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联系与民营企业寻租行为关系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政治关联的基本概念 2
2.1 政治关联的理论基础 2
2.2 政治关联的动因 3
2.3 政治关联的经济影响 4
3 寻租理论的基本概念 5
3.1 寻租理论的渊源 5
3.2 寻租活动的形式 6
3.3 寻租活动的层次性与经济影响 8
4 相关理论基础 9
4.1 宏观经济政策 9
4.2 融资战略管理 9
4.3 资源依赖理论 10
5 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寻租博弈分析 11
5.1 政治关联、政府特许权与民营企业的博弈分析 11
5.2 政治关联、政府采购与民营企业的博弈分析 13
5.3 博弈结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15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图1 2
图2 7
图3 14
表1 12
1 引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文关系是一种常见情形,我国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等都与其息息相关,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了浓厚的人际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环境下,在经济市场中,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人情因素,因此,许多企业更加积极地选择与政府建立政治上的联系,以此能够或多或少的得到企业自身所需要的好处,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以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2015 年各个民营上市公司公布的该企业年度报表的数据来看,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与政府建立了政治联系,由此获得了融资的便利。
那么,民营企业如何建立政治联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又为何要建立政治联系?
目前,政府环境作为企业外部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种,已经被许多的民营企业所关注。由此民营企业和当地政府普遍的建立联系就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热门征象。而这种现象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就是,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中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董事或者高层管理具有政府背景,这些人一方面是从政府部门下海创业的,或者现在就职于政府部门,一方面是企业控制人或高层管理自主的参政议政,成为人大代表或是政协委员。例如,原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镇委书记选择下海经商,自主创业,现在担任常州市新天地投资公司董事长;原四川省地税局一名注会师到创维集团担任总经理;原浙江省一名市长就职吉利公司的总裁;浙江传化公司实际控制人等许多的民营企业董事曾经都位列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名单里。
由于我国的经济制度,民营企业的经济的发展遭到了比较大的限制,比如管制性壁垒,以及银行对民营企业的债务筹资困难等。因此,一些研究人员表示,民营企业与政府建立联系是政治资本投资,在我国,政府控制大量的资源,并且更加愿意将这些资源分配给国有企业,使民营企业难以得到融资支持和政策优惠,或因当局管制性壁垒而投资失利,妨碍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民营企业企图和政府建立联系一方面来取得大量资源,向政府官员寻租,不受融资约束,得到额外的财政补助,增加企业绩效;一方面影响政府政策,获得民营企业的自身发展优势,增加公司的价值。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基于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寻租行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
以下是本文的研究流程:
图1 论文研究流程图
2 政治关联的基本概念
2.1 政治关联的理论基础
政治关联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及关系,政治力量及权利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形态。政治关联是在政治角色间的作用和影响及人类活动的必然产物,是客观存在的。在阶级社会中,它是特定政治关系,是现实政治主张的特有属性,能够约束人们的政治行为。
企业家主动向政府靠拢建立紧密政治关联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国内外学者都早已有研究。
Khwaja 和Mian( 2005) 在分析了巴基斯坦企业长期贷款的数据后,发现与政府建立政治联系的公司,它可以从国有银行得到专项贷款并且它的借贷率要高于45%,还可以有多次贷款机会[1]。
Johnson 和Mitton (2002)以为,具有政治联系的企业就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重要政府首脑有比较密切的私人往来[2]。
