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网财务分析与应对
摘 要随着人们逐步认识到高科技企业的高成长空间以及高成长速度,越来越多的投资开始集中到这一领域,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加之高科技行业具有长尾效应,因此科技行业的各个领域中都充斥着激烈的竞争,这也造成了高科技企业内部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运营和财务风险不断加强,所以有效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已经成为高科技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乐视网以视频内容服务起家,依托早年低成本的版权内容积累,乐视网完成了快速的发展,最终于创业板上市。随后乐视开始进入其他领域,但随着业务矩阵的丰富,乐视生态长期积累的财务风险逐步显现,最终导致财务危机的爆发。本文选择乐视网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对该上市公司2013~2016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来挖掘乐视网财务危机的表征。通过对乐视网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两个方面经济因素的影响,深层次的挖掘造成乐视网财务危机的根源所在,通过对造成危机因素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预防乐视网财务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促进乐视生态从财务危机中恢复过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3
1.3 研究方法 3
(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 3
(2) 文献分析法 3
(3) 案例分析法 3
2 财务危机相关理论 4
2.1 财务危机定义 4
2.2 财务危机的种类 4
2.3 财务危机的影响因素 5
3 乐视网财务危机 6
3.1 运行现状 6
3.2 爆发过程 7
4 乐视网财务危机成因分析 10
4.1 资金运营管理薄弱 10
4.2 过度扩张,资金链断裂 13
4.3 负债比率过高,变现能力差,偿债能力不足 14
4.4 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弱 17
5 乐视网公司财务危机应对措施建议 18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18
5.2 调整发展战略,做好投资决策 19
5.3 优化资本结构,制定合理偿债计划 20
5.4 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20
结 论 21
参考文献 23
致 谢 25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对于企业而言,资金决定了企业的运营与发展,良好的资金链运转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发展的资金保证,另一方面也能实现企业资金的最大化运用。基于MARX资本流通里面的商业信用理论,资金链是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运转需要的基本循环资金链条。对企业来说如果资金链出现问题,企业将无法维持现金的流动,对企业的运营造成影响,甚至造成企业的财务危机,走向破产。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资金缺口达到特定水平后,就会直接造成资金链的断裂。而作为风头正劲的互联网公司,乐视生态已经成为有实力挑战BAT等行业巨头的高科技公司,然而2016年12月6日,乐视生态拖欠上游硬件厂商货款、乐视体育遭遇裁员风波、管理层员工大量离职等负面消息涌入各大新闻媒体及自媒体,这些造成了乐视网股价的下跌,而股票下跌所造成一系列影响因素最终将乐视生态拖入财务危机当中。
乐视财务危机的爆发凸显了乐视生态忽视各大股东的利益。对于乐视生态而言,其上下游设备供应商、债权人、投资人等利益相关方,应该得到尊重,然而乐视生态的做法显然并没有尊重这一原则。就我国的资本市场来看,这种现象由来已久,乐视的设备供应商、资方以及员工都很难参与到公司的决策当中,正是这种利益相关方无法实现对企业的共同管理,加之企业的融资成本极低,造成了企业在经营策略的制定并不严谨,拥有极大可能偏离原有的主营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的企业运营的风险以及出现危机的可能性。
研究意义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它们都存在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然而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自危机的出现到企业运转失灵,甚至没落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完成从量变到质变,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如果企业并没有采取合适的措施和手段进行应对,那么危机将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企业破产。如果企业能够快速发现财务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潜藏在企业当中的财务风险能够及早察觉,使得公司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的改善,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财务危机预警的角度,可以将财务危机划分为广义危机与狭义危机。对于广义财务危机而言,它是指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了明显地衰退,无法达到原有的偿付能力。这其中既包括了企业财务情况出现恶化的所有阶段,而这种恶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其资金链出现断裂,无力偿付短期债务和利息,继续出售相关资产等。从资产存量的静态定义来说,财务危机是公司的总负债远远大于公司的总资产,处于破产状态。从动态定义的资本存量来看,财务危机是公司总现金流出远大于流入量,即公司的净现金流量为负数。
