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1209193212]
摘要
创业板自上市以来,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可忽视。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问题作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深刻探讨和剖析之后,发现很多学者都是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但是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主要选取了35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各方面的数据,先后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取净资产收益率为因变量,股权集中度CR1、CR5 、CR10为自变量,将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建立一个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经过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有: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具有相关性,前十大股东持股越多,公司效益越好,但是,前五大股东和第一大股东持股的比例与公司的效益没有明显的关系,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的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创业板股权结构持股比例公司绩效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 1
1.2研究方法 1
1.3研究思路 2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4
2.1 相关概念界定 4
2.1.1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界定 4
2.2 理论基础 4
2.2.1委托代理理论 4
2.2.2现代契约理论 4
2.2.3控制权理论 5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5
3.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设计 8
3.1 样本选择与研究假设 8
3.2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假设研究 8
3.3 变量的选择 8
3.3.1 解释变量 8
3.3.2 被解释变量 9
3.3.3 控制变量 9
3.4 研究模型设计 9
4.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影响的检验及分析 10
4.1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10
4.2相关性分析 11
4.3回归分析 11
5.结论与建议 13
5.1 实证结论 13
5.2 建议与对策 14
5.3 本文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15
5.3.1 局限性 15
5.3.2 未来发展方向 16
结 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
从2009年现如今,创业板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发展的首要平台,也是我国战略发展的核心内容,同时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崛起发展,呈现高风险、高成长、高创新的显著特征。事实证明,正因创业板块股权结构的独特特性,才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公司业绩。
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很多问题,如:流通股比例偏低、一股独大、过度集中的股权等,最终产生了法人治理上的缺陷。不同的股权制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公司的融资决策,不同的利益集团对企业融资影响不同,最终会降低公司的经济效益。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是公司的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影响着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为股权制度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决策机制、经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股东的行为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而股权结构又决定了公司管理以及各种关系的构成,比如理事会和监事会。现阶段,促使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趋势的一个首要原因是我国现有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可知,公司的股权构架和绩效高低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通过对各种影响公司绩效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逐一寻找有效的途径解决策略,从而优化以实现合理的创业板股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由此可知,本文所选的课题研究对理论以及现实有着深远的影响。选择性地研究密切相关的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权结构,从而罗列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并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在某种程度上引导和促进了创业板中的上市企业股权结构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绩效,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1.2研究方法
以现有企业绩效研究成果为借鉴基础,选择综合的绩效考评方式,针对我国创业板中上市企业的现实特征而采取不同的考评标准,使研究结果更趋于合理。具体采用了描述分析法、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具体方法探讨创业板上企业绩效的现状水平,研究我国上市企业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联性,从中发现缺陷并寻求解决途径。
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取信息,对研究课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收集了各种文献资料后,在包含企业股权构架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分析创业板上市企业股权构架与企业绩效关联性。
2.实证研究法。本文通过研究,取得了大量可靠数据。使用这些企业实际数据可以进行更加深刻的研究,使结果更真实可靠,同时针对现实资料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1.3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绪论概述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思路和创新理论。
第二部分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相关的文献综述。
第三部分是关于股权绩效与创业板上市公司互动关系的研究,与此同时也相应地阐述了本文研究的方面,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第四部分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股权构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状况,对因变量因素、自变量因素以及控制变量因素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性分析。
第五部分是对整篇研究的一个总结,概括了文章的主要结论,并对上述的不同研究结论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及对今后相关结果的合理推断。在前面实例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归纳性总结,同时对于这些结论运用规范分析法,对改善公司业绩增长提出具体的指导,这样才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会有深远影响。
1.4 创新点
图1.1结构框架图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界定
