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研究——以农村为例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研究——以常熟农村为例[20191209192901]
摘要
研究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的目的包括明确农村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现况和不足,再进一步探究出适合的融资模式,从而帮助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问题、减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在许多可选的研究方向中,先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其中有企业融资方向、城市公共建设方向、房地产业方面土地增值税改革方向、农村村镇建设融资方向等。从古代到现代,中国农村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在建设好基础设施问题上,如何解决建设所需的资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我认为这个环节是重中之重,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值得去研究的课题,就此决定了这个研究课题并加以探讨。从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的意义、目的、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方面,结合具体的案例,可让人了解到:基础设施的定义和范围、融资方式、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融资会出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以及融资问题解决对农村发展的作用等。形成一篇主体明确、结构合理、论据论证充足、具有逻辑性、合理实用有意义的具有一定学术性的研究论文。
摘要 I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基础设施融资体制问题对策
目录
Abstract II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
1.2.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3
1.3.1研究内容 3
1.3.2研究方法 3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相关主要概念 4
2.1基本理论概述 4
2.1.1基础设施的定义 4
2.2主要概念界定 4
2.2.1农村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和分类 4
2.2.2农村融资的理论 5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现状、问题和原因 7
3.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7
3.1.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不足 7
3.1.2常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不足 8
3.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 9
3.2.1国家财政投入不足 10
3.2.2农村信贷资金缺乏 11
3.2.3农民集资制度不完善 11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和风险 13
4.1融资渠道 13
4.2融资风险 13
4.3常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及问题 14
5.优化常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对策 16
5.1明确农村基础设施融资主体的责任 16
5.2提升融资效率 16
5.3完善融资体制 17
5.4完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制度 18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1.2.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问题是最困难、最艰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一提出,全国振奋,同时令多年研究此方面的学者相当激动,在那个时期,很多学者就这一战略发表了很多观点。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研究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的目的包括明确农村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现况和不足,再进一步探究出适合的融资模式,从而帮助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问题、减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在国家财政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相当重要的。为吸引足够的资金,融资方式、投资环境、相关制度以及政策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或深入改善。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问题研究主要都集中于城市方向,忽略了农村融资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农村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上,可以借鉴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优秀方法和相关经验,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虽都属于公共物品,但两者的性质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城市在这方面的研究的优秀方法及经验是不能全部被借鉴的,借鉴之前得做出很好的转变。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基本来源于国家财政支持,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大都来源于农民自身的投资和农村集资,民间金融缺乏规范的引导,国家的投资有限、农村自身集资力量有限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极度落后。近年来一些惠农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城乡差距有所缩小,国家在资金和政策上都倾向于“三农”,国家和各级政府取代了乡村集体和农民成为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主体。但目前在这方面的供给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是在为以前落下的做出了弥补而已。
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学者在这农村融资问题上都在努力寻找相关办法,解决农村融资问题就能很好地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破解。从2003年开始,国家每年颁布的“一号文件”都在关注农村问题,2014年的“一号文件”连续11年关注“三农”问题,重点关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种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减轻农民的负担。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快速平稳地实现。