而从狭义上来看,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已经丧失了偿债的能力,这对于企业而言已经处于一种极端危险的状况,企业极有可能资不抵债而陷入破产。
国外研究现状
Beaver (1966)在其研究中将银行过度透支、到期债权无法偿付、优先股股利无法支付以及企业破产清算作为评定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准则。而Altman (1968)则对财务危机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将其划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企业破产、债务违约、运营失败、无法偿付,而将破产作为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终极定义。Deakin (1972)在其研究中则继续应用了Altman的脉络,但是又在此基础上做了补充,他将企业无力偿债和破产清算作为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标志。Laitinen (1991)对于财务危机的划分则是基于财务危机的严重程度,他将财务危机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缓慢失败、收益性失败以及严重性失败。Ross (1999)对于财务危机的定义同样从四个方面完成,这四个方面分别是运营失败、破产清算、技术性破产和会计破产。 CL Hsu 和 CH Chiang(2015)在通过对大量财务危机的文献、财务报表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的财务比率会明显不同于经营活动正常的公司,财务比率分析能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明了的反应企业的经营业绩,并通过以对相关财务比率分析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程度评价的判定标准和风险警示。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外的理论研究中,通常将财务危机与破产充足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仅限于国外的发达资本市场机制,考虑到这与我国现有资本市场机制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在我国对于一些上市来说,即使濒临破产的困境,仍然会有一些未上市的企业通过借壳的方式来完成达到上市的目的,并最终完成资产重组。故此,国内的研究学者陈静(1999)、陈晓、陈治鸿(2000)将企业列入证监会“特别处理”名单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而谷祺、刘淑莲(1999)则指出,如果上市公司无力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就标志其已经陷入到财务危机当中。吕长江、韩慧博(2004)的研究则从资产流动性的角度着眼,指出如果企业连续三年,甚至在更长一段时间当中营运资金为负数,同时并没有迹象表明营运状态有所改善,那么这种情况就标志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吴世农、章之旺(2005)则指出,如果企业连续两年的流动比率低于1,同时在这两年当中1年出现为亏损,那么说明企业已经陷入财务危机当中。孙群、阮文彪(2011)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现金流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财务危机表现为企业的现金流量输入低于输出,造成了企业无法完成日常运营,最终导致企业财务的恶化,这从本质上来看即为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于长期积累最终导致爆发。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3
1.3 研究方法 3
(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 3
(2) 文献分析法 3
(3) 案例分析法 3
2 财务危机相关理论 4
2.1 财务危机定义 4
2.2 财务危机的种类 4
2.3 财务危机的影响因素 5
3 乐视网财务危机 6
3.1 运行现状 6
3.2 爆发过程 7
4 乐视网财务危机成因分析 10
4.1 资金运营管理薄弱 10
4.2 过度扩张,资金链断裂 13
4.3 负债比率过高,变现能力差,偿债能力不足 14
4.4 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弱 17
5 乐视网公司财务危机应对措施建议 18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18
5.2 调整发展战略,做好投资决策 19
5.3 优化资本结构,制定合理偿债计划 20
5.4 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20
结 论 21
参考文献 23
致 谢 25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对于企业而言,资金决定了企业的运营与发展,良好的资金链运转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发展的资金保证,另一方面也能实现企业资金的最大化运用。基于MARX资本流通里面的商业信用理论,资金链是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运转需要的基本循环资金链条。对企业来说如果资金链出现问题,企业将无法维持现金的流动,对企业的运营造成影响,甚至造成企业的财务危机,走向破产。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资金缺口达到特定水平后,就会直接造成资金链的断裂。而作为风头正劲的互联网公司,乐视生态已经成为有实力挑战BAT等行业巨头的高科技公司,然而2016年12月6日,乐视生态拖欠上游硬件厂商货款、乐视体育遭遇裁员风波、管理层员工大量离职等负面消息涌入各大新闻媒体及自媒体,这些造成了乐视网股价的下跌,而股票下跌所造成一系列影响因素最终将乐视生态拖入财务危机当中。