创业板GEM?(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为适应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而顺势产生的,地位在股票主板市场之后的二版证券市场,其自身有着为高科技企业寻求集资途径,为新兴企业提供筹资渠道,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作为证券市场的一种模式,创业板有着证券市场的普遍共性,存有投资者、券商以及上市企业三大活动主体。现有的主板市场(证券市场)位于主板市场之后,因为其自身上市公司的数量、企业自身规模以及上市的界限要求都明显低于创业板水平。基于创业板的上市水平,是建立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规模小,但往往有很出色的表现,为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并有着良好成长性的中小公司提供了企业筹资和投资的平台。创业板在监督制度、上市门槛、投资风险、信息披露等方面与主板市场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灵魂,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来说,要先从其特征分析入手,研究它对于业绩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和深化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结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公司绩效可以体现于很多方面,更可以用财务指标表现出来。例如,通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或者用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反映公司的成长能力。当然,也可以通过相应地非财务指标表达,如平衡积分卡。本文选取了360家样本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加权、摊薄)、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进行了分析,这是因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是成立时间比较短,公司依旧处于成长期,各种不同的数据分析是相当重要的。
2.2 理论基础
2.2.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重要理论基础,决定代理成本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程度,而这个程度又取决于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的安排。更多的股权分散,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就越大,所产生的代理成本也越大。
2.2.2现代契约理论
现代契约理论的基础上,公司是一系列契约的合集,它有许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因此交易成本存在于公司订立的每项合约。理论上,股权可以实现在任何有利益关系的主体之间的分配,从而导致诸如风险承担成本、内部人员共同决断成本以及监督审核成本的股权成本,如果所有者拥有股份越多,股权成本就可能越大。
可知,股权分配对公司的管理决策效率以及股东的身份地位有直接影响,不同股权形成不同的权利主体,而不同的权利主体又会有着自身的行为特征以及特定的目标函数关系,并以不同形式对公司的正常营运造成影响,最终影响公司绩效。
2.2.3控制权理论
在上市公司中,为了能使公司能更迅速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加快公司发展,增强自身竞争力。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除保留表决票决策权的方式外,已将大多数权利移交给自身投票选举的董事会执行,董事会的大多数成员将移交给他们的选择权,招聘管理人才为企业的总经理。这些事实证明了在当代社会,公司的管理控制经营者可能并不实际掌握公司的控股权。导致了实际管理公司的经营者的收益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收益主要来自经营者的控制管理收益,很大程度的改变了公司绩效实现的模式,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我国国有企业。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牛春平(2012)选取2010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的153家公司为样本,通过线性回归的方式对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司的绩效水平大小不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机构持股比例影响,反而受控于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吴格(2012)为了明确两者之间的关联,以创业板上市公司在09、10年的的经营情况作为分析对象,结果说明:上市企业的股权构架根本不会对企业公司绩效产生何种作用,两者之间关系没有明确解释关系。
龚礼红(2012)基于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在新式研究角度和传统研究模式下综合概括了股权构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联系,结合实际解释了不同论证结果的产生原因。樊丽红(2007)从现有理论中得到依据,具体分析了中小企业的股权构架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股权结构特性、股权控股人以及企业股权制衡等几方面的变动中得以体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家股与公司绩效成负相关关系,法人股、自然人股与公司绩效成正相关的关系,并且法人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比自然人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更显著。最终控制权与公司绩效的影响是负相关关系,股权集中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股权更多的集中在最大的大股东,越能够刺激企业绩效的高速增加。股权制衡则与公司绩效的制衡,体现为股权过分集中在大股东,持股比例高,又抑制了公司的业绩水平。
沈宇极(2010)基于06至09年的年报数据资料中有关我国21家通信设备制造类上市公司的具体信息,多元回归分析得知此类企业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同向变化;国家拥股比例反相影响着公司绩效水平;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等都与公司绩效水平呈倒“U’’型关系变化;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水平和与之呈“U"型关系模式。与此同时,控制变量影响的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为负增长关系;公司规模大小明显影响公司绩效,呈同向变化。马聪聪(2011)通过实证手段分析得出了在房地产上市企业中,国家股比例大小反向影响着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而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无明显联系。法人股持股比例与公司的经营绩效和财务绩效正相关,与公司的市场绩效负相关。流通股比例正向作用于市场绩效水平,与财务绩效和经营绩效没有明显关联 。而股权集中度指标受公司的财务绩效、经营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影响,呈负相关模式。
在2004年深证837所公司数据研究下,孔翔、陈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与绩效成正向关系;股权制衡指标与公司绩效成负向关系。杨素丽(2008)的实证研究发现:用净资产收益率衡量公司绩效,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每股收益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为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以总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为显著的正相关。
李琳(2009)选取了2006年238家在国内上市的家族公司,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在间接上市的家族企业中,家族持有股份水平、前五大股东所持股水平份以及股权制衡水平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模式相互作用,家族现金流权正向作用于绩效水平,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反向作用于绩效水平;而直接上市的家族公司中,家族持有股份水平、前五大股东所持股水平正向影响着企业绩效,股权制衡程度则与之呈显着倒U型模式相互作用,家族现金流权与之呈显着倒U型模式相互作用,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则正向作用于企业绩效水平。
Joy Jia & Mike Adams & Mike Buckle(2010)通过相关报告得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体制中,企业所有权构架通过影响企业内部的报酬激励模式、系统监测调控以及决策布局过程等手段实现对财务业绩的影响效果。Fama则坚信公司价值与内部股东持股比例之间没有之间关联,理想中得股权框架并不会现实存在,只有依靠外部市场机制如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供求影响的调控才能提高公司价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25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