage development;Industrial relocation;The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目录 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 研究综述 2
1.4研究方法与结构 2
1.4.1研究方法 2
1.4.2研究结构 2
2.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 4
2.1 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概念 4
2.2 跨区域产业联动的组成要素 4
2.2.1 联动主体 4
2.2.2 联动客体 5
2.3跨区域产业联动的相关理论综述 6
2.3.1 区域分工理论 6
2.3.2 区域合作理论 7
2.3.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8
2.3.4 产业转移理论 8
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苏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9
3.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现状 9
3.1.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概况 9
3.1.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0
3.2苏南地区现状 11
3.2.1 苏南地区概况 11
3.2.2 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1
3.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比较优势 13
4.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苏南地区产业联动发展分析 14
4.1皖江城市带与苏南地区城市的经济联系度 14
4.2 皖江城市带与苏南地区跨区域产业联动的现实基础 16
4.2.1 苏南地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 16
4.2.2 苏南与皖江地区紧密市场的牵动力 16
4.2.3城市圈的带动效应 16
4.2.4 苏南地区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效应 17
5.国内外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案例与借鉴意义 18
5.1 国外跨区域联动发展案例 18
5.1.1美国的西部大开发 18
5.1.2 日本对北海道开发 18
5.2 国内跨区域联动发展案例 18
5.2.1 2010年世博会与“长三角”联动 19
5.2.2 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东部地区的联动 19
5.3国内外案例对皖江地区与苏南地区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主要经验 20
6.皖江城市带与苏南地区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6.1 构建皖江示范区与苏南地区统一的市场环境 21
6.2 加强皖江示范区软环境建设吸引苏南产业转移 21
6.3 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资源的双向联动带动区域间产业联动 22
6.4 强化分层次的区域产业积极参与苏南产业分工合作 22
6.5 构建皖江城市带与苏南地区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机制 22
6.6加快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 23
结语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2.1 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概念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所谓“产业”,其实就是一种社会分工的产物,其含义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联合的总称。“联动”简单概括就是指存在一定的相关联系的若干者或群体之间某一或多个事物的变化会引起其中的另一事物或多个事物的变化。
产业联动是区域联动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所谓产业联动,就具有相似特征的某些经济组织在彼此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关系,在一定的体制框架内形成经济合作组织关系或组成经济集团。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区域内的产业优势与共同发展,提升整体区域产业竞争力。因此,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产业联动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有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规划,提供一定的政策,从而谋求区域的协调发展;有非政府产业组织主要是通过约定产业标准,制定产业发展潜规则,以期获得该产业的最大利益,而最主要的是不同类型的生产企业协同形成统一的要素市场,加强区域间要素的跨产业交流,以期获得最大利益和最充分的发展。
而跨区域间的产业联动是实现了跨区域间的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突破地域与产业的限制,主要是以产业间的相互关联为基础,合理分工、聚合、布局产业,将跨区域间的产业关系达到最优化。随着跨区域产业联动的不断发展,产业集群会不断壮大,会改变市场竞争关系,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整个产业中多个企业间的协同竞争,区域竞争由产业与产业间的竞争上升为产业集群间和产业链间的竞争[5]。总而言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与产业集合组成的众多产业联动系统就组成了地区的国名经济。产业联动的形成,将优化和升级地区的产业结构,完善地区资源的合理配置机制,促进地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2 跨区域产业联动的组成要素
2.2.1 联动主体
所谓联动主体,就是在经济联动发展的过程中各项具体措施的执行者,也是区域整体利益的代表者,并组织参加特定的联动发展程序6。而跨区域联动发展的主体划分主要有三类,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三是非政府组织,不同的联动主体执行着不同的功能。
(1)政府。政府是作为最有效的协调主体,其主要功能就是在联动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协调各方利益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市场经济也具有中国式特色,经济方面是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所以政府可以通过经济规划手段来调控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协调各区域经济利益。政府只有实现制度创新,才能让联动发展更为有效、全面。
(2)企业。企业是最根本的行为主体。任何的联动发展,最终是落实到经济中最重要的企业上,企业作为联动发展中的落实者,跨区域的联动发展就是建立起科学的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这就决定着不同的企业要执行着不同的分工,企业间要共同完善市场环境,合理配置资源,加强信息交流,建立行业体系,约定行业标准,防止不正当竞争与资源浪费,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以致区域企业利益最大化。
