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信息化的来临引领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大变革。以信息作为一个控制的资源,建立和完善信息环境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讨论的主题。首先,在回顾了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影响。其次,指出了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在不同角度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着重从宏观至微观的角度提出了在信息化时代下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建议。宏观上指出了社会环境塑造的重要性,中观上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不容忽视,而从微观上从企业制度进行剖析,提出了要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对于人才培养与软件开发要双管齐下,这对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让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顺利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优化
目 录
1引言1
2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概述 1
2.1 会计信息化内涵 1
2.2 会计信息化特征 1
2.3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2
3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关系2
3.1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特征 2
3.2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2
3.3 企业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反作用4
4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问题5
4.1 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弹性和前瞻性5
4.2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5
4.3 企业内部职责不清晰5
4.4 信息化下控制舞弊的难度加大6
4.5 会计数据存在安全隐患6
5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7
5.1 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7
5.2 成立行业自律组织7
5.3 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8
5.4 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9
5.5 明确岗位责任体系 9
5.6 建立信息化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0
5.7 建立风险意识,加强对软件的研发与管理 10
5.8 加强对于会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15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现代企业,无论是大型上市公司还是小型民营企业,都处于日益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以及利益相关者一定要获得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才能在一定水平上减少财务信息畸变等一系列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在这个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现代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衔接,如何妥善处理好会计电算化的“孤岛”困境,这是每一家企业持续发展所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而同时内部控制在企业营运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其所带来的效益就是保障了企业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因此,一家企业要想有效执行自身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方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性和经济性,就必须强化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本文从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入手,深入研究在会计信息化大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2 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概述
2.1 会计信息化内涵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化也随之诞生。而它的诞生意味着传统的会计模式已逐渐跟不上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虽然本质依然是信息技术,但它通过重组过去会计结构,把信息技术与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有机结合,将传统会计格局打造成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和模式[1]。
2.2 会计信息化特征
自会计信息的内涵及其本质入手进行分析,发现会计信息化呈现出下列一些基本特点:第一,其目标为实现会计信息管理的综合化。有效利用现代的先进信息管理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全面高效的管理,就这一意义而言,会计信息化和电算化存在本质差异。第二,以会计方法及模式为基础。会计信息化并非脱离会计的信息化,其核心仍旧是会计基本方式及技术,归根结底,它基于会计基本模式,对流程及方式进行了再造。第三,会计信息化和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融合度较高。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当代企业和社会的运营管理,所以,它需要和现代信息管理系统融合起来,从而有效支持公司的有效管控和决策行为[1]。
2.3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COSO 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这份报告中指出:“ 内部控制是,即由公司董事会、监理层以及其他公司成员所施行的,以实现营运效率、确保财报可靠性、符合相关法律为目标而进行合理保证的历程。”公司的内部控制普遍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环境控制;第二,会计管理系统;第三,控制程序[2]。同时,中国现行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同样强调:内部控制,即由公司董、监事会,经理层,其他成员为了达成既定控制目标而共同实行的控制过程[1]。内部控制的既定目标能否达成是企业经管是否合法、资产是否安全、财报是否真实完备、经营效率是否得到有效提升、企业战略能否得到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下列要素:第一是内部环境、第二是风险评估、第三是控制活动、第四是信息与沟通、第五是内部监督[3]。根据中国的实践可知,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大多数企业的内控意识较差,无法正确看待内控,且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内部控制管理缺陷。
3 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3.1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特征