农村村镇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研究不仅仅是现在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现状、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政府改革更要重视这问题。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为工业和农业生产以及建筑业服务的经济部门总体。它可以包括:输电、供水和排水、道路、交通和邮电、商业和仓储业、修理服务业、卫生保健、教育和文化等。 匈牙利经济学家埃尔利赫是如此定义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这词被经济学家引入到经济结构和社会再生产理论研究中,扩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成为那些社会生产提供一般性条件行业的代表。目前,舒尔茨和贝克尔对基础设施的定义被学者、政策制定者及执行者广泛接受,他们认为基础设施分为两类:一类是交通运输和电力能源为主的核心基础设施,增加了物质资本并提高了生产力;第二类是包括卫生保健、文化教育等人文基础设施,此类基础设施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力。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强调农业基础在增加国民财富和增长经济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建设,主张将资本注入农业,先使农业获得充足的资金。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公共管理学主张为得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全新体制,需要建立一个综合运用市场机制和科层制体系,强调引入私人部门竞争机制是提高公共工程和服务管理绩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1.2.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来,不断深化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国内的经济理论工作者渐渐意识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们对基础设施的涵义和范围并没有统一,还存在着差异,各位学者都是根据本身研究的需要和分析的角度自行界定涵义和范围。基础设施随着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被定义了新内容、新范畴,更多的高科技的出现与运用,我们得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去把握基础设施。
2006年,三位学者(杨邦杰、黄卫红、杨华)通过大量的调研考察,发现农村公路建设量不足、公路养护资金缺乏、农村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农民以稻草和柴为主要燃料,农村投入教育的资金仅占总投资资产的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比重为1%,经济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社会基础设施保障了农村的发展,首先要建设好基础设施。
刘家伟(2006)认为:农村在基础设施上的建设做法应该合理得借鉴城市的市场化和多样化的投融资模式。缺乏投资资金是制约传统投融资体制主要因素,因此,改善中国农村基础设施现状的关键就是形成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张晋东在2005年提出:诸多因素阻碍竞争机制引入到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应发挥积极的作用,采取有效地措施,早日顺利引入竞争机制。
国内外的研究的许多思想和观点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对之后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研究明显有缺陷,需要进一步加以强化和完善。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在综合分析了以后的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整合了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的基础理论、基础设施的定义、融资的基础理论,再进一步了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当代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状况以及常熟农村的现状,并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和常熟农村的融资方法,发现其中的问题和风险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已有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常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问题总结出优化融资方式的对策。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参考借鉴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学习合适的理论,通过将相关的理论与本文研究相结合进行了研究综述。
2、实例分析分析法:引用通过调查、查阅、走访取得的资料,为本文增加实用性,使本文更加具体、令人信服。
3、实例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查阅了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比如乡村的前途:新农村建设与中国道路以及常熟政府网站发布的相关信息,进一步分析常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相关主要概念
2.1基本理论概述
2.1.1基础设施的定义
1847年第一次正式出版的“韦氏词典”是这样定义基础设施“为了进行部队的军事行动建立了由基地和服务训练设施构成的一个整体的系统。”在发展经济学研究中,最早对基础设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基本得研究,为从古至今以及未来的这类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具有相当高的理论价值,贡献极大。《国富论》中也提到了基础设施——路、桥、运河等公共设施。经济学家赫希曼认为有广义基础设施和狭义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公共运输、通讯、水利、法律、教育、农田灌溉及排水等等,这类的公共服务被包括在他所认为的广义基础设施建设中;他所定义的狭义基础设施是包含了港口的建设、公路、桥梁、各类发电设备等等。赫希曼认为基础设施的重心在交通建设、运输、动力这方面。
中国最早引用基础设施的定义的经济学家是毛立本、钱家军,二人在1981年出版的书籍《要重视国民经济基础结构的研究和改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灌溉排水、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公共卫生等为所有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生产经商部门提供服务的产业;广义基础设施包括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公共卫生等产出无形成果方面,狭义基础设施包括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灌溉排水等产出有形成果方面。
综上所述,本文将基础设施定义为:为了人民的基本生活劳动、为了企业的基本生产经营、为了交通便捷快速、为了文化传扬发展、为了科学和谐发展等生活、生产、教育、医疗卫生方面全面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设备设施,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主要概念界定
2.2.1农村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和分类