乐视财务危机的爆发凸显了乐视生态忽视各大股东的利益。对于乐视生态而言,其上下游设备供应商、债权人、投资人等利益相关方,应该得到尊重,然而乐视生态的做法显然并没有尊重这一原则。就我国的资本市场来看,这种现象由来已久,乐视的设备供应商、资方以及员工都很难参与到公司的决策当中,正是这种利益相关方无法实现对企业的共同管理,加之企业的融资成本极低,造成了企业在经营策略的制定并不严谨,拥有极大可能偏离原有的主营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的企业运营的风险以及出现危机的可能性。
研究意义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它们都存在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然而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自危机的出现到企业运转失灵,甚至没落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完成从量变到质变,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如果企业并没有采取合适的措施和手段进行应对,那么危机将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企业破产。如果企业能够快速发现财务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潜藏在企业当中的财务风险能够及早察觉,使得公司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的改善,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财务危机预警的角度,可以将财务危机划分为广义危机与狭义危机。对于广义财务危机而言,它是指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了明显地衰退,无法达到原有的偿付能力。这其中既包括了企业财务情况出现恶化的所有阶段,而这种恶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其资金链出现断裂,无力偿付短期债务和利息,继续出售相关资产等。从资产存量的静态定义来说,财务危机是公司的总负债远远大于公司的总资产,处于破产状态。从动态定义的资本存量来看,财务危机是公司总现金流出远大于流入量,即公司的净现金流量为负数。
而从狭义上来看,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已经丧失了偿债的能力,这对于企业而言已经处于一种极端危险的状况,企业极有可能资不抵债而陷入破产。
国外研究现状
Beaver (1966)在其研究中将银行过度透支、到期债权无法偿付、优先股股利无法支付以及企业破产清算作为评定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准则。而Altman (1968)则对财务危机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将其划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企业破产、债务违约、运营失败、无法偿付,而将破产作为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终极定义。Deakin (1972)在其研究中则继续应用了Altman的脉络,但是又在此基础上做了补充,他将企业无力偿债和破产清算作为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标志。Laitinen (1991)对于财务危机的划分则是基于财务危机的严重程度,他将财务危机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缓慢失败、收益性失败以及严重性失败。Ross (1999)对于财务危机的定义同样从四个方面完成,这四个方面分别是运营失败、破产清算、技术性破产和会计破产。 CL Hsu 和 CH Chiang(2015)在通过对大量财务危机的文献、财务报表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的财务比率会明显不同于经营活动正常的公司,财务比率分析能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明了的反应企业的经营业绩,并通过以对相关财务比率分析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程度评价的判定标准和风险警示。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外的理论研究中,通常将财务危机与破产充足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仅限于国外的发达资本市场机制,考虑到这与我国现有资本市场机制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在我国对于一些上市来说,即使濒临破产的困境,仍然会有一些未上市的企业通过借壳的方式来完成达到上市的目的,并最终完成资产重组。故此,国内的研究学者陈静(1999)、陈晓、陈治鸿(2000)将企业列入证监会“特别处理”名单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而谷祺、刘淑莲(1999)则指出,如果上市公司无力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就标志其已经陷入到财务危机当中。吕长江、韩慧博(2004)的研究则从资产流动性的角度着眼,指出如果企业连续三年,甚至在更长一段时间当中营运资金为负数,同时并没有迹象表明营运状态有所改善,那么这种情况就标志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吴世农、章之旺(2005)则指出,如果企业连续两年的流动比率低于1,同时在这两年当中1年出现为亏损,那么说明企业已经陷入财务危机当中。孙群、阮文彪(2011)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现金流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财务危机表现为企业的现金流量输入低于输出,造成了企业无法完成日常运营,最终导致企业财务的恶化,这从本质上来看即为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于长期积累最终导致爆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