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d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附件)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成本管理法越来越凸显其弊端,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也是其内在的客观要求。作业成本法在运用过程中显示了其独到的优势,成本信息更加贴近现实,更能提供可靠的真实的产品信息。本文概述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以许继集团(简称D企业)为例,就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并思考了如何在D企业有效运行作业成本法,并对有效运行作业成本法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如要在员工素质方面、信息技术开发方面、企业内部控制等方面加强管理。旨在改善D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其成本管理能力。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作业链,成本管理
目 录
1 引言 1
2 作业成本法概述 1
2.1 作业 1
2.2 作业链与价值链 2
2.3 成本动因 2
2.4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原则 2
2.5 作业成本法工作程序 3
3 D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3
3.1 内部员工素质不高 4
3.2 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方面的支撑 4
3.3 成本动因选择缺乏科学性 5
3.4 产品成本信息失真 6
3.5 没有对整条作业链进行有效分解和分析 7
3.6 引进ABC前期运行成本较高 8
4 D企业有效运行作业成本法的思考 9
4.1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9
4.2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9
4.3 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 11
4.4 合理使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11
4.5 科学设计作业链并进行作业链系统分析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图1 作业成本法工作程序图 31 引言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等不断的发展,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经济理念,发展出更为先进的管理思想,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国外大部分的制造业先进企业已经尝试着引进作业成本法,来改进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但是在国内,作业成本法实务还尚未成熟,由于许多企业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占比较小,产品多样性程度低,因此,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推行困难重重。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生产工艺的水平也逐渐提高,制造业企业机械化程度逐年上升,产品成本项目比重发生了改变,其中制造费用占比逐渐上升,使用传统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将造成产品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所以,产品成本需要引进ABC法已成为客观需要。作业成本法颠覆了传统成本法核算的方式,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法相比,体现出显著的先进性,通过作业成本法所核算出来的成本信息、和产品的实际成本更为贴近,可以提供更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ABC方法的实施更凸显其重要性。
河南许继集团(以下简称为D企业)广泛致力于电力、水利、环保、航天、轨道交通等事业中,经过十几年的打磨与发展,已是国内知名的电力装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但是当前,D企业的办公和生产场所分散、各个园区生产工艺存在较大差异、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等,存在着产品成本失真、营商环境不支持、部门与工业园区间数据传递不规范、专业人员欠缺、数据资源不能共享、技术基础薄弱等问题亟需解决[2]。本文旨在分析D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作业成本法的角度提出改进成本管理的对策,促进D企业改进成本核算方法,提高盈利能力。
2 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控制的方法,它首先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然后由作业依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的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并由此计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3]。制造费用是作业成本法主要的核算对象,先依据各个作业活动的消耗量来分配制造费用,接着结合数据和公式来确认成本动因分配率,最终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帮助企业实行成本研究[2]。
2.1 作业
作业的定义来源于作业成本法,是指组织内部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是其最基础的核心概念,为成本核算奠定基础。作业成本法连接了资源与产品成本,贯穿在整个的生产经营过程,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计量标准对其计量。
2. 2 作业链与价值链
作业链是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时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相互连接的作业集合体。价值链是通过价值来表现的作业链,在产品消耗作业继而作业消耗资源的过程中,作业的产出形成相应的价值,随着作业的转移价值也进行转移[3]。因此,价值链是和作业链一同形成的。
2.3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使成本发生变动的驱动因素,每一项作业都有相对应的成本动因。由于其具有隐蔽性,所以要对成本行为深刻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成本动因。在进行作业成本法分析时,要对成本动因的个数做了解,并要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最后计算出成本动因比率。
根据成本动因在资源流动中所处位置可将其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指作业耗用资源的种类及决定因素,它反映作业量与资源耗用间的因果关系,如购货作业的资源动因是从事这一活动的职工人数。作业动因即为成本对象所需作业种类和数量的决定因素,它反映了成本对象使用作业的频率和强度,如购货作业的作业动因即为订购单数[3]。
2.4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原则