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村的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的公共服务,其中包含了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正常的生产生活。随着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得不断推进,农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沿海地区,例如:长三角地区发展尤其迅速,城镇分布的密集程度是我国最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最高的。
如果按其性质,可将农村基础设施分为经济性的和社会性的。经济性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了水利、交通、供电三大类,经济性基础设施主要是为发展农村经济而建设的,为农村生产提供所需的资产和服务。社会性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了教育、科学技术、公共卫生等方面,社会性基础设施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提供了相应的无形资产,加快农村经济的科学和谐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的具体内容可分为:(1)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主要是自来水和农田灌溉排水设施。中国国土广袤,跨经纬度很多,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为了使我国水资源的配置利用率更合理,国家开发了很多工程,比如:南水北调。(2)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是指各个村庄的道路建设,想要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首先要修建好道路。道路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农村供应能源设施建设:是指为农村各项生产活动、农民的正常生活提供电力燃气煤炭等能源的设备建设。以供电、燃气为主,目前大部分农村还没有使用天然气的设备,基本都是靠电以及燃气。(4)农村文化卫生教育福利设施建设: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文化娱乐、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义务教育、知识科普、养老金、医保等服务的机构设施建设。(5)农村邮电通信设施建设:是指农村地区邮件电话通信、使用互联网设施的建设,邮电通信是居民获得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
2.2.2农村融资的理论
融资所集的不一定都是货币资金,也包括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融资是一个过程,是所需资金的自然人或法人通过有效的合法的融资方法将一种或几种资产转移到生产创造资产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反映了集资的过程,也反映了分配资金的过程。
对农村建设融资的研究一直都被包含在农业经济研究中,1990年以前,农村投资融资体制与农业投资融资体制与其相类似相关的术语常常互相代替。国内于19世纪末开始涉足研究现代农业投资融资方面,初期的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将农村信贷和金融归为不同时期的农村投融资;也有学者张守仁从区域性角度出发,将农村投融资概括为一特定区域内(农村范围内)的资金的投入融通活动,这就将农村融资跟城镇融资划分开了;也有学者将农业投资融资就看作是农村投资融资。不同的理论在不同的时期都是具有实用性和合理性的,但将农业投融资完全看作农村投资融资活动或把农业农村金融完全看作是农村投融资问题就片面了,其他资金方面就被忽略了,其他资金的存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金融问题上,一切资金都是相当重要的,不容忽视。农村融资问题的范围界定应跟着时代的脚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规范。
摘要
研究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的目的包括明确农村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现况和不足,再进一步探究出适合的融资模式,从而帮助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问题、减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在许多可选的研究方向中,先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其中有企业融资方向、城市公共建设方向、房地产业方面土地增值税改革方向、农村村镇建设融资方向等。从古代到现代,中国农村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在建设好基础设施问题上,如何解决建设所需的资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我认为这个环节是重中之重,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值得去研究的课题,就此决定了这个研究课题并加以探讨。从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的意义、目的、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方面,结合具体的案例,可让人了解到:基础设施的定义和范围、融资方式、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融资会出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以及融资问题解决对农村发展的作用等。形成一篇主体明确、结构合理、论据论证充足、具有逻辑性、合理实用有意义的具有一定学术性的研究论文。
摘要 I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基础设施融资体制问题对策
目录
Abstract II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
1.2.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3
1.3.1研究内容 3
1.3.2研究方法 3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相关主要概念 4
2.1基本理论概述 4
2.1.1基础设施的定义 4
2.2主要概念界定 4
2.2.1农村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和分类 4
2.2.2农村融资的理论 5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现状、问题和原因 7
3.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7
3.1.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不足 7
3.1.2常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不足 8
3.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 9
3.2.1国家财政投入不足 10
3.2.2农村信贷资金缺乏 11
3.2.3农民集资制度不完善 11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和风险 13
4.1融资渠道 13
4.2融资风险 13
4.3常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及问题 14
5.优化常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对策 16
5.1明确农村基础设施融资主体的责任 16
5.2提升融资效率 16
5.3完善融资体制 17
