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控制以海尔公司为例(附件)

自经济全球化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众多企业喜欢采用并购这一方法加快自身的发展,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但并不是所有的并购都是成功的,他们在并购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特别突出的是财务风险。本文结合海尔并购通用家电这个成功的案例,从企业并购的概述及动因出发,进一步对我国企业并购现状进行分析,着眼于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在此基础上识别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给出处理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由浅入深,有效地防范并控制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关键词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海尔并购,风险控制
目 录
1 引言 1
2 企业并购的概述及动因分析 1
2.1 并购的概述及发展现状 1
2.2 并购的动因 3
3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 4
3.1 定价风险 4
3.2 融资风险 5
3.3 偿债及支付风险 5
3.4 利率和汇率风险 6
3.5 财务整合风险 6
4 海尔并购通用家电案例分析 6
4.1 海尔、通用家电公司介绍 7
4.2 并购过程简介 7
4.3 海尔并购通用家电财务风险分析 7
5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 11
5.1 评估定价风险控制 12
5.2 融资风险控制 12
5.3 支付、偿债风险控制 13
5.4 利率和汇率风险控制 13
5.5 财务整合风险控制 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与西方国家相比,在我国的企业并购迟于西方,它开始于1984年,但其发展速度却远远超于西方发达国家,并购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2017年的并购完成交易案例已经超过4000多起,但数据显示并不是所有企业的并购都是成功的。一方面企业并购后虽然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的好处,但在跨国并购中,交易牵涉到许多财务知识,而目标国家的法律和财政体系是复杂的,容易存在着很多风险,尤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1]。因此,本文结合海尔并购通用家电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个案例,就分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如何控制财务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具有一定的意义[2]。
2 企业并购的概述及动因分析
2.1 并购的概述及发展现状
2.1.1 并购的概况
并购指的是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3]。并购一般是指兼并与收购双层含义。
兼并是一个公司购买其他公司的财产权的行为,导致其他公司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资格主体。收购是指公司利用现金、股票或债券的方式,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取对公司本身或其资产的实际控制[1]。并购的类型如下:
a)按并购行业的相关程度,可划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生产和销售类似产品或生产流程类似的含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纵向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业务联系彼此关联的企业之间,或者具有纵向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4]。混合并购指的是不同行业部门和不同市场的公司和公司之间的并购,而他们的产品没有密切的替代关系。
b)按出资方式,可划分为现金购买资产、现金购买股票、股票交换资产和股票互换
现金购买资产并购是指并购企业利用现金购买目标企业的资产,从而实现并购的方式。现金购买股票并购是指并购企业使用现金在股票市场上,获取目标企业的股票的方式。股票交换资产并购是指并购企业发行自己的股票,以达到交换目标企业的资产的目的的一种并购的方式。股票互换并购是指并购企业向目标企业发行自己的股票。
c)按目标企业管理者意愿,可分为善意并购和恶意并购
善意并购是指目标企业对并购方提出的并购条件没有异议,管理者愿意接受并购,从而实现并购。恶意并购是指并购企业无论目标企业的意愿如何,都采取不可转让的收购手段,并强制收购目标公司的一种方式并购。
2.1.2 企业并购的发展现状
19世纪末,英国、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兼并和收购首次出现了并购的高潮,而中国企业并购起源于1984年[5]。1987年,它逐渐走向成熟,才出现并购高潮,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制定了并购政策。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上的讲话后,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也成为了大军中的一员。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连串并购法规,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管理办法》、《外商投资并购境内企业条例》等,这又引得新一轮的并购高潮。
由图1可知,2013年至2017年并购完成的交易数量分别是2895、3408、5693、5123、4255。这表明2017年并购数量与2016相比有所下降,2017年的并购金额为325.04US$B,与2016年的369.65US$B相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

图1 2013至2017年中国市场完成数量和金额趋势图
数据来源:前瞻数据库研究院
由图2可知,与2016年相比,2017年的出境并购规模比例明显增加,占2016年出境并购规模比例2倍,整体比例提高了20%,入境并购比例略有下降。总的来说,跨国并购比例大幅增加。2017年,海外并购规模的增长幅度远大于数量增幅,政策不确定性是其中一个原因。一般来说,中国公司通常需要支付20%的溢价来弥补不确定性可能造成的损失。因此,加强国际间并购政策的确定性是解决跨境并购难题的重中之重。

图2 2016年与2017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规模占比图(按是否跨境分布)
数据来源:前瞻数据库研究院
2.2 并购的动因
2.2.1 扩大市场占有率,树立品牌需求
众多中国企业在国内被人熟知,国外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如果企业想要打造一个新的品牌,一方面由于广告等营销手段的投入,成本很大,也会遭到当地消费者的质疑。相反的,如果选择一个当地成长的品牌,因为长时间品牌树立渗透,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企业也能得到相应的效果。这样企业可以进入这个市场,扩大自己的销售区域。像温州服装企业收购意大利著名品牌皮尔卡丹,中国企业获得品牌,然后利用其他生产要素而快速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快速进入当地市场,使自己达到扩展市场的目的[6]。这样的话,一方面中国企业迅速占领了这个意大利的市场,同时也获得了这个品牌,获得影响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02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