Ferguson 和Voth (2008)认为在1930-1939年的德国,若公司经理和董事会成员与国家执政党关系密切,则这样的公司属于政治关联公司。
Faccio(2006)认为,具有政治联系的企业是企业的股东或高层管理人员曾经担任过长官或者是议员等其它一些密切的关系[3]。
Fan等(2007)认为,企业的董事长曾经或现在在党中央或是地方政府、军队工作,就是具有政治联系的企业[4]。
由于我国的国情和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 在这方面的公开的信息资料比较少难以搜集,因此国外对于企业的政治关联界定的研究标准无法用于我国来衡量,所以,我国在界定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的研究上,主要依据大多数都是判断企业实际控制人、董事或高层管理人员曾经或者是现在有没有在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府部门担任职务。如余明桂和罗党论等的研究。
在分析了上述文献后,对建立政治联系的企业,可以作出以下界定:如果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董事或高层管理人员中有人曾经或者是现在在政府部门工作,或者有资格参政议政的,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名单里,则这样的企业就是与政府建立联系的。
2.2 政治关联的动因
鉴于与政府建立政治联系有许多好处,就以下几点进行说明:
1、企业家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许多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董事或者高层管理人员具有政府背景,他们曾经或者是现在就职于政府部门,或是身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如果他们为企业服务,就可以获得好处,因此,利益的驱动会促使企业与政府建立联系。
陈冬华(2003)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股东或高层管理人员的政府任职经历,可以帮助他们所在的企业拿到政府补助收益[5]。
沈艺峰、宋菁和肖珉(2009)钻研了金融危机时期的具有政治联系的企业,发现这些企业比没有建立政治联系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帮助与扶持,积极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股票收益率[6]。
2、民营企业获得更多资源,如融资便利、降低行业地区壁垒、税收优惠政策、政府产权保护、补助支持等。我国正处于转轨经济时期,市场机制和法律规章体系都不完善,且关系型文化占社会意识主流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发展需求,解决融资困难、成本高、各种社会稀缺资源少分配不均的不利情况,只能通过和政府建立联系,积极地和政府官员交流联系,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沟通渠道,影响政府决策,得到更多稀缺资源,提升企业内在价值。
余明桂等(2010)研究表示企业建立政治关联,实际上是企业向拥有资源分配权的政府和政府官员进行的一种寻租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与政府建立政治关联,必然会成为企业有价值的资源。
3 寻租理论的基本概念
3.1 寻租理论的渊源
寻租理论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学领域,虽然有许多文献研究它,成果也很丰富,但是框架结构还没有统一,有待后面的学者进一步研究。
1 引言 1
2 政治关联的基本概念 2
2.1 政治关联的理论基础 2
2.2 政治关联的动因 3
2.3 政治关联的经济影响 4
3 寻租理论的基本概念 5
3.1 寻租理论的渊源 5
3.2 寻租活动的形式 6
3.3 寻租活动的层次性与经济影响 8
4 相关理论基础 9
4.1 宏观经济政策 9
4.2 融资战略管理 9
4.3 资源依赖理论 10
5 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寻租博弈分析 11
5.1 政治关联、政府特许权与民营企业的博弈分析 11
5.2 政治关联、政府采购与民营企业的博弈分析 13
5.3 博弈结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15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图1 2
图2 7
图3 14
表1 12
1 引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文关系是一种常见情形,我国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等都与其息息相关,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了浓厚的人际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环境下,在经济市场中,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人情因素,因此,许多企业更加积极地选择与政府建立政治上的联系,以此能够或多或少的得到企业自身所需要的好处,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以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2015 年各个民营上市公司公布的该企业年度报表的数据来看,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与政府建立了政治联系,由此获得了融资的便利。
那么,民营企业如何建立政治联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又为何要建立政治联系?