5.4完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制度 18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1.2.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问题是最困难、最艰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一提出,全国振奋,同时令多年研究此方面的学者相当激动,在那个时期,很多学者就这一战略发表了很多观点。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研究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的目的包括明确农村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现况和不足,再进一步探究出适合的融资模式,从而帮助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问题、减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在国家财政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相当重要的。为吸引足够的资金,融资方式、投资环境、相关制度以及政策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或深入改善。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问题研究主要都集中于城市方向,忽略了农村融资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农村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上,可以借鉴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优秀方法和相关经验,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虽都属于公共物品,但两者的性质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城市在这方面的研究的优秀方法及经验是不能全部被借鉴的,借鉴之前得做出很好的转变。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基本来源于国家财政支持,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大都来源于农民自身的投资和农村集资,民间金融缺乏规范的引导,国家的投资有限、农村自身集资力量有限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极度落后。近年来一些惠农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城乡差距有所缩小,国家在资金和政策上都倾向于“三农”,国家和各级政府取代了乡村集体和农民成为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主体。但目前在这方面的供给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是在为以前落下的做出了弥补而已。
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学者在这农村融资问题上都在努力寻找相关办法,解决农村融资问题就能很好地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破解。从2003年开始,国家每年颁布的“一号文件”都在关注农村问题,2014年的“一号文件”连续11年关注“三农”问题,重点关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种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减轻农民的负担。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快速平稳地实现。
农村村镇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研究不仅仅是现在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现状、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政府改革更要重视这问题。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为工业和农业生产以及建筑业服务的经济部门总体。它可以包括:输电、供水和排水、道路、交通和邮电、商业和仓储业、修理服务业、卫生保健、教育和文化等。 匈牙利经济学家埃尔利赫是如此定义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这词被经济学家引入到经济结构和社会再生产理论研究中,扩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成为那些社会生产提供一般性条件行业的代表。目前,舒尔茨和贝克尔对基础设施的定义被学者、政策制定者及执行者广泛接受,他们认为基础设施分为两类:一类是交通运输和电力能源为主的核心基础设施,增加了物质资本并提高了生产力;第二类是包括卫生保健、文化教育等人文基础设施,此类基础设施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力。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强调农业基础在增加国民财富和增长经济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建设,主张将资本注入农业,先使农业获得充足的资金。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公共管理学主张为得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全新体制,需要建立一个综合运用市场机制和科层制体系,强调引入私人部门竞争机制是提高公共工程和服务管理绩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1.2.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来,不断深化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国内的经济理论工作者渐渐意识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们对基础设施的涵义和范围并没有统一,还存在着差异,各位学者都是根据本身研究的需要和分析的角度自行界定涵义和范围。基础设施随着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被定义了新内容、新范畴,更多的高科技的出现与运用,我们得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去把握基础设施。
2006年,三位学者(杨邦杰、黄卫红、杨华)通过大量的调研考察,发现农村公路建设量不足、公路养护资金缺乏、农村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农民以稻草和柴为主要燃料,农村投入教育的资金仅占总投资资产的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比重为1%,经济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社会基础设施保障了农村的发展,首先要建设好基础设施。
刘家伟(2006)认为:农村在基础设施上的建设做法应该合理得借鉴城市的市场化和多样化的投融资模式。缺乏投资资金是制约传统投融资体制主要因素,因此,改善中国农村基础设施现状的关键就是形成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张晋东在2005年提出:诸多因素阻碍竞争机制引入到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应发挥积极的作用,采取有效地措施,早日顺利引入竞争机制。
