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探究(附件)
摘 要市场竞争加剧和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社会经济的出现和发展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改善公司的重要途径,对增强公司竞争力有里程碑的作用。但不得不承认,我国企业仍相对落后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出发,以金地集团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该内容从五个方面探讨首先,主要分析了该论文的意义和目的;其次,论述了内部控相关理念及概念;然后从财务角度、资产管理方面、会计系统方面对金地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客观分析了金地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出现的纰漏;紧接着针对金地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优化建议;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目 录
1 引言 6
1.1研究背景 6
1.2研究意义 6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7
1.3.1国外研究现状 7
1.3.2国内研究现状 7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理论综述 7
2.1内部控制的定义 7
2.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定义 8
2.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意义 8
3 金地集团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9
3.1金地集团简介 9
3.2从财务角度分析内控现状 9
3.3从资产管理方面分析内控现状 10
3.4从会计系统方面分析内控现状 10
4 金地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不足 10
4.1企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认知程度低 10
4.2内部控制监管系统存在缺陷 10
4.3信传递存在滞后性 11
4.4风险防范与管控存在漏洞 11
4.5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不够完善 11
5 金地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优化建议 11
5.1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知 11
5.2加强内部控制监管系统建设 12
5.3及时对信息进行反馈,加大沟通 12
5.4完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系统 12
5.5完善内部控制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价系统 13
参考文献 13
1引言
1.1研究背景
步入21世纪之后,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严苛,伴随着世通、安然以及银广夏等一些国内外恶性舞弊案件的曝光,资本市场上爆发了一场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信任危机,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 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为了及时遏制住这种负面影响的持续蔓延,美国国会与2002年7月颁布的“萨班斯 奥克斯利法案”,以纯文本格式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第一次账单信息披露监管的形式,该法案要求报告者需要进行内部控制的有效业务管理考核和企业需要经过审计人员的审计。萨班斯法案的颁布使得全世界范围内都开始关注起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加强对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来达到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强化企业竞争力等的目的,就显得相当具有探讨性了。
1.2研究意义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体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企业自身发展规划当中出现一些缺点等,使得中国企业展现出各种问题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总体来说,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设与实施也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知和实际建设操作,有利于企业社会经济地进一步发展对。
从理论角度上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而言是如此重要,可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存在孤立性、零散性等的特点,且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国外学者们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与我国企业的发展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影响了公司内控能力的提高,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上处于不利地位。本文通过对大量参考文献地研究,并结合具体事例,甄选具有参考价值的指标,试图用自己得理解方式为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增砖添瓦,丰富这一领域研究的理论知识。
从现实角度来讲,本文选取金地集团为例,对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这不仅有利于该企业的发展,帮助其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还能为同类企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模板。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Heather (2011)选取了2007年到2010年间,美国995个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年为时间阶段,对这995个公司进行了观测,检验了美国现阶段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经营状况之间的联系,经观察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企业营业利润有很大的联系、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良好,企业盈利业绩良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低下,公司盈利业绩也会低下。
Meek (2012)广泛选取了欧洲和北美等地区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在Heather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公司规模、公司环境等条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良影响条件,结果表明,上述条件会导致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
Cecilia(2014)则另辟蹊径,没有从企业本身出发,而是对政府监管力度与股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政府监管可以有效促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管理。
1.3.2国内研究现状
李爽(2010)的研究重点在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执行主体,李爽认为,虽然目前披露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这项工作多数都是由企业自身来完成的,但除了企业自身之外,也可以由企业外聘的会计事务所来操作。
杨学(2012)把13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主体,采用实证分析,解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结论证明,在企业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信息的详细当审计,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王学军和许新霞(2014则另辟蹊径,没有从企业本身出发,而是从政府监管的角度出发,对政府监管力度的大小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的探讨,证实监管部门的控制力度可以促进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加强管理。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理论综述
2.1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企业资产完整性的维护、达成业务目标,自我修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在公司内部合理规划等一系列手段和措施,以保证企业政策的实施,确保其合理,效益。
第一次公布“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即1934年的“美国证券交易法”,认为它是企业出于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通过对组织进行规划和调谐,来采取相应的方式从账单记录、账单审核以及账单复查等流程上确保账务信息的准确。让人来第一次认知到内部控制对公司财务管理的深远影响。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委员会赞助Treadway组织委员会,一个特殊的研究委员会的财务内部控制委员会对虚假财务报告)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在《证券交易法》的基础上,在财务内部控制的丰富和完善,第一次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和监督控制COSO委员会的这一举措基本上奠定了企业财务的体系,为企业日后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操作指明了方向。