(3)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是联动发展中的辅助主体,它起着助推的作用,其特征为民间性和公益性。在经济发面,非政府组织主要是一些行业协会与地方商会,它们从非官方角度出发,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打破个体管理,是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例如在上海市,就有近两百家的行业协会,而其中就有几十家已经开展信息交流与市场分析等方面的合作,对于产业合作与发展的效果十分显著,实现了内部各个产业的利益最大化。而跨区域的行业协会,容易实现行业联盟,组织企业网络,加强行业合作体系,从而促进跨区域的经济联动发展。所以在联动发展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十分关键。
2.2.2 联动客体
联动客体就是在联动的发展中具体能运用到的资源与所能达到的联动发展效果的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资源要素,所谓的区域联动发展就是加强资源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与自由配置,弥补因区域资源差异从而产生的经济发展差异。资源要素在区域间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包括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产业布局、政府规划、制度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
区域联动发展就是将联动客体发挥出作用,基础设施要相互连接,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出完善的水陆空交通运输体系,搭载便捷的物流框架。市场环境上要加强市场互通,打破区域保护主义,以政府行政为导向,建立一个跨区域的一体化的综合市场。政府要以开发的眼界统筹跨区域规划,做好区域分工,功能划分清晰,规划产业布局要合理,突出不同区域不同优势。区域间的制度建设要保证跨区域联动发展的需要,政府切勿保守陈规,其制度要为提供区域联动发展做支持。区域经济联动必然会与生态环境联系在一起,经济联动发展,要做好统一的环境保护,统一污染处理标准,实现区域环境优化以致经济发展。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苏南地区,跨区域联动发展,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M00096
Research on cross-region industry linkage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to undertake industrial transfer demonstration area and the Southern jiangsu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narrow the gap between region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countries,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implementing the cross-region linkage development.the purpose of government set up the the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is through cross-region industry linkage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of Anhui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o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integration.In southern jiangsu,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gional economies a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closest to the Anhui,More can be achieved cross-region industry linkage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theory of finishing and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regional,Make a slightly at the beginning of analysis for Yangtze river region of Anhui and outhern jiangsu,to grasp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across the world regional industry linkage development trend With soci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s foothold,Using gravity model space to research Urban spatial economic ties to explore in practic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Yangtze river region of Anhui and outhern jiangsu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tegration,to accelerate the rise of anhui area and south jiangsu industrial upgrading theory contribution.
Key Words: the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South jiangsu;Research on cross-region industry linkage development;Industrial relocation;The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目录 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 研究综述 2
1.4研究方法与结构 2
1.4.1研究方法 2
1.4.2研究结构 2
2.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 4
2.1 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概念 4
2.2 跨区域产业联动的组成要素 4
2.2.1 联动主体 4
2.2.2 联动客体 5
2.3跨区域产业联动的相关理论综述 6
2.3.1 区域分工理论 6
2.3.2 区域合作理论 7
2.3.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8
2.3.4 产业转移理论 8
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苏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9
3.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现状 9
3.1.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概况 9
3.1.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0
3.2苏南地区现状 11
3.2.1 苏南地区概况 11
3.2.2 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1
3.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比较优势 13
4.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苏南地区产业联动发展分析 14
4.1皖江城市带与苏南地区城市的经济联系度 14
4.2 皖江城市带与苏南地区跨区域产业联动的现实基础 16