国内外的研究的许多思想和观点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对之后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研究明显有缺陷,需要进一步加以强化和完善。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在综合分析了以后的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整合了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的基础理论、基础设施的定义、融资的基础理论,再进一步了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当代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状况以及常熟农村的现状,并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和常熟农村的融资方法,发现其中的问题和风险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已有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常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问题总结出优化融资方式的对策。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参考借鉴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学习合适的理论,通过将相关的理论与本文研究相结合进行了研究综述。
2、实例分析分析法:引用通过调查、查阅、走访取得的资料,为本文增加实用性,使本文更加具体、令人信服。
3、实例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查阅了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比如乡村的前途:新农村建设与中国道路以及常熟政府网站发布的相关信息,进一步分析常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相关主要概念
2.1基本理论概述
2.1.1基础设施的定义
1847年第一次正式出版的“韦氏词典”是这样定义基础设施“为了进行部队的军事行动建立了由基地和服务训练设施构成的一个整体的系统。”在发展经济学研究中,最早对基础设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基本得研究,为从古至今以及未来的这类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具有相当高的理论价值,贡献极大。《国富论》中也提到了基础设施——路、桥、运河等公共设施。经济学家赫希曼认为有广义基础设施和狭义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公共运输、通讯、水利、法律、教育、农田灌溉及排水等等,这类的公共服务被包括在他所认为的广义基础设施建设中;他所定义的狭义基础设施是包含了港口的建设、公路、桥梁、各类发电设备等等。赫希曼认为基础设施的重心在交通建设、运输、动力这方面。
中国最早引用基础设施的定义的经济学家是毛立本、钱家军,二人在1981年出版的书籍《要重视国民经济基础结构的研究和改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灌溉排水、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公共卫生等为所有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生产经商部门提供服务的产业;广义基础设施包括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公共卫生等产出无形成果方面,狭义基础设施包括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灌溉排水等产出有形成果方面。
综上所述,本文将基础设施定义为:为了人民的基本生活劳动、为了企业的基本生产经营、为了交通便捷快速、为了文化传扬发展、为了科学和谐发展等生活、生产、教育、医疗卫生方面全面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设备设施,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主要概念界定
2.2.1农村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和分类
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村的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的公共服务,其中包含了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正常的生产生活。随着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得不断推进,农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沿海地区,例如:长三角地区发展尤其迅速,城镇分布的密集程度是我国最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最高的。
如果按其性质,可将农村基础设施分为经济性的和社会性的。经济性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了水利、交通、供电三大类,经济性基础设施主要是为发展农村经济而建设的,为农村生产提供所需的资产和服务。社会性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了教育、科学技术、公共卫生等方面,社会性基础设施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提供了相应的无形资产,加快农村经济的科学和谐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的具体内容可分为:(1)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主要是自来水和农田灌溉排水设施。中国国土广袤,跨经纬度很多,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为了使我国水资源的配置利用率更合理,国家开发了很多工程,比如:南水北调。(2)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是指各个村庄的道路建设,想要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首先要修建好道路。道路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农村供应能源设施建设:是指为农村各项生产活动、农民的正常生活提供电力燃气煤炭等能源的设备建设。以供电、燃气为主,目前大部分农村还没有使用天然气的设备,基本都是靠电以及燃气。(4)农村文化卫生教育福利设施建设: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文化娱乐、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义务教育、知识科普、养老金、医保等服务的机构设施建设。(5)农村邮电通信设施建设:是指农村地区邮件电话通信、使用互联网设施的建设,邮电通信是居民获得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
2.2.2农村融资的理论
融资所集的不一定都是货币资金,也包括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融资是一个过程,是所需资金的自然人或法人通过有效的合法的融资方法将一种或几种资产转移到生产创造资产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反映了集资的过程,也反映了分配资金的过程。
对农村建设融资的研究一直都被包含在农业经济研究中,1990年以前,农村投资融资体制与农业投资融资体制与其相类似相关的术语常常互相代替。国内于19世纪末开始涉足研究现代农业投资融资方面,初期的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将农村信贷和金融归为不同时期的农村投融资;也有学者张守仁从区域性角度出发,将农村投融资概括为一特定区域内(农村范围内)的资金的投入融通活动,这就将农村融资跟城镇融资划分开了;也有学者将农业投资融资就看作是农村投资融资。不同的理论在不同的时期都是具有实用性和合理性的,但将农业投融资完全看作农村投资融资活动或把农业农村金融完全看作是农村投融资问题就片面了,其他资金方面就被忽略了,其他资金的存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金融问题上,一切资金都是相当重要的,不容忽视。农村融资问题的范围界定应跟着时代的脚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规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251.html