基于会计信息化环境,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新特点:第一,业务环节发生改变,交易方法产生变动,致使传统会计控制方式过时,需要采用一些更加先进的方式进行控制。比如,基于信息化环境,预算、风险以及资金管理控制开始发展成新的控制方式。第二,公司的依据一定的标准及框架,利用信息技术,为会计管理活动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备的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备显著的程序化特征,所以内控也应具备一定的城市化特点,不能再采用手工控制。比如,采购——付款——获取订单环节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完成,这样可以有效精简审批流程。针对这样的活动进行内部控制,需要新的控制方式及举措。第三,控制方式需具有显著的实用性特征和集成化特征。在企业不同业务循环节点,不同的控制方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从而确保内部控制可以实现既定的风控及增值目标。集成化是会计信息化对内控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基于信息化环境,部分会计活动需要展开于集成化环境,对应的内控程序及方式也需具备集成化的特征[4]。
目 录
1引言1
2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概述 1
2.1 会计信息化内涵 1
2.2 会计信息化特征 1
2.3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2
3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关系2
3.1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特征 2
3.2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2
3.3 企业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反作用4
4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问题5
4.1 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弹性和前瞻性5
4.2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5
4.3 企业内部职责不清晰5
4.4 信息化下控制舞弊的难度加大6
4.5 会计数据存在安全隐患6
5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7
5.1 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7
5.2 成立行业自律组织7
5.3 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8
5.4 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9
5.5 明确岗位责任体系 9
5.6 建立信息化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0
5.7 建立风险意识,加强对软件的研发与管理 10
5.8 加强对于会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15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现代企业,无论是大型上市公司还是小型民营企业,都处于日益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以及利益相关者一定要获得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才能在一定水平上减少财务信息畸变等一系列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在这个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现代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衔接,如何妥善处理好会计电算化的“孤岛”困境,这是每一家企业持续发展所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而同时内部控制在企业营运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其所带来的效益就是保障了企业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因此,一家企业要想有效执行自身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方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性和经济性,就必须强化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本文从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入手,深入研究在会计信息化大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2 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概述
2.1 会计信息化内涵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化也随之诞生。而它的诞生意味着传统的会计模式已逐渐跟不上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虽然本质依然是信息技术,但它通过重组过去会计结构,把信息技术与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有机结合,将传统会计格局打造成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和模式[1]。
2.2 会计信息化特征
自会计信息的内涵及其本质入手进行分析,发现会计信息化呈现出下列一些基本特点:第一,其目标为实现会计信息管理的综合化。有效利用现代的先进信息管理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全面高效的管理,就这一意义而言,会计信息化和电算化存在本质差异。第二,以会计方法及模式为基础。会计信息化并非脱离会计的信息化,其核心仍旧是会计基本方式及技术,归根结底,它基于会计基本模式,对流程及方式进行了再造。第三,会计信息化和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融合度较高。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当代企业和社会的运营管理,所以,它需要和现代信息管理系统融合起来,从而有效支持公司的有效管控和决策行为[1]。
2.3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COSO 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这份报告中指出:“ 内部控制是,即由公司董事会、监理层以及其他公司成员所施行的,以实现营运效率、确保财报可靠性、符合相关法律为目标而进行合理保证的历程。”公司的内部控制普遍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环境控制;第二,会计管理系统;第三,控制程序[2]。同时,中国现行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同样强调:内部控制,即由公司董、监事会,经理层,其他成员为了达成既定控制目标而共同实行的控制过程[1]。内部控制的既定目标能否达成是企业经管是否合法、资产是否安全、财报是否真实完备、经营效率是否得到有效提升、企业战略能否得到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下列要素:第一是内部环境、第二是风险评估、第三是控制活动、第四是信息与沟通、第五是内部监督[3]。根据中国的实践可知,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大多数企业的内控意识较差,无法正确看待内控,且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内部控制管理缺陷。
3 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3.1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特征
基于会计信息化环境,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新特点:第一,业务环节发生改变,交易方法产生变动,致使传统会计控制方式过时,需要采用一些更加先进的方式进行控制。比如,基于信息化环境,预算、风险以及资金管理控制开始发展成新的控制方式。第二,公司的依据一定的标准及框架,利用信息技术,为会计管理活动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备的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备显著的程序化特征,所以内控也应具备一定的城市化特点,不能再采用手工控制。比如,采购——付款——获取订单环节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完成,这样可以有效精简审批流程。针对这样的活动进行内部控制,需要新的控制方式及举措。第三,控制方式需具有显著的实用性特征和集成化特征。在企业不同业务循环节点,不同的控制方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从而确保内部控制可以实现既定的风控及增值目标。集成化是会计信息化对内控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基于信息化环境,部分会计活动需要展开于集成化环境,对应的内控程序及方式也需具备集成化的特征[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