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
本人签名 日期摘 要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并且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近几年,随着证券市场的动荡和房地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存贷款利率有所下滑,使得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受到社会民众的青睐,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银行理财业务是根据不同顾客需求,所制定的具有不同增值保值性质的理财项目,能够为不同顾客群体提供理财计划及其具体资本管理计划,具有风险较低、收益稳定、诚信较好、操作简单等特征,越来越多的民众期望能够通过与专业金融单位合作,实现理财投资,将自身闲置资金进行有效利用,并获得一定收益。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仍存有不少问题,例如理财项目同质化严重,创新意识不弱,部分理财业务投资收益比不高,甚至出现亏本现象。本课题以建设银行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探索在运营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风险以及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找寻问题所在的原因,并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本课题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对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总结国内外学术界现有文献,制定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表述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义及种类;第三部分对现阶段建行所推出的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作出研究,总结产品特征;第四部分是对建行个人理财业务提出的问题,第五部分是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对策,以期能够丰富建设银行的业务内涵,提升风险控制水准。最后一部分为总结。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概述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2、理财产品分析 3
2.1理财产品的概念 3
2.2.理财产品介绍 3
1.人民币理财产品 3
2.外币理财产品 3
3.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4
4.非保证收益理财 4
5.信托型理财产品 4
3、中国建设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 6
3.1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分析 6
表1 2016年1月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表2 近1年以来12年期主要投向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 9
3.2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分析 11
4.中国建设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3
4.1理财产品同质化,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13
4.2产品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客户评估工作欠缺 13
4.3缺乏专业人才 13
5、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优化的策略 14
5.1加强银行对理财产品市场监管,引导银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4
5.2产品服务创新 14
5.3提高理财产品核心竞争力 14
5.4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目的
理财,这个词语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陌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也逐渐在我国发展并且广泛推广开来,这类投资安全性强且专业化水平高的理财产品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资产配置的要求,因而一度备受公众和市场的青眼。然而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在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宏大的同时,同质化的问题也逐渐出现,并且较为严重。,此外短少构造和品类翻新,创新大部分以置办和模仿国内的金融衍生产品为主。导致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在销售时候所表述的预期收益率远大于实际收益率,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造成一定干扰,使得投资者并不能全面了解理财产品风险。除此之外目前不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并不完整,准确性和客观性不足,同时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信息获取途径较少,对产品的后续管理、收支情况并不了解,所能获知的实际收益率主要通过银行告知,且难以获悉银行在金融管理领域的表现。本课题以建设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所推出的理财产品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判断风险对产品投资收益的影响,然后进一步剖析建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合理化的建议。
1.1.2研究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通过几年的开展和推行,理财产品日益多样化和丰富化,市场规模和客户资源也在飞速地发展,理财业务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的一种投资热潮。对于居民来说,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在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实体投资之外的新投资渠道,是社会资本获得增值保值的新选择,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能够进一步扩大资金筹集规模,使得市场资金总量得到上升,流动频率增大。此外,我国居民为了完成个人财产的保值增值和财产的有效配置,以及投资理财的强烈愿望。在此新时代背景下,应积极开展理财产品分析,探索其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情况,以期能够提高理财产品的科学性。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是理财产品定价的参照,为投资者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的同时,也为理财产品的创新提供了实践根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概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Jack?R.kappor[1]著的《个人理财》从多层次具体介绍了理财产品的特性以及对理财产品的提议,其中理财技术翻新、理论理财决议、专家理财建议这三个方面是本文的主要特征。而后管理个人金融、金融资源投资、把握理财未来是个人理财的基础知识。
Kwok?Ho等[2]经过长期研究,在著作《个人理财策划》中对货币的时间价值、预算、目标、风险、债务等内容开展分析,并提出具有实践性的操作指导。
学者罗斯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课题中指出了商业银行长期兴盛的关键及其将来许多家商业银行在市场角逐中取得成功的基本在于产品改良。与此同时论述了商业银行的治理和产品研发资本,对各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研讨,最后提出了金融鼎新。
1.2.2国内研究现状
庄毓敏[12]根据新时代背景下的市场环境变化,在《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对银行的理财项目进行分析,指出理财业务需要满足投资者需求,并通过多项业务组合,形成能够符合投资者个性化需要的项目方案。
宋军等(2008)对我国市场中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开展分析,从期望收益、实际收益、风险管理等角度出发进行实证研究,对实际收益、期望益和下边风险对各产品的影响,并对此提出了合理倡导。
江华峰等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文章中认为理财业务的推广应首先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其次应从个人信贷、保险业务着手,最后推出外汇理财,并基于大量数据分析和案例探索,研究我国民众对理财产品的实际需要和购买偏好。
