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以拍拍贷为例(附件)

摘 要在信息时代下,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一系列网络工具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民间借贷的需求,P2P网络借贷这一新型融资信贷模式也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这一名词也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但在P2P网络借贷飞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如“跑路”、“挪用”、“诈骗”、“兑现危机”等恶性事件,P2P行业风险逐渐暴露。本文主要是通过P2P网贷行业的特点、发展模式和发展的现状,借鉴国外P2P网贷发展经验对我国P2P网贷平台存在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根据不同的风险从法律监管和P2P平台本身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让更多人了解P2P网络借贷这一互联网信贷融资模式,希望改进P2P网贷的发展状况。
目 录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
1.1.1 选题的背景 1
1.1.2 选题的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3
2 P2P网络借贷的理论综述
2.1 P2P网络借贷的概念 4
2.2 P2P网络借贷的基本特征 4
2.3 P2P网络借贷的模式分析 5
2.4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历程 5
2.4.1 第一阶段2007年—2012年(初始发展期) 6
2.4.2 第二阶段2012年—2013年(快速扩张期) 6
2.4.3 第三阶段2013年—2014年(风险爆发期) 6
2.4.4 第四阶段2014年—至今(平台转型及政策调整期) 6
3 拍拍贷网贷平台的分析
3.1 案例分析:拍拍贷 7
3.1.1 拍拍贷介绍 7
3.1.2 拍拍贷平台的运营模式 7
3.1.3 拍拍贷运营的特点 7
3.2 拍拍贷平台存在的问题 8
3.3 拍拍贷的风险备用金账户 8
3.3.1“风险备用金账户”资金来源 8
3.3.2“风险备用金账户”资金用途 8
3.3.3“风险备用金账户”资金使用规则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4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分析
4.1 政策风险 10
4.2 宏观调控风险 10
4.3 利率风险 10
4.4 信用和道德风险 11
4.5 操作风险 11
4.6 洗钱风险 11
4.7 非法集资风险 12
4.8 信息泄露风险 12
5 应对风险完善P2P网络借贷的对策
5.1 以拍拍贷这类网贷平台角度应对风险的对策 13
5.1.1 建立行业自律监管机制 13
5.1.2 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13
5.1.3 建立规范的平台运营制度 13
5.1.4 建立和完善行业的征信体系 14
5.1.5 加强投资者风险意识和网贷从业者的职业道德 14
5.2 以监管者的角度应对风险的对策 14
5.2.1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15
5.2.2 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和担保制度 15
5.2.3 构建多层次的P2P网络借贷监管体系 15
总 结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9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近几年,在银行信贷不断偏紧的情况下,随着网络科技的到来和金融巨变的发生,出现了一个新的互联网金融信贷模式——“P2P网络借贷”。互联网金融模式已经成为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新兴金融融资模式,而P2P网络借贷成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主要代表之一[1]。P2P网络借贷模式自2007年被引入中国以来不断创新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但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风险的逐渐暴露,“跑路”、“圈钱”等重大金融事件不断发生。
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最新发布的《中国P2P网贷行业2016年4月月报》显示,截至2016年4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431家,由于不少地区“金融”相关字样互联网企业暂停注册,新上线P2P平台数量为45家,而去年同期新上线平台数量高达143家,同比下降了近69%。在2015年12月时,P2P平台数量的增速,出现了近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至今,这一负增长态势已延续了5个月[2]。
1.1.2 选题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和金融服务的核心地位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显著,P2P网贷这类互联网微型金融不断发展出新,促使民间借贷向更透明更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监管不足、立法空白不完善、行业自律等问题,中国网贷市场仍存在较大潜在风险。面对这一新型互联网融资模式在欢喜之余,我们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刻地分析,并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全面的梳理,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完善P2P网络借贷这一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促进P2P网络借贷的的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其小微金融、普惠金融的积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P2P网络借贷的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国外学者们对于P2P网络借贷的研究主要有:P2P平台的风控模式、贷款人特征、分析提高融资效率和借款成功率的因素等。对P2P网贷的风险及监管方面研究很少。
Briceno,Ortega&BeH(2008)以Zopa平台上的借款人数据为研究对象,得出融资效率和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详细程度成正比的结论[3]。
Collier(2010)基于行为金融学中的信号理论对社交网络和P2P在线交易的关系进行研究,信用评级较低的借款人会积极参与平台成员交流,给借款市场发出强烈的可信任信号,以此来提高其融资效率[4]。
Lee E(2012)等研究了韩国最大的P2P平台上的“从众行为”,发现“从众行为”显著影响P2P借贷行为,即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出借人往往人云亦云地选择出借对象,但往往导致选择的低效率、低收益[5]。
国外部分学者指出,由于P2P借贷是依靠网络,所有交易的达成是进行竞标,贷款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借款原因、资金使用情况等来说服平台投资人给自己贷款,措词和语言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借贷是否成功。有学者还发现个人贷款是P2P的主要用户,单笔贷款额度不高,所以一般不需要提供担保和抵押,这样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借款风险。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尚不足十年,研究大多是介绍P2P网贷这一新型金融服务模式的概念、模式、特征和优点,在P2P的风险和监管方面的相关学术研究很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07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