2.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定义
信息披露制度又称之为公示制度或公开披露制度,源于上市企业想确保利益和大众监督的需求,根据相关法律向大众公开与证券有关是否合理的财务信息的活动。
目 录
1 引言 6
1.1研究背景 6
1.2研究意义 6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7
1.3.1国外研究现状 7
1.3.2国内研究现状 7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理论综述 7
2.1内部控制的定义 7
2.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定义 8
2.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意义 8
3 金地集团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9
3.1金地集团简介 9
3.2从财务角度分析内控现状 9
3.3从资产管理方面分析内控现状 10
3.4从会计系统方面分析内控现状 10
4 金地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不足 10
4.1企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认知程度低 10
4.2内部控制监管系统存在缺陷 10
4.3信传递存在滞后性 11
4.4风险防范与管控存在漏洞 11
4.5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不够完善 11
5 金地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优化建议 11
5.1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知 11
5.2加强内部控制监管系统建设 12
5.3及时对信息进行反馈,加大沟通 12
5.4完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系统 12
5.5完善内部控制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价系统 13
参考文献 13
1引言
1.1研究背景
步入21世纪之后,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严苛,伴随着世通、安然以及银广夏等一些国内外恶性舞弊案件的曝光,资本市场上爆发了一场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信任危机,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 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为了及时遏制住这种负面影响的持续蔓延,美国国会与2002年7月颁布的“萨班斯 奥克斯利法案”,以纯文本格式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第一次账单信息披露监管的形式,该法案要求报告者需要进行内部控制的有效业务管理考核和企业需要经过审计人员的审计。萨班斯法案的颁布使得全世界范围内都开始关注起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加强对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来达到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强化企业竞争力等的目的,就显得相当具有探讨性了。
1.2研究意义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体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企业自身发展规划当中出现一些缺点等,使得中国企业展现出各种问题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总体来说,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设与实施也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知和实际建设操作,有利于企业社会经济地进一步发展对。
从理论角度上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而言是如此重要,可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存在孤立性、零散性等的特点,且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国外学者们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与我国企业的发展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影响了公司内控能力的提高,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上处于不利地位。本文通过对大量参考文献地研究,并结合具体事例,甄选具有参考价值的指标,试图用自己得理解方式为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增砖添瓦,丰富这一领域研究的理论知识。
从现实角度来讲,本文选取金地集团为例,对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这不仅有利于该企业的发展,帮助其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还能为同类企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模板。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Heather (2011)选取了2007年到2010年间,美国995个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年为时间阶段,对这995个公司进行了观测,检验了美国现阶段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经营状况之间的联系,经观察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企业营业利润有很大的联系、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良好,企业盈利业绩良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低下,公司盈利业绩也会低下。
Meek (2012)广泛选取了欧洲和北美等地区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在Heather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公司规模、公司环境等条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良影响条件,结果表明,上述条件会导致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
Cecilia(2014)则另辟蹊径,没有从企业本身出发,而是对政府监管力度与股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政府监管可以有效促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管理。
1.3.2国内研究现状
李爽(2010)的研究重点在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执行主体,李爽认为,虽然目前披露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这项工作多数都是由企业自身来完成的,但除了企业自身之外,也可以由企业外聘的会计事务所来操作。
杨学(2012)把13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主体,采用实证分析,解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结论证明,在企业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信息的详细当审计,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王学军和许新霞(2014则另辟蹊径,没有从企业本身出发,而是从政府监管的角度出发,对政府监管力度的大小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的探讨,证实监管部门的控制力度可以促进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加强管理。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理论综述
2.1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企业资产完整性的维护、达成业务目标,自我修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在公司内部合理规划等一系列手段和措施,以保证企业政策的实施,确保其合理,效益。
第一次公布“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即1934年的“美国证券交易法”,认为它是企业出于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通过对组织进行规划和调谐,来采取相应的方式从账单记录、账单审核以及账单复查等流程上确保账务信息的准确。让人来第一次认知到内部控制对公司财务管理的深远影响。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委员会赞助Treadway组织委员会,一个特殊的研究委员会的财务内部控制委员会对虚假财务报告)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在《证券交易法》的基础上,在财务内部控制的丰富和完善,第一次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和监督控制COSO委员会的这一举措基本上奠定了企业财务的体系,为企业日后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操作指明了方向。
2.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定义
信息披露制度又称之为公示制度或公开披露制度,源于上市企业想确保利益和大众监督的需求,根据相关法律向大众公开与证券有关是否合理的财务信息的活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