任何方法的运行都要遵行一定的原则,作业成本法也不例外。在实施ABC过程中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a)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提高获得成本的准确性的同时,不要只关注其优势,我们还需要彻底分析实施新方法的成本,并比较实施成本和获得的收入,通过分析对其进一步实施做出决定。
b)遵循共识原则。在采用新方法的前提下,公司经理和商业金融机构必须进行协调并达成最终协议,直到公司上下完全接受这种新方法,并认为这不仅对公司整体有利,也对公司员工有益,才能避免公司内部的抵触,并有效地将ABC的使用付诸行动。
目 录
1 引言 1
2 作业成本法概述 1
2.1 作业 1
2.2 作业链与价值链 2
2.3 成本动因 2
2.4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原则 2
2.5 作业成本法工作程序 3
3 D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3
3.1 内部员工素质不高 4
3.2 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方面的支撑 4
3.3 成本动因选择缺乏科学性 5
3.4 产品成本信息失真 6
3.5 没有对整条作业链进行有效分解和分析 7
3.6 引进ABC前期运行成本较高 8
4 D企业有效运行作业成本法的思考 9
4.1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9
4.2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9
4.3 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 11
4.4 合理使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11
4.5 科学设计作业链并进行作业链系统分析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图1 作业成本法工作程序图 31 引言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等不断的发展,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经济理念,发展出更为先进的管理思想,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国外大部分的制造业先进企业已经尝试着引进作业成本法,来改进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但是在国内,作业成本法实务还尚未成熟,由于许多企业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占比较小,产品多样性程度低,因此,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推行困难重重。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生产工艺的水平也逐渐提高,制造业企业机械化程度逐年上升,产品成本项目比重发生了改变,其中制造费用占比逐渐上升,使用传统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将造成产品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所以,产品成本需要引进ABC法已成为客观需要。作业成本法颠覆了传统成本法核算的方式,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法相比,体现出显著的先进性,通过作业成本法所核算出来的成本信息、和产品的实际成本更为贴近,可以提供更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ABC方法的实施更凸显其重要性。
河南许继集团(以下简称为D企业)广泛致力于电力、水利、环保、航天、轨道交通等事业中,经过十几年的打磨与发展,已是国内知名的电力装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但是当前,D企业的办公和生产场所分散、各个园区生产工艺存在较大差异、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等,存在着产品成本失真、营商环境不支持、部门与工业园区间数据传递不规范、专业人员欠缺、数据资源不能共享、技术基础薄弱等问题亟需解决[2]。本文旨在分析D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作业成本法的角度提出改进成本管理的对策,促进D企业改进成本核算方法,提高盈利能力。
2 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控制的方法,它首先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然后由作业依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的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并由此计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3]。制造费用是作业成本法主要的核算对象,先依据各个作业活动的消耗量来分配制造费用,接着结合数据和公式来确认成本动因分配率,最终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帮助企业实行成本研究[2]。
2.1 作业
作业的定义来源于作业成本法,是指组织内部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是其最基础的核心概念,为成本核算奠定基础。作业成本法连接了资源与产品成本,贯穿在整个的生产经营过程,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计量标准对其计量。
2. 2 作业链与价值链
作业链是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时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相互连接的作业集合体。价值链是通过价值来表现的作业链,在产品消耗作业继而作业消耗资源的过程中,作业的产出形成相应的价值,随着作业的转移价值也进行转移[3]。因此,价值链是和作业链一同形成的。
2.3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使成本发生变动的驱动因素,每一项作业都有相对应的成本动因。由于其具有隐蔽性,所以要对成本行为深刻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成本动因。在进行作业成本法分析时,要对成本动因的个数做了解,并要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最后计算出成本动因比率。
根据成本动因在资源流动中所处位置可将其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指作业耗用资源的种类及决定因素,它反映作业量与资源耗用间的因果关系,如购货作业的资源动因是从事这一活动的职工人数。作业动因即为成本对象所需作业种类和数量的决定因素,它反映了成本对象使用作业的频率和强度,如购货作业的作业动因即为订购单数[3]。
2.4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原则
任何方法的运行都要遵行一定的原则,作业成本法也不例外。在实施ABC过程中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a)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提高获得成本的准确性的同时,不要只关注其优势,我们还需要彻底分析实施新方法的成本,并比较实施成本和获得的收入,通过分析对其进一步实施做出决定。
b)遵循共识原则。在采用新方法的前提下,公司经理和商业金融机构必须进行协调并达成最终协议,直到公司上下完全接受这种新方法,并认为这不仅对公司整体有利,也对公司员工有益,才能避免公司内部的抵触,并有效地将ABC的使用付诸行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