目前,政府环境作为企业外部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种,已经被许多的民营企业所关注。由此民营企业和当地政府普遍的建立联系就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热门征象。而这种现象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就是,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中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董事或者高层管理具有政府背景,这些人一方面是从政府部门下海创业的,或者现在就职于政府部门,一方面是企业控制人或高层管理自主的参政议政,成为人大代表或是政协委员。例如,原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镇委书记选择下海经商,自主创业,现在担任常州市新天地投资公司董事长;原四川省地税局一名注会师到创维集团担任总经理;原浙江省一名市长就职吉利公司的总裁;浙江传化公司实际控制人等许多的民营企业董事曾经都位列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名单里。
由于我国的经济制度,民营企业的经济的发展遭到了比较大的限制,比如管制性壁垒,以及银行对民营企业的债务筹资困难等。因此,一些研究人员表示,民营企业与政府建立联系是政治资本投资,在我国,政府控制大量的资源,并且更加愿意将这些资源分配给国有企业,使民营企业难以得到融资支持和政策优惠,或因当局管制性壁垒而投资失利,妨碍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民营企业企图和政府建立联系一方面来取得大量资源,向政府官员寻租,不受融资约束,得到额外的财政补助,增加企业绩效;一方面影响政府政策,获得民营企业的自身发展优势,增加公司的价值。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基于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寻租行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
以下是本文的研究流程:
图1 论文研究流程图
2 政治关联的基本概念
2.1 政治关联的理论基础
政治关联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及关系,政治力量及权利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形态。政治关联是在政治角色间的作用和影响及人类活动的必然产物,是客观存在的。在阶级社会中,它是特定政治关系,是现实政治主张的特有属性,能够约束人们的政治行为。
企业家主动向政府靠拢建立紧密政治关联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国内外学者都早已有研究。
Khwaja 和Mian( 2005) 在分析了巴基斯坦企业长期贷款的数据后,发现与政府建立政治联系的公司,它可以从国有银行得到专项贷款并且它的借贷率要高于45%,还可以有多次贷款机会[1]。
Johnson 和Mitton (2002)以为,具有政治联系的企业就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重要政府首脑有比较密切的私人往来[2]。
Ferguson 和Voth (2008)认为在1930-1939年的德国,若公司经理和董事会成员与国家执政党关系密切,则这样的公司属于政治关联公司。
Faccio(2006)认为,具有政治联系的企业是企业的股东或高层管理人员曾经担任过长官或者是议员等其它一些密切的关系[3]。
Fan等(2007)认为,企业的董事长曾经或现在在党中央或是地方政府、军队工作,就是具有政治联系的企业[4]。
由于我国的国情和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 在这方面的公开的信息资料比较少难以搜集,因此国外对于企业的政治关联界定的研究标准无法用于我国来衡量,所以,我国在界定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的研究上,主要依据大多数都是判断企业实际控制人、董事或高层管理人员曾经或者是现在有没有在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府部门担任职务。如余明桂和罗党论等的研究。
在分析了上述文献后,对建立政治联系的企业,可以作出以下界定:如果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董事或高层管理人员中有人曾经或者是现在在政府部门工作,或者有资格参政议政的,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名单里,则这样的企业就是与政府建立联系的。
2.2 政治关联的动因
鉴于与政府建立政治联系有许多好处,就以下几点进行说明:
1、企业家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许多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董事或者高层管理人员具有政府背景,他们曾经或者是现在就职于政府部门,或是身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如果他们为企业服务,就可以获得好处,因此,利益的驱动会促使企业与政府建立联系。
陈冬华(2003)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股东或高层管理人员的政府任职经历,可以帮助他们所在的企业拿到政府补助收益[5]。
沈艺峰、宋菁和肖珉(2009)钻研了金融危机时期的具有政治联系的企业,发现这些企业比没有建立政治联系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帮助与扶持,积极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股票收益率[6]。
2、民营企业获得更多资源,如融资便利、降低行业地区壁垒、税收优惠政策、政府产权保护、补助支持等。我国正处于转轨经济时期,市场机制和法律规章体系都不完善,且关系型文化占社会意识主流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发展需求,解决融资困难、成本高、各种社会稀缺资源少分配不均的不利情况,只能通过和政府建立联系,积极地和政府官员交流联系,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沟通渠道,影响政府决策,得到更多稀缺资源,提升企业内在价值。
余明桂等(2010)研究表示企业建立政治关联,实际上是企业向拥有资源分配权的政府和政府官员进行的一种寻租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与政府建立政治关联,必然会成为企业有价值的资源。
3 寻租理论的基本概念
3.1 寻租理论的渊源
寻租理论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学领域,虽然有许多文献研究它,成果也很丰富,但是框架结构还没有统一,有待后面的学者进一步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