4.2.1 苏南地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 16
4.2.2 苏南与皖江地区紧密市场的牵动力 16
4.2.3城市圈的带动效应 16
4.2.4 苏南地区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效应 17
5.国内外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案例与借鉴意义 18
5.1 国外跨区域联动发展案例 18
5.1.1美国的西部大开发 18
5.1.2 日本对北海道开发 18
5.2 国内跨区域联动发展案例 18
5.2.1 2010年世博会与“长三角”联动 19
5.2.2 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东部地区的联动 19
5.3国内外案例对皖江地区与苏南地区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主要经验 20
6.皖江城市带与苏南地区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6.1 构建皖江示范区与苏南地区统一的市场环境 21
6.2 加强皖江示范区软环境建设吸引苏南产业转移 21
6.3 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资源的双向联动带动区域间产业联动 22
6.4 强化分层次的区域产业积极参与苏南产业分工合作 22
6.5 构建皖江城市带与苏南地区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机制 22
6.6加快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 23
结语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2.1 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概念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所谓“产业”,其实就是一种社会分工的产物,其含义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联合的总称。“联动”简单概括就是指存在一定的相关联系的若干者或群体之间某一或多个事物的变化会引起其中的另一事物或多个事物的变化。
产业联动是区域联动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所谓产业联动,就具有相似特征的某些经济组织在彼此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关系,在一定的体制框架内形成经济合作组织关系或组成经济集团。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区域内的产业优势与共同发展,提升整体区域产业竞争力。因此,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产业联动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有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规划,提供一定的政策,从而谋求区域的协调发展;有非政府产业组织主要是通过约定产业标准,制定产业发展潜规则,以期获得该产业的最大利益,而最主要的是不同类型的生产企业协同形成统一的要素市场,加强区域间要素的跨产业交流,以期获得最大利益和最充分的发展。
而跨区域间的产业联动是实现了跨区域间的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突破地域与产业的限制,主要是以产业间的相互关联为基础,合理分工、聚合、布局产业,将跨区域间的产业关系达到最优化。随着跨区域产业联动的不断发展,产业集群会不断壮大,会改变市场竞争关系,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整个产业中多个企业间的协同竞争,区域竞争由产业与产业间的竞争上升为产业集群间和产业链间的竞争[5]。总而言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与产业集合组成的众多产业联动系统就组成了地区的国名经济。产业联动的形成,将优化和升级地区的产业结构,完善地区资源的合理配置机制,促进地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2 跨区域产业联动的组成要素
2.2.1 联动主体
所谓联动主体,就是在经济联动发展的过程中各项具体措施的执行者,也是区域整体利益的代表者,并组织参加特定的联动发展程序6。而跨区域联动发展的主体划分主要有三类,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三是非政府组织,不同的联动主体执行着不同的功能。
(1)政府。政府是作为最有效的协调主体,其主要功能就是在联动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协调各方利益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市场经济也具有中国式特色,经济方面是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所以政府可以通过经济规划手段来调控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协调各区域经济利益。政府只有实现制度创新,才能让联动发展更为有效、全面。
(2)企业。企业是最根本的行为主体。任何的联动发展,最终是落实到经济中最重要的企业上,企业作为联动发展中的落实者,跨区域的联动发展就是建立起科学的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这就决定着不同的企业要执行着不同的分工,企业间要共同完善市场环境,合理配置资源,加强信息交流,建立行业体系,约定行业标准,防止不正当竞争与资源浪费,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以致区域企业利益最大化。
(3)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是联动发展中的辅助主体,它起着助推的作用,其特征为民间性和公益性。在经济发面,非政府组织主要是一些行业协会与地方商会,它们从非官方角度出发,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打破个体管理,是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例如在上海市,就有近两百家的行业协会,而其中就有几十家已经开展信息交流与市场分析等方面的合作,对于产业合作与发展的效果十分显著,实现了内部各个产业的利益最大化。而跨区域的行业协会,容易实现行业联盟,组织企业网络,加强行业合作体系,从而促进跨区域的经济联动发展。所以在联动发展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十分关键。
2.2.2 联动客体
联动客体就是在联动的发展中具体能运用到的资源与所能达到的联动发展效果的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资源要素,所谓的区域联动发展就是加强资源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与自由配置,弥补因区域资源差异从而产生的经济发展差异。资源要素在区域间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包括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产业布局、政府规划、制度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
区域联动发展就是将联动客体发挥出作用,基础设施要相互连接,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出完善的水陆空交通运输体系,搭载便捷的物流框架。市场环境上要加强市场互通,打破区域保护主义,以政府行政为导向,建立一个跨区域的一体化的综合市场。政府要以开发的眼界统筹跨区域规划,做好区域分工,功能划分清晰,规划产业布局要合理,突出不同区域不同优势。区域间的制度建设要保证跨区域联动发展的需要,政府切勿保守陈规,其制度要为提供区域联动发展做支持。区域经济联动必然会与生态环境联系在一起,经济联动发展,要做好统一的环境保护,统一污染处理标准,实现区域环境优化以致经济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