孙悦(2013)[18]综合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进行总结,认为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资金优势、管理优势、信息优势和人才优势等,为客户提供具有创新性的理财业务。
赵婷婷[19]在课题研究中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进行探索,总结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情况,从而展现其在进展过程中可能呈现出的各种风险因素,对此提出相应举措,进而为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发展带来积极帮助。
理财产品分析
2.1理财产品定义
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基于目标客户的资产情况、人均收入情况及其所特有的投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基础上,根据资金合同,向用户提供外汇交易、收付款代理、汇兑结算、投融资委托等理财业务通过全面的金融服务和合理的理财项目组合,使得客户资本实现增值保值的过程。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概述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2、理财产品分析 3
2.1理财产品的概念 3
2.2.理财产品介绍 3
1.人民币理财产品 3
2.外币理财产品 3
3.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4
4.非保证收益理财 4
5.信托型理财产品 4
3、中国建设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 6
3.1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分析 6
表1 2016年1月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表2 近1年以来12年期主要投向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 9
3.2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分析 11
4.中国建设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3
4.1理财产品同质化,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13
4.2产品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客户评估工作欠缺 13
4.3缺乏专业人才 13
5、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优化的策略 14
5.1加强银行对理财产品市场监管,引导银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4
5.2产品服务创新 14
5.3提高理财产品核心竞争力 14
5.4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目的
理财,这个词语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陌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也逐渐在我国发展并且广泛推广开来,这类投资安全性强且专业化水平高的理财产品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资产配置的要求,因而一度备受公众和市场的青眼。然而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在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宏大的同时,同质化的问题也逐渐出现,并且较为严重。,此外短少构造和品类翻新,创新大部分以置办和模仿国内的金融衍生产品为主。导致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在销售时候所表述的预期收益率远大于实际收益率,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造成一定干扰,使得投资者并不能全面了解理财产品风险。除此之外目前不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并不完整,准确性和客观性不足,同时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信息获取途径较少,对产品的后续管理、收支情况并不了解,所能获知的实际收益率主要通过银行告知,且难以获悉银行在金融管理领域的表现。本课题以建设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所推出的理财产品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判断风险对产品投资收益的影响,然后进一步剖析建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合理化的建议。
1.1.2研究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通过几年的开展和推行,理财产品日益多样化和丰富化,市场规模和客户资源也在飞速地发展,理财业务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的一种投资热潮。对于居民来说,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在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实体投资之外的新投资渠道,是社会资本获得增值保值的新选择,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能够进一步扩大资金筹集规模,使得市场资金总量得到上升,流动频率增大。此外,我国居民为了完成个人财产的保值增值和财产的有效配置,以及投资理财的强烈愿望。在此新时代背景下,应积极开展理财产品分析,探索其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情况,以期能够提高理财产品的科学性。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是理财产品定价的参照,为投资者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的同时,也为理财产品的创新提供了实践根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概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Jack?R.kappor[1]著的《个人理财》从多层次具体介绍了理财产品的特性以及对理财产品的提议,其中理财技术翻新、理论理财决议、专家理财建议这三个方面是本文的主要特征。而后管理个人金融、金融资源投资、把握理财未来是个人理财的基础知识。
Kwok?Ho等[2]经过长期研究,在著作《个人理财策划》中对货币的时间价值、预算、目标、风险、债务等内容开展分析,并提出具有实践性的操作指导。
学者罗斯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课题中指出了商业银行长期兴盛的关键及其将来许多家商业银行在市场角逐中取得成功的基本在于产品改良。与此同时论述了商业银行的治理和产品研发资本,对各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研讨,最后提出了金融鼎新。
1.2.2国内研究现状
庄毓敏[12]根据新时代背景下的市场环境变化,在《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对银行的理财项目进行分析,指出理财业务需要满足投资者需求,并通过多项业务组合,形成能够符合投资者个性化需要的项目方案。
宋军等(2008)对我国市场中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开展分析,从期望收益、实际收益、风险管理等角度出发进行实证研究,对实际收益、期望益和下边风险对各产品的影响,并对此提出了合理倡导。
江华峰等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文章中认为理财业务的推广应首先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其次应从个人信贷、保险业务着手,最后推出外汇理财,并基于大量数据分析和案例探索,研究我国民众对理财产品的实际需要和购买偏好。
孙悦(2013)[18]综合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进行总结,认为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资金优势、管理优势、信息优势和人才优势等,为客户提供具有创新性的理财业务。
赵婷婷[19]在课题研究中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进行探索,总结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情况,从而展现其在进展过程中可能呈现出的各种风险因素,对此提出相应举措,进而为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发展带来积极帮助。
理财产品分析
2.1理财产品定义
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基于目标客户的资产情况、人均收入情况及其所特有的投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基础上,根据资金合同,向用户提供外汇交易、收付款代理、汇兑结算、投融资委托等理财业务通过全面的金融服务和合理的理财项目组合,使得客户资本实现